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人去年从7月份开始复习数学,历时半年,最后考了71分(数学一).虽不算高,但总算没有拖总分的后腿.本文是以我自己的复习经历为基础,和大家探讨一下数学基础不好者的复习方法,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本人的数学底子可以用四个字来形容:惨不忍睹.我以前上大学时学的是生物方面的专业,对数学要求本来就不高,用的是相当于数学二的教材,概率论和数理统计没学.不仅如此,而且由于本人自己当年太不争气,过分贪玩,根本没在数学上下什么功夫.只觉得这门课面目可憎,枯燥无味之至,一到数学课,不是睡大觉,就是逃了课出去鬼混.结果三个学期的数学,本人有两个学期挂了红灯,是经过补考,在老师的怜悯下才稀里糊涂地拿到学分的.唉,现在回想起来,真是上对不起天地,下对不起老师啊!之所以披露这一段丢人现眼的历史,是为了告诉大家,不管你的数学基础有多差,只要肯下功夫,照样是可以学好它的,我就是一个活生生的例子啊!
毕业后,本以为这一辈子不会再与数学有任何瓜葛了.可是……唉,造化弄人哪!细节在这里不想多谈,以免浪费大家的上网费;总之,工作了近一年以后,我就铁了心要考研了.并且,我还心血来潮,决定放弃原专业,改考计算机.当时我并不知道计算机有多热门,只是觉得不考个好专业对不起自己.经济类完全不懂,计算机吗勉强算懂一点,会操作(虽然以前没有把仅有的一点电脑知识用在正道上),就这么定了.于是,"不是冤家不聚头",我与数学这位老朋友又见面了.6月下旬,我拜访了一位在南理工计算机系读研的老乡,她郑重地向我推荐了陈文灯老师的《数学复习指南》.我想过来人的意见不会错,就解囊支持了陈老师一回.另外又购买了一份1987到2000的数学一真题和解答,就回到了单位.
"妈的,我就不信我堂堂的大侠'一具'能被小小数学难倒!"第二天早上,我怀揣《数学复习指南》上班时,咬牙切齿地自言自语.从那以后,我上班的所有空闲时间,包括中午休息,就全部被数学占领了.一有空,我就拿出书,精神进入高度集中状态,物我两忘.反正也不想继续在老总手下干了,管他们怎么说去.于是,每天中午,单位里新来的大学生们便分为两部分:几个男的吃完午餐后,纷纷掏出各种辅导书,有英语、数学及政治等,在一个房间中用功;而女的则全部在隔壁办公室睡大觉,场面很是有意思.就全社会而言女性的成就远远比不上男性,想来也不能完全怪外部环境吧.
这本《数学复习指南》的名气果然不是吹出来的.以我这样低劣的数学基础,居然第一遍就能看懂个八成.我看得很仔细,对其中的每一道例题都不放过.一开始有不少题都整不明白,没办法,以后再说吧,反正重要的知识点是绝对不能有遗漏的.每看完一章,就做后面附的练习题.这些题只是针对本章的知识点而出,没什么综合性,难度也不高.我看过第一遍后,照着例题依葫芦画瓢可以做出六七成,显然还是不够.这时我有了一点信心,认为经过认真复习后,过线(2000年51分)是能够做到的.
第一遍复习花了约一个月的时间.《数学复习指南》读完后,我便试着做了几套真题,从1987年开始往后做.那时候的题目真是温柔,毫不夸张的说.想不到竟然能拿到70多分.当时我也不懂得什么复习计划,反正是觉得做数学题目很舒服,比抽鸦片还过瘾,于是就一直做下去了.一直做到2000年,虽然题目一年比一年难,但我的得分却始终不低,除了1998年以外,都能及格.当然这里有几个原因:第一是历年的题型有的很接近,比如求多元复合函数偏导数,以及中值定理的证明题几乎每年都考,到后来摸清了做题的门道就不难了,这些门道在陈文灯的书里都有叙述.第二是有不少题在《数学复习指南》中作为例题出现过,自然会做.不管怎样,十几套题目做下来,我的信心又增加了几分."数学真是太简单了,我果然是天才!"我大言不惭地对正在苦背单词的同事说.
