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部分 核心预测题
命题人的话
“形势与政策”部分的考查内容,从命题的角度讲,大体上可以归纳为“四多四少一好”。“四多四少”即从总体上看,多年来题目的内容考理解的逐年增多,考记忆的逐年减少;题目选项的设计,由命题老师现编选项内容的逐年增多,考现成的逐年减少;国内时事考正面的多,考负面的少;国际时事,考与中国有关系的多,考与中国无关的少(除非该事件本身十分重要)。“一好”即考查的内容,必须是既重要又能够出题且比较容易出题的。有些国际、国内时事,内容本身十分重要,但没有出题点或出题难度极大,其命题的概率就很小。
正是从这样的认识和判断出发,本部分编制了90道选择题和38道分析题,供考生练习、巩固知识及提高应对能力之用。对选择题,考生一定要准确把握;对分析题,则主要了解题目设计的角度及参考答案的切入点、结构层次和主要得分点,不必死记硬背。
分析题(共38题)
1.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在世界贸易组织争端解决机构2007年9月25日召开的一次会议上,美国再次要求设立一个专家组调查美中在知识产权问题上的争端。中方对此表示遗憾。
美国今年4月把中国知识产权问题诉诸世贸组织,并于8月首次提出设立专家组的要求,但被中方依据相关规则驳回。在第二次提出设立专家组要求后,专家组将自动成立。
在25目的争端解决机构会议结束后,中国常驻世贸组织代表团参赞说,自中美知识产权争端案4月在世贸组织出现以来,中方已多次阐明相关原则立场。在此案磋商阶段,中方也表现出了极大的诚意。中方一直认为,经过近30年的努力,特别是通过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现行知识产权立法已完全符合世贸组织规则的要求。美方的行为意在额外增加发展中成员《TRIPS协定》(全称为“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定”)之外的义务,这与《TRIPS协定》第一条关于“各成员有权在其各自的法律制度和实践中确定实施《TRIPS协定》的适当办法”的规定严重背离。对此,中国坚决反对,相信其他发展中成员也不会接受由此带来的后果。
中方将依据世贸组织规则积极应诉,切实维护中国在世贸组织规则下的权益。
材料2
在多个对华贸易提案即将进入美国国会议事日程之际,当地时间2007年9月26日,微软、沃尔玛、花旗等160家美国跨国公司和行业协会联手致信国会,呼吁避免采取专门针对中国的贸易制裁措施。信件强调说,采取诸如提高关税这样一些报复性的举措,只会导致弊大于利的结果。
参与信件联署的包括122家公司和38家行业协会。这些公司大多为大型跨国公司,覆盖了不同行业,具有广泛代表性,其中有英特尔、微软、IBM、惠普这样的高科技公司,也有沃尔玛、百思买等大型零售连锁店,花旗集团、摩根士丹利、纽约人寿等主要金融机构,还包括可口可乐、宝洁、雪佛龙、通用电气等老牌美国巨头。
这些公司和协会在信件指出,推动美国的利益需要消除海外的贸易壁垒,并且提高美国自身的竞争力。相反,单独要求某一国家来为美国广泛的问题负责,以及那些违反美国自己的国际责任或者对美国市场的准入加以不当限制的做法,不会有效,并且应该遭到拒绝。
“以汇率重估或者产品安全的名义来对贸易施加不公平的壁垒,并不是解决根本问题的方案,而且原本应该采取重要措施,为美国经济及劳工做好准备,以适应全球经济的现实,这些措施也会(因贸易保护主义而)受到损害。”联名信说。
——《第一财经日报》报道
材料3
2007年5月24日,在第二轮中美战略经济对话期间,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和美国卫生部、农业部举行四方会谈,就共同关心的食品安全问题交换了意见,双方同意尽快商签中美食品安全合作备忘录,建立合作机制。6月15日,中美再次举行由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卫生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与美国卫生部、农业部、食品和药品管理局参加的六方电话会议,就建立合作机制,妥善处理中美食品安全问题进行了讨论;8月1日,中国国家质检总局与来华访问的美国卫生部、食品和药品管理局相关官员,就中国输美水产品、中美食品合作备忘录等问题进行了磋商。
2007年9月下旬,中美就食品安全问题签署框架协议。对于国家间在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问题上存在的分歧,中国国家质检总局官员表示,中方主张尊重科学,依照国际规则,通过对话、谈判、调查,实事求是地解决问题。中方不回避问题,但是不赞成不顾事实、以偏概全的炒作,反对贸易保护和歧视,相信只要各国都坚持平等互利、真诚相待、加强磋商和合作,就能够妥善解决问题,提高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水平。
请回答:
(1)结合材料1、2指出美国政府在对中国贸易问题上的态度说明了什么?
