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于19世纪40年代,有其历史的必然性。
1.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社会阶级条件
19世纪以来,生产力高度发展,资本主义社会固有的矛盾日益激化。在这种情况下,人们有可能透过现象把握本质即找出社会发展的物质根源。同时,无产阶级也日益成熟。无产阶级的革命运动一方面为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产生提供经验,另一方面也迫切需要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指导。
2.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自然科学前提
以三大发现(细胞学说、能量守恒和转化定律、达尔文进化论)为代表的自然科学新成就,深刻地揭示了自然界的物质统一性和发展的辩证性,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奠定了自然科学基石。
3. 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理论来源
马克思主义批判地吸收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优秀成果,德国古典哲学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直接理论来源。马克思、恩格斯抛弃了黑格尔的唯心主义体系,批判地吸取了他的辩证法;抛弃了费尔巴哈哲学中的形而上学和唯心史观,批判地继承了他的唯物主义。在新的基础上,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有机的结合。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1.从对象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规律的科学
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知识的总汇”,也不是“科学之科学”,它以自然、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为研究对象。由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正确地解决了哲学与具体科学的关系问题。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并不代替具体科学去研究世界所有领域里的所有规律,它只研究整个世界变化发展的最普遍最一般的规律;另一方面,马克思主义哲学以具体科学为基础,同时又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2. 从内容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两个统一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统一,从而结束了旧哲学中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相分离的状态;其次,马克思主义哲学实现了自然观和历史观在唯物主义基础上的统一,从而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3. 从作用上说,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以实践为基础的科学性和革命性相统一的哲学
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旧哲学的最重要最显著的特征。旧哲学由于不懂得人民群众的创造作用,所以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了世界,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认为哲学的使命应当是改造世界。
阶级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一显著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不可能同时为一切阶级服务,它是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
马克思主义哲学体现了科学性和革命性、真理性和无产阶级的阶级性的有机统一。其中,科学性是革命性的必要前提和保证,革命性则是科学性的必然结论和归宿。
(三)唯物主义历史观的发现及其伟大意义
1.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是不可分的,它们作为“一整块钢铁”共同铸成马克思主义哲学。
①从马克思主义哲学产生的实际过程看,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作为一个有机的理论整体产生的,它们是作为统一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来发挥作用的。
②没有辩证唯物主义就不会有历史唯物主义,因为如果不用唯物主义和辩证法作为理论和方法的前提,就不可能科学地说明社会历史。
③没有历史唯物主义也不会有辩证唯物主义,因为如果没有对社会历史过程的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理解,就不可能彻底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发展观的问题、认识论的问题,就不能形成对整个世界的辩证唯物主义的理解。
2.历史唯物主义创立的重要意义
①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唯物主义的哲学路线第一次彻底地贯彻到了社会历史领域,把唯心主义从它的最后的避难所 社会历史领域中驱逐了出去,宣告了唯心史观的彻底破产。
②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使人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社会产生、发展和灭亡的必然性,看到了社会主义、共产主义取代资本主义的必然性,并找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真正掘墓人 无产阶级。这样,就使社会主义学说由空想变成科学。
③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实现了唯物辩证的自然观和唯物辩证的历史观的统一,从而克服了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不彻底性的缺陷,使马克思主义哲学成为完备的彻底的唯物主义哲学,即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④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为各门具体的社会历史科学提供了科学的历史观和科学的社会历史研究的方法论,从而使社会历史科学第一次成为名副其实的科学。
⑤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也为无产阶级及其政党改造旧社会、建设新社会提供了根本的指导思想。
(四)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是马克思主义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和根本要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实事求是是指从客观实际出发,找出事物发展的规律,按规律办事。实事求是体现着唯物主义与辩证法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统一,自由与必然的统一。
解放思想是指要把思想从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下解放出来。
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是辩证的统一。
一方面,解放思想是实事求是的前提,只有解放思想,摆脱落后的传统观念和僵化的教条的束缚,才能从实际出发,做到实事求是。
另一方面,实事求是是解放思想的目的,解放思想是为了更好地实事求是。解放思想如果离开了实事求是,只能陷入唯心主义的胡思乱想。
马克思主义哲学同时认为,世界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实践是在不断变化发展的,因此,任何正确的理论、学说也要不断地变化发展。要根据时代的变化和发展,补充新的内容,与时俱进。
☆ (五)辨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重要作用
马克思主义哲学由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构成。掌握了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可以正确地认识社会,透过表面现象把握社会的本质和规律,提高道德素养和精神境界。由是,形成科学的世界观、历史观、人生观。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一)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生存和社会发展的基础
1.什么是物质资料生产?
物质资料生产是指人们借助于劳动资料,使劳动对象发生预定的变化,以满足生产和生活需要的活动。
2.为什么说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①人类社会要想存在和发展,必须要有衣、食、住、行等生活资料,而生活资料只有通过物质资料生产才能获取。
②物质资料生产是人类从事其他社会活动的前提条件。只有劳动生产率得到一定程度的提高,人类从事政治、文化、科学、教育等活动才有可能。
(二)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
政治经济学是研究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但是,政治经济学不能孤立地研究生产关系,它要联系生产力和上层建筑进行研究。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是不可分的,二者的统一构成生产方式。
生产力是人类改造自然、征服自然的能力,它反映着人和自然的关系。
生产力包括劳动者和生产资料等要素。劳动者是生产力中的人的要素,在生产力中起主导作用。生产资料是生产力中的物的要素,由劳动资料和劳动对象构成;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水平的客观尺度。
生产关系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所结成的关系。
生产关系的内容,包括人们在一定的生产资料所有制基础上形成的,在社会生产总过程中发生的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的关系。其中,生产居于主导地位,决定分配、交换、消费,而分配、交换、消费对生产具有反作用。
(三)研究生产关系包括研究经济制度和经济体制
所谓经济制度,是指一定社会居于统治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它是区分不同社会形态的基本依据,反映生产关系的性质。所谓经济体制,是指一定社会生产关系的具体形式,即生产关系的具体组织形式和经济管理的具体制度,反映社会经济采取的资源配置方式。
经济制度具有相对稳定性,一旦质变,就意味着原有社会经济形态的灭亡。显然,经济制度是一定经济体制建立的前提,经济体制不可能离开经济制度独立存在。
然而经济体制对于经济制度具有反作用。合理的经济体制即促进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会巩固、完善合理的经济制度;不合理的经济体制即阻碍生产力发展的经济体制会妨碍经济制度的完善,使合理的经济制度的优越性难以充分发挥出来。
由于经济体制本身不具有独立的社会制度的属性,故而同一经济制度可以实行不同的经济体制。譬如我国作为社会主义制度的国家,改革之前实行计划经济体制;改革之后转而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政治经济学作为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的科学,既要研究经济制度,又要研究经济体制。
(四)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
①科学技术不是生产力中的独立要素,科学作为一种知识形态,并不是直接的现实的生产力。
②科学技术渗透在生产力诸要素之中,可以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其转化途径有四条;
其一,科学技术通过发明创造的途径物化为先进的生产工具,从而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其二,通过学习和教育的途径,科学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劳动技能,从而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其三,科学技术应用到生产中去,可以扩大劳动对象的范围,改良劳动对象,从而转化为直接的生产力。
其四,把科学应用到生产的组织管理之中,形成一整套科学的组织方式和管理方法,可以大大提高劳动生产率,使生产力得到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