为促进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在入学要求、培养方式、学位授予等环节的规范化,确保培养质量,根据《关于批准部分高等学校培养工程硕士和做好1999年工程硕士生招收工作的通知》(学位[1998]71号)和《关于转发<关于制订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指导意见>的通知》(学位 [1999]7号)的文件要求,特制订本方案。
一、培养目标和要求
工程硕士专业学位是与工程领域任职资格相联系的专业性学位,侧重于工程应用,主要是为工矿企业和工程建设部门,特别是为国有大中型企业培养应用型、复合型高层次工程技术和工程管理人才。
培养要求:
l、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创业精神,积极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2.工程硕士专业学位获得者应掌握所从事工程领域的坚实的基础理论和宽广的专业知识;掌握解决工程问题的先进技术方法和现代技术手段;具有创新意识和独立担负工程技术或工程管理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
二、入学要求
1.招收对象主要为:取得学士学位后,从事3年或3年以上工程实践工作,年龄一般不超过45岁、经所在单位推荐的优秀在职人员。
2.报考人员须参加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入学考试。考试科目为外语、数学和专业综合考试。
三、培养方式及学习年限
1.在职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采取进校不离岗的方式。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但要求在校学习期间累计不少于6个月。
2.学位论文由校内具有工程实践经验导师与工矿企业或工程部门内经单位推荐的业务水平高、责任心强的具有高级技术职称的人员联合指导,来自企业的导师由学校按程序办理聘任手续。
3.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年限最长不超过5年。
四、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1.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的研究生,应获得总分不少于32学分。
2.课程设置
建筑与城市规划专业工程硕士课程设置
课程名称
|
开课学期
|
学时
|
学分
|
课型
|
基础外语
|
1-2
|
60
|
3
|
学
位
课
|
专业外语
|
2
|
40
|
2
|
自然辩证法
|
1
|
54
|
2
|
现代建筑引论
|
2
|
40
|
2
|
城市规划及理论
|
2
|
30
|
1.5
|
建筑设计及理论
|
2
|
30
|
1.5
|
城市规划与建筑设计(创作课)
|
|
120
|
4
|
建筑技术科学
|
3
|
40
|
2
|
环境生态学
|
1
|
40
|
2
|
传统建筑设计理论
|
2
|
30
|
1.5
|
选
修
课
|
城市经济学
|
3
|
30
|
1.5
|
旅游规划
|
3
|
20
|
1
|
城市地理
|
|
30
|
1.5
|
现代高层建筑设计理论
|
1
|
20
|
1
|
计算机辅助设计
|
2
|
40
|
2
|
交通工程学
|
|
40
|
2
|
科技论文写作
|
3
|
20
|
1
|
建筑环境与绿色建筑技术
|
1
|
40
|
2
|
场地设计
|
1
|
20
|
1
|
地理信息系统(GIS)
|
2
|
30
|
1.5
|
城市基础设施规划
|
1
|
30
|
1.5
|
社会实践
|
|
40
|
2
|
3、必修环节
①开题报告(第3学期开始)
②论文工作中期报告。
五、学位论文
1.论文选题应直接来源于生产实际或者具有明确的生产背景和应用价值,可以是一个完整的工程项目策划、工程设计项目或技术改造项目,可以是技术攻关研究专题,可以是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新产品的研制与开发。论文选题应有一定的技术难度、先进性和工作量,能体现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论文形式:
(1)工程设计:
(2)研究论文。
3.评审-与答辩
