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学科简介
思想政治教育是运用马克思主义理论与方法,专门研究人们思想品德形成、发展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培养人们正确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学科。本学科基于强化思想政治教育学科建设为出发点,以更新教育理念、创新教学方法、突出思想政治教育课程建设和工作研究,提高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制度性对策,创新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工作制度体系为特色。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培养能从事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研究工作和实际工作的专门人才。要求学生具有坚定的马克思主义信念,树立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比较系统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理论;全面掌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方法,熟悉思想形成、发展规律和思想政治教育规律;具有一定的科学研究能力;较为熟练地掌握一门外国语并能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了解本学科的最新动态.。毕业生可胜任高等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工作、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工作,也能胜任本学科相关的科研工作和党政、群团、学生教育管理工作。
三、主要研究方向
1.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践
2.心理健康教育与青少年发展
3.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与管理研究
四、课程设置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程名称
|
学时
课内/实验
|
学分
|
开课
学期
|
备注
|
|
公共
学位课
(GXW)
|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
|
1
|
2
|
|
|
自然辩证法
|
54
|
2
|
1
|
|
|
第一外国语
|
108
|
6
|
1 、2
|
|
学科
基础课
(XW)
|
|
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选读
|
54
|
3
|
1
|
|
|
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专题研究
|
48
|
2
|
1
|
|
|
思想政治教育原理与方法
|
54
|
3
|
1
|
|
|
现代伦理学
|
36
|
2
|
1
|
|
学科
专业课
(XW)
|
|
比较思想政治教育研究
|
36
|
2
|
1
|
|
|
心理健康教育研究
|
36
|
2
|
1
|
|
选修课程
(X)(选学5门)
|
|
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教育史专题
|
36
|
2
|
2
|
|
|
社会主义经济理论与实践
|
36
|
|
|
|
|
宏微观经济学
|
36
|
|
|
|
|
中国近现代经济史专题
|
36
|
|
|
|
|
民法专题研究
|
36
|
|
|
|
|
商法专题研究
|
36
|
2
|
2
|
|
|
社会学
|
36
|
2
|
2
|
|
|
高等教育管理
|
36
|
2
|
2
|
|
|
法社会学
|
36
|
2
|
2
|
|
|
国际政治与经济
|
36
|
2
|
2
|
|
|
马克思主义政治观研究
|
36
|
2
|
2
|
|
学术活动
|
|
|
|
1
|
|
|
教学(科研)实践
|
|
|
|
2
|
|
|
补修课
(BX)
|
|
|
|
|
|
|
|
|
|
|
|
|
|
|
|
|
|
|
|
说明:1.补修课:指跨学科考入本专业的硕士研究生必修课程,要求考试合格,但不计入总分。
2.学位课学分≥18,专业选修课≥10。
学术活动的要求:
研究生在校期间至少应参加6次学术活动(学术会议、学术报告会和学术讲座等),完成后导师审核,学院研究生秘书审核,合格者记1个学分。
教学(科研)实践的要求:
研究生须参加30学时的教学实践,其目的是使研究生对大学的教学工作有初步了解。内容由导师根据情况统筹安排,可采取参与课程辅导、不超过12学时的课堂讲授、思政部门的实习、本科生毕业论文辅导等方式,完成后由导师写出评语,合格者记2学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