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华大学考研辅导强化班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考研政治 >> 正文 清华大学考研辅导强化班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

考研试卷库
清华大学考研辅导强化班课程《毛泽东思想概论》

前 言
一、如何复习毛泽东思想概论?这门课主要进行毛泽东思想基本原理的教育,要求考生重点掌握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内容和活的灵魂,认识毛泽东思想的伟大历史作用和现实意义,提高运用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考生在复习时,应注意毛泽东思想的各个理论原则提出的历史背景,注意这些理论原则是如何在革命和建设中形成和发展起来以及它们的丰富内涵,要注意史论结合,这样才能更完整准确地把握毛泽东思想。
二、讲课思路:按照《政治理论考试大纲》讲解知识点,突出重点。
三、答题应注意的事项和试题练习
第一章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
这一章是毛泽东思想概论的总论,重点内容包括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毛泽东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条件、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和毛泽东思想等内容。
什么是毛泽东思想?《中国共产党章程》的总纲指出:“以毛泽东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创立了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
为了全面理解这个涵义,应从以下五个方面去展开阐述:
1、 毛泽东思想及其历史地位
(一)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和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
1、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本要求:
马克思主义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是指导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行动指南;同时,马克思主义不是教条,只有正确运用于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并在实践中不断发展才具有强大的生命力。必须始终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坚持科学理论的指导,坚定不移地走自己的路。
毛泽东在1941年的《改造我们的学习》一文中指出:“灾难深重的中华民族,一百年来,其优秀人物奋斗牺牲,前仆后继,摸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是可歌可泣的。但是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之后,才找到马克思列宁主义这个最好的真理,作为解放我们民族的最好的武器,而中国共产党则是拿起这个武器的倡导者、宣传者和组织者。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普遍真理一经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就使中国革命的面目为之一新。”
因此,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实践日益相结合的历史。
2、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内涵:即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同我国的具体实际结合起来,走自己的道路。这既体现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包含了中华民族的优秀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人的实践经验。正因为有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中国共产党才能领导人民战胜一切挫折,取得一个又一个的胜利,最终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社会主义制度。
3、中国实际具体指
第一、指中国的基本国情,包括中国社会的性质,中国社会各阶级的经济地位、政治态度及其相互关系,当前运动的特点及其规律性。毛泽东说过:“认清中国社会的性质,就是说,认清中国的国情,乃是认清一切革命问题的基本的根据。”
第二、指中国人民的实践以及在这种实践的基础上所积累的经验。毛泽东说过,人的正确思想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也不是自己头脑里固有的,它“只能从社会实践中来”。实际上,正确的理论,主要是对于实践经验的科学概括。
第三、指中国的历史文化。毛泽东说过:“今天的中国是历史的中国的一个发展;我们是马克思主义的历史主义者,我们不应当割断历史。从孔夫子到孙中山,我们应当给以总结,承继这一份珍贵的遗产。这对于指导当前的伟大的运动,是有重要的帮助的。”
(二)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有两次历史性飞跃,产生了两大理论成果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在毛泽东思想的指导下,在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东方大国,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获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和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和确立了社会主义制度以及进行社会主义建设,使得20世纪的中国取得了第一次历史性飞跃。
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第二次历史性飞跃的成果。
(三)、毛泽东思想是第一次历史性飞跃的理论成果,是中国化了的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的马克思主义为什么要以毛泽东的名字来命名?这固然与毛泽东具有优秀的天赋、丰富的阅历、广博的才学、卓越的胆识等等有关,但最重要的,则是由于毛泽东一开始就有自觉地坚持了正确的思想方向。这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
第一、毛泽东对马克思列宁主义具有坚定的信念、刻苦的学习精神、非凡的领悟能力,并注意联系中国的实际进行思考,从而在理论上做出独创性贡献。
第二、毛泽东深入实际斗争,密切联系群众,注意调查研究,做到从实际出发,在探索中国革命问题的过程中做出理论上的创造,在中国革命的转折关头把握正确的政治方向。
第三、毛泽东真切地了解中国历史,批判地继承中国古代文化的优秀遗产。毛泽东从无产阶级的立场出发,站在时代的高度上回顾中国历史,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对中国历史文化遗产进行批判的分析。他既同那些言必称希腊、对自己国家的历史一点不懂或懂得很少的人根本不同,也同那些信而好古、钻进故纸堆里出不来的人大相径庭,他既不脱离中国的历史实际,又不局限于古人的眼界和认识,从而见前人之所未见,发前人之未发,在一系列问题上提出深刻、独到、精辟的新见解。
(四)、毛泽东思想的科学涵义
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和发展,是被实践证明了的关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正确的理论原则和经验总结,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第一代中共中央领导集体的主要成员刘少奇、周恩来、朱德、陈云、邓小平等,都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和发展做出了贡献。
王稼祥是党内最早提出和阐述毛泽东思想这一科学概念的。刘少奇是在1945年6月召开的党的七大作的《关于修改党章的报告》中对毛泽东思想进行了科学归纳和总结的。刘少奇讲,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与中国革命的实践之统一的思想,是党的一切工作的指针,反对任何教条主义或经验主义的偏向。党的七大确立毛泽东思想,使全党有了在思想上和工作上取得一致的牢固的理论基础。
二、毛泽东思想产生的社会历史条件
(一)、毛泽东思想是近代中国社会历史和革命运动发展的必然产物。
为什么?因为自19世纪40年代至20世纪初期,也就是自1840年英国发动第一次侵华鸦片战争、英法联军第二次侵华鸦片战争、中法战争、中日甲午战争、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来,清政府与外国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的不平等条约,中国由原来的封建社会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人民能够提出的救国方案就是:学习西方,走资本主义道路。以林则徐、魏源、曾国藩、李鸿章等为代表的地主阶级开明派和洋务派,以洪秀全、洪仁玕为代表的农民领袖,以康有为、梁启超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以严复为代表的资产阶级启蒙派,以孙中山为代表的资产阶级革命派,都主张向西方学习,并且付诸行动,希望走资本主义道路,但都以失败而告终,中国并没有成为一个富强的资本主义国家。这就不得不使中国先进分子对于西方资本主义建国方案在中国的可行性进行怀疑。而这种怀疑就推动人们去思考救国的新路,为后来接受马克思列宁主义准备了合适的思想土壤。
正当中国的先进分子对于资本主义建国方案产生失望和怀疑、广大人民在黑暗中摸索和苦斗的时候,1917年俄国无产阶级在列宁领导下举行了十月革命,创立了世界上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十月革命由于发生在情况与中国相同(封建压迫严重)或近似(经济文化落后)的俄国,而对中国人具有特殊的吸引力。它表明,不仅资本主义国家,就是经济文化落后的国家,也是可以用马克思主义来为自己昭示解放的道路。社会主义的俄国接连发表的几次对华宣言,宣布废除帝俄时代同中国鉴订的不平等条约;与此同时,西方列强在巴黎和会上对本是战胜国的中国作为战败国来对待。两者对比,先进的中国人感到:走俄国人路,才是中国人唯一的出路。正如毛泽东所说:“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我们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十月革命帮助了全世界的也帮助了中国的先进分子,用无产阶级的宇宙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走俄国人的路--这就是结论”。
1915年的新文化运动与1919年五四运动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1924~1927年国民革命、1927~1937年土地革命战争、1937~1945年全民族抗日战争、1945~1949年全国解放战争,构建了毛泽东思想形成和发展的社会历史条件,成为近代中国社会和革命运动的发展的必然产物。
(二)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时代条件、思想理论渊源、阶级基础和实践基础
时代条件:俄国十月革命开辟的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与民族解放运动的时代。
思想理论渊源: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广泛的传播和中国优秀传统文化。其中,毛泽东思想的本源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次源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
阶级基础:辛亥革命后,中国新的社会生产力的增长、工人阶级队伍的壮大和工人运动的发展,为毛泽东思想的形成奠定了阶级基础。如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由于西方帝国主义列强忙于在欧洲战场厮杀,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得到了进一步发展,工人阶级队伍也由此壮大了起来。到五四运动时,中国现代产业工人的人数达到260万。
实践基础:中国共产党成立后领导的人民革命运动。
大家要熟记中共成立的必然性:中国无产阶级的成长壮大为党的成立奠定了阶级基础;十月革命后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为党的成立提供了思想条件;五四运动促进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的传播及其与中国工人运动的结合,为党的成立作了思想上和干部上的准备。
三、毛泽东思想发展的历史进程
概括说来,毛泽东思想是在同20世纪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前期党内盛行的教条主义错误倾向作斗争并深刻总结这方面的历史经验的过程中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它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在解放战争时期和新中国成立以后继续得到发展。
具体说来;
从中共成立到遵义会议之前,包括国民革命时期和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经历了两起两落之后,才找到在中国如何进行革命的正确道路,才找到正确的领导者--毛泽东。
(一)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
1921年7月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标志着中共成立。中共以马克思列宁主义为指导思想,同时又加入了共产国际,成为它的一个支部,有义务执行共产国际的一切决议。这样中共就面临如何把在欧洲资本主义条件产生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真理同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的具体国情相结合的问题,面临如何执行来自遥远的莫斯科共产国际发来的指示的问题。
1924--1927年,在苏联和国产国际的指导和帮助下,中共与中国国民党合作,进行了反帝反封的国民革命,曾一度取得很大的胜利。但此时的中共领导人陈独秀认为目前的革命是民主革命,民主革命是资产阶级的事情,资产阶级及其政党国民党在这次革命中是当然的领导者,是“主人”,革命成功后自然是资产阶级取得政权;共产党及其领导的阶级只不过是“客人”,只能帮忙,不能有“奢望”。所以,他犯了右倾错误:不能独立自主地解决中共面临的问题,而是被动地等待共产国际的命令;不同国民党右派争领导权,尤其是对军队的领导权;不重视农民问题和农民运动。当国民党掌握了大量军队发动反革命政变时,国民革命很快就失败了。
毛泽东在此时提出许多正确主张,他针对陈独秀的错误,在1925年的《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分清了敌、我、友,指出“一切勾结帝国主义的军阀官僚、买办阶级、大地主、反动的知识阶级即所谓中国大资产阶级,乃是我们的敌人,乃是我们真正的敌人;一切小资产阶级,半无产阶级、无产阶级乃是我们的朋友,乃是我们的真正的朋友。那动摇不定的中产阶级,其右翼应该把他当作我们的敌人,即现时非敌人也去敌人不远;其左翼可以把他当作我们的朋友,但不是真正的朋友,我们要时刻提防他们,不要让他乱了我们的阵线。”在1927年3月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中对农民问题进行了深刻论述,认为农民运动好得很,中国革命的中心问题是农民问题。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和《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是毛泽东思想萌芽时期的代表著作
(二)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和发展时期
为了反抗国民党的屠杀和统治,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了紧急会议即八七会议,确定了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总方针。毛泽东在会上提出了“枪杆子里面出政权”的著名论断。随后中共发动了一系列武装起义,其中著名的有南昌起义、秋收起义、广州起义。目标是夺取中心城市。
毛泽东不仅领导了秋收起义,而且率先领导部队转向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领导起义部队进行著名的三湾改编(将一个师编为一个团,将共产党支部建在连上,规定在部队内部实行民主管理),建立井冈山根据地,后发展为贑南闽西根据地,中央根据地,领导红军粉碎国民党多次“围剿”。在创建根据地的过程中,毛泽东先后写了《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1928年)、《井冈山的斗争》(1928年)、《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反对本本主义》(1930年)等文章,初步论证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这些文章成为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时期的主要代表作。