(1)学位论文的评审着重审核作者综合运用科学理论、方法和技术手段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能力;审核学位论文工作的技术难度和工作量;审核其解决工程实际问题的新思想、新方法和新进展;审核其新工艺、新技术和新设计的先进性和实用性,审核其创造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2)攻读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必须完成培养方案中规定所有环节,成绩合格,方可申请参加学位论文答辩。
(3)学位论文由2位专家评阅,答辩委员会由3—5位专家组成(其中至少有2位专家不是学位论文作者的导师):评阅人和答辩委员会成员中均有来自工矿或工程部门的具有高级专业技术职务的专家。
六、学位授予
通过课程考试取得规定学分并通过学位论文答辩的研究生,由我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核批准授予工程硕士专业学位。
七、工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教学大纲
(一)课程名称:现代建筑引论
1.学时:40 学分:2
2.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建筑学、城市规划、环境艺术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学位课,内容属于建筑设计理论中的建筑历史、理论,并侧重于广义的现代建筑理论的范畴。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现代建筑理论,特别是当代建筑理论与实践的讲述、讨论及对相关文献的阅读,培养研究生对建筑理论的认识、理解、掌握以及进行理论学习研讨的基本方法,包括分析方法、总结归纳的能力,以此作为以后持续研究建筑理论的基础。
3.课程基本内容
讲述现代建筑理论发展的历史,对当代建筑的理论实践进行分析、论述与研讨。相关文献的选择、阅读、及读书报告的写作。
4.教学要求及教学方式
教学要求:
(1)了解建筑理论及其相关因素的相互关系、特点和内容
(2)了解建筑理论演变历史的基本内容和脉胳,作为持续研究建筑理论的基础
(3)掌握研究建筑理论的方法,包括文献选择、阅读、分析、归纳能力的提高
教学方式:
课堂讲授,讨论与导师辅导,自学相结合。
5.考核方式及成果要求
根据研究生完成的读书报告和导师定时辅导对研究生的了解评定成绩。考核内容分选题与查阅选读资料的能力、方法和自学的收获等。
成果为读书报告,内容要反映我国建筑发展的需求或对我国建筑发展有启发意义的现象,学生要通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写出自己的心得体会,而不是抄袭别人的著作片断而看不到什么概括性的归纳分析。
(二)课程名称:城市规划与设计原理
1.学时:30 学分:1.5
2.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学科硕士研究生的学位课程。课程通过对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的评述,介绍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的主要学派和主要著作,为研究生认识和理解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的发展提供基本的背景和线索。
3.课程基本内容
(1)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的理论框架
(2)从雅典、马丘比丘到北京,三个宪章与城市规划与设计理论的发展
(3)区域发展和城市规划与设计
(4)城市经济和城市规划与设计
(5)城市社会和城市规划与设计
(6)生态环境和城市规划与设计
(?)自然及文化遗产保护和城市规划与设计
(8)城市的景观、形态和空间结构规划与设计
(9)动态规划与设计
4.教学要求和教学方式
教学要求:
(1)了解现代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理论发展的基本脉络
(2)建立正确的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理念
(3)认识现代城市规划与设计的思想基础和内在结构
(4)掌握当代主要城市规划与城市设计理论及其方法
教学方式:
主讲教师讲授,经典著作导读,专题评述和讨论,课外阅读与调研。
5.考核方式及成果要求
读书报告及专题研究报告
(三)课程名称:建筑创作与研究
