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开展我校的研究生教育,提高硕士研究生的综合素质,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条例》和教育部《关于加强和改进研究生培养工作的几点意见》的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规定。
一、培养目标
硕士研究生的培养必须坚持德、智、体全面发展的方针。在整个培养过程中应在强调专业基础理论和专业学习的同时,重视综合素质、创新和创业精神,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要求做到:
1、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和社会主义荣辱观,热爱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遵纪守法,具有良好的道德品质,有献身于科学的事业心和合作精神,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服务。
2、在本学科领域内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能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
3、身体健康。
二、学制及学习年限
硕士生学制为3年,其中课程学习1.5—2年,论文工作不少于1年。
特别优秀的硕士研究生提前完成培养计划,并符合毕业条件,经过规定的审批程序可以提前毕业。但硕士研究生在校的时间不得少于2年。
硕士研究生的学习年限最长不超过4年。
三、培养方案
有硕士学位授予权的学科、专业应制定本学科的培养方案,培养方案一般每三年修订一次。培养方案的主要内容包括:学科简介、培养目标、学制及学习年限、研究方向、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必修环节、论文工作等方面的内容。培养方案由各学位点所在学院根据研究生工作主管部门有关文件要求拟定或修改。经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审核通过,并经研究生工作主管部门审查,校学位评定委员会审批后实施。拟定培养方案的具体要求按照《甘肃政法学院关于拟定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的意见》执行。
四、培养计划
1、硕士研究生应在入学后一个月内,在导师指导下根据本专业培养方案的要求和硕士研究生本人的具体情况确定研究方向、学位课及非学位课。经指导教师审核同意并经所在学院学位评定分委员会负责人审定后报学院和研究生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2、政治、外语等公共课由研究生工作主管部门统一安排。原则上在新生入学后第一学年内授完,专业课程均由各学院自行安排,具体要求按照《甘肃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执行。
3、对入学前已在本校参加课程旁听且考试成绩合格又符合培养计划内容规定的课程,如要求免修,可在本课程授课学期开学后二周内提出申请(附旁听课程的原始成绩单,该成绩两年内有效),报研究生工作主管部门审批。具体办法另定。
4、自主学习是硕士研究生获取本学科基础理论和系统专业知识的重要途径。为使硕士研究生有足够的时间自学,每学期的课程安排一般不超过18学分。
5、在执行培养计划的过程中,若有特殊原因提出修改者,必须在变动授课学期开学后两周内填写申请表,经导师和所在学院负责人同意后,报研究生主管部门审批。
五、课程学习
各学科、专业应按《甘肃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教学管理规定》的要求,建立以硕士研究生为主体的教学方式,做好课程建设工作。
硕士研究生应按《甘肃政法学院硕士研究生课程学习管理办法》的要求修完培养计划规定的所有课程。
六、学位论文工作
学位论文工作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的重要环节,是培养硕士研究生科研、实践和创新能力的主要手段,学位论文是衡量硕士研究生学术水平的重要依据。
学位论文工作的一般程序:文献阅读和调研→开题报告→科学研究→撰写论文→论文答辩。
1、学位论文的开题及工作计划:
硕士研究生在入学后的一年至一年半内,为课程学习和开题阶段。在此期间,硕士研究生除系统学习公共课、基础理论课和专业课之外,还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有计划地查阅大量文献资料,进行必要的课题调研,把握本研究领域国内外现状和发展动态。
(1)论文开题的基本要求
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选题应从本学科出发,选择既有很强的实际应用背景,又有较为深刻的学术研究内涵的课题,也可选择结合生产实践、解决重大实际问题的课题。
选题要有先进性,使硕士研究生有可能在论文中提出新见解,通过研究有所发现、有所发明,对某个学科方向或技术领域有所推动;选题要有可行性,使论文提出的工作构想与思路,能够在本校或国内有关单位的实验条件下取得足够的实验验证或揭示。而且课题工作量和难易度应适当,以保证在规定时间内取得预期成果。
论文开题应尽量结合本学科专业课题组或指导教师的科研课题进行,并且结合硕士研究生的科研基础和个人特长。
(2)开题报告的主要内容
①选题来源、开题依据和背景情况,研究目的以及理论意义和实际应用价值;
②文献综述。在阅读规定文献量(不少于30篇,其中外文文献占40%以上)的基础上,着重阐述国内外在该研究方向的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并介绍所查阅文献的范围以及查阅方式、手段;
③主要研究内容。包括学术构思、研究方法、关键问题、实施方案、可行性分析、研究中可能遇到的难点、解决的方法和措施以及预期目标;
④拟采用的实验手段,所需科研和实验条件,估计课题工作量和所需经费,研究工作进度计划;
⑤主要参考文献,列出至少30篇所查阅参考的文献。
(3)开题报告会的组织实施
硕士研究生开题报告必须以学术报告会形式进行,由硕士研究生所在学院在硕士研究生入学后第三学期内组织和实施。评审专家必须严格审核,避免流于形式。
①报告会前,硕士研究生必须认真填写《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表,并经其指导教师或导师组审核签署意见;
②报告会应公开举行,会前公布开题者、指导教师、课题名称、评审小组成员名单以及举行报告会的日期和地点,并组织本学科和相应学科科研人员、教师以及硕士研究生参加;
③报告会由所在学院学科组组长或副组长主持,评审小组专家不少于3人。提倡聘请相近专业、跨学科有关专业或科研单位的专家参加;
④硕士研究生对拟选课题作20分钟的全面汇报,并当场回答评审委员的提问。指导教师应介绍该生的业务基础、研究能力以及对拟选课题的评价。评审小组经过讨论,对该生能否完成课题任务、能否进入学位论文阶段做出明确评定,并将提问和讨论的主要内容作好记录,每位评审委员应签名;
⑤开题报告经审查通过,必须严格执行。允许最后完成的论文与开题报告有一定出入,但不得有根本性改动(如课题方向、研究对象等)。如果由于原来考虑不周或客观上发生了不可预料的特殊情况,允许改动研究重点或课题方向,但需硕士研究生写出书面报告,经指导教师或导师组同意方可进行,必要时应重新进行开题报告。
(4)其他
①开题报告经讨论通过,由评审小组负责人签名同意后,将《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开题报告及论文工作计划》一式三份交所在学院,一份交研究生工作主管部门备案;
②因特殊原因需推迟开题者,必须提前书面申请,并注明预期开题时间,经本学科组组长批准后,交研究生主管部门备案;
③开题报告未通过者,可在三个月后重新进行论文开题(一般不得延期举行)。若仍未通过者,取消硕士研究生论文资格。
2、对学位论文的基本要求:
(1)硕士学位论文工作是对研究生从事科学研究的综合训练,应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由硕士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
(2)学位论文工作中,基础学科的硕士研究生要加强科学实践训练;人文社会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应重视社会实践和社会调查;应用性较强的学科的硕士研究生应加强实际工作能力和社会实践能力的训练。
(3)论文应表明作者已广泛阅读过与其有关的国内外文献,文献阅读量及参考文献应不少于开题报告中规定的要求。
(4)为确保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的质量,必须要有一段工作时间保证,从学位论文开题报告通过之日起用于学位论文工作时间不少于一年。
3、学位论文的内容、评阅和答辩等有关要求,按照《甘肃政法学院硕士学位授予工作实施细则(试行)》中的要求执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