(2)材料3说明了什么?这在辩证法上应如何理解?
(3)中国应如何尽量减少贸易摩擦?
【参考答案】
(1)说明美国面对经济全球化和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贸易保护主义趋于强化。但这种做法可能适得其反,恰恰损害美国企业的利益。
(2)中美就食品安全问题签署框架协议说明;本着互利共赢的精神通过谈判解决贸易争端是最有效的途径。在经济全球化时代,动不动就扬言“制裁”或采取单方面的行动,不仅伤害了对方,最终也会祸及自己。达成共赢的协议,这在辩证法上的启示是:矛盾双方在相互斗争中获得发展;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由此推动事物发展;矛盾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某种发展为条件;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
(3)中国除坚持按照国际规则,积极维权外,还应从长远着眼,加快相关的调整以减少摩擦或减轻摩擦的影响,特别是要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转变出口增长方式,以应对趋于强化的贸易保护主义和贸易保护主义的新表现。同时,应把扩大内需放在更重要的位置,实行互利共赢的开放战略,把既符合我国利益又能促进共同发展,作为处理与各国经贸关系的基本准则。
2.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来自中国、墨西哥、巴西等3个发展中国家的代表26日在华盛顿国家新闻俱乐部向媒体阐述了各自国家在应对气候变化方面采取的行动措施,同时呼吁美国等发达国家带头减排温室气体,并向发展中国家提供额外的资金支持和技术援助。
——新华社华盛顿2007年9月26日电
材料2
美国总统布什2007年9月28日说,减少温室气体排放,应该遵循自愿原则,各国应重点利用新能源技术来减缓全球变暖。布什28日在美国国务院举行的“主要经济体能源安全与气候变化会议”上发表讲话说,应对气候变化,“每个国家应该自己来选择适合的工具和技术”,来获得“可衡量的、对环境友好的”效果。
布什重申,“我们的指导原则非常清楚:我们必须减少排放温室气体,但必须是以一种不会破坏经济增长或危及人们更美好生活的方式”。
这次主要经济体气候变化会议是布什政府召集的“一系列会议”中的第一次,共有16个经济大国以及联合国和欧盟的代表与会。布什希望将主要经济体聚集在一起,制定出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长期目标。
——新华社华盛顿9月28日电
材料3
加蓬总统邦戈9月14日在利伯维尔民主城举行的一个会议上批评说,一些西方大国自身不重视环保却喜欢对别国说三道四。邦戈在这个有政府官员、议员、外交使节、国际组织和非政府组织代表参加的会议上指出,加蓬已经签署和批准了减少温室气体排放的《京都议定书》,但一些发达大国却拒绝加入这一关乎人类命运的国际公约。邦戈说,有些西方大国自己没能实施多少环保措施,这些国家却有人来加蓬大肆鼓噪,这是想迫使加蓬“在大自然的祭坛上牺牲它的发展”。他指出,这些大国仅仅是想把加蓬变成一个能净化其排放的二氧化碳的“保留地”,自己却自私地拒绝尊重环境。邦戈表示,重视环保是加蓬政府和他本人的一贯政策,加蓬已经创立了13个国家自然保护区,今后还打算在环保方面加大努力。他强调,正在加蓬实施的贝林加铁矿工程丝毫不会损害政府的环境政策占。
据当地媒体报道,一些来自西方大国的非政府组织宣称,贝林加铁矿工程中的水电站项目会给附近的国家自然保护区带来威胁。
——新华社利伯维尔2007年9月15日电
请回答:
(1)结合材料2指出美国关于气候问题上的基本态度。
(2)结合材料1、3指出发展中国家关于气候问题上的基本立场。
(3)运用矛盾力量不平衡原理分析气候问题产生的原因及解决的途径。
【参考答案】
(1)美国政府的基本态度是拒绝批准《京都议定书》,不接受《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针对发达国家的强制减排任务。美国声称这样做的原因有两条:一是接受《京都议定书》中规定的针对发达国家的强制减排任务会“拖累本国经济”,二是认为发展中国家也应当承担强制减排任务。
(2)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第一要务。在现阶段对发展中国家提出强制性减排要求是不合理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要根据各自国情,尽己所能,采取措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3)矛盾力量的不平衡性要求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罪魁祸首是过去二百年发达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发达国家今天仍在“奢侈排放”。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应当坚持用“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开展积极、务实、有效的合作。无论从历史责任还是从现实能力而言,发达国家均应率先减排,并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
3.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
我们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这一原则既反映了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当前人均排放水平上的差异,又是未来国际合作得以维系并取得进展的基础。
——胡锦涛2007年6月8日在G8+5对话会议上的讲话
材料2
2007年6月4日,中国发表《中国应对气候变化国家方案》,这是发展中国家第一个应对气候变化的国家方案。方案明确了到2010年中国应对气候变化的具体目标、基本原则、重点领域及其政策措施。到2010年,中国将努力实现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2005年降低20%左右,相座减缓二氧化碳排放;力争使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总量(包括大水电)在一次能源供应结构中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努力实现森林覆盖率达到20%。方案的颁布实施,彰显了中国作为负责任大国的态度,将对我国应对气候变化工作产生积极的作用,也将为世界应对气候变化做出新的贡献。
请回答:.