但是,在1935年以前,毛泽东不是中共主要领导,他的正确主张没有被中共中央所接受。中央先后出现了三次“左倾”错误:瞿秋白盲动主义(1927年11月至于1928年4月)、李立三冒险主义(1930年6-9月)、王明教条主义(1931年1月-遵义会议前)。其内容有:混淆民主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界限;认为革命形势处于高潮,应不断进攻;坚持城市中心论;组织上搞宗派主义;军事上搞阵地战。这些“左倾”领导者对毛泽东等人打击一次比一次严重。结果是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被迫长征。当红军受到重大损失,长征到遵义时,中央在1935年1月召开了会议即遵义会议。这次会议是我党摆脱了共产国际的束缚,独立自主地解决了至关重要的组织和军事指挥权问题,结束了王明路线在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马克思列宁主义路线在党内的主导地位,从而实现了党的历史上的生死攸关的伟大转折,也标志了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走向成熟。
(三)毛泽东思想成熟时期
在土地革命战争后期和抗日战争时期,毛泽东思想得到系统总结和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这一时期,最主要的历史特点:中日民族矛盾上升到第一位,国内阶级矛盾下降到第二位;由中国共产党倡导,并实现了由国共两党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新民主义革命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中国革命的统一战线、武装斗争、党的建设三大法宝等一系列问题的提出和制定,表明了毛泽东思想得到多方面展开而达到成熟。
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代表著作主要有:《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策略》(1935年12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实践论》《矛盾论》(1937年7、8月)、《抗日游击战争战略问题》《论持久战》(1938年5、6月)《<共产党人>发刊词(1939年10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1942年2月)、《论联合政府》(1945年4月)等。
(四)毛泽东思想继续发展时期
1945~1949年,在全国解放战争的进程中,毛泽东制定了将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进行到底和夺取全国革命胜利的总路线与总政策;同时,提出了中国同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由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总任务和主要途径。
这一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代表作有:《目前形势和我们的任务》(1947年12月)、《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1948年4月)、《在中国共产党第七届中央和会第二次全体会议上的报告》(1949年3月)、《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等。
新中国成立后,从1949~1956年,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在完成了反帝反封和反对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基础上,顺利地恢复了国民经济和巩固了人民民主专政政权后,建立了带有过渡性质的新民主主义社会。毛泽东领导党中央在1953年提出了过渡时期总路线,并在3年时间就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制度。
此时期毛泽东思想的主要代表作有:《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等。此外,中共八大(1956年9月)文件也体现了毛泽东等人对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
这部分内容可能会出选择题和分析题。如选择题可能出三湾改编的内容,毛泽东思想初步形成期的主要代表作,成熟时期的代表作,并且把不同时期的代表作混在一起,这就需要考生牢记代表作的写作年代;分析题可能会出分析某一代表作的主要内容,这就需要大家熟悉主要著作的内容。
例如:试分析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提出的新的思想理论及其意义:
在这一著作中,毛泽东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在总结自己经验的基础上,从理论上提出了关于社会主义社会矛盾的新学说。指出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仍然是生产关系和生产力,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同旧社会的基本矛盾具有根本不同的性质和情况,是非对抗性的,它可以经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的自我调整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指出社会主义社会存在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两类矛盾性质不同,处理的方法也应不同,前者需要用强制的、专政的方法去解决,后者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去解决。指出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发展我们的经济和文化,已经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这一理论是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新成果,为马克思主义理论增加了新内容,对今天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仍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四、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理论体系,包括6个方面的内容:
1、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代表作有《中国社会各阶级分析》(1925年12月)、《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1927年3月)、《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新民主主义论》(1940年1月)等。在这些著作中,毛泽东从中国的历史状况和社会状况出发,深刻研究中国革命的特点和中国革命的规律,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的思想,创立了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2、关于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毛泽东依据新民主主义革命胜利所创造的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政治条件,采取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的方针,实行逐步改造生产资料私有制的具体政策,从理论和实践上解决了在中国这样一个占世界人口四分之一的、经济文化落后的大国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艰巨任务。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和建立社会主义制度的条件下,毛泽东进一步提出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团结全国各族人民建设社会主义强大国家的战略思想。代表作有《论人民民主专政》(1949年6月)、《论十大关系》(1956年4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在扩大的中央工作会议上的讲话》(1962年1月)等。
3、关于革命军队的建设和军事战略理论。毛泽东解决了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军队如何建设成为一支无产阶级性质的、具有严格纪律的、同人民群众保持亲密联系的新型人民军队问题。它包括:规定了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规定了中国共产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原则,是党指挥枪,而不是枪指挥党。制定了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强调实行政治、经济、军事三大民主,实行官兵一致、军民一致和瓦解敌军的原则。代表作有《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1929年12月)、《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1936年12月)、《论持久战》(1938年5月)、《战争和战略问题》(1938年11月)等。
4、关于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毛泽东论证了革命斗争中的政策和策略问题的极端重要性,政策和策略是党的生命,是革命政党一切实际行动的出发点和归宿;必须根据政治形势、阶级关系和实际情况及其变化制定党的政策,将原则性和灵活性结合起来。
对敌斗争的政策和策略:弱小的革命力量在变化着的主客观条件下能够最终战胜强大的反动力量;在战略上要藐视敌人、战术上要重视敌人;要掌握斗争的主要方向,不要四面出击;对敌人要区别对待、分化、瓦解,实行利用矛盾、争取多数、反对少数、各个击破的策略;在反动统治地区,把合法斗争和非法斗争结合起来,在组织上采取隐蔽精干、长期埋伏、积蓄力量、以待时机的方针;对被打倒的反动阶级成员和反动分子,只要他们不造反、不捣乱,都给以生活上的出路,并在劳动中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自己对同盟者的领导权,必须具备两个条件: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的敌人进行坚决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被领导者给以物质利益,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给以政治教育。
毛泽东的政策和策略思想,集中表现在《目前抗日统一战线中的策略问题》(1940年3月)、《论政策》(1940年12月)、《关于打退第二次反共高潮的总结》(1941年5月)、《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1946年8月)、《不要四面出击》(1950年6月)、《关于帝国主义和一切反动派是不是真老虎的问题》(1958年12月)等著作中。
5、关于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
毛泽东提出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是经济工作和其他一切工作的生命线,也是革命军队建设的生命线。把思想政治工作视为“生命线”,是中国共产党的一个不可动摇的原则。依据这个原则,就要实行政治和经济的统一政治和技术的统一,政治和军事的统一。
关于文化工作,毛泽东指出:一定的文化(当作观念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给予伟大影响和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而经济是基础,政治则是经济的集中表现。并提出了一系列的方针和政策,如发展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方针。关于知识分子在革命和建设中具有重要作用,知识分子要同工农相结合,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学习社会和工作实践,确立无产阶级世界观等。
毛泽东关于思想政治工作、文化工作和知识分子的著作:《青年运动的方向》(1939年5月)、《大量吸收知识分子》(1939年12月)、《纪念白求恩》(1939年12月)、《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1942年5 月)、《为人民服务》(1944年9月)、《愚公移山》(1945年6月)、《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1957年2月)等。
6、关于党的建设的理论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无产阶级人数虽少而战斗力很强,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占人口大多数,因此,建设一个具有广大群众基础的、马克思主义的无产阶级政党,是极其艰巨的任务。因此,毛泽东特别重视从思想上建设党,经常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和无产阶级思想来改造和克服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特别是创造了党内整风运动的形式,采取批评与自我批评,达到既要弄清思想又要团结同志的目的。
毛泽东关于党的建设的主要著作:《反对自由主义》(1937年9月)、《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1938年10月)、《改造我们的学习》(1941年5月)、《整顿党的作风》(1942年2月)、《反对党八股》(1942年2月)、《学习和时局》(1944年4月)、《关于健全党委制》(1948年9月)、《党委会的工作方法》(1949年3月)等。
毛泽东思想包括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许多独创性理论以及贯串于其中的立场、观点和方法,即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也就是实事求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
五、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
毛泽东是毛泽东思想的主要创立者,毛泽东的科学著作是毛泽东思想的集中概括。毛泽东的晚年错误不属于毛泽东思想的科学体系。
在如何评论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问题上,要注意两种倾向:一是“两个凡是”倾向(凡是毛主席做出的决策,我们都坚决维护,凡是毛主席的指示,我们都始终不渝地遵循);二是借口毛泽东晚年犯有“文化大革命”这样的错误,企图否定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的倾向。
邓小平同志对这个问题上指出:“这不只是个理论问题,尤其是个政治问题,是国际国内的很大的政治问题”。因为它关系到怎样看待党和国家过去几十年奋斗的成就;关系到党的团结,国家的安定;关系到党和国家未来的发展道路。所以,邓小平在1981年亲自主持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起草工作。该决议指出“毛泽东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是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战略家和理论家。他虽然在文化大革命中犯了严重错误,但是就他的一生来看,他对中国革命的功绩远远大于他的过失。他的功绩是第一位的,错误是第二位的。
第二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该章的内容是这门课的重点。它阐述了毛泽东在抗日战争和解放战争时期代表中共对整个中国革命和革命胜利后中国将建立一个什么样的国家的问题的全部见解。共分6个部分,前1个部分是回答中国人民为什么要革命和中国革命为什么不能由资产阶级领导而要由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来领导才能取得胜利。后5个部分是回答如何革命的问题。
毛泽东发表《新民主主义论》等文章的历史背景
一、对近代中国社会和中国革命的基本分析
(一)、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主要矛盾和基本特点
在鸦片战争前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是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但从1840年到1900年60年的时间里,帝国主义列强通过向中国举行多次侵略战争,并采取种种政治的、经济的、文化的压迫手段,使中国由一个主权独立的封建国家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国政治上丧失了完全独立地位的表现:列强强占或租借了中国一部分土地,破坏领土完整;向中国勒索巨额的‘战争赔款’。在中国领土上驻兵的特权,领事裁判权,控制中国的海关,划分势力范围。经济上列强控制中国金融和财政、交通运输业,把中国变成其原料产地和倾销商品的市场。)(注意侵略战争的名称、强迫中国签订的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名称这些知识点)。
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就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帝国主义对中国的侵略是近代中国贫穷落后的总根源。
近代中国的基本特点:(1)中国形式上是独立的,但实际上失去了主权独立和领土完整;(2)中国的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相勾结,构成统治中国的社会和政治基础;(3)帝国主义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实行分裂剥削政策,造成中国实际上长期不统一,政治、经济、文化的发展极端不平衡。(4)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有了某些发展,但很微弱,没有成为中国社会经济的主要形式。(5)由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压迫,中国人民尤其是占人口80%以上的农民极端贫困化。(6)封建主义统治者顽固地推行以儒家为中心的思想文化,禁锢着人们的思想;帝国主义则宣扬与推行殖民主义思想文化,麻痹中国人民的斗志。
