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全国硕士研究生网上报名系统正式开通 立即报名
日前,中南大学发布了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专业硕士招生简章,详情如下:
一、招生学位类别及计划
招生学位类别包括:工程硕士(24个工程领域)、公共管理硕士(MPA)、公共卫生硕士(MPH)、法律硕士(J.M)4种,招生计划如下:
类别
|
工程硕士
|
MPA
|
MPH
|
J.M
|
招生人数
|
自定
|
40
|
100
|
40
|
二、报考条件
类别
|
工程硕士
|
MPA
|
MPH
|
J.M
|
本科、学士毕业时间要求
|
2008年7月31日前获得学士学位或2007年7月31日前大学本科毕业。
|
2008年7月31日前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
|
2008年7月31日前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
|
2008年7月31日前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
|
在职人员报考攻读硕士学位应是国民教育序列大学本科或本科以上毕业并取得学历证书,一般应具有学士学位,毕业时间具体要求如下表。
*注:工程硕士的电子与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技术、软件工程4个工程领域可不受毕业年限的限制,但须在2011年7月31日前本科或学士毕业。
三、报考程序
报名采取网上报名与现场确认相结合的方式。
1、网上报名
时间:7月1日-14日。
程序:网上报名工作启用全国统一报名平台。登录“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信息网”(以下简称“学位网”,http://www.chinadegrees.cn),按要求提交报名信息(注意:在报考院系栏内要填写清楚报考学院)和上传本人电子照片。考生网上报名成功后,打印报名系统生成的《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样表见附件),请考生仔细核对确保信息无误。
注意:过了规定时间,报名网站将关闭,不再受理网上报名。
2、现场报名确认(注:仅网上报名而未现场确认的考生报名无效)
时间:7月15—18日。
地点:中南大学研究生院招生办(校本部三办公楼201、301房间)。
程序:
(1)提交下列材料进行资格审查:
①《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完成网上报名后的打印件);
②本科毕业证书原件、学士学位证书原件;
③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注:其它身份证件无效)。
注: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2)缴纳报名考试费。标准如下:
类别
|
工程硕士
|
MPA
|
MPH
|
J.M
|
报名费(元/人)
|
160
|
320
|
320
|
240
|
(3)刷验二代居民身份证,并拷贝二代居民身份证内数码照片;持护照报名人员须提供网上报名号和姓名。
(4)打印表单
打印《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报名登记表》,考生核对无误后签名上交。若有信息错误,应予当场在报名数据库中更正。报名信息一经确认,今后一律不得更改!
3、报名证件要求与预报名
根据学位办[2011]28号文件,参加此项考试的居住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公民规定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为第二代居民身份证,其他人员规定使用的有效身份证件为港澳台身份证件、华侨身份证和外籍护照。
根据《现役军人和人民武装警察居民身份证申领发放办法》(国务院、中央军委第510号令,2008年1月1日起施行)第十一条规定,“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从事有关社会活动,需要证明公民身份的,凭居民身份证证明;执行任务、办理公务、享受抚恤优待等,需要证明现役军人或者人民武装警察身份的,凭军队、武装警察部队制发的身份证件证明”。因此,现役军人、人民武装警察报名参加此项考试,也须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报名,否则不予报名。
在报名期间无法出具规定的有效身份证件的报名考生,可采用预报名方式用现有身份证件进行网上报名、现场确认和缴费,但考生须签署预报名承诺书(见附件5),承诺于2011年10月10日前取得规定的有效身份证件。届时不能兑现承诺者,预报名无效,不能下载准考证,不许其入场考试,所交报名费不予退还。我校确定在10月10日至12日期间统一安排此类考生的身份证件信息修改和确认工作,并在10月12日前将更新后的考生信息通过网报系统上传或上报省学位办。
在现场确认环节中,使用经公安部第一研究所核准的系列智能接口第二代居民身份证阅读器,对考生所持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进行鉴别,联机阅读与核验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内个人信息资料,进行“人证同一性”认定,采集其电子照片,严防替考发生。对于个别第二代居民身份证芯片内信息不能正常读取的考生,可采用预报名方式处理。
四、考试科目及参考书目
1、考试科目
类别
|
初试科目
|
复试内容
|