1.学时:220 学分:7
2.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为专业学位课,是研究生学习阶段的重要教学环节,通过本课和相关课程的配合学习,提高研究生建筑创作理论水平与实践技能。
3.课程基本内容
(1)应完成三个建筑创作研究课题或工程项目设计。
①现代建筑创作理论与方法;
②调查研究内容、方法与报告;
③设计项目的可行性研究或专题研究的方法;
④解决中等复杂程度工程的有关知识和技能;
⑤通过建筑创作研究,加深对有关建筑法规和条例等的了解。
(2)进一步提高快速构思和表达方案的能力(包括构思的图式表达、方案表达和口头 表达),以适应实际工作的需要。这类快题共安排三个,可穿插在课题中进行或单独作为一种考核方式,并辅以自评和讲评。
(3)熟练掌握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的实际操作,并进行设计构思、方案推敲和成果表达。
4.教学要求及教学方式
教学要求:
(1)在创作理论与设计实践能力的层次上有所提高和深化,做到学术性与职业性兼顾,使研究生对人类聚居环境与可持续发展有深入的理解,树立建筑空间环境的整合思维理念,进一步培养创造性思维的能力。通过参与工程实践项目,使研究生具有进行中等复杂程度工程设计工作的基本能力。
(2)设计课题宜各有侧重:
①着眼于现代建筑创作理论和方法的系统提高和深化,侧重于思维理念、设计方法、观念设计以及空间环境创造等学术性方面。
②结合中等复杂程度实际工程进行,侧重应用创作理论和方法综合解决实际问题。并应通过设计后的提炼和总结。对设计中工程技术、规范条例及各工种协调所需基本能力的掌握,宜结合工程过程或专业调研等方式解决。
③侧重专业研究能力的提高。可以是设计前期策划和可行性研究、或针对设计中某一专题的深入调研、分析论证、方案设计。
某一专题的深入调研、分析论证、方案设计。
教学方式:
以导师为主,吸收课题或项目相关工种的工程技术人员或教师参与建筑创作研究。专题研究性课题,应在导师的指导下,由研究生独立完成。
5.考核方式及成果要求
(1)主要考核创作研究课题完成的成果和穿插进行的快题。考核方式采取导师个人评定和导师组集体评图把关相结合,辅以自评和讲评。
(2)成果要求
①全套建筑创作图纸应包括图式思维分析,总体布置,平、立、剖面、透视及方案说明。
②实际工程课题应符合中等复杂程度工程对施工图的要求。如工作量达不到全部施工图内容,至少应完成相当1#图6~8张。
③专题性研究报告不少于8000字(不含图),做到图文并茂。
(五)课程名称:现代建筑科学技术
1.学时:40 学分:2
2.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现代建筑技术研究是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的一门学位课。其主要任务是强化硕士生对建筑学的科学与技术属性的认知,培养运用现代建筑技术手段于建筑设计的能力。其目的是为瞄准国际先进水平,不断更新设计观念,根据国际国内建筑技术的发展动态,为学生开拓新的知识领域和设计技能。
3.课程基本内容
(1)介绍高层建筑中有关水、暖、电的内容,系统组成,主要设备和特点,消防、人防系统的有关内容,以及与建筑设计的关系。
(2)介绍国际、国内建筑结构的新体系及受力特点、造型要点,不同结构体系与建筑设计的内在联系。
(3)介绍新型建筑材料的发展动态,新型建筑材料、装饰材料的合理选用。
(4)高科技的发展与建筑设计。
(5)新结构、新技术、新材料、新方法的评价。
4.教学要求及教学方式
教学要求:学生能了解课程基本内容,并能将其与建筑设计有机结合。
教学方式:讲授、讲座和讨论。
5.考核方式及成果要求
本课程以完成设计实例和读书报告作为考核依据。
(六)课程名称:环境生态学
1.学时:40 学分:2
2.性质与任务
《环境生态学》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必修课。本课程的主要任务是:
(1)使学生了解生态系统的基本概念、基本组成和基本功能;
(2)使学生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特点、构成和城市生态系统平衡的特征;
(3)使学生了解城市生态系统面临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4)使学生掌握城市生态系统的环境管理及调控决策支持系统。
3.基本内容
3.1 绪论
3.2 环境
3.3 种群与群落
3.4 生态系统
3.5 城市生态系统
3.6 城市的环境
3.7 城市环境的污染与治理
3.8 城市环境质量的综合评价
3.9 城市生态系统分析
3.10 城市生态规划
