同其它一切运动一样,政治命题活动也有其规律——这些规律更多的决定于试题本身的特性以及命题者一贯的考查思路。通过对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政治试题的研究,我们总结了如下八条规律:
规律一:经典选择——重复考
纵观十几年的考试试卷,一部分选择题在作了一些调整后会不断地拿回来重新考查,这些调整无非是调换一下选项顺序,添或几个字词,题目涉及的知识点和实质并没有任何改变。这类试题有如下三类:首先是重要文献中的重要论断,多见于马恩选集和毛泽东、邓小平的代表性文章中,这些内容经历了历史发展的检验,仍具有时代进步性,宏观指导性;再次是一些重要的史实性内容;最后是在近年试卷分析中获得较高评价的试题,因为其考查难度、信度、区分度非常好,所以只要知识内容仍具时代感和现实性,该试题有可能会在试卷中再次出现,我们将历年来16道重复考察的选择题简要罗列如下:
1、1996年理科第17题与1992年理科第19题同考的是毛泽东思想的活的灵魂的基本方面;
2、1997年理科第9题与1993年理科第16题同考的是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定义;
3、1997年理科第10题与1993年理科第10题同考的是“一国两制”的前提;
4、1998年理科第15题与1994年理科第13题同考的是垄断价格的形式并未否定价值规律的原因;
5、1998年理科第18题与1993年理科第23题同考的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中战胜敌人的主要法宝;
6、1999年文科第2题与1991年理科第21题同考的是“观念的东西不外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这一命题的哲学含义;
7、1999年文科第8题与1999年理科第10题与1996年文科第16题同考的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首要的基本理论问题;
8、1999年文科第9题与1995年文科第8题同考的是我国社会保障制度的基本目标;
9、1999年文科第19题与1993年文科第21题同考的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原则区别;
10、1999年理科第5题与1991年文科第12题同考的是考查货币能够执行价值尺度的职能的原因;
11、1999年理科第20题与1993年文科第16题同考的是二战后,垄断发展的新现象;
12、2000年理科第10题与1991年理科第20题同考的是毛泽东提出新民主主义革命总路线和总政策的著作;
13、2000年文科第9题与1995年文科第7题同考的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础;
14、2001年理科第24题与1994年理科第17题同考的是公有制主体地位的主要体现;
15、2001年理科第22题与1992年文科第17题同考的无产阶级实现对同盟者的领导必须具备的条件;
16、2002年理科第22题与1993年理科第23题同考的是中国革命胜利的三大法宝;
2003年的考题中,单选第5题、第9题、第10题,多选第23题等都是往年考过的原题或内容。
由此可见,从考过的选择题中提炼“精品”,将直接有益于考试成绩的提升。这里谈到的具备原题重考可能性的一些题目主要是选择题,一般说来,辨析题、材料题、论述题(2003年为分析题)绝少有重考的可能,而且近三年这些题型所考查的考点通常也不会再出大题,这也可以算是一条规律。据此,考生可以明确一些理论上讲仍很重要,但实际上命题机率已锐减的考点,以便复习时提高效率,增强针对性。以下是近三年试卷主观大题考查的考点(见右下页),有足够的理由认为在2004年不会再以主观大题的形式予以考核了(注:2003年大题见本期试题精解本表未列入)。
规律二:新增考点——重点考
可以发现,几乎每年的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政治理论考试大纲都会有或多或少的新增考点。这些新增考点有的是作为完善课程知识体系的需要进入大纲,有的是依据现阶段党和政府宣传的热点进入大纲,相较而言,后者更符合理论联系实际,应用解决问题的命题原则,在当年即予以考查的可能性更大一些。我们看到近三年试卷中的论述题与材料题中总有专门考查新增考点的题目,具体情况如下:
1、20世纪中国的第二次、第三次历史性巨变(1999年文科论述题,1999年考试大纲新增考点);
2、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的含义(1999年文科论述题,1999年大纲新增考点);
3、当前世界多极化格局的发展(1999年文科材料题,1999年大纲新增考点);
4、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1999年理科论述题,1999年大纲新增考点);
5、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思想及其意义(2000年理科论述题,2000年大纲新增考点);
6、统一战线在中国革命各个时期的不同内容和特点(2000年理科材料题,2000年大纲新增考点);
7、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的依据与意义(2001年文理科共用论述题,2001年大纲新增考点);
2003年分析题第35题也是2003年大纲新增考点:
在掌握这一规律时,同时需要注意研透大纲修订说明,善于倾听文章弦外之音。在往年的考题中我们会发现有大量题目均直接选自“修订说明”中的内容,具体题目在这里就不一一列举了。
2003年大纲修订说明中没有象往年一样直接给出各学科修订的知识点,但给我们提供了三条重要信息,在2003年的试题中都得到直接体现。第一点,2003年考试大纲在各门课程原有知识范围的基础上,分别从各门课程的实际出发,在各门课程中全面体现“七一”讲话的主要内容和基本观点,将《讲话》精神与考查知识要点有机结合起来。这一点在2003年试题的单选题第11题、第13题;多选题的第22题、25题、26题;分析题第35题、第37题等题中得到充分体现。第二点,文理试卷统一,分为必答题和选做题两种方式,指出必答题考查范围包括除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课以外的其它5门课程内容,因此,2003年试题中前90分必答