这部分内容可能出选择题。如在主要矛盾中加入资产阶级与无产阶级、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等矛盾让考生去选择。
(二)、近代以来中华民族面对的两大历史任务及其相互关系:求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这两大任务既有区别,又有紧密的联系,前一个任务为后一个任务扫清障碍,创造必要的前提。
这一部分内容也可能会选择题,如加上建立一个资本主义国家,或者解放生产力、发展生产力让大家选择。
(三)、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发生的历史必然性:第一、自鸦片战争以来,近代中国的民族矛盾和阶级矛盾十分尖锐;第二、由于帝国主义的侵略和清王朝的落后腐朽,统治阶级已经不能照旧维持其统治秩序,而广大人民群众也已不能照旧生活;第三、救亡图存是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首要的紧迫革命任务。而洋务运动失败、戊戌维新改良失败,证明必须要改变中国政治体制,必须要经过革命手段,尤其是要实现民族独立和国家富强的目标,依靠封建统治者自上而下的改良,是根本不可能的。
大家要注意: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及其历史地位,资产阶级建国方案在中国的破产及其原因
辛亥革命是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派领导的。孙中山是中国革命的先行者,在1894年他就建立了中国第一个资产阶级的团体--兴中会,当康有为为代表的资产阶级改良派的改良活动失败后,当清政府沦为“洋人朝廷”后,越来越多的人加入革命的行列中,1905年资产阶级革命派建立了全国性的资产阶级政党--同盟会,以“驱除鞑虏,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为纲领。孙中山把这个纲领解释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三民主义)。同盟会发动过多次武装起义。1911年10月10日,武昌起义爆发,后许多省响应,宣布“独立”,在南京成立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孙中山于1912年1月1日就任临时大总统,2月21日清帝退位。不过,辛亥革命的胜利果实被袁世凯夺去了。
辛亥革命虽然中途流产了,但有伟大的意义:推翻了清王朝,结束了在中国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确立了共和政体,它制定的具有资产阶级临时宪法性质的《临时约法》,使共和国的观念深入人心,给予封建主义以沉重的打击,使人民的思想上得到一次大解放;同时,南京临时政府颁布了若干保护民族工商业的政策和措施,从而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这部分内容可能出的分析题就是辛亥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或者说资产阶级建国方案破产的原因)是什么?首先是帝国主义不容许中国资产阶级革命取得成功,建立一个主权独立的国家同它们竞争;其次是中国资产阶级经济上和政治上的软弱性,缺乏彻底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勇气和力量,没有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的口号,也没有提出彻底的土地革命纲领,他们不能号召和凝聚全国的革命力量。他们没有深入农村,充分发动农民。他们没有建立起一个坚强有力的革命政党,把反帝反封建的革命坚持到底。辛亥革命的失败,标志着资产阶级领导的旧民主主义革命时代的终结,宣告了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根本行不通的。
(四)、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义转变的社会历史条件:
1、政治条件--关于旧民主主义革命,一般主要指1851-1864年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和1911年的辛亥革命。由于太平天国革命运动是旧式的农民革命战争,因阶级局限性,不能完成反对外国资本主义的侵略和本国强大的封建主义的统治。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最终也失败了。但是,正如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一文中所指出的:洪秀全、康有为、严复和孙中山,代表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以前的向西方寻找真理的一派人物。他们所做出的历史性贡献,鼓舞中国人民继续奋斗,为探索新的革命道路来实现国家的繁荣和人民的共同富裕。
2、经济条件--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和中国工人阶级的壮大。
1914-1918年,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是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发展的“黄金时期”。原因是:第一,辛亥革命后,一批革命党人开始创办资本主义工商业;第二,欧美各帝国主义忙于欧战,无暇对中国进行经济侵略;第三,北洋军阀统治的重重矛盾,无力顾及经济的垄断;第四,欧战各国需从中国进口原材料和农产品。这些因素,为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提供了机遇。
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展及欧战结束后的外资企业的增加,中国工人阶级队伍也随之壮大。1919年五四运动前后,中国工人阶级发展到260万人左右。工人阶级的壮大,开始形成为一支强大的最富有革命性的新的社会力量,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阶级基础。
3、思想条件--1915年新文化运动的兴起,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与发展,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广泛深入传播。
新文化运动:兴起的背景:辛亥革命失败后知识分子有一种失落感,和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西方各种思潮,特别是17、18世纪西方启蒙运动思想的传入,以及早期严复、梁启超等启蒙思想的影响,中国知识分子进一步寻找中国的出路;性质:资产阶级反对封建思想的文化运动。它猛烈地抨击封建旧文化,大力宣传西方资本主义新文化,谋略在中国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其主要内容包括反对旧礼教旧道德,提倡白话文与文学革命,变革教育制度,宣传妇女解放等;领袖:陈独秀、李大钊
阵地:1915年,陈独秀在上海创办《青年》杂志,后改名为《新青年》。旗帜:民主与科学;阵营:吴虞、胡适、鲁迅、钱玄同、刘半农、易白沙蔡元培等;对象:广大青年;中心:上海、北京;意义:①是一次巨大的资产阶级思想启蒙运动,也是一次巨大的思想解放运动,提高了民众的民主主义觉悟水平;②影响了一代中国青年,开拓了思想视野;③也为1919年五四运动作了思想准备,为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广泛传播创造了条件。弱点:局限于知识分子范围和思想文化领域,甚至否定中国优秀的传统文化。
五四运动:背景:1917年10月,俄国爆发了社会主义革命,建立了第一个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苏俄政府发布对华宣言,废除沙皇政府在中国的不平等条约;十月革命的胜利,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打开了新的眼界。李大钊先后撰写了《法俄革命之比较》、《庶民的胜利》、《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这些文章热情地歌颂和宣传了十月革命的胜利。李大钊是接受和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先驱者。时间:1919年5月4日,以北京为起点爆发了全国性的五四运动。原因:北洋军阀的黑暗统治和中国在巴黎和会上外交的受挫。中心口号:“外争国权,内惩国贼”。
规模:全国各阶层人民群众,他们进行了“三罢”。特点:中国工人阶级开始以独立的姿态登上政治舞台。结果:中国代表拒绝在巴黎和会上签字。
意义:①是彻底地不妥协地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全民族爱国运动;②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③促进了马克思主义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在思想上和干部上为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条件。
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深入传播:五四运动时期,世界上各种社会思潮与学说纷纷传入中国。除了马克思主义外,还有空想社会主义、无政府主义、托尔斯泰的泛劳动主义、土尔其的基尔特社会主义、日本的新村主义等。此外,还有中国知识分子主张与追求的“科学救国”、“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等。而先进知识分子宣传和研究科学社会主义逐步成为思想界主流。
这个时期,马克思主义在斗争中广泛传播。在这个过程中,马克思主义同非马克思主义进行了论战,内容有问题与主义之争、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之争、无政府主义与共产主义之争。在这些论战中,具有初步共产主义思想的先进知识分子,认识到中国革命需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中国革命需要走社会主义道路,中国革命需要由无产阶级政党领导和建立无产阶级专政诸问题。通过这些争论,进一步扩大了马克思主义的影响,从而为共产主义运动在中国的兴起和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准备了思想基础。
区分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主要标志是领导权的不同:旧民主主义革命是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而新民主主义革命则是由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的。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总路线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的涵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毛泽东第一次完整提出这个总路线,是在1948年4月的《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中。
这个涵义包括三层意思。革命对象: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革命动力:人民大众,包括工人、农民、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其中农民是革命的主力军。小资产阶级是革命的基本动力。民族资产阶级受帝国主义的压迫和封建主义的束缚,因而与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有矛盾,有革命的要求,是革命动力之一;但又因它与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在经济上有千丝万缕的联系,没有彻底反帝反封建的勇气,有动摇性。革命领导者:无产阶级及其政党--中国共产党。中国无产阶级之所以能成为领导者,原因是在中国无产阶级除具备世界各国无产阶级共同的特点外,还有自身的特殊优点:第一、中国无产阶级身受三种压迫,而这些压迫的严重性和残酷性,是世界各民族中少见的,因此他们在斗争中,比任何别的阶级来得坚决和彻底,整个阶级是最革命的。第二、中国无产阶级开始走上革命的舞台,就是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成为中国社会里最有觉悟的阶级。第三、由于从破产农民出身的成分占多数,中国无产阶级和广大农民有一种天然的联系,便于结成亲密的工农联盟。
(二)新民主主义革命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其原因:第一、中国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革命首先是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获得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变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为新民主主义社会。第二、为了发展生产力,中国要发展资本主义。毛泽东提出,“我们提倡的是新民主主义的资本主义,这种资本主义有它的生命力,还有革命性。”第三、消灭民族资本主义及其剥削,是属于社会主义革命范畴。第四、在民主革命时期,中共在对待民族资产阶级问题上,一方面要反对右的倾向,只联合不斗争;另一方面要反对“左”的倾向,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任务加以混淆,实行所谓“毕其功于一役”。
(三)中共争取和实现革命领导权的基本经验:第一、根据历史发展行程提出基本的政治口号,和为了实现这种口号而提出关于每一发展阶段和每一重大事变中的动员口号,作为全国人民一致行动的具体目标,以实现政治领导。第二、按照具体目标在全国行起来时,无产阶级先锋队--共产党应该是无限的积极和忠诚,成为实现具体目标的模范。第三、在不失掉确定的政治目标的原则上,建立与同盟军的适应关系,发展和巩固同盟。第四、共产党队伍的发展,思想的统一,纪律的严格性。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按照人类社会一般的革命发展规律,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理应由资产阶级及其政党来领导和完成。但是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由于其软弱性,没有力量和勇气彻底地完成反帝反封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这从辛亥革命到五四运动,特别是中共的成立,由旧民主主义革命转变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历史过程得到了证明。而新民主主义革命之所以是新式的特殊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是因为有了新的领导阶级,这个革命不再由资产阶级来领导,而是由无产阶级通过它的政党来领导;有了彻底的民主革命纲领,中国革命有了明确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目标;有了新的指导思想即马克思列宁主义;有了新的革命方法,中国革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放手发动群众,团结一切革命力量,实行革命的大联合;有了新的前途,不再是以发展资本主义为目的,而是要走一条新式的民主主义革命道路,在无产阶级领导下建立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经过新民主主义革命则达到社会主义的目标。
(五)、中国共产党领导的革命必须分两步走。毛泽东关于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关系的论述:中国革命必须分两步走,第一步是新民主主义,第二步是社会主义。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对民主主义革命与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和关系的论述是:第一,完成中国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革命(新民主主义革命),准备在一切必要条件具备的时候,把它转变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上去,这就是中国共产党光荣的伟大的全部革命任务。每个共产党员都应为此而奋斗,绝对不能半途而废。第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整个中国革命运动,是包括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在内的全部革命运动。这是两个性质不同的革命过程,只有完成前一个革命过程才有可能去完成后一个革命过程。第三、民主主义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主义革命的必然趋势。而一切共产主义者的最后目的,则是在于力争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的最后完成。第四、只有认清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区别,同时认清二者的联系,才能正确地领导中国革命。第五、中国革命分两步走和革命转变的根本点在于:无产阶级(通过中国共产党)牢牢地掌握中国革命的领导权。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的两重任务的领导,都是担负在中国无产阶级及其政党的双肩上,离开了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任何革命都不能成功。
这里,大家要注意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区别和联系:二者的区别是社会主义以推翻资本主义为目标,要废除资本主义私有财产制度,而新民主主义革命锋芒不是指向一般的资本主义和资本主义的私有财产;二者的联系是从国际环境和新民主主义中社会主义因素增长的趋势来看,从领导者的奋斗目标来看,新民主主义过渡到社会主义是必然的,在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后不能横插一个资产阶级专政的社会。
三、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纲领