3.11 城市生态建设与调控
4.教学要求
(1)牢固树立生物、包括人在内与环境相对统一的整体观念;
(2)明确自然生态系统与城市生态系统的各组成要素的作用、相互影响及途径;
(3)能够分析不同空间环境与城市生态系统的主要构成及特点,以及其中的重要因子;
(4)能够对城市生态系统进行评价与影响预测;
(5)掌握城市环境的生态规划原则与方法要点。
5.教学方法与教学环节
5.1 讲授: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对课程内容进行介绍。针对学生缺乏相关生物学及生态学的基础和该专业的专业方向,由浅入深,重点突出。
5.2 讨论:就某些相关问题深入、自由的探讨,交流不同看法,理论联系实际,加深学生对课本知识的理解。
5.3 作业:通过作业,使学生对所学的知识融汇贯通,能独立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5.4 考试: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提交一篇命题小论文。
(七)课程名称:专业英语
1.学时:40 学分:2
2.课程性质与任务
硕士研究生英语教学含基础英语与专业英语两部分,合并为一门学位课,计分比例为3:1。其中任何一部分补考不及格都计为英语学位课不及格。
(1)掌握本学科必需的常用专业词及词组
(2)顺利阅读本专业英文资料,每分钟80~100词
(3)借助词典英译汉每小时不少于350个英文词,汉译英每小时约250个汉字,能用英文写论文摘要
(4)听力和口语有一定提高
3.课程基本内容
考虑到建筑可持续发展中出现的新英语词,本课程的基本内容是以英语论述解决能源、土地、人口、住房以及环境之间错综矛盾的理论和方法:
(1)MULTIUSE OF SOLAR ENERGY IN BUILDINGS(建筑中多用途应用太阳能)
(2)GREENING OF BUILDINGS(建筑绿化)
(3)EARTH SHELTERED SOLAR BUILDINGS(掩土太阳房)
(4)NATURAL AIR CONDITIONING SOLAR BUILDINGS(自然空调太阳房)
(5)OPTIMUM SYSTEMSOF ENERGY ANDLAN—SAVING BUILDINGS(节
能节地建筑优化系统)等
4.教学要求及教学方式
教学要求
本课程在第三学期开设。学生需达到硕士生基础英语及格及以上水平方可修读本课,并应认真完成布置的作业。
教学方式
(1)教师课堂讲授24~26学时(幻灯辅助)
(2)学生发言为主的课堂讨论、英语宣读短文等14~16学时
5.考核方式及成果要求
考核由平时考核(作业等)与课程结束考试两部分组成;
平时考核占成绩30%,课程结束考试占总成绩?0%。
课程结束考试为英译汉和汉译英各半,考试时间2小时,均为笔译,百分制计分。
(八)课程名称:传统建筑设计理论
1.学时:20 学分:1
2.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建筑历史与理论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为建筑设计、城市规划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属专业理论课。
本课程的任务是通过对于中国传统建筑表现出来的特征与手法及相关的影响因素、特别是传统文化因素的分析,总结出中国传统建筑设计中的一些规律、原则、原理,以提高建筑设计的理论知识,提高专业修养,加深对于中国传统建筑的理解和认识。
3.课程基本内容
(1)什么是传统
关于传统的现代意义、价值
(2)传统建筑的环境观念
环境的构成要素 传统建筑环境特征
建筑选择环境与环境选择建筑 传统的风水观念
中国传统的自然观 关于人、建筑与自然的关系
(3)传统建筑的空间观念
什么是空间、空间的构成要素
传统建筑的空间特征
建筑空间构成的思维方式
关于传统建筑庭院空间的意义、价值
(4)传统建筑的造型意义
中国传统建筑的造型特征
造型特征形成的技术原因和文化因素
中国传统审美观与传统建筑艺术
(5)传统的造园艺术特色
中国传统园林的艺术特征
中国传统造园的思想源流
传统造园艺术与中国传统文化
4.教学要求及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基本内容与课堂讨论相结合。要求学生在理解基本内容的基础上,阅读有关参考书籍、文章、提倡自学、独立思考和研究问题。
5.考核方式及成果要求
本课程采取撰写读书报告的考核方式,要求学生在自学研究基础上每人完成5000字左右的论文作业一篇。
(九)课程名称:城市经济学
1.学时:30 学分:1.5