题没有涉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一学科的内容,这是与以往不同的。同时指出,后10分选做题中第I题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部分的内容,这一点很明确,也在2003年试题中得到体现。而对选做题第Ⅱ题的要求是:考查考生综合运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等相关知识,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的能力”。从这个表述中可以看出这一个题也是考查“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的,关键是注意把握“认识和分析当代世界一些重要问题”这句话,有些考生没注意到,对这一题的复习发生歧义而放弃复习“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这一门课而吃亏,其实这一点在大纲考试说明中讲考试学科范围时有这样一个细节“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或有关基本理论在这一领域中的运用)”,括号中的一句话就是为这一题做注解的。这在2003年试题中得到体现。第三点,在2003年试卷适当提高辨析题的分值。从2003年试题中得到的反映是:辨析题由原来每小题5分提高到每小题6分,总分由原来的15分提高到18分。实际上做辨析题的要求也更高了,从2003年的三道试题可以看出,试题难度更大了,答案要点的要求也高了。
规律三:纪念事件——算着考
课程改革后,政治课更加突出了“理论”的地位;而对“历史”的考查要求则相应淡化了,但不可否认的是,马克思主义、邓小平理论、毛泽东思想都有其自身形成、发展、完善的历史进程,对整个政治课的学习离不开对发展过程的把握,尤其是一些重大历史事件,对理论的发展具有标志性、里程碑式的作用。我们注意到,如果考前一年正是某一重大事件的整十,整五周年纪念的话,很可能会以这一事件为立意,出一些相关性题目。所以说,仔细分析一些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也会发觉命题的一些秘密,帮助你正确地预测考点。
在历年试卷中,运用这一原则所命制的题目,较为典型的有:
1、1999年理科卷第33题考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1998年是“真理标准大讨论”20周年;
2、1998年理科卷第34题考毛泽东的《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提出的新理论及其意义1997年是该著作发表40周年;
3、1994年文科卷第27题考毛泽东在《矛盾论》中阐明的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的原理及这一原理对中国现阶段社会主义建设的指导意义1993年是毛泽东诞辰100周年;
4、1999年理科卷第24题考毛泽东《论持久战》一文的主要内容1998年是该著作发表60周年;
5、2000年文科卷第45题考布什政府提出的超越遏制战略的核心内容1999年是该战略提出10周年;
6、2000年文科卷第15题考“新东方政策”的内容1999年是该政策提出10周年;
7、2000年文科卷第24题考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制度的特点1999年是人民政协成立30周年;
8、2000年文科卷第34题考《论人民民主专政》有关观点1999年是该著作发表50周年;
9、2002,年文理科卷第34题考如何正确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2001年是中国共产党11届六中全会通过(建国以来若干重大历史问题的决议)20周年;
规律四:重要概念——倒着考
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两门课涉及很多基本而又重要的概念,这些概念是深入学习理解各个原理的基础,也是单项选择题常考查的内容。很多考生认为概念题居于“送分题”,但如果复习不全面,理解不透彻,就会在“送分题”上痛失该得之分。
这是因为命题者在命制“送分题”时也讲究技巧,不会是直来直去的,常用的形式就是变换文字表达方式,“概念句”使因果倒置,主宾倒置,考查点也相应地变为考概念中的条件、原因等。
试看2000理科卷单项选择题第4—7题四题的题干:
4、马克思在研究商品时,之所以考察商品的使用价值,因为
使用价值是…
5、分析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关键是运用…
6、在揭示资本主义工资的本质问题上,首先要区分…
7、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从根本上说是…
而2002年理科卷单项选择题3-6的题干是:
3、先进生产力的集中体现和主要标志是
4、理解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枢纽是
5、“元”“角”是
6、资本主义经济危机周期性的物质基础是
这八题考察的都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中最基本的常识与概念,但与我们习惯表述方式正好相反,要求考生补足选择的是题干所成立的条件,前提。以这种“倒置”法命题,一是为了提高这类基础题目的难度,让考生在解这类题时也要动动脑筋,一是为了考察考生复习的细致程度。所以,考生在记基本概念时不仅要注意“结论”,更要看重“条件”、“原因”。
规律五:政策文献——轮着考