基本知识点即政治、经济、文化纲领的内容要记住,重点在政治纲领
(一)政治纲领:建立一个在无产阶级领导下的一切反帝反封建的人们联合专政的民主共和国,即新民主主义的共和国。该共和国的国体(指社会各阶级在国家中地位)是由无产阶级领导的各革命阶级的联合专政。共和国的政体(即政权构成的形式)是民主集中制的人民代表大会制。
党在根据地、解放区的政权建设:党在土地革命时期建立的政权是苏维埃(工农兵代表会议)政府,又称为工农共和国,它的主体是工农;党在抗日战争时期在根据地建立抗日民主政权,政权中实行“三三制”即在政权中,共产党员(代表无产阶级和贫农)、进步分子(代表小资产阶级)、中间派(代表民族资产阶级和士绅)各占三分之一。在解放战争时期建立的是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权。
人民民主专政是中国革命的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毛泽东在1948年12月31日发表的《将革命进行到底》中明确公开提出“人民民主专政”这个纲领,1949年6月,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总结中国革命三大法宝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中国革命的公式,主要经验和主要纲领。
人民民主专政理论的基本内容: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全面阐述了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主要内容是:
第一,总结了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革命的历史经验,回顾了近百年中国人民反帝反封建斗争的历程,阐明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是行不通的,建立人民民主专政是历史的必然。第二、阐明了人民民主专政国家内部各阶级的地位和相互关系,强调人民民主专政需要工人阶级的领导。第三、阐明了民主与专政的关系,指出对人民内部的民主方面和对反动派的专政方面互相结合起来,就是人民民主专政。第四、中国人民已经取得的主要经验:一是在国内唤起民众。二是在国外,联合世界上以平等待我的民族和各国人民,共同奋斗。《论人民民主专政》所阐明的建国原则和国内外政策,为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奠定了理论基础和政策基础,标志着人民民主专政的理论已经形成。
这部分内容可能会辨析题,例如: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答:新民主主义共和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各革命阶级联合专政的共和国。它和资产阶级专政的共和国不同,和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也有不同。这是一种过渡性质的政权,但却是必要的形式。所以不能说新民主主义共和国也就是无产阶级专政的社会主义共和国。
这部分的分析题大家要注意:
毛泽东在《论人民民主专政》中指出:“总结我们的经验,集中到一点,就是工人阶级(经过共产党)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这个专政必须和国际革命力量团结一致。这就是我们的公式,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经验,这就是我们的主要纲领。”联系中国革命的实践,阐明如何理解这段话。
(1)人民民主专政是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关于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国家政权的理论与中国的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式的无产阶级专政,是中国历史发展的必然,是中国革命基本经验的总结。
(2)中国的国情和特殊的阶级关系决定了必须实行人民民主专政。中国近代资产阶级所领导的改良运动、革命运动和第三条道路运动的失败,说明资产阶级专政和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在中国行不通。
(3)人民民主专政之所以是我们的主要经验,是因为一切革命的根本问题是国家政权问题。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革命实践中,创造了完全适合中国国情的以人民代表大会为主要形式的人民民主专政,解决了国家政权这个根本问题。中国革命的过程是中国共产党人把马克思主义工农民主专政的理论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起来,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建立红色政权、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
(4)人民民主专政国家政权的建立既是中国革命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革命的最好成果。人民民主专政也是中国共产党人在中国革命和建设实践中找到的在中国实行人民民主、人民当家作主的最好形式。
(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纲领。新民主主义三大经济纲领:没收封建地主的土地归农民所有,没收官僚资本(蒋、宋、孔、陈四大家族)归新民主主义国家所有,保护民族工商业。新民主主义的五种经济成分:国营经济、合作社经济、个体经济、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新民主主义经济建设的方针:必须紧紧地追随着发展生产、繁荣经济、公私兼顾、劳资两利这个总目标。
(三)新民主主义的文化纲领:
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和新民主主义的经济需要相应的新民主主义文化。一定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在观念形态上的反映。新文化是在观念形态上反映新政治和新经济的东西,是替新政治新经济服务的。
新民主主义文化: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帝反封建的文化,即以共产主义思想为指导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它代表了五四以来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民族的文化:指反对帝国主义压迫,主张中华民族的尊严和独立的。它带有我们民族的特性。科学的文化:反对一切封建思想和迷信思想,主张实事求是,主张理论与实践一致的。大众的文化:它应为全民族中90%以上的工农劳苦民众服务,并逐渐成为他们的文化。
(四)中国共产党人是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一个政党的纲领是一面旗帜。中国共产党在中国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阶段中,都有每个阶段的基本纲领。民主革命时期的最低纲领是彻底地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主义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当代中国,必须坚定不移地贯彻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纲领和路线,同时又有确定长远奋斗目标的最高纲领。虽然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非常漫长的历史过程,但是共产党人既要树立共产主义的远大理想,坚定信念,更要脚踏实地为实现现阶段的基本纲领而不懈努力。忘记远大理想而只顾眼前,就会失去前进方向;离开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就会脱离实际。因此,共产党人是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统一论者。
(五)毛泽东关于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关系的论述
1937年,毛泽东在《为争取千百万群众进入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中讲到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的关系时指出,两篇文章,上篇与下篇,只有上篇做好,下篇才能做好。坚决地领导民主革命,是争取社会主义胜利的条件。我们是为着社会主义而斗争,这是和任何革命的三民主义者不相同的。现在的努力是朝着将来的大目标的,失掉这个大目标,就不是共产党员。然而,放松今日的努力,也就不是共产党员。我们是革命转变论者,主张将民主革命转变到社会主义方向去。
1945年,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又进一步指出:我们共产党人从来不隐瞒自己的政治主张。我们的将来纲领或最高纲领,是要将中国推进到社会主义社会和共产主义社会去的,这是确定的和毫无疑义的。我们党的名称和我们的马克思主义的宇宙观,明确地指明了这个将来的、无限光明的、无限美妙的最高理想。每个共产党人在入党的时候,心目中就悬着为现在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而奋斗和为将来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而奋斗这样两个明确的目标。
(六)新民主主义理论同民粹主义的严格区别
毛泽东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基本原理同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从近代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国情出发,从中国革命实际出发,系统地提出和阐明了中国新民主主义理论。这种理论同民粹主义有着严格的区别。
所谓民粹主义,或民粹派,是俄国革命运动中的小资本主义派别,产生于19世纪60-70年代俄国资本主义已开始发展,但小生产仍占优势的时期。他们提出“到民间去”的口号,主张发动农民反对沙皇专制制度和地主统治。但民粹派无视资本主义在俄国发展的必然性,否认无产阶级是最先进最革命的阶级,蔑视人民群众的伟大力量,主张采取个人恐怖手段,认为只要发展“村社”就能过渡到社会主义。
在20世纪40年代的中国,毛泽东在中共七大的讲话中,针对党内存在着害怕资本主义的发展而不利于革命,从而急于消灭资本主义,由封建的经济不经过资本主义阶段直接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的民粹派思想,指出中国共产党人不但不怕资本主义,相反,提倡它在一定条件下的发展。毛泽东在中共七大上的口头政治报告中谈到关于资本主义问题时讲道:我们肯定要广泛地发展资本主义,是只有好处,没有坏处的。对于这个问题,在我们党内有些人相当长时间里搞不清楚,存在一种民粹派思想。这种思想,在农民出身的党员占多数的党内是会长期存在的。所谓民粹主义,就是直接由封建经济发展到社会主义经济,中间不经过发展资本主义阶段。毛泽东在《论联合政府》中指出,拿资本主义的某种发展去代替外国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的压迫,不但是一个进步,而且是一个不可避免的过程。它不但有利于资产阶级,同时也有利于无产阶级,或者说更有利于无产阶级。同时,又进一步指出在中国的条件下,在新民主主义的国家制度下,除了国家自己的经济、劳动人民的个体经济和合作社经济之外,一定要让私人资本主义经济在不能操纵国民生计的范围内获得发展的权利,才能有益于社会的向前发展。
四、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理论
(一)基本知识点有:中国革命必须以长期的武装斗争为主要形式。中国的武装斗争实质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基本依据。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和根据地建设三者的密切结合。“工农武装割据”是实现农村包围城市的必由之路。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人民战争的战略战术。其中应注意:
1、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胜利的基本依据:就在于“中国革命是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和革命的长期性这两个特点”。
2、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原则:第一,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是建设人民军队的根本原则;第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是人民军队的唯一宗旨;第三,政治工作,是人民军队建设的生命线。
(二)重点注意:“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思想(这是中国革命独特的地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决定了农民是民主革命的主力军,中国的民主革命实质上是农民土地革命,武装斗争实质上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以农民为主体的革命战争。中国革命要取得胜利,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就必须深入农村,发动农民,武装农民,开展土地革命,而“工农武装割据”正是无产阶级领导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工农武装割据”的基本内容是:在无产阶级及其政党领导下,以武装斗争为主要斗争形式,以土地革命为基本内容,以革命根据地为依托,三者紧密结合,缺一不可。1927年革命失败后共产党人的多次奋斗说明,革命在城市首先取得胜利的可能性已不复存在,而广大农村却是反动统治势力相对薄弱的地区,共产党人必须而且有可能首先占领农村,实行“工农武装割据”,把落后的农村改造成为先进的巩固的革命阵地,使之成为夺取城市、夺取革命在全国胜利的出发点。
中国革命是半殖民地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就规定了以下几点:(1)农民仍然是主要群众。(2)反动派相当牢固地控制着若干近代工商业都市,而停滞着的广大农村却是它无法牢固地控制的地方。(3)中国城市乡村问题和资本主义国家的城市乡村问题不同:在资本主义国家,城市统制着乡村,而中国乡村仍处于自然状态,可以自给自足。(4)中国的经济主要的是地方性农业经济,而不是统一的资本主义经济,从而形成了封建性的军阀割据的局面,有利于革命在农村的发展。
中共不同时期的土地革命的路线:十年内战时土地政策是,坚定地依靠贫农、雇农,联合中农,限制富农,保护中小工商业者,消灭地主阶级。抗日战争时期中共土地政策是地主减租减息,农民交租交息。解放战争时期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剥削制度,发展农业生产。
五、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统一战线
(一)知识点:
1、建立统一战线的重要性或者说必要性:中国社会是一个两头小中间大的社会,无产阶级和地主大资产阶级都只占少数,最广大的人民是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以及其他的中间阶级。无产阶级要战胜强大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及其支持者帝国主义就必须同中间阶级结成广泛的统一战线,否则,仅靠无产阶级一个阶级的力量是不可能取得革命胜利的。
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不同内容和特点:大革命时期,共产党员以个人身份加入国民党,是国共两党合作是党内合作。红军长征完成后,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各个抗日阶级、阶层和政治集团都包括在内,但是党外合作。解放战争时期它包括了各民族、各民主阶级、各民主党派,各人民团体国外华侨和其他爱国分子在内,是最广泛的合作。
2、统一战线中的两个联盟及其关系:两个联盟,一是工人阶级和农民及其他劳动者的联盟,这是基本的联盟;另一个是工人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及其可以合作的非劳动人民的联盟。二者关系:第一个是主要的,是统一战线的基础。只有首先巩固和发展这个联盟,才能使统一战线坚强有力,使中间势力向革命靠拢,建立和巩固第二个联盟,最后战胜敌人。与此同时,也要注意第二个联盟,特别是同民族资产阶级的联盟。
3、无产阶级及其政党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两个条件:一是率领被领导者向着共同敌人作坚决的斗争,并取得胜利;二是对同盟者给以物质福利,至少不损害其利益,同时要给以政治教育。
4、党在统一战线中的独立自主原则和对资产阶级又联合又斗争的方针:建立统一战线的目的是为了增强革命力量,反对当前最主要的敌人,因此,党必须在统一战线中,坚持独立自主原则,制定和实施正确的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和原则,实现无产阶级的领导权,坚持独立自主,实质就是坚持无产阶级的领导权。无产阶级(通过共产党)必须力争并牢牢掌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领导权问题是统一战线的最根本问题。这既是马克思主义统一战线学说的基本原则,也是共产党统战工作的根本经验。党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总的政策是综合团结和斗争两方面的政策。斗争是团结的手段,团结是斗争的目的,以斗争求团结则团结存,以退让求团结则团结亡。陈独秀的右倾投降主义,抗日战争时期的王明右倾投降主义错误反复证明了此点。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总方针:坚持发展进步势力,争取中间势力,打击和孤立顽固势力(有理、有利、有节)。
