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考研政治 >> 正文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第三节 维新运动的兴起和夭折 一、戊戌维新运动 (一)维新派倡导救亡和变法的活动 甲午战争惨败造成了新的民族危机,激发了新的民族觉醒。 站在救亡图存和变法维新前列的,正是代表民族资本主义发展要求的知识分子。把向西方学习推进到一个新的高度:不但科学技术,而且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 共识:要救国,只有维新,要维新,只有学外国。向日本学。 代表:康、梁、谭嗣同、严复 作为: 1.向皇帝上书(1895年因甲午战争“公车上书”最著名) 2.著书立说(康有为《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梁启超《变法通议》;谭嗣同《仁学》;严复翻译赫胥黎《天演论》) 3.介绍外国变法的经验教训(康有为向光绪进呈《日本变政考》、《俄彼变政记》、《波兰分灭记》 4.办学会(强学会、南学会、保国会) 5.设学堂(康有为万木草堂梁启超实务学堂(长沙) 6.办报纸(梁启超主笔上海《实务报》、严复主办天津《国闻报》、湖南《湘报》 维新派以各种方式宣传变法主张,制造维新舆论,培养变法骨干,组织革新力量,重点放在争取光绪及帝党官员支持,希望通过他们自上而下实行变法。 (二)维新派与守旧派的论战 1.要不要变法 守旧派:“祖宗之法不可变”:“宁可亡国,不可变法” 洋务派:张之洞《劝学篇》反复强调封建的纲常伦理不可变。 维新派:根据西方资产阶级进化论,认为自然和社会都是不断发展变化。“变者天下之公理也”,任何事物“无时不变,无事不变”,“能变则全,不变则亡,全变则强,小变仍亡”。 2.要不要兴民权、设议院,实行君主立宪 守旧派与洋务派:“民权之说无一益而有百害”,“民权之说一倡,愚民必喜,乱民必作,纪纲不行,大乱四起”。 维新派:运用西方资产阶级政治学说,对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作了批判。谭嗣同:“君末也,民本也”;严复:国家是“民之公产”,王侯将相是“通国之公仆隶”,专制帝王则是“窃国者”。君是由民共举出来的,民既可以共举君,也可以共废君。从根本上否定了君主专制制度的合理性,为实行政治制度变革提供了理论根据;不过,他们又认为,“欲兴民权,宜先兴绅权”,(绅,即正在向资产阶级转化的士绅)。君主立宪制度才是当时理想的政治方案。兴民权、开议院,实行君主立宪,才是“治国之大经”。 3.要不要废八股、改科举和兴西学 守旧派:反对西学,把西方近代科学技术斥为“奇技淫巧” 洋务派:军事和技术可学,但封建的政治制度、科举八股,尤其是三纲五常不能触动。 维新派:痛斥科举制度是“牢笼天下”的愚民政策,要救中国必须废八股、改科举,办学堂、兴西学。严复:“民智者,富强之原”,“欲开民智非讲西学不可”,“救亡之道在此,自强之谋亦在此”。针对洋务派“中体西用”的口号,维新派驳斥道:“未闻以牛为体,以马为用者。” 论战实质:资产阶级思想与封建主义思想在中国的第一次正面交锋。 (三)昙花一现的百日维新 1898.6.11,光绪颁布“明定国是”诏书(宣告变法开始),前后共103天 1.政治:改革行政机构,裁撤闲散、重叠机构;裁汰冗员,澄清吏治,提倡廉政;提倡向皇帝上书言事;准许旗人自谋生计,取消他们享受国家供养的特权。 2.保护、奖励工商业和交通采矿业。 3.裁减旧式绿营兵,改练新式陆军;采用西洋饼之,练洋操,习洋枪等 4.创设京师大学堂,各省书院改为高等学堂,在各地设立中、小学堂;提倡西学,废除八股,改试策论,开经济特科;设立译书局,派留学;奖励新著、创办报刊,准许自由自治学会。 目的:开放一定程度的言论、出版、结社自由,使资产阶级享受一定程度的政治权利,促进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因此是资产阶级性质的改良运动。但光绪没有采纳开国会等政治主张,这些政令和措施并未触及封建制度的根本,是温和的改良方案。 失败:“戊戌政变”(慈禧的第二次政变)“戊戌六君子”(谭嗣同:“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近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有心杀贼,无力回天,死得其所,快哉!快哉!”;刘光第、林旭、杨锐、杨深秀、康广为) 二、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和教训 (一)戊戌维新运动的意义 1.一次爱国救亡运动(高举救亡图存的旗帜,要求通过变法,发展资本主义) 2.一场资产阶级性质的政治改革运动 (突破洋务派“中体西用”,主张改革君主专制制度。 3.思想启蒙运动(维新派大力传播西方资产阶级的社会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宣传自由平等、社会进化观念,批判封建君权和封建纲常伦理); 以维新运动为起点,资产阶级新文化开始打破封建文化独占文化阵地的局面; 维新派主张采用近代教育制度,兴办新式学堂,对中国近代教育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京师大学堂的创设,是中国近代国立高等教育的发端。) 4.改革社会风习方面提出了许多新的主张 (二)失败的原因和教训 1.维新派自身的局限(内因): (1)不敢否定封建主义 政治上:不敢根本否定封建君主制,幻想通过和平、合法的手段,实现自上而下的改良,让资产阶级和开明绅士的代表参加政权,逐步实现君主立宪。 经济上:虽要求发展民族资本主义,却未触及封建主义的经济基础——封建土地所有制。 思想上:虽提倡西学,仍打着孔子的旗号,“托古改制” (2)对帝国主义抱有幻想(幻想帝国主义支持) (3)惧怕人民群众 2.慈禧太后为首的强大的守旧势力的反对。(外因) 洋务运动与戊戌变法的异同点 (1)从性质来看:洋务运动是清朝封建地主阶级为了维护其统治地位而实行的一场自救改革运动;戊戌变法既是一次资产阶级的改良运动,又是一次爱国救亡的政治运动,也是近代中国第一次思想解放的潮流。 (2)从目的来看:洋务派创办洋务的根本目的是维护清朝统治;维新派的根本目的是:发展资本主义。 (3)主张来看:都主张学习西方,但前者只学习西方先进技术,后者还学习政治制度,发展资本主义。 (4)从活动方面来看:洋务派掀起洋务运动;维新派掀起资产阶级维新变法运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