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代码 081404
一、培养目标
为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的需求和国家西部大开发对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领域人才的需求,培养具有创新意识和开拓精神、能适应社会发展、经济腾飞和科技进步所需要的高层次人才,为此要求本专业研究生达到:
1、拥护中国共产党、拥护社会主义,热爱祖国,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积极为社会主义建设服务。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
2、掌握一门外国语,能够熟练地阅读本专业外文资料。
3、能在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学科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4、具有从事供热、供燃气、通风及空调工程领域科学研究工作或独立担负专门技术工作的能力。
5、具有健康的体魄,可保证精力充沛的投入到自己所从事的专业技术工作。
二、学习年限
1、国家任务研究生学习年限为两年到四年.
2、研究生课程学习时间为一年至一年半。资料收集和论文选题应在前三学期完成。开题后的科学研究和撰写论文工作时间,学制两年半者不得少于一年,学制三年者不得少于一年半。
3、研究生必须在一年半内学完所设课程,通过考核,取得至少32学分,以及通过开题报告后,方能进入课题阶段。
三、研究方向及主要内容简介
研究方向
|
主要内容简介
|
1、相变储能理论与技术研究
|
1、 相变储能材料的性能、相变材料与建筑材
料的相容性、相变传热机理的分析与研究
2、 相变储能构件与建筑热过程中的非线性热
集成技术的研究;相变储能构件应用
|
2、室内空气质量保障技术
|
1、建筑环境保障技术、室内空气品质、室内环境微污染物扩散机理及净化技术、西部地区通风换气技术与设备的研究和应用
2、住宅建筑室内环境保障技术的研究、室内环境污染控制与改善技术、纳米光催化净化技术等研究和应用
|
3、暖通空调系统测控理论与技术
|
暖通空调系统及设备的(智能)控制技术研究;
|
4、节能技术与新能源开发利用
|
1、水源热泵、地源热泵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2、太阳能供暖/制冷技术的研究和应用
|
5、制冷工艺与设备开发
|
1、 蓄冷技术研究及应用
2、 制冷系统工艺优化设计;节能化、环保化、智能化制冷设备研发
|
6、通风与除尘技术
|
1、 通风与空调气流场的特性研究
2、 有害气体运移机理、空气污染治理技术的研究
3、 脱硫除尘技术与设备开发
|
7、建筑热工与建筑节能技术
|
1、建筑热过程、建筑围护结构热工性能的研究;
2、建筑节能技术的研究与应用
|
四、课程设置与其学时分配
见供热硕士课程初稿
五、培养方式
研究生的培养实行导师制,充分发挥导师的主导作用,结合集体培养。导师应根据培养方案的要求和因材施教的原则,对每个研究生制订培养计划,导师要全面关心研究生的成长,注意课程学习和科学研究并重,注意在研究生的培养的课程学习、论文工作、教学实践、科研实践等环节中培养刻苦钻研的学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诚实严谨的工作作风和谦虚诚挚的合作精神。要求研究生课程学习必须在学校进行,学位论文一般在学校进行,也可根据实际情况在研究机构、工厂或企业进行。
六、中期考核
为营造良好和学习和学术氛围,促进多数,有利于优秀人才成长,在研究生的培养过程中实行中期考核。考核内容为:政治思想品德,学位课程学习、科研能力三个方面。具体参见相关规定。
七、开题报告
研究生完成理论课程学习,取得规定学分的基础上,在导师指导下系统阅读文献、收集资料、调研、确定论文题目,写出书面开题报告,在第三学期内提交导师,通过院(系)组织的开题答辩后,方可进入科学研究及论文阶段。具体参见相关规定。
八、教学(科研实践)、学术活动
研究生在校期间必须参加一定的教学(科研实践)、学术活动,导师应鼓励研究生自觉、主动性开展,为其创造环境。
九、科学研究及论文
科学研究及论文工作在导师指导下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原则上按开题报告中设计的方案进行,科学研究及论文工作的实际时间不少于10个月,在此期间,研究生应在院(系)、学科会议上汇报工作进展情况,研究生部不定期的组织考核。硕士研究生论文答辩前至少有一篇论文被正式出版专业学术刊物接受,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后,经导师审查同意,方可按有关规定程序申请学位论文答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