(1)结合材料说明中国关于气候问题的基本立场。
(2)运用哲学相关原理说明气候与发展的关系。
【参考答案】
(1)中国认为,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如何在保持经济增长、满足人民合理需求的同时,防止气候变化危及人类生存发展环境,对实现全球可持续发展意义重大,关系到我们的共同未来。气候变暖的主要原因是人为造成的,罪魁祸首是过去二百年发达国家排放的温室气体。发达国家今天仍在“奢侈排放”。要坚持《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所确立的共同但有区别的责任原则,开展积极、务实、有效的合作。这一原则既反映了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水平、历史责任、当前人均排放水平上的差异,又是未来国际合作得以维系并取得进展的基础。无论从历史责任还是从现实能力而言,发达国家均应率先减排,并在减缓和适应气候变化方面向发展中国家提供帮助。对于广大发展中国家而言,发展经济和改善民生是第一要务。在现阶段对发展中国家提出强制性减排要求是不合理的。同时,发展中国家也要根据各自国情,尽己所能,采取措施,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2)唯物辩证法认为,世界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事物之间及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相互联系,每一事物都是世界普遍联系中的一个成分或环节。气候变化与发展问题密切相联。气候变化是环境问题,但归根到底是发展问题。第一,气候问题是在发展进程中出现的;第二,气候问题也只能在发展过程中才能得到解决;第三,气候问题的逐步解决又有利于发展。
4.下面是有关联合国的材料。
材料1
伊拉克战争爆发次日,美国新保守主义代表人物理查得·珀尔即撰文欢呼:“谢天谢地,联合国死了。”他转而补充说,当然,这不是指整个联合国,它的“慈善事业”和“几乎没有风险的维和”还会继续下去,死去的是“联合国作为国际新秩序基础的幻想”。更有报导说,美国可能会组建“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的新国际机制”,即一个新的联合国。
——摘自《环球时报》2003年6月30日
材料2
联合国的成立,是人类为和平与发展长期努办的结果。联合国体现了世界各国人民“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类两度身历惨不堪言之战祸”、“彼此以善邻之道,和睦相处”的崇高精神,承载了国际社会共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的美好理想。60年的实践表明,联合国的成立是人类历史上一件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大事,是人类和平进步事业发展的一座重要里程碑。
联合国宪章确立的各项宗旨和原则,符合和平、发展、合作的历史潮流,符合国际关系健康发展的本质要求,符合世界各国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应该通过合理、必要的改革,维护联合国权威,提高联合国效率,更好地发挥联合国作用,增强联合国应对新威胁新挑战的能力。
——摘自胡锦涛2005年9月15日在联合国成立60周年首脑会议上的讲话
请回答:
(1)美国保守派在伊拉克战争爆发次日为什么会声称“联合国死了”?为什么要欢呼“联合国死了”?