(二)辨析题:辛亥革命后,中国面临着三种可能选择的建国方案,人民民主专政是最符合历史发展潮流的。在辛亥革命后,中国面临三种可供选择的建国方案,各派政治势力围绕着建国问题进行较量。第一种是北洋军阀和国民党统治集团所代表的大地主大资产阶级专政仍然是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第二种是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代表所提出的资产阶级共和国方案;第三种是共产党所主张的工人阶级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共和国。这三种方案在中国人民的长期政治实践中受到反复检验,结果第一种方案受到人民的坚决反对,其反动统治也被革命所推翻。第二种方案由于得不到人民的认同,同时也为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所不容而流产。第三种方案最赢得了人民包括民族资产阶级及其政治代表的拥护。历史证明,中国人民接受共产党的主张,是历史的必然。
六、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的党的建设
(一)知识点:
1、党的建设和统一战线、武装斗争的关系:党的建设是主体,统一战线和武装斗争是两个基本武器。统一战线是实行武装斗争的统一战线,没有党的领导,就没有统一战线的巩固扩大和武装斗争的长期坚持,三者统一于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传大实践。
2、在中国建设一个马克思列宁主义政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党的建设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三大法宝之一,而且是最重要的法宝。建设一个全国范围的、广大群众性的、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的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是一项“伟大的工程”。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在长期的斗争中在党的不断成熟的过程中,逐步形成了有中国特色的党的建设理论,创造性地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建党说。
毛泽东强调着重从思想上建设党。因为党员大多来自于农民和其他小资产阶级。他们由于受落后的狭小的生产方式的限制或影响,在思想方法上容易产生主观性和片面性;在政治上容易产生革命的急性病或悲观情绪,以至“左”右摇摆;在组织生活上,容易表现个人主义、宗派主义的倾向,使各种非无产阶级思想在党内滋长甚至蔓延。所以应从思想上建党,从而使相当一部分党员解决思想上入党的问题。具体办法是党内的思想政治教育形式有两种:一是各级党组织通过经常性的思想政治工作和党的组织生活,及时发现和解决党员中存在的思想问题,通过不间断的理论学习,逐步提高党员的马克思主义理论水平和政策水平;二是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针对党内的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存在的主要问题,集中一段时间,结合党的历史,比较系统地学习马克思主义著作, 总结党的正反两方面历史经验;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联系自己的思想和工作实际,开展批评与自我批评,使全党思想在马克思主义的基础上达到新的高度的统一。
3、党的民主集中制的基本要求:个人服从组织,少数服从多数;下级服从上级,全党服从中央;各级组织领导机关由选举产生;各级组织实行集体领导和个人分工负责相结合的制度;级领导机关和领导人员必须对群众负责。
4、延安整风运动的重要文件、内容和方针:重要文件:《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共产党员的修养》。内容: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反对宗派主义以整顿党风,反对党八股以整顿文风,其中中心内容是反对主观主义以整顿学风。方针: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5、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理论联系实际、密切联系群众、批评与自我批评。
第三章 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一、新民主主义社会的性质和特征
知识点:
1、党的七届二中全会(1949年)的内容:提出在全国胜利的局面下,党的工作重心由乡村转移到城市;在解决了土地问题后,中国还存在着工人阶级与资产阶级的矛盾、中国与帝国主义国家的矛盾;规定了党在全国胜利后政治、经济、外交方面的基本政策;提出了加强党的思想建设,防止资产阶级糖衣炮弹的进攻;为新民主主义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在理论上作了充分准备。
2、党的七届三中全会(50年)提出的中心任务、战略方针和获得财政经济状况根本好转的三个条件。中心任务是争取三年内实现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方针:不要四面出击。三个条件:土地改革的完成,现有工商业的合理调整,国家机构所需经费的大量节约。
3、建国初期的三大运动:抗美援朝、土地改革、镇压反革命。
4、“三反”、“五反”运动:1952年在党政军机关内部进行的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的“三反”运动。五反指反对不法资本家的行贿、偷税漏税、盗骗国家财产、偷工减料、盗窃经济情报。
5、新民主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与主要矛盾
新民主义社会的过渡性质。它的时间段是1949-1952年底。民主革命是社会主义革命的必要准备,社会主义革命是民主革命的必然趋势。建立以中国无产阶级为领导的中国各个革命阶段联合专政的新民主主义社会,以完结其第一阶段,然后,再使之发展到第二阶段,以建立中国的社会主义社会。因此,新民主主义社会是由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转变为社会主义社会的桥梁。所以,新民主主义社会是一个过渡性质的社会。
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国民党政权虽已被推翻,但民主革命任务并不是一个早上即可完成。对此,1950年,毛泽东提出,今天要集中力量完成民主革命遗留下来的任务:反对帝国主义,反对封建主义和肃清国民党的残余势力,不要“四面出击”,树敌过多。由此可见,新民主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及国民党残余势力同广大人民的矛盾。
6、新民主主义中的社会主义因素和资本主义因素
毛泽东在《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一文中指出:“在革命胜利之后,因为肃清了资本主义发展道路上的障碍物,资本主义经济在中国社会中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是可以想象得到的,也是不足为怪的。资本主义会有一个相当程度的发展,这是经济落后的中国在民主革命胜利之后不可避免的结果。但这只是中国革命的一方面的结果,不是它的全部结果。”其结论是,中国革命的全部结果是:一方面有资本主义因素的存在,另一方面有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资本主义因素:在经济领域中,有私人资本主义经济、个体经济与国家资本主义经济(在人民政府管理之下的,用各种形式和国营社会主义经济联系着的,并受工人监督的资本主义经济);在政治领域中,民族资产阶级参加国家政权;在思想文化领域中,存在资产阶级思想和其他非无产阶级思想,与此同时,社会主义因素在经济上有国营经济与合作社经济为主导,政治上有工人阶级的领导;文化上有马克思主义的指导。社会主义因素保证了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二、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条件
知识点:
1、过渡时期的特点:(1)政权掌握在无产阶级和广大劳动人民手中。(2)社会主义性质的国营经济占主要地位。(3)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4)暂时不消灭民族资产阶级,也不消灭剥削。(4)以社会主义为发展方向。国家政策向社会主义和共同富裕倾斜。
2、过渡的条件:(1)近代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及现代工业的初步发展,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物质基础。特别是我们没收四大家族的官僚资本,等于消灭了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中国资产阶级的主体部分。(2)社会主义国营经济的壮大是实现向社会主义过渡的经济条件。(3)先进的无产阶级政党的领导和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政权,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政治保证。(4)战后世界社会主义运动的勃兴,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成就及其对中国建设的支援,是中国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有利的国际因素。归纳起来说就是国内国际条件已具备。
三、过渡时期总路线
知识点: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基本内容:1953年12月,毛泽东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的社会主义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国家对农业、对手工业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使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所有制成为国家和社会的唯一的经济基础。
社会主义改造同社会主义建设的关系:过渡时期总路线简称“一化三改”或“一体两翼”。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是主体;国家对农业、手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和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为“两翼”。“一体两翼”显示出发展生产力和变革生产关系、解放生产力与发展生产力的辩证的统一,从而将推动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
重点理解:为什么说过渡时期总路线反映了中国社会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的历史必然?或者说为什么中国在50年代要选择社会主义?这是因为:
(1)中国不能走资本主义工业化道路。如果走,那就得走西方国家同样的路,即通过到非洲去掠夺和贩卖奴隶,通过圈地运动来剥夺农民,以积累原始资本,就得通过社会两极分化来造成少数资本家。而这些对中国来说是不可能的,也是与共产党革命的目的不相符的。
(2)中国已具有选择社会主义的条件(见以上的过渡条件)
四、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经验
(一)知识点
三大改造用3年时间(1953到1956年)就完成了。其中有经验,也有教训。
1、对农业与手工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1)逐步过渡,即从互助组到初级合作社,再到高级合作社。(2)遵循自愿互利、典型示范、国家帮助的原则。(3)在土地改革基础上不失时机地引导个体农民走互助合作的道路。
2、对资本主义工商业社会主义改造的经验:(1)和平赎买,即资本主义私有制不是无偿地、而是有偿地转变为社会主义公有制的。全行业公私全营时,国家对资本家交出的生产资料进行清理估价,以核实私股股额;在合营期间,每年发给资本家5%的股息。国家一共出32亿余元把整个资产阶级买了下来。(2)把资本家从剥削者改造成为自食其力的劳动者。
3、教训:改造后期步伐过快过急,体制过于整齐划一。
(二)重点理解:和平赎买政策。
对民族资产阶级实行和平赎买,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理论最具有特色的实质性内容。马克思、恩格斯曾经设想过在一定条件下,可以把赎买作为“剥夺剥夺者”的一种途径,并认为这对工人阶级是有利的。十月革命后,列宁也提出过这样的主张,不过未能实行。中国资产阶级在社会主义革命时期依然具有两面性。因此,在一定时期内仍要保持和资产阶级的联盟,保持这种联盟决不是保持资本主义和资产阶级,而是利用中国民族资产阶级接受和平改造的可能性,使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这个对抗性矛盾,通过非对抗性的办法加以解决,使党和国家减少损失,使社会减少震荡,以达到消灭资本主义、消灭资产阶级的目的。这样,中国共产党创造性地实现了马克思和列宁曾经设想过的对资产阶级的和平赎买。
五、社会主义改造的基本完成与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到1956年,社会主义改造已基本完成,标志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为中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基础。
注意:如何评价社会主义改造?从总的来看,中国共产党对社会主义改造的领导是成功的。因为从方向和路线上来看,对个体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是符合中国客观实际的。在复杂、困难和深刻的社会变革中,做到了国民经济的稳定增长和人民群众的广泛拥护,从而比较顺利地实现了社会主义的目标。虽然在后期步伐过快,出现了一些问题,但这只是工作中的偏差,与三大改造的伟大功绩相比,是不能相提并论的。
第四章 社会主义建设的理论
一、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国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
1、进行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建国初期,由于中国共产党对经济建设没有经验,只得照抄苏联,这在当时是完全必要的,即有其历史的必要性,并且有收到积极效果的一面。但这又是一个缺点,缺乏创造性,缺乏独立自主的能力。同时,苏联经验并不都是成功的经验,并不都适合中国的情况。革命道路不能照搬外国,建设道路同样不能照搬外国。1955年底,毛泽东在发现苏联的经验并不完全适合我国国情的情况下,在党内首先提出了如何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适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大问题。
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探索中国自己的建设社会主义的道路,毛泽东、刘少奇等进行了大量的调查研究工作。1956年2月至4月,中央政治局先后听取了国务院34个经济部门的同志的汇报,这是建国以来一次大规模的调研,也是一次深入的对我国社会主义建设经验的总结。在这个基础上,毛泽东发表了《论十大关系》的讲话。毛泽东提出了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实现了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的第二次结合,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历史性任务,并且取得了探索的初步而丰富的成果。
2、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国内的主要矛盾和党的中心任务:国内主要矛盾是人民对于经济文化迅速发展的需要同当前经济文化不能满足人民需要状况之间的矛盾。党的中心任务: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后,中心任务是集中力量发展生产力,使中国迅速从落后的农业国变为先进的工业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3、《论十大关系》的主要内容:第一,揭露了苏联经济体制的弊端:重工业过重,轻工业、农业过轻,对农民剥夺太多;经济管理体制以中央部门管理为主,高度集中统一,统得过死。第二,提出了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为社会主义事业服务的方针。对此,毛泽东强调三点:一是在国内必须处理好党与非党的关系,以及革命与反革命的关系,是与非的关系等,以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二是对外要学习一切民族、一切国家的长处,政治、经济、科学、技术、艺术的一切真正好的东西都要学习。三是从经济工作的各方面来调动各种积极因素,初步提出了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若干方针:在产业结构问题上,要正确处理农轻重的关系。在地区经济结构上,要正确处理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在消费问题上必须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的利益;在管理体制上,要正确处理中央和地方的关系。还有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提出尽量降低军政费用,多搞些经济建设。《论十大关系》是一篇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社会主义建设实际相结合的讲话。所提出的许多重要思想和原则,由于受到“左”的指导思想的影响和“文化大革命”期间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的干扰破坏,长期内未能得到贯彻执行。
二、社会主义社会的矛盾学说
1、1956年后中国社会的基本矛盾: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矛盾。这个基本矛盾反映到人与人的关系问题上,就表现为两类不同性质的社会矛盾,这就是敌我之间的矛盾和人民内部的矛盾。在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就成为我国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