2.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学位课。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城市经济学基本知识,掌握城市经济的有关理论与方法,培养学生运用城市经济理论分析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基本内容
3.1 导论
3.2 城市化发展规律
3.3 城市规模经济
3.4 城市经济增长
3.5 城市土地经济
3.6 城市住宅经济
3.? 城市基础设施
3.8 城市环境经济
3.9 城市经济发展战略
4.教学要求与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城市经济学相关文献。
5.考核方式与成果要求
拟订思考题,结合调研资料撰写一篇城市经济实证研究论文,依据论文情况评定成绩。
(十)课程名称:旅游规划
1.学时:20 学分:l
2.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在学生基本了解旅游规划的性质与任务的基础上,对旅游规划中的各专项课题进行拓展性了解与研究,掌握旅游规划与其它社会经济规划及空间规划间的关系,培养学生运用游憩开发建设理论解决和研究实际问题的能力。
3.基本内容
3.1 导论
3.2 旅游规划的定位及与其它规划的关系
(1)定位
(2)与城市、区域规划的关系
(3)与风景名胜区规划及风景园林规划的关系
(4)旅游开发与规划、设计的关系
3.3 旅游规划的方法
(1)理论方法
(2)CAD技术方法
3.4 现代旅游规划设计的重点问题研究
(1)区域大空间构架与特质研究
(2)旅游网络与空间布局
(3)旅游发展战略与道路交通基础设施发展
4.教学要求与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和实例。
5考核方式与成果要求
拟订思考题,结合实例资料撰写一篇旅游规划相关问题研究的论文,依据论文情况评定成绩。
(十一)课程名称:城市地理
1.学时:30 学分:1.5
2.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系统了解城市发展地理条件及其对城市经济基础的影响作用,掌握城市化发展规律与城镇体系分析方法,培养学生编制城镇体系规划及参与区域规划的基本能力。
3.课程基本内容
(1)导论
(2)城市发展地理条件
(3)城市化进程与发展规律
(4)城市经济基础与城市发展机制
(5)城镇体系分析
(6)城镇体系规划
4.教学要求与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城市地理学相关文献。
5.考核方式与成果要求
结合文献阅读,要求学生针对城市地理学有关问题撰写一篇读书报告,依据读书报告情况评定成绩。
(十二)课程名称:现代高层建筑设计理论
1.学时:20 学分:1
2.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建筑设计及其理论专业研究生的选修课。通过学习本课程,使学生对现代高层建筑设计有一个较全面的认识,对我国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涉及的有关规范、规程有较深入的了解;基本掌握高层建筑设计方法及有关知识,指导设计实践。
3.课程基本内容
(1)高层建筑设计概况
①高层建筑的发生与发展
②我国高层建筑的发展
③当前我国内地高层建筑设计特征
(2)高层建筑设计
①高层建筑设计特点
②高层民用建筑防火设计、人防设计
③高层办公建筑设计
④高层旅馆建筑设计
⑤高层住宅建筑设计
⑥高层综合楼及裙房建筑设计
(3)高层建筑设计与结构、设备等相关专业的配合
(4)高层建筑的体型、外部空间、群体设计
(5)答疑与讨论
4.教学要求及教学方式
以讲授为主、辅以课堂讨论
教学要求:
(1)了解高层建筑设计特点 .
(2)掌握高层办公、旅馆、住宅建筑设计特点及方法
(3)掌握运用有关高层建筑设计的规范、规程
(4)了解并初步具有在高层民用建筑设计中与结构、设备等专业配合的关系及其综合能力
5.考核方式及成果要求
(1)给定设计题目(实际工程项目),要求作出设计方案及方案说明,并作为考核依据。设计方案重点要求合法性及合理性,对造型及表现作适当的要求。
(2)自选一高层建筑设计方案,用所学的高层建筑理论知识进行分析,总结,写出评论报告。
(十三)课程名称:计算机辅助建筑设计
1.学时:40 学分:2
2.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属建筑学专业研究生必修课程。其任务是:学习和掌握使用3DSTUDIOVIZ进行建筑设计与分析的技能;掌握在互联网上获取资料的方法与技巧。
