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微观上分析句内和句际关系
通过分析句子内部各成分之间的关系,以及句子之间的关系为解答完形填空试题提供具体的操作思路和答题方法。一般说来,完形填空试题的解答要依赖三个方面的信息:句子内部提供的信息,句子上下文提供的信息,某个段落提供的信息。当句子内部提供的信息不足以解答试题时,就要考虑句子上下文提供的信息,当句子上下文提供的信息也不能提供问题的答案时,则需要从某个段落中寻求解决问题的有价值的信息。一般说来,通过对文章结构和主题进行有效分析后,对句内关系和句际关系的分析是解答完形填空试题的两个关键因素。
1)句内关系分析
句内关系分析主要是分析与试题相关的词、词组或句子和试题之间的关系,从语义和结构两个方面对句内关系进行分析是解答完形填空试题的基础。
Other identifiable causes of offensive acts include frustration or failure in school, the increased 38 of drugs and alcohol, and the growing incidence of child abuse and child neglect。
38. [A] expense[B] restriction[C] allocation[D] availability
(2004年真题)
【解析】[D]从语法上看,本题所在的短语和frustration or failure in school以及下文中的the growing incidence of child abuse and child neglect构成了平行结构,共同作include的宾语。从语义来看,后面的三个并列短语和前面的offensive acts构成因果关系。
本题所在词组的语义方向应当和前后的词组是一致的,都是事情不好的方面。结合本题的四个选项来看,选项[D] 应当是正确答案。availability意为“可以提供,可以获得”,符合句义。本句的意思是“毒品、酒精越来越容易得到”。[A]expense费用,代价,损失,开支; [B] restriction限定,限制,约束;[C]allocation分配,安置。其他三项均与题意不符。
2)句际关系分析
句子与句子之间归纳起来有六种逻辑关系,其逻辑关系词分类如下:
并列关系 and, and also, or, neither… nor…, either …or…, not only…but also…,as well, similarly, likewise, in the same way, that is to say
递进关系 moreover, what is more, furthermore, then, besides, in addition, additionally
因果关系 because, for, since, as, hence,thus, so, consequently
转折关系 but, however, on the contrary, by contrast, unfortunately
让步关系 although, though, even though, even if, nevertheless, no matter +疑问词
条件关系 if, only if, if only
将这些关系词了熟于胸,可以对句子之间的逻辑关系迅速做出判断。有时,句子之间没有逻辑词,而依靠句子间的语义关系连接起来,这种对隐性的语义关系的判断也是完形填空考试中一个非常重要的方面。
五、完形填空的解题程序
解答考研完形填空的具体步骤如下:
1.细读首句、启示全文
完形填空所选短文一般无标题,但首句通常不设空格,因此它往往是了解文章全貌的“窗口”,由此可判断文章体裁,推测文章大意,对我们理解全文有重要的启示作用。
2.通读全文,掌握大意
把短文从头到尾快速阅读一遍,以从整体上感知全文,掌握大意。跳过空格、不看选项、快速阅读,努力找出关键词。如果是叙事性文章,时间、地点、人物是关键词;抓住了关键词就抓住了故事的线索,进而理解全文。通读全文进而掌握大意是做好“完形填空”的先决条件。在掌握了短文大意之后,才可边读短文边选择答案。在阅读过程中,也许有些答案会在脑海中浮现,有些觉得很有把握或是把握不大,这时最好不要急于动笔,先读完。因为有些空白处,从单一的句子本身来看是难以确定答案的。因此,做完形填空试题的难点在于要能大致读懂一篇留有许多空白的短文,这就要求考生具有相当的阅读能力和通过长期大量阅读而形成的语感。
3.瞻前顾后,先易后难
瞻前顾后即前后观察,对空格前后句子作深入分析,确定空格在句中的意思。如果是语法问题,不仅要考虑时态、语态,还要考虑整个词法、句法。如果是语义问题,要从上下文分析,依据短文自身完整的语言环境进行合乎逻辑的推理判断。先易后难就是首先选出那些只根据上下文就能确定的、直接的、明显的答案,诸如固定词组、常见句型等。这就增强了信心,减轻了心理压力,以便集中精力解决难度较大的选项。瞻前顾后,不要忘记首尾照应,首句之重要大家已注意,同时不要忽视尾句的画龙点睛作用。另外要牢记文章的中心思想,每个空白处的含义与前后句的意思联系起来理解。文章最前面的空格提出的问题很有可能要到文章的末尾才能找到答案。