2、《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的主要内容及意义。内容:(1)社会主义社会充满矛盾。(2)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可以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本身改革和完善不断得到解决。(3)敌我矛盾是对抗性的,人民内部矛盾是非对抗性的。(4)解决敌我矛盾要用专政的方法,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只能用民主的方法即团结--批评--团结。(5)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意义: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列宁主义,是指导党和国家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纲领性文件,为社会主义改革奠定了理论基础。
三、社会主义的经济建设
1、“两步走”发展战略:1964年,周恩来在三届人大一次会议上提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两步走的战略设想:“从第三个五年计划开始,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可以按两步来设想:第一步,用15年的时间,即在1980年以前,建成一个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第二步,在本世纪内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的前列。”
2、正确处理经济建设的各种关系:(1)要正确处理沿海工业与内地工业的关系,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的关系,国家、集体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中央和地方的关系。(2)建设规模必须同国力相适应。(3)在综合平衡中稳步前进。
3、适合中国国情的工业化道路:(1)国情:一穷二白,人口多,底子薄,经济文化落后,生产力不发达,也很不平衡。(2)要以农业为基础,正确处理好重工业、轻工业和农业的发展关系问题。(3)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建设的各种关系。
4、经济体制和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思考
经济体制改革的初步思考:1957年初,陈云就所有制、生产、和流通方面提出了“三个主体、三个补充”的思想,这就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是工商业的主体,一定数量的个体经营是国家经营和集体经营的补充;计划生产是工农业生产的主体,按照市场变化而在国家计划许可范围内自由生产是计划生产的补充;国家市场是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的主体,一定范围的国家领导的自由市场是国家市场的补充。1958年,毛泽东为纠正经济行为中的偏差,提出和阐述了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商品生产和重视价值规律问题。
管理体制改革的初步思考:1960年3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批转《鞍山市委关于工业战线上的技术革新的技术革命运动开展情况的报告》的批示中,以苏联经验为鉴戒,对我国的社会主义企业的管理工作做了科学的总结,强调把工人参加管理,干部参加劳动,改革不合理的规章制度,干部、工人、技术人员三结合,即“两参一改三结合”(毛泽东称之为“鞍钢宪法”),作为工业管理和企业管理,开展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方针。经过许多大型企业试行后,1961年制定的“工业七十条”正式确认了这个管理制度,并确定把企业的职工代表大会作为实行这种制度的有效形式。这就把吸收劳动者参加管理的思想加以制度化。
四、社会主义的政治建设和文化建设
1、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核心是人民当家作主。因为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国家的这个根本性质决定了人民是国家和社会的主人,他们享有广泛的民主权利,特别是享有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的权利。通过人民代表大会这样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最能体现人民当家作主的国家政权的实质。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有利于实现中国共产党对国家事务的领导,便于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国家意志,化为群众的自觉行动。
2、发展社会主义民主,加强社会主义法制,造就生动活泼的政治局面
(1)毛泽东强调在新的历史时期,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已成为国家政治生活的主题,而民主的方法则是解决人民内部矛盾基本原则,因此,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是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在要求。
(2)加强社会主义法制,保障人民民主。一个又有集中又有民主,又有纪律又有自由,又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生动活泼的那样一种政治局面,我们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才能够兴旺发达。
3、统一战线在社会主义时期仍然是一个重要法宝。具体说来:
(1)在人民内部的政治思想上实行“团结--批评--团结”的方针,即惩前毖后、治病救人。(2)在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关系上实行“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3)在科学文化工作上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4)在经济工作中实行统筹安排和兼顾国家、集体、个人三者利益的方针。(5)从根本上改善同知识分子的关系,善于团结知识分子。(6)搞好汉族和少数民族的关系,克服大汉族人主和地方民族主义,巩固各民族团结。
4、实现各民族平等,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体说来:
(1)能否正确处理国内的民族问题,对国家的前途和命运关系极大。中国共产党在领导中国共产党各族人民争取解放的斗争中,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民族问题的理论指导下,创造性制定了实行民族区域自治,而不照搬苏联实行联邦制的做法,作为解决国内民族问题的基本政策,这也是我国的一项基本政治制度。
(2)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是指在中央人民政府的统一领导下,按照宪法的规定以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为基础,依据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不同级别的民族自治区和自治机关,行使自治权利,由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地方性的内部事务。
(3)这个制度的施行,既有利于少数民族当家作主,管理本民族内部事务,又有利于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共同抵御帝国主义的侵略,充分发挥各民族参加国家政治生活和建设社会主义的积极性,促进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健康发展。
5、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思想文化领域内的指导地位。
(1)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这是中国革命历史经验的总结,是中国现代历史进程中必然的选择。
(2)坚持马克思主义作为指导思想和理论基础,是新中国建国的立国之本。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就是要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作为我国革命、建设和思想工作的根本指针。能否坚定自觉做到这一点,关系到中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兴衰成败。
(3)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真理,它总是在同各种错误思想作斗争中巩固自己的思想文化领域指导地位。
五、执政条件下的党的自身建设
1、中国共产党执政后面临的新考验:党在全部国家工作中居于领导地位;党的组织分布全国基层单位和各民族、地区;许多党员在各级国家机关、经济文化组织、人民团体中担负一定的工作。这就要求党必须进一步加强自身建设。
2、保持党的优良传统,警惕“糖衣炮弹”的攻击。早在1949年3月,中国革命即将取得全国性胜利,新中国即将诞生时,毛泽东在党的七届二中全会的讲话中及时告诫全党要经得起胜利的考验,不要被资产阶级用糖衣裹着的炮弹所打中击倒。他强调:“这一点现在就必须向党内讲明白,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3、反对官僚主义,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执政党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外的监督。
执政党必须接受来自党内外的监督,作为执政党必须反对一切形式主义和官僚主义,因为容易高高在上,心中无数、命令主义、形式主义等脱离群众的官僚主义作风。官僚主义是领导机关最容易的一种政治病症,也是中国长期封建社会遗留下来的一种恶习。
作为执政党,加强自身建设,必须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和集体领导,必须发展党内民主和国家的民主政治生活;必须反对个人崇拜和独断专行;必须反对宗派主义作风;必须密切联系广大群众,接受来自党内外的监督。
第五章 掌握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一、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
(一)、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
实事求是的基本内涵:毛泽东在1941年解释为:“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实事求是的基本要求: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就是把马克思列宁主义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与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
(二)、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工作路线。群众路线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
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它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1、群众路线的基本内涵和基本要求
第一,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又到群众中去。把马克思列宁主义关于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的原理系统地运用在党的全部活动中,形成党在一切工作中的群众路线,是中国共产党长时期在敌我力量悬殊的艰难环境里进行革命活动的无比宝贵的经验和总结。毛泽东经常强调,只要紧紧依靠人民群众、相信人民群众,任何困难都可以克服,任何敌人最终都能压倒。
第二,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工作方法,是指领导群众进行一切实际工作时,要取得正确的领导意见,必须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实行领导和群众相结合,一般号召和个别指导相结合。这就是说,把群众的意见集中起来,化为系统的意见,又到群众中坚持下去,在群众的行动中考验这些意见是否正确。如此循环往复,使领导的认识更正确、更生动、更丰富。这样,毛泽东将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同党的群众路线统一起来了。
2、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路线
中国共产党的宗旨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因此,群众路线,是党的根本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
中国共产党是无产阶级先进部队,是为人民利益而存在和奋斗;但党永远只是人民的一小部分,离开人民,党的一切理想和斗争不但都会落空,而且都将变得毫无意义。
在当代,中国共产党为把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推向21世纪,就必须坚持群众路线。
3、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段政党的根本区别
第一,中国共产党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就是党的理论、纲领、方针、政策和各项工作,必须坚持把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出发点和归宿;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在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基础上,使人民群众不断获得切实的经济、政治、文化利益。
第二,最大多数人的利益是最紧要和最具有决定性因素,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对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是中国共产党同一切剥削阶级政党的根本区别。要做到三个一致性:一要坚持尊重社会发展规律与尊重人民历史主体的一致性;二要坚持为崇高理想奋斗与为广大人民利益的一致性;三要坚持完成党的各项工作与实现人民利益的一致性。
第三,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它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不断实现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三)、独立自主、自力更生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
独立自主:无产阶级政党要领导革命与建设取得胜利,必须首先立足于本国,从本国的实际出发,依靠本国革命力量和人民群众的努力,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本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结合起来,走出一条适合本国特点的正确道路,把本国的革命和建设做好。自力更生:坚决地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放手发动群众,把自己的一切工作的方针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
二、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
1、邓小平对坚持和发展毛泽东思想的历史性贡献:
(1)邓小平对坚持毛泽东思想做出了巨大贡献。他把毛泽东晚年的错误与毛泽东思想科学体系严格区别开来,既否定了毛泽东晚年的错误,又高举了毛泽东思想的旗帜。正是在他的领导下,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上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对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做出了正确评价。
(2)邓小平为核心的第二代领导集体,在纠正毛泽东晚年的错误时,把他反对错了的事改正过来,把他正确的东西恢复起来,加以贯彻执行,把他已经提出但是没有做好的事情做好。同时,在新的条件下发现新情况,解决新问题,提出了一系列毛泽东没有提出的新任务、新方针、新政策,发展毛泽东思想,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正由于科学评价了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才使中国的改革开放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避免了苏联解体和东欧演变的悲剧在中国的出现。
2、毛泽东思想不仅过去是、今天和将来仍然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
三、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之间既有前后相承的密不可分的历史延续性,又有鲜明地反映时代特征内容的阶段性:
第一,毛泽东思想既是历史的,又是现实的。从它与过去斗争情况紧密相连的一些具体论点、论述来说,已经属于历史;但是,从它的理论原则、经验总结,特别是贯穿于各个组成部分的立场、观点、方法,即活的灵魂来说,仍然具有重大的指导作用。
第二,毛泽东思想既是理论的又是方法的。毛泽东思想最根本的方法论原则,特别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就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第三,毛泽东思想既是有体系的又是发展的。毛泽东思想同任何真正的科学体系一样,不是封闭的、静止的,而是开放的、发展的科学理论体系。邓小平理论就是毛泽东思想在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的新发展,是当代马克思主义。总之,这三者是一脉相承的统一的科学体系。