3.课程基本内容
本课程以3DSTUDIOVIZ为主,着重介绍3DSVIZ高级建模及动画制作的技巧,并讲授互联网的相关知识。
课程教学安排如下:
(1)3DS VIZ中ACE组件
(2)3DS VIZ高级建模技巧
(3)3DS VIZ动画设计与制作
(4)AUTOCAD与3DSVIZ的综合利用
(5)互联网远程设计及资料获取的实现
4.教学要求及教学方式
(1)具备AUTOCAD及3DS VIZ的基本知识;
(2)掌握AUTOCAD及3DS VIZ进行建筑设计方法与技巧;
(3)上机操作总学时不少于二分之一;
(4)授课方式采用多媒体教学与实际上机操作相结合。
5.考核方式及成果要求
(1)分段作业占成绩的60%
(2)最后综合设计制作占40%
(十四)课程名称:交通工程学
1.学时:40 学分:2
2.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专业选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基本掌握对交通工程学的基本理论在城市规划实践中,从事道路发展规划路线设计,交通管理和组织等方面的能力。
3.基本内容
3.1 交通工程学及其作用
3.2 驾驶员的交通特性
3.3 交通量调查及分析
3.4 交通流速调查及分析
3.5 交通流密度与交通延误调查
3.6 交通流理论
3.7 道路通行能力与服务水平
3.8 道路交通规划
3.9 交通事故及其预防
3.10 交通管理与控制
4.教学要求与教学方式
以课堂讲授为主,要求学生阅读大量交通工程的有关文献资料做出读书笔记,适当布置课堂讨论。
5.考核方式与成果要求
各自独立编制一套专业计算程序,用于解决交通量统计、交通流速度调查及分析和交通理论中的若干计算问题。
(十五)课程名称:科研方法与科技写作
1.学时:40 学分:2
2.适用对象:硕士研究生二年级第三学期
3.先修课程:自然辩证法
4.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顾民等.自然辩证法概论教程.西安: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出版社,1999
吴岱明.科学研究方法学.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1987
孙乐民等.科技论丈写作与投稿.长沙:国防科技大学出版社,2002
5.课程性质、目的和任务
①课程性质
本课程为我院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程。
②课程目的和任务
本课程是依据硕士研究生的培养目标,针对近年来研究生在科研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以提高研究生科研水平,提升学位论文水准为主要目的,通过课程学习,使学生了解科学研究方法的基本内涵和相关知识,理解科研方法在科研中的重要作用,掌握一些基本、必要的科研方法,并掌握科技论丈,尤其是硕士学位论文的写作方法。
6.课程教学内容及要求
课程教学内容
1 导论:科研研究的特点与方法
2 研究前的训练、抉择和准备
2.1 建立基本的知识-智能结构
2.2 学会科学思维
2.3 确定主攻方向和专业目标
2.4 选择研究课题
2.5 提出大胆的假设
2.6 研究前的准备
3资料与事实的搜集方法
3.1 文献与情报资料的搜集方法
3.2 文献与情报资料的阅读方法与笔记方法
3.3 观察方法
3.4 实验方法
3.5 调查方法
4资料与事实的加工整理方法
4.1 科学抽象与逻辑思维形态
4.2 比较与分类方法
4.3 类比、归纳与演绎方法
4.4 分析与综合方法
5科技成果及表现形式
5.1 提出科学假说
5.2 建立科学理论
5.3 科学理论体系的建立方法
5.4 论文及其他科研成果形式
6科技论文写作
6.1 科技论文的定义
6.2 科技论文的特点
6.3 科技论文的种类
6.4 科技论文的写作要求
7科技论文的写作规范
7.1 题名、署名
7.2 摘要、关键词
7.3 分类号、文献标识码
7.4 引言、正文
7.5 致谢、参考文献
7.6 附录,注释
8硕士学位论文写作
8.1 硕士生学术论文的标准
8.2 撰写学术论文前的准备
8.3 写作前的谋篇构思
8.4 提纲、初稿、定稿
8.5 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8.6 学术论文的去向
7.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①课堂讲授
教学方法以课堂讲授为主,每章节结束时安排讨论课.
