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要,本专业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信息与通信工程领域的科学研究、工程技术专门人才和高等学校师资力量。具体要求如下:
1.进一步学习、掌握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逐步树立无产阶级世界观,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品德良好,服从国家分配,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信号理论、通信系统方面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和必要的实验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科学技术的发展动向,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进行专业阅读并能撰写论文摘要,具体从事本学科领域内科学研究,及教学工作的能力或独立从事实际工作的专门技术水平,具有实事求是,严谨的科学作风。
3.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目前有下列研究方向:
1.时频信号分析与自适应信号处理
2.图像分析、处理与识别
3.语音信号分析、处理与识别
4.音频、视频信号数据压缩技术
5.移动通信及无线接入系统
6.宽带及超宽带技术
7.天线与电波传播
8.阵列信号处理
9.科学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10.光纤通信、卫星通信及宽带传输技术
将根据信息工程的需要,科学技术的发展增设其他研究方向。
三、学习年限
本专业学习年限一般为二年半至三年。
四、培养方式
1.导师应根据本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从每个硕士生的具体情况出发,在硕士生入学后1周内,制订出硕士生的培养计划。
2.对硕士生的培养采取课程学习和论文工作并重的方式,两者工作时间均不得少于一年。
3.整个培养过程应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方针,使硕士生掌握本专业的基础理论和专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有一定的生产实践知识和实验技能。
4.在指导上采取导师负责和课题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法。
5.硕士生的学习应加强自学,教师的作用在于启发他们深入思考与正确判断,培养独立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加强政治思想工作和道德品质的教育,硕士生应认真参加政治理论和时事政策的学习,积极参加公益活动。
7.硕士生不安排体育课,但应安排适当的体育锻炼时间。
五、课程学习
本专业的性质属于信息科学部信息与通信工程专业,其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侧重于信息的获取、处理与传输。
硕士生课程分学位课和选修课两类。本专业的学位课为:
1.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1学分(必修)
2.自然辩证法概论2学分(必修)
3.第一外国语(英语)4学分(必修)
4.数理统计2学分
5.随机过程2学分
6.线性空间与矩阵分析3学分
7.数字信号处理(II)3学分
8.数字图象处理3学分
9.信息论与编码3学分
10.信号检测与估值3学分
11.天线与无线电波传播3学分
各选修课的学分为2~3学分,可在全校范围内任选课程。
硕士生必须根据培养计划通过考试或考查完成26学分的课程学习,以及4学分的必修环节。其中讲座环节2学分,实践环节2学分。“学科讲座”要求硕士生在全校范围内选听讲座8次,完成后记1学分。每个硕士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至少选听一个系列专题讲座,完成后记1学分。(每个系列专题讲座由5个以上讲座组成)
硕士生期间超修的研究生课程且满足本学科博士生培养方案者,博士生期间承认其学分。
六、学位论文工作
论文工作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环节。
1.硕士生在论文开始前要进行文献阅读和综述,生产实际的调查研究,并最迟在第三学期末提出学位论文的选题报告,经导师同意和系或课题组审定确认后,制订论文工作计划,开展研究工作。
论文选题必须结合国民经济的需求或学科发展的需要。
2.论文必须由硕士生在导师指导、课题组的帮助下独立完成,并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暂行实施办法》的精神进行评审和答辩。
七、专业生产实践
硕士生对本专业(特别对本研究方向)的生产实际要有一定程度的了解。必须规定一段时间对本专业的生产实践进行学习和调查研究。考核合格后记2学分。
八、治学态度和工作作风
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包括课程学习、论文准备、生产和教学实践,特别是在论文工作中,都要注意培养硕士生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