7月底,我正式从单位辞职,来到母校找了一个地方住下,开始了全力备考的阶段.虽说到校外找别人合租个房间可以省一点钱,但我还是觉得校内环境好,可以免去不少俗事的干扰,全力准备考试.这间空余的学生宿舍里已经住进了好几个考研浪人,有考历史的,有考法律的,还有考MBA的.除了常驻的几人外,还不时的有上辅导班或函授的学员入住.我上本科时绝没想到母校的学生宿舍里可以住进这么多鱼龙混杂的人.又跑题了,接着说数学.这时我已经意识到,大量做题是提高数学应试水平的不二法门,可真题已经被我做完了.于是当我从书店回来后,我的手中便多了两本模拟题集,一本是大家很熟悉的李正元老师等编的《模拟336题》,另一本是一个叫什么"刘*"的人编的.我掐指算了算天数,制定了计划,三天做一份题目.常听不少人说自己把《数学复习指南》读了多少多少遍,由于专业课的压力,我没有那么多时间,我只看了那一遍.只有在做完题后感觉需要查一下某个知识点时,才把书翻出来看一看.另外还有人建议先看一遍教材,我的感觉是如果时间不是很充裕的话,一上来就直接看辅导书是完全可行的.
9月份,我报名参加了一个数学考研辅导班.虽说有胡金德等大腕捧场,但说实话,我感觉这个班对我没有多大帮助,主要还是靠自己.在这一段时间里,由于不懈的努力,我的数学水平稳步提高,对于各种常规题型已经很熟练了.《模拟336题》确实是一本好书,里面有不少启发性很强的题目,其解答令人受益匪浅,就拿印在书的封底上的那道题来说吧,其解题思想(利用微分方程构造含有e^x因子的辅助函数)可以解决许多以前令我束手无策的证明题.至于刘*的那一本,我感觉买了它是一个错误,难度太低了,做90多分是平常事,对提高水平没有什么帮助.就好像国奥队比赛前净找一些东南亚弱旅热身,结果输给了韩国一样.在做题目时,我养成了一个习惯,就是做一个"有心人",遇到解答中好的或者陌生的解题思路,就认真地记下笔记,以及自己的思考,而不是对了答案就万事大吉.这样渐渐的,我有时也能独立做出一些从未见过的题型了.到考试前,我做过的试题总共不少于60套.
临考试前的一段时间,我又把往年真题翻出来,巩固了一番.时过境迁,那些题目对我来说真如儿戏一般,得分率往往在90%以上.我被同宿舍的研友们当作辅导老师,好几个房间的考生们有了不明白的问题都来找我,一般都可以得到满意的解答.常常晚上和他们探讨到12点以后.他们吹捧道:"哎呀大哥你数学真是太棒了,以前上本科时一定每次考试都是优秀吧?"我苦笑无语.
我当时预计今年的题目会和2000年差不多,所以在计划中,数学是要拿80分甚至85分以上的.然而出题风格的改变,使我没有完成目标,也反映出了我的复习方法存在的弱点:几乎全部靠做题来提高水平,而对知识点缺乏更高层次上的把握和运用,导致遇到陌生的题目时,得分率严重下降.另外,由于只选用了一本参考书,覆盖范围也不够广,丢掉了一些其实很容易拿到的分数.临场发挥也不好,曲线积分题和最后一题明明会做却没有得到正确结果.
总之,通过本人的经验,你们可以看到,数学并不可怕,一个数学基础极差的学生也可以在短短半年时间内考到不算低的分数.总结一下经验教训,我建议,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尽量用两种以上的参考书进行复习,效果可能更好些.而模拟题则在精而不在多,"不会做的题才是好题".考试时不要紧张,先易后难,先做会做的题,最后有时间的话再检查一遍……哎呦!别拿臭鸡蛋砸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