②考核方式
以撰写读书报告的方式结课。
(十六)课程名称:建筑环境与绿色建筑技术
1.学时:40 学分:2
2.课程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为面向建筑学专业研究生的学位课程。目的在于强化学生对绿色建筑技术手段和自然能源在建筑中应用技术的综合运用能力,为学生在学习和进行建筑设计与城市规划设计中能正确理解绿色建筑技术在绿色建筑中的重要地位,合理地将物理环境设计理论应用于建筑设计之中,为绿色建筑设计和进一步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3.课程基本内容
(1)绪论
(2)建筑与建筑物理环境
(3)绿色建筑材料
(4)自然能源在建筑中的综合应用技术
(5)绿色建筑技术措施总述
(6)建筑与自然环境的相互关系和影响
(7)传统民居中绿色建筑技术的定量化分析
4.教学要求及教学方式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了解和掌握绿色建筑技术现状和措施,进一步强化建筑物理环境设计技术及绿色建筑技术体系的理论,加强学生绿色建筑技术与建筑设计相结合的能力训练。
本课程以理论授课和课堂讨论为主,辅以实例分析,并结合科研项目,引导学生将课堂内容用于实践。通过对指定问题的调研和分析,加强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科研工作能力的培养。
5.考核方式
对指定问题调研分析,写出实例分析报告或读书报告。
(十七)课程名称:地理信息系统
1.学时:30 学分:1.5
2.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的一门选修课,目的是通过学习GIS上机交互软件平台,使学生了解面向对象和构件处理方式的编程逻辑思想,建立城市规划GIS系统方法,进而提高学生应用的能力。
3.基本内容
3.1 GIS软件平台及mapinfor系统
3.2 Mapinfor图形,图象库建立、管理与使用
3.3 Mapinfor数据表建立,管理与使用
3.4 Mapinfor专题图制作
3.5 Mapbasic及城市规划地理信息系统建立
3.6 Mapbasic程序设计
4.教学要求与教学方法
本课程采用课堂讲授,讨论,教学实习的方式,可选用英文教育方式。
5.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
设计城市规划GIS框图
基于mapbasic建立城市规划GIS系统
根据GIS框图及建立系统效用评定成绩
(十八)课程名称:城市市政工程专论
1.学时:30 学分:1.5
2.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通过学习使学生进一步了解城市市政工程系统的基本知识,能做简单的工程规划,具有在城市规划工作中组织、协调各工程专业的能力。
3.基本内容
3.1 城市给水系统规划
3.2 城市排水系统规划
3.3 城市电力系统规划
3.4 城市电讯系统规划
3.5 城市供热系统规划
3.6 城市燃气系统规划
3.7 城市防灾规划
4.教学要求与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自学及工程实践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阅读相关工程专业的文献,并参与具体工程规划工作。
5.考核方式与成果要求
结合具体规划工作及课程学习撰写一篇读书报告,或完成一项具体的工程规划。
(十九)课程名称:场地设计理论与实践
1.学时:20 学分:1
2.性质与任务
本课程是城市规划与设计学科硕士研究生的选修课。在学生基本了解场地设计的理论和方法后,对各种不同类型的场地进行研究与实践,进一步熟悉各种类型的场地设计内容,掌握不同的设计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场地设计理论与从事工程实践的能力。
3.基本内容
3.1导论
(1)场地设计理论的发生与发展
(2)研究场地设计的现实意义
(3)场地设计的研究方向
1)传统建筑场地设计的方法探寻
2)不同建筑类型的功能分区方法
3)不同建筑类型的总平面布置要求
4)不同地形条件的场地设计方法
5)不同建筑性质(民用建筑场地、工业建设场地、旅游设施场地、交通水利设施场地和军事设施场地)的场地设计规律
3.2场地设计理论和方法
(1)总平面布置
(2)竖向布置
(3)道路与交通设施布置
(4)绿化景观设施布置
(5)场地管线综合布置
(6)专业软件应用
3.3场地设计实例评述
(1)平坦场地单体建筑场地设计
(2)平坦场地群体建筑场地设计
(3)坡地场地单体建筑场地设计
(4)坡地场地群体建筑场地设计
4.教学要求与教学方式
本课程采用讲授、讨论与自学相结合的方式,要求学生阅读大量的相关文献和实例。
5.考核方式与成果要求
结合实例资料及课程学习,撰写一篇读书报告或完成一项实际项目的场地设计。
6.基础教材与参考文献
(1)姚宏韬主编,《场地设计》,辽宁科学技术出版社,2000年
(2)张伶伶 孟浩编著,《场地设计》,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1999年
(3)(美)约翰.O.西蒙兹著,《景观设计学:场地规划与设计手册》,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0年
(4)赵晓光主编 党春红副主编《民用建筑场地设计》,北京:中国建筑工业出版社,20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