毛泽东思想指导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三大事业:
第一,推翻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统治,创建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使受尽压迫和欺凌的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从此在世界上站立了起来;
第二,采取有中国特色的方法,基本完成了社会主义改造,使社会主义的基本制度在中国全面地确立起来,为中国以后的一切进步和发展提供了基础;
第三,开始探索中国自己的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发展社会主义的经济、政治、文化,基本建立起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作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极大地改变了中国原先那种极度贫困落后的面貌,使中国变成了一个初步繁荣昌盛的社会主义国家。
试述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三者之间的关系:
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贯穿于毛泽东思想各个组成部分的最基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是毛泽东思想的灵魂。
(1)实事求是、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一个辩正统一的整体。实事求是是毛泽东思想的观点和方法论,因此,它在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三个基本内容中占据着核心的地位,是毛泽东思想的精髓。实事求是作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集中概括,同样也是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理论基础,而群众路线和独立自则不仅体现着实事求是的根本要求和实质,反过来也对实事求是起着很大的制约作用。
(2)实事求是的首要要求就是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实际出发,不仅要从客观的自然条件出发,更重要地是要从社会的实际出发,而社会实际,主要就是人民群众的实际生活状况以及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因此,必须从群众生活和群众实践这个最大的实际出发,才能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只有如实地了解群众的生活与实践中提出的需要,才能提出符合实际的理论、路线、方针和政策。可见,尊重群众、依靠群众是实事求是内在的根本要求。
(3)独立自主的基本点,就是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中国人民自己的力量进行革命和建设,使马克思主义的普遍原理同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把中国革命和建设的事业做好,因此,独立自主就是遵照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从中国实际出发,依靠群众进行革命和建设的必然结论。反之,如果离开了群众路线和独立自主的基本原则,也无法做到实事求是,因此,群众路线、独立自主是做到实事求是的根本保证。
综上所述,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三个基本内容之间是相互依赖又相互制约的辩证统一关系,所以它使得毛泽东思想成为一个严整的科学理论体系。

答题应注意的事项和试题练习
根据今年的考试大纲规定,试卷满分为100分,其中,前90分为必答题,在这90分中,毛泽东思想概论约占18分,后10分为选做题,考生应在两道题中选取其中一道作答。第一道试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内容,第二道题考查考生运用毛泽东思想概论等课程中的一门或多门的相关知识,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
题型有选择题、辨析题、分析题
一、选择题
选择题,包括单项选择题和不定项选择题,属于客观性试题。题量大,所占总分多。如选择题得分不及格,则整个成绩很难及格。所以大家一定要重视选择题的回答,特别是认真答好多项选择题。单选题的特点是,只有一个最符合题意的正确答案。多项题选择则属于较难一些的客观性命题,它的要求是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选择题的类型:属于毛泽东思想概论内容的选择题大致有:(1)属于基本概念、基本观点的确认或是其含义的理解和把握;(2)属于重大史实、重要会议和重要人物的确认。
(一)怎样答好单项选择题
答单项选择题,注意备选题是正确观点,不一定是正确答案;只有符合题意要求的正确观点,才是正确答案。方法一:认真阅读题目,抓住题目的关键词语,如:单项选择题要注意“第一次”、“最早”、“最基本”、“最主要”、“最核心”等词语。
例如:毛泽东指出,解决中国一切革命问题的最基本的根据是
A、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阶级状况
B、正确分析中国社会的经济结构
C、认清中国社会的特殊国情
D、认清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正确的答案是C项
方法二:分析命题类型,联系有关史实,进行选择
例如:1943年7月,在《中国共产党与中国民族解放运动的道路》一文中,第一次提出“毛泽东思想”这个概念的是
A、刘少奇 B、朱德 C、张心如 D、王稼祥
正确的答案是D项
(二)怎样答好多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要注意“主观条件”、“客观条件”、“突出”、“主要”等词语,然后综合运用各种方法来进行选择。多项选择题不易猜答但仍有答题的基本方法:消元法,多项选择题都是两个或两个以上答案是正确的。其干扰项(错误项)最多为2个,因此,遇到此题运用消元法是最普通的。先将自己认为不是正确的选项消除掉,余下的则为选项。当然,有极个别题的4项选择全是对的。分析法,将四个选择全部置于试题中,纵横比较,逐个分析,去误求正,获得理想的答案。联想法,有时对四个选项无从下手,这时可以展开联想,联想课本、练习、阅读材料及其他,从而捕捉自己需要的知识点。
例1: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的社会性质,规定了
A、中国革命的主要对象是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 B、中国革命的性质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 C、中国革命的前途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
D、中国革命是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
正确的答案是ABC
例2:毛泽东在《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中,根据宪法的原则,提出了在政治生活中判断言论和行动是非的六条标准,并指出其中最重要的是
A、有利于团结全国各族人民,而不是分裂人民 B、有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而不是不利于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C、有利于巩固人民民主专政,而不是破坏或者削弱这个专政 D、有利于巩固民主集中制,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个制度 E、有利于巩固共产党的领导,而不是摆脱或者削弱这种领导 正确答案是BE
练习题:
(一)、下列每题的选项中,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
1、下列著作对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作了系统、完整的论述
A、《矛盾论》、《实践论》、《新民主主义论》
B、《<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
C、《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
D、《论联合政府》、《战争和战略问题》、《新民主主义论》
2、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是
A、农民问题 B、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C、军队问题 D、政权问题
3、毛泽东的《论十大关系》一文中的核心内容是
A、正确区分和处理敌我矛盾和人民内部矛盾 B、完善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C、完善和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与政治协商制度
D、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把中国建设成为社会主义强国
4、整风运动的方针是
A、惩前毖后,治病救人 B、提高思想,纯洁队伍C、弄清思想,团结同志 D、解放思想,畅所欲言
5、新文化运动的代表人物是
A、陈独秀、李大钊、毛泽东、周恩来等 B、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 C、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 D、孙中山、李大钊、鲁迅、胡适、蔡元培等
6、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中我党制定的第一个土地法是
A、《中国土地法》B、《兴国土地法》C、《土地改革法D、《井冈山土地法》
7、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了一个著名的科学论断
A、枪杆子里面出政权 B、没有文化的军队是一支愚蠢的军队
C、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 D、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
8、1953年,中共中央制定的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是
A、实行农业合作化 B、改变所有制 C、建立国营经济D、恢复国民经济
9、中国新旧民主主义革命的分水岭是
A、新文化运动 B、五四运动 C、辛亥革命  D、北伐战争
10、中国共产党在下列会议上首次提出了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纲领
 A、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 B、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
C、第三次全国代表大会 D、第四次全国代表大会
(二)、下列每题的选项中,至少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少选、多选、错选,该题不得分
1、毛泽东指出,以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思想武装起来的中国共产党,在中国人民中产生了新的工作作风是
 A、艰苦奋斗 B理论和实践相结合 C、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D、和人民群众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E、自我批评
2、在人民革命斗争的实践中,中国人民战胜敌人的三大法宝是
 A独立自主 B、统一战线 C、武装斗争 D、党的建设E、敢于斗争
3、《论十大关系》涉及经济方面的重大关系有
A、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的关 B、沿海工业和内地工业的关系
C、国家利益、集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的关系 D、国家、生产单位和生产者个人的关系 E、重工业和轻工业、农业的关系
4、毛泽东思想萌芽的代表著作是
A、《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 B、《井冈山的斗争》 C、《反对本本主义》 D、《关于纠正党内的错误思想》 E、《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5、20年代后期和30年代初期,毛泽东思想逐渐形成的主要代表著作是
A、《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B、《井冈山的斗争》 C、《星星之火,可以燎原》D、《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E、《反对本本主义》
6、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对英、美在华企业采取的措施有
A、冻结 B、管制 C、征购 D、代管 E、征用
7、毛泽东在《论持久战》中认为,中日双方存在的互相矛盾的四个基本特点决定了抗日战争是持久战,这四个特点是
A、 敌强国我弱国 B、敌小国我大国 C、敌有备B、 我无备C、
D、敌退步我进步 E、敌寡助我多助
8、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国的红色政权能够存在
发展的客观条件有
A、半殖民地半封建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的大国 B、共产党组织的坚强和政策的正确 C、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影响D、全国革命形势的继续发展   E、有相当力量的红军存在
9、八七会议是中国革命史上一个历史性的转折点,这次会议
A、决定举行秋收起义 B、总结了在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 C、确立了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总方针 D、确立了党对军队绝对领导的根本原则 E、批判和纠正了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撤销了其领导职务
10、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前,取得探索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重要思想成果有
 A、《论十大关系》 B、《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C、中共八大制定的路线、方针、政策 D、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建设社会主义总路线
(三)、选择题:
1、50年代中期,毛泽东提出“以苏联经验为借鉴,走自己的路”的重要思想著作是
(1)《为争取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 (2)《论人民民主专政》
(3)《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    (4)《论十大关系》
2、抗日战争胜利后,国共两党重庆谈判斗争的焦点是
A、和平  B、民主  C、军队  D、政权   E、团结
3、中共八大前后,毛泽东在探索中国社会主义的建设过程中的重要思想有
A、将重工业、轻工业、农业资源的配置加以重新调整 B、调动国内外一切积极因素,建设中国社会主义强国 C、正确区分和处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 D、中共与各民主党派长期共存、互相监督 E、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
4、中共三大的主要功绩是
A、提出了党的最高纲领 B明确提出了无产阶级领导权问题
C、提出了中国革命必须分民主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两步走的思想
D、制定了国共合作方针
5、中国民主革命的中心问题是
A、工人阶级问题 B、农民问题
C、小资产阶级问题 D、民族资产阶级问题
6、1935年12 月中共中央在陕北瓦窑堡举行了政治局会议,确定了
A、对日作战的战略方针 B、以陕北为新的革命根据地的战略方针
C、抗日反蒋的战略方针 D、抗日民族统一战争的策略方针
7、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为了实现国共两党合作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提出的中心任务是
A、巩固和平  B、实现抗战   C、争取民主    D改善民生
8、毛泽东思想的精髓是
A、武装斗争  B、实事求是 C、独立自主     D、统一战线
9、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在反对国民党顽固派斗争中,争取中间势力和实行“三三制”政权的理论根据是
A、将资产阶级与地主阶级加以区别 B、将开明绅士及一般地主与大地主阶级加以区别 C、小资产阶级与民族资产阶级区别 D、将民族资产阶级与大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E、将亲英美派大资产阶级与亲日派大资产阶级加以区别
10、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表明
A、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基本胜利 B、中国进入社会主义
C、中国进入新民主主义社会 D、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结束
11、毛泽东提出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基本立足点是
A、为人民服务 B、艰苦奋斗 C、独立自主 D、增强民族自尊心
1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中的中间势力包括有