如果非要说每年考研政治有什么必考内容的话,那么能够确定的是形势与政策课中一定会考在当年9月,10月期间召开的党代会上通过的文件决议的内容,而且考试点集中在该决议的前三部分上。这从一个侧面上反映出重要政策文献在考试命题中的重要地位,以党的十五大报告为例,1998年文理科卷共用的时事政治两道简答题都是直接源自党的十五大,而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以往报告决议未曾有的新观点、新政策在其后两年轮流予以考查,1999年文科卷考了其中的“政治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20世纪中国人民所经历的第二次,第三次历史性巨变对中华民族振兴和中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深远影响”,“全面认识公有制经济”三项内容,理科卷则考了“依法治国的必要性及其重要意义”;2000年文科卷又考查了对“第一次历史性巨变”即辛亥革命性质的认识,理科卷考的是十五大报告中提出的股份合作制等内容。可见,重点文献的重点,新增内容迟早会在命题中有所体现的。
毛泽东思想概论课要求考生掌握的文献著作内容也有轮流考的特点。近几年先后考过的毛泽东著作文章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论反对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矛盾论》、《论持久战》、《目前形势和党的任务》、《共产党人发刊词》、《中国革命和中国共产党》、《新民主主义论》、《整顿党的作风》、《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在晋绥干部会议上的讲话》、《论人民民主专政》、《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问题》、《论联合政府》,而目前尚未出过题的重要文章有《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反对本本主义》、《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实践论》、《抗日游击战争的战略问题》、《战争和战略问题》、《农村调查的序言和跋》、《改造我们的学习》、《在延安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论十大关系》等,这些文章需要考生重点阅读。
规律六:空白考点——等着考
所谓“空白”考点是指理论上讲比较重要,在大纲中一直保留,在近五年试卷中一直没有出过题的考点。同时也包括一些在前几年大纲修订时以新增考点形式出现但一直没有被考查过的考点。这类考点多年未考实际上是在不断提升它们的命题热度,一旦由“热点”升为“沸点”,必会爆炉而出。以近两年试题为例,2000年理科卷第33题考查的社会总资本再生产原理,2000年文科卷第18题,第30题考查的社会历史规律与人的自觉活动的辩证关系原理,2000年文科卷第20题考查的借贷资本的特点,2000年文科卷第23题考查的实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意义等,都是在2000年之前的五年内未曾命过题的考点。2001年文科卷第36题考查的中国革命道路问题,2001年理科卷第26题考查的邓小平理论是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发展的新阶段,2002年文理科卷第34题科学评价毛泽东和毛泽东思想,也分别是2001年或2002年之前的五年内一直未出过题的考点。
因此,拿到最新考纲以后,考生有必要对各类考点归归类,看看哪些是空白考点,对各类考点的性质加以分析,以便在复习时有所侧重。
规律七:争论焦点——比着考
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都是在同错误理论的不断斗争中取得进步与发展的,正是通过斗争与争论,才显示出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生命活力。因此,在重大历史转折时期对政策路线、发展趋向的不同争论就成为出一些比较型的材料题、选择题的很好素材,一方面原汁原味的材料更突出了试题灵活性与可信度,一方面这类题目正符合考试评价目标5,即结合特定历史条件或国际、国内政治经济生活的背景,综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大纲中有关这方面的考点与内容大致有:
①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对立
②中国传统哲学中对知行观的不同认识
③中外哲学关于人的本质的不同看法
④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⑤毛泽东思想在形成与发展中与各种“左”倾与“右”倾思想倾向的斗争
⑥关于毛泽东与毛泽东思想的正确评价
⑦各派政治力量在建国问题上的争论与较量
⑧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与资本主义民主政治的比较与争论
规律八:依据意义——对着考
近几年论述题开始侧重于考查考生对问题依据、原因与其意义影响的理解。分析近两年的论述题、材料题,涉及考查对问题依据与意义内容的题目占了80%左右。如2000年文科卷第34题是典型的“依据”题,而2000年理科卷第33题,第34题则属于典型的“意义”题。而2000年理科卷第35题“分析我国所有制结构变化”更是就所有制结构变化与宪法修改的依据与意义对应设问,一因一果,互为对照,而将所有制结构变化与宪法个性的具体表现内容作为原材料供考生分析。2002年文理科材料题第36题考查了可持续发展的哲学依据及其现实意义。
所以,在掌握学习各考查要点时,考生应重点考虑两方面,一个是“为什么”,一个是“什么结果”,对于问题的具体的内容表现,由于主要是通过考生记忆来掌握,考核能力层次较低,不适于出考查考生评价、分析问题的分析题。对于这些考点,考生若能牢固把握问题的原因、意义,并有机地联系现实生活中的相关实例热点后,命中分析题原题,不是不可能的事。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命题规律是我们对历年考研试题进行分析得出的结论,但是并不意味着我们对考研试题命题规律已经有了全面的把握和认识,更不意味着掌握了这些规律考生就一定能在考试中取得理想成绩。研究生入学考试试题从内容的覆盖面到试题的难度都经过了严密的论证,因此要想投机取巧获得理想成绩的难度相当大,也就是说考生在准备考研过程中进行扎实全面的复习是非常必要的,我们在这里总结考试规律意义仅仅在于帮助考生在复习过程中抓住重点、有的放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