工程硕士
|
1、GCT(全国联考)
|
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
|
公共管理硕士(MPA)
|
1、 政治理论(学校命题)
2、 外国语(英语)(全国联考)
3、 公共管理基础(全国联考)
4、 综合知识(全国联考)
|
复试着重对考生的思想品德、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基本素质等方面进行综合考察。
|
公共卫生硕士(MPH)
|
1、 政治理论(学校命题)
2、 外国语(英语)(全国联考)
3、 流行病学基础(全国联考)
4、 社会医学(全国联考)
|
法律硕士(J.M)
|
1、 政治理论(学校命题)
2、 外国语(英语)(全国联考)
3、 专业综合考试(全国联考)
|
2、参考书目
代码
|
类别
|
联考科目
|
考试大纲
|
410100
|
法律硕士
|
外国语
|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日语、俄语)考试大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专业综合
|
《在职攻读法律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招生联考专业综合考试大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版)
|
490100
|
公共管理硕士
|
外国语
|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日语、俄语)考试大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公共管理基础
|
《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版)
|
综合知识
|
510100
|
公共卫生硕士
|
外国语
|
《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全国联考英语(日语、俄语)考试大纲》(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流行病学基础
|
《公共卫生硕士(MPH)专业学位联考考试大纲及考试指南》(高等教育出版社)
|
社会医学
|
430100
|
工程硕士
|
GCT
|
《硕士学位研究生入学资格考试指南》
(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
3、考试科目相关说明
(1)工程硕士“GCT”试卷由四部分构成:语言表达能力测试、数学基础能力测试、逻辑推理能力测试、英语运用能力测试(无听力)。试卷满分400分,每部分各占100分,总考试时间为3小时。
(2)公共管理硕士、公共卫生硕士、法律硕士联考英语考试科目,使用同一试卷,全部考试时间为150分钟,试卷不含听力测试。
五、考试工作安排
1、考试时间:2011年10月29日、10月30日。
2、考试地点:湖南省学位办统一安排,详见准考证。
3、考试具体安排
时间
学位类别
|
10月29日
8:30-11:30
|
10月29日
14:30-17:00
|
10月30日
8:30-11:30
|
10月30日
14:00-17:30
|
复试时间及内容
|
工程硕士
|
--
|
--
|
GCT
|
--
|
12月中下旬:专业考试和相关测试
|
MPA
|
综合知识
|
英语
|
公共管理基础
|
—
|
2012年元旦前后:★政治理论考试及专业测试
|
MPH
|
流行病学基础
|
英语
|
社会医学
|
—
|
J.M
|
专业综合
|
英语
|
—
|
—
|
注:考试时务必带上规定有效身份证件(二代居民身份证或护照)和准考证,否则不能参加考试。
4、准考证发放:10月15日后,考生自行在学位网(http://www.chinadegrees.cn)下载准考证。
六、资格审查表、复试与录取工作
考试成绩发布后,我校自定复试分数线。
通过我校复试分数线的考生登录学位网(http://www.chinadegrees.cn)下载本人《2011年在职人员攻读硕士学位资格审查表》,本人签名后将该表交所在单位人事部门(或档案管理部门,下同),核准表中内容、填写推荐意见,并在电子照片上加盖公章,然后在规定复试时间将《资格审查表》、相关学历证书原件及复印件、学位证书原件及复印件交招生二级学院进行资格审查。如考生持境外学历、学位证书报考,资格审查时须提交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出具的认证报告。
考生参加复试后根据初试和复试成绩择优录取。
七、调剂复试录取
符合我校各招生学位类别复试分数线的、报考湖南省内其它高校考生在我校招生计划尚未完成条件下,可申请调剂我校参加复试,通过复试后录取为我校研究生。
八、培养
对在职攻读硕士学位研究生采用进校不离岗的培养方式。有关学习方式、培养计划、学习年限、学位论文和答辩事宜等详见中南大学有关规定。各类别研究生培养费收取标准如下:
类 别
|
工程硕士
|
MPA
|
MPH
|
J.M
|
学费标准(万元/人.年)
|
3×0.8
|
3×1
|
3×1
|
3×1
|
九、代码表
类别
|
工程硕士
|
MPA
|
MPH
|
J.M
|
代码
|
4301
|
4901
|
5101
|
4101
|
注:湖南地区代码:43
十、工程硕士培养基地建设
同一单位工程硕士考生报名人数45人以上或录取人数达到30人以上的可向学校申请建立培养基地,基地单位的专业数量应控制在2~3个内为宜。拟申请建立培养基地的单位应与我校研究生院招生和培养部门取得沟通,并与主要招生学院挂钩联系,签署协议,以便报名、考试、培养工作的顺利开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