4.上下连贯,合乎逻辑
这是从句子结构的角度来考虑。例如,如果空白处位于引导状语从句的位置上,则首先分清是何种状语从句(时间、原因、条件、结果、目的、让步、比较关系、行为方式……),然后再选择适当的词填空。总之,填入单词后要使句子意思和结构都完整,上下连贯,合乎逻辑。
5.复核全文,消除疏漏
填空全部完成后,还要通读一遍,检查是否前后贯通,内容清楚,主题突出。复读过程中如果有某些地方意义含糊或矛盾,就应该依据文章的中心思想重新考虑。凡不通之处,必有待推敲的疑点。应从意义和语法两个角度仔细权衡,以便弥补疏漏。从语法上,检查一下所完成的句子是否主谓一致;时态,语态是否正确;名词、代词的性、格是否一致;动词、形容词、名词与介词的搭配是否准确无误。对于个别难度较大的空项,可以凭着自己的语感,坚持第一感觉选择答案。
六、近年来出题的总体特点
2000年以前的大纲规定:完形填空满分为10分,共10个空,每空1分,短文长度在150个词左右。所选文章难度适中,或者说偏易。对大多数考生来说,文章在没有去掉词之前阅读起来几乎没有任何困难。但从2001年起,完形填空所选的文章篇幅加大到240~280词左右,缺省空格由10个增加到20个,每个空格0.5分,总分值仍是10分,阅读难度从总体上也随之增加。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 文章短 挖空多
一般说来,一篇文章越短,挖空密度越大,由于失去的语言信息越多,理解文章的难度就越大,解答试题的难度也就会相应加大。作为测试学生的语言知识综合运用能力的试题,必须要保持一定的难度系数。为此,控制试题短文的长度是完全必要的。当然,试题的难易程度还取决于文章本身的句子结构和造句。如果通篇是简单句结构,用词简单,自然便于理解,容易选择答案。相反,如果文章多用非谓语动词和其他短语结构,多用难词,则必然增强试题的难度。完形填空试题自2001年采用20道题的新题型之后,随着文章长度的增加(240~280词),阅读难度总体上也随之增大。并且阅读难度的增大是因为文章中复杂句增多了。
2. 以情境意义选择为主
完形填空试题,要求考生根据文章的整体内容,分层次的结构和内容的逻辑关系,去选择符合文章情节的答案。这就决定着试题考查必须以情景意义选择为主。这种试题的特点是:在四个备选答案中,孤立地看对应挖空的句子,都能满足句子的要求,无论将哪个答案填进去,从语法上说都是正确的。
与之相反,有的备选答案,无论排除错误项或者确定正确项,都需要依据语法知识,这就叫语法选择填空。孤立地看挖空的句子及其备选答案,其解题思路和要求与试题中的“语法惯用单项填空”是完全一样的。
由于情景意义选择填空的需要,每小题(每一空)的四个备选答案往往是相同的词类,其词形也相同。即:如果是副词,则都是副词;如果是动词过去分词,则都是过去分词:等等。即使个别小题中四个备选答案的词类有不相同者,其语法功能也往往是一样的。
3. 逻辑性强 结构严谨 层次分明
一篇完形填空的整个文章有一个鲜明的主题,同时文章又具有很强的导向性或者作者态度的倾向性,整篇文章都紧密围绕着中心主线展开。一篇文章前后文信息之间常常形成呼应性的关系,这些呼应性的信息就是解题的线索。
把握和理解完形文章中上下句之间严密的逻辑关系,是分析已知信息并从中定位每一个具体填空的相关已知提示线索的关键步骤。
4. 所选文章的特点
完形填空的文章多以观点鲜明、条理清楚的议论文或说明文为主,题材涉及范围包括科普、经济、历史、社会、文化、教育等,具有一定时代性、现实性和科学性。
5. 选项干扰性大 结合文章具体情景
英语“完形填空”试题的指导语,由以前的“从四个选项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改为“选出一个最佳答案”。一词之变,使试题要求更加符合解答试题的实际。这就意味着,有的试题选项,从全文整体意义上看,也可能勉强讲得通,但考虑文章内容的具体情景,或是备选答案词语的习惯用法、细微的意义区别,才能确定最佳的答案。一般说来,试题四个备选答案中,有两个较为容易排除。剩下的两个词语,在意义上和用法上十分接近,干扰性很强,迷惑性很大,难以排除一项,选定一项。这就增加了词语意义或用法细微辨析的内容。
6. 实词的选择辨析题在考研完形填空中的比例最高
句子和句子之间依靠上下文的语义关系而形成连贯的语篇。这种衔接关系在完形填空中表现为同义词或形近实词(如名词、动词、形容词、副词等)的选择。这类实词的选择辨析题在考研完形填空中的比例很高,大约占70%。
和每一小题中四个备选答案设置同一词类、同一词形一样,备选答案多设置实词,也是为了提高试题的难度,引导学生从整体上理解文章内容,全面接受信息,选出符合内容要求的答案,而避免引导学生过多地在词法上(语言结构上)下功夫,进行语法选择。因为虚词往往影响语言结构,会更多地反映语法问题。
7. 保留提示句
为给学生理解文章奠定基础,使学生更易于理解文章内容,在设计“完形填空”试题时,总是保留一个完整的或是大半个完整的句子不挖空。大家知道,文章的开头很重要,往往开宗明义,点出文章的主题。因此,提示句往往在开头。但也可以放在后边,甚至文章的中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