A、地方实力派 B、民族资产阶级 C、广大农民
D、城市小资产阶级 E、开明绅士
13、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中共对民族资本主义工商业采取的方针是
A、利用 B、鼓动 C、剥夺 D、限制 E、改造
14、“以后要非常注意军事,须知政权是由枪杆子中取得的”,毛泽东提出这一论断的会议是
A、中共五大 B、中共八七会议 C、中共湘赣边界一大 D、中共六大
15、中国革命具有走以农村包围城市道路的主观条件是
A、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 B、地方性农业经济占优势 C、国民革命的影响 D、相当力量正式红军的存在 E、共产党的正确领导
16、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在国共两党之出现的中间派别有
A、中国国民党临时行动委员会 B、中国国民党革命委员会
C、乡村建设派 D、平民教育派 E、中国民主政团同盟
17、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期间,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冒险主义在中共中央占据统治地位的标志是:
A、中共六大 B、中共六届三中全会 C、中共六届四中全会 D、中共六届五中全会
18、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的标志是
A、红军东征回师宣言 B、国民党五届三中全会C、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 D、《中国共产党为公布国共合作宣言》 E、蒋介石在庐山发表谈话,承认中国共产党的合法地位
19、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核心是指
A、武装斗争问题 B、统一战线问题 C、农民问题 D、无产阶级对革命的领导权问题
20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新式的特殊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其基本特点是
A、无产阶级掌握领导权 B、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
C、有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纲领 D、革命的前途是社会主义
E、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实行革命的大联合
二、辨析题
辨析题是要求考生对所给命题或观点进行辨别、分析,要求回答正确、分析全面,主要考查考生用基本观点与知识分析与解决问题的能力。辨析题不是对与不对的简单判断题。根据已考试题有如下多种类型。
(一)命题是错误的。这种题每年都有。这类试题的答法是:(1)判断:命题错误;(2)分析说明正面说明相关的正确观点与知识;(3)分析命题错误的性质。
(二)命题是正确的,这类试题比较好答:(1)判断:命题正确;(2)分析说明,将命题展开,说明理由。
(三)命题是模糊的、不准确的,其情况比较多
1、片面的,有合理性。例如:1998年文科试题“在中国,没收官僚资本就其革命性质而言是新民主主义的”。答案是:
本题应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出发来思考。
中国资本主义分为官僚资本主义和民族资本主义两个部分。官僚资本是买卖的封建的与国家政权相结合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民党反动政权的经济基础。
没收官僚资本具有两重性,既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又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经济纲领中规定没收官僚资本,具有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同时,官僚资本控制了国民经济的命脉,没收后的官僚资本集中为人民民主专政的国家所有成为国营经济,因而又具有社会主义革命性质。
2、部分正确,部分错误。
3、前提正确,推论(结论)错误。如2001年文科试题“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
4、笼统的、缺乏分析的。如1996年文科试题“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是第一次国共合作的政治基础
5、表面上有道理,但未提示其实质。如1990年理科试题“抗日战争后期,美国政府派赫尔利来华的目的是为了调节国共两党关系,赞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
对于这些命题的辨析,回答既不能说对(正确)也不能说不对(不正确),关键在对具体的命题进行具体分析,从命题中找出概念、观点及其相互关系,然后运用同他们相关的理论、知识加以展开论证,阐明正确的观点,指出命题的不足与实质。
现详解2001年的题目:“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具有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性质”。这道题考生的得分基本上是在3分到5分之间,其中尤以3、4分最多。不能得分或者只得1、2分的考生很少。很多考生对这一命题的判断是正确的,即该命题不准确,或者前半部分正确,后半部分错误。如果考生没有回答该命题正确与否,而是直接进入论述,并不扣分。5分是的分布是这样的,答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发生在俄国十月革命之后,从革命阵线上说,它不再属于旧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范畴,而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得2分。这2分大多数考生均拿到了。这个知识点主要 是要考生回答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所处的时代--“十月革命”之后。因为十月革命划分了世界历史的新阶段,在十月革命以后殖民地半殖民地发生的民族民主革命在范畴上均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此外,还有一些考生从新中国建立后的社会主义改造入手,讲中国革命是属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的一部分。这就文不对题了。因为考题考的是新民主主义革命而不是建国后的社会主义革命,所以,出不能得分。另一些考生则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革命分为两步走的角度,讲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属于世界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一部分,同样没有讲到点子上。但由于涉及民主革命的前途问题,跑题不太远,因而也能被酌情给分。
这道题共5分,另外3分是放在对新民主主义革命性质的回答上。答出:“中国的新民主主义革命主要是反帝反封建,不是一般地反对资本主义,因此它的性质不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而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的;但是,它目的不是建立资产阶级专政,而是由新民主主义走向社会主义”,这样就能得3分。这一分数点,大部分考生都能得到2分,得3分的也不少。许多考生的答案很充分,讲了革命任务决定革命性质、讲了革命动力、领导者和革命前途等等,因而得满了3分。在这个采分点上得寸进尺分的考生较多。原因是没有答后面一句关于革命前途的话。这说明考生考虑问题时,还有盲点,不够全面。这是日后考生应该注意的。也就是说,答题时无关的内容不要答,答得再多也不会得分。但是,相关的内容就应该在时间充许的情况尽量不要遗漏,以防止漏掉要点而丢分。
三、分析题
分析题是指运用考试大纲所规定的基本原理、基本观点分析、论证某一方面的实际问题,主要是我国社会(包括现实的和历史的)重大问题。分析题是对考生掌握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及其运用能力、政治思想水平的全面综合考查。具体的答题方法:第一步,要认真审题,分析命题的类型(一般为直接提问式或引文式)。第二步,针对不同的命题的类型,或联系有关的历史史实,评析观点的正误;或运用有关正确的原理,结合实际,进行具体的分析。
例如:联系实际,试析加强党的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和主要内容
答:中国问题的关键在于党。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注重自身建设,领导人民取得了革命的胜利,党的建设成为民主革命的三大法定之一。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党又面临一系列新问题、新任务、新考验。一是中国共产党成为执政党以后,既要不断学习、探索和掌握社会主义建设的客观规律,带领人民完成建设社会主义的大业,又要克服党内存在的以权谋私、腐化变质、官僚主义等问题,从而使党面临着执政的考验;二是改革开放中,随着社会全面进步的同时,也会出现一些负面影响和消极丑恶现象,资产阶级的腐朽思想会传播到党内,腐蚀党的机体,从而使党面临着改革开放和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考验;三是国际敌对势力不断对我国加紧“西化”、“分化”,使我党面临着国际敌对势力和平演变的考验。只有加强党的建设,才能完成新时期赋予的历史重任,才能经受住各种考验,立于不败之地。
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党在自身建设方面取得了巨大成绩,但仍然存在许多问题。在新的历史时期,加强党的建设,就是把党建设成为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武装起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思想上政治上组织上完全巩固、能够经受住各种风险、始终走在时代前列、领导全国人民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马克思主义政党。就是要从思想上、组织上、作风上全面加强党的建设。加强党的思想建设,根本的是坚定不移地用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思想武装全党,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加强党的组织建设,根本的是把党建设成坚强的领导核心,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加强党的作风建设,根本的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充分发挥党密切联系群众的优势。
分析题中的材料题
这类题是给出一定的材料(大都有3个以上的材料),要求考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材料,回答试题所提出的问题。主要是考查考生运用所学理论,知识的能力,对给定材料进行分析,鉴别,比较,概括,综合。回答的方法或思路是:
(1)认真细致的阅读给定的材料,弄清楚表达的背景、针对性和观点;
(2)把试题要求回答的问题同材料结合,确定材料所考的科目及有关原理、观点;
(3)运用有关原理、观点,按照回答要求,再看材料,进行鉴别、比较、概括、综合。
2001年材料题(文)是“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中国共产党关于革命道路问题”的3组材料:
材料1
乡村是统治阶级的四肢,城市才是他们的头脑与心腹,单只斩断了他的四肢、而没有斩断他的头脑,炸裂他的心腹,还不能制他的最后的死命。
摘自李立三:《新的革命高潮前面的诸问题》(1930年6月)
(有人)以为中国象西欧各国一样,大城市的经济力量可以统治全国,所以大城市暴动成功以后可以影响小城市及乡村;而在中国,则找不到一个大城市的经济力量能统治全国的。摘自中共六届二中全会的政治问题报告(1929年6月)
中国豪绅资产阶级因为资本主义发展的落后,不能成为一个整个阶级势力,他们内部分裂冲突,而没有组织全国家中央集权政府的能力。因此,革命不能有夺取“首都”,一击而中的发展形势。
摘自瞿秋白:《武装暴动的问题》(1927年12月)
材料2
不要城市就是否认共产党是无产阶级政党,就是否认无产阶级对农民的领导,结果共产党只有变成小资产阶级农民党。(你们)在斗争的布置上有用乡村包围城市的企图,这种倾向是极危险的。
摘自中共中央致湖北省委信(1929年2月)
红军、游击队和红色区域的建立和发展,是半殖民地中国在无产阶级领导之下的农民斗争的最高形式和半殖民地农民斗争发展的必然结果;并且无疑义地是促进全国革命高潮的最重要因素。
摘自毛泽东:《星星之火,可以燎原》(1930年1月)
现在就全国看来,农民运动的发展比城市的工人运动要快得多,在这一种情势之下,若我们依然是将大部分的力量都用在城市中,实不如用在农村中的为好。革命势力占据了广大农村之后,可以结合起来包围城市,封锁城市,用广大的农村革命势力向城市进攻,必然可以得着胜利。
摘自中共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
以为不要城市工人而用农村包围城市可以取得胜利,这无论在理论上与事实上都是不通的。假使没有城市做领导,则任何乡村都是不能“联合起来”的。并且,没有城市工人激烈斗争,则一切“包围城市”的计划完全是空谈。
摘自中国中央机关刊物《红旗》(1930年5月24日)
材料3
如果革命的队伍不愿意和帝国主义及其走狗妥协,而要坚持地奋斗下去,如果革命的队伍要准备积蓄和锻炼自己的力量,并避免在力量不够的时候和强大的敌人作决定胜负的战斗,那就必须把落后的农村造成先进的巩固的根据地,造成军事上、政治上、经济上、文化上的伟大的革命阵地。借以反对利用城市进攻农村区域的凶恶敌人,借以在长期战斗中逐步地争取革命的全部胜利。
摘自毛泽东:《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1939年12月)
请回答
(1)分析材料1,说明近代中国社会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3分)
(2)阅读材料2,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3分)
(3)综合材料1、2、3,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4分)
这道题共10分,难度不大,但比起辨析题来,难度系数要大一些。这道题考生多数得分在6至8分之间,少数能得9分,几乎没有得全分者。得3至5分者亦不少。仅得1、2分或不得分者很少。下面我们来具体分析一下答案和考生答题情况。
第1组材料是由三段话组成,分别代表着套用西方的社会理论分析中国革命所面临的环境和力图从中国实际出发进行分析的两种趋向。第一问是“分析材料1,说明近代中国城乡关系的特点及其原因”。“特点”1分,“原因”2分。答出:“特点:城市没有力量统治广大农村,农村可以脱离城市而相对独立地存在”,得1分。答出“原因:近代中国政治经济发展极端不平衡,自然经济占着显然的优势,资本主义经济发展很微弱;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的状态”,得2分。在这一问中,得2分的比较多,得全分的很少。原因是要点不全。考生一般能够答出特点,也能说明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经济占优势的问题。但许多考生没有答统治阶级内部四分五裂,中国长期不统一的问题。这反映了考生阅读材料不仔细或顾此失彼的缺点。实际上第三段话反映的就是原因中的最后一点。仔细审题便能回答出来。有的考生意识到了这个问题,但表述不太准确,比如讲军阀割据等。 这样也能够被酌情给分。个别考生不分青红皂白将3段话都视为对中国国情的正确分析,这反映了对相关原理没有掌握,而且不动脑筋思考,因为它们之间存在明显的矛盾和对立。
第2组材料由四段话组成。其中两段反映的是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思想,两段反映的是“城市中心论”思想。问的是:“阅读材料2,分析材料中的不同观点及其分歧的实质”。答出:“(1)、(4)坚持以城市为中心,反对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得1分;答出:“(2)(3)主张以乡村为中心,坚持走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得1分;答出:“分歧的实质是从中国实际出发,还是照抄照搬俄国十月革命的经验”得1分。在这个采分点上,考生得2分的较多,得满3分的也不少。这个采分点实际上是最易得分的。绝大多数考生都能够回答出前两点。最后一点,许多考生答的是分歧的实质是,把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接和教条主义的分歧,这样也能得分。还有许多考生答的是城市中心论与农村中心论的分歧。这与前面两点同义反复,因而不能得分。很多得2分的考生,丢分就在这最后一点上。
第3组材料是毛泽东著作中的一段话,主要表达的是在农村积蓄革命力量以便最后夺取城市。第三问是“综合材料1、2、3,指出中国革命新道路的客观依据和革命新道路理论的基本点”,共占4分。答出:“客观依据:近代中国国情决定了强大的敌人长期占据着中心城市,广大的农村是敌人统治的薄弱环节”得1分;答出:“基本点:将党的工作重心放在农村,把落后的农村变成先进的根据地,在农村积蓄和发展革命力量,最后夺取全国胜利”,得3分。这个采分点得3分的最多,得2分的也不少。从考生卷面看,对“客观依据”的回答比较充实,农村的自然经济,军阀割据,农民是中国人口的大多数,敌人在城市占优势,农村是其统治的薄弱环节等都答到了,因此基本上都能得分。对“基本点”的回答则不太准确,而这部分的分值又高。许多考生所答的内容大部分是属于客观依据的内容,而对基点点的回答却不多,有的甚至一带而过,这就影响了得分。还有许多考生答的不全,“在农村积蓄革命力量,以最后夺取城市”这句话大部分考生都答了,“将落后的农村改造成为先进的革命根据地”许多考生也答了,可是“将党的工作重心转移到农村”这句话很多人没有答。当然,在第三问的采分点上尺度较活,只要表达出标准答案给定的意思,一般都能被酌情给分。考生在第三问的回答中,最大的问题是“客观依据”与“基本点”的内容分离不大清楚。“客观依据”里有“基本点”的内容,“基本点”里更是充斥着大量应该属于“客观依据”的内容。这说明考生的基本功还有欠缺,审题也不够仔细,没有认真考虑所问问题的准确指向和如何有针对性地做出答案。
总的来看,毛泽东思想概论所出题目既不偏也不难,只要基本原理掌握的扎实,完全可以得到满意的分数。不论是辨析题,还是分析题,都是以变幻的方式在考原理、套原理。只要掌握了原理,根据具体问题和给定的材料对症下药就可以了。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