(2)结合材料2说明应如何加强联合国的作用?-
【参考答案】
(1)2001年3月20日,美国未经联合国同意即对伊拉克发动战争,美国保守派把美国的这种绕开联合国的行为称为“联合国死了”。联合国是当今世界上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最重要的机构,它奉行的多边合作路线是与霸权主义、强权政治及单边主义相对立的。为此,美国的保守派很是恼火,他们不希望联合国在维护世界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主导作用,盼望“联合国死了”,以便组建所谓“维护全球和平与安全的新国际机制”,即一个新的联合国。
(2)尽管近年来联合国遭到了美国的打压,但它仍是世界上最具普遍性、代表性和权威性的国际组织,是集体安全机制的核心,其地位和作用不可替代。
要共同致力于弘扬《联合国宪章》的宗旨和原则;共同维护安理会的权威;加强联合国在发展领域的作用;改革联合国机构,加强联合国决策的民主化,提高决策效率。
5.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1
联合目秘书长潘基文今天称赞中国在苏丹所发挥的有益作用,并为北京受到的指责辩护。此前曾有游说团体指责北京阻挠解决达尔富尔决议的通过。在对记者发表讲话时,潘基文还驳斥了拯救达尔富尔联盟将中国在苏丹问题上的举措与正在筹备的2008年北京奥运会之间进行挂钩的言论。潘基文说:“中国政府一直在(达尔富尔问题上)尽最大努力,对此我表示理解和感谢。”他说,中国政府最近任命了一位特使来处理达尔富尔问题,胡锦涛2月份访问了苏丹,并派遣高级官员与苏丹政府进行商谈。潘基文说:“我感谢中国所发挥的作用……它当然是有益的。”
——路透社联合国2007年6月1日电
材料2
(2007年5月下旬)拯救这尔富尔联盟在美国主要报纸以及中文出版物上刊登整编版广告说:“尽管中国正在准备2008年夏季奥运会,但它不阻止苏丹政府在达尔富尔的屠杀的做法不能令人接受,非常可耻”
——路透社联合国2007年6月1日电
请回答:.
(1)潘基文为什么要对中国在解决达尔富尔问题上所发挥的作用表示感谢?
(2)针对材料2,阐述中国对达尔富尔问题的基本观点。
【参考答案】
(1)中国在解决达尔富尔问题上起到了独特的建设性作用,再一次树立了负责任大国的良好形象。
第一,中国从一开始就十分关注达尔富尔问题,支持政治解决达尔富尔问题,并为此做了大量工作。胡锦涛主席曾专门致信巴希尔总统,呼吁苏丹采取切实措施缓解危机。2006年11月在北京举行中非峰会期间,胡主席会见了苏丹总统巴希尔,希望苏丹在安南方案上显示灵活。中方还通过互访、派特使、致函、通电话以及在联合国等场合开展协调、斡旋等途径做各方工作,缩小分歧,推动平等对话。
2007年2月2日,胡,锦涛访问苏丹,在与苏丹总统巴希尔的会谈中,提出了处理达尔富尔问题应遵循的四项原则:(一)尊重苏丹的主权和领土完整。(二)坚持对话和平等协商,通过和平方式解决问题。(三)非盟、联合国等应在达尔富尔维和问题上发挥建设性作用。(四)促进达尔富尔地区局势稳定,改善当地人民生活条件。上述原则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赞誉。
第二,中国适时展开外交行动。苏丹在落实安南方案第二阶段上与联合国产生分歧,中国适时展开外交行动。2007年3月29日,唐家璇国务委员会见到访的苏丹总统助理纳菲阿,希望苏丹方面进一步显示灵活,努力改善达尔富尔人道和安全状况。中国政府特使随即访苏,表示应平衡推进维和行动和政治进程,指出安南方案是目前解决问题的有效途径,也最接近苏丹方面的思路,希望苏丹政府进一步显示灵活,这也有利于国际社会在政治进程问题上满足苏方关切。与此同时,中国还与有关国家就达尔富尔问题保持沟通,敦促各方重视苏丹关切,保持耐心,平等协商,不能一味制裁施压。
中国及有关各方的外交努力产生了积极影响。2007年4月16日,苏丹政府与联合国、非盟就落实安南方案第二阶段达成一致。安理会随即发表新闻谈话给予肯定。
为进一步促进达尔富尔问题的妥善解决,2007年5月10日,中国政府任命了非洲事务特别代表,其近期工作将重点围绕达尔富尔问题展开。中国还利用担任安理会主席的机会,促使联合国安理会于7月31日通过了第1769号决议。
第三,中国提出“三方机制”和“双轨”战略。
“三方机制”即联合国、非盟和苏丹政府间的协商。在三方协商的框架下,发挥非盟在苏丹问题上的主导作用和阿盟的独特作用。国际社会其他倡议、建议应该和三方机制的主渠道一致。“双轨”战略即着眼于和平稳定的维和行动与着眼于民族和解的政治进程应平衡推进,两者相辅相成,不可偏废。在当前达尔富尔问题出现积极迹象的情况下,制裁、施压并不能解决问题,反而会使形势更加复杂,向苏丹政府发出错误信号。
第四,中国关注达尔富尔地区的人道主义和安全状况,向苏丹政府提供了8000万元人民币的人道主义物资援助,向非盟维和行动捐款180万美元。
2007年4月,联合国邀请中国向苏丹达尔富尔地区派遣多功能工兵分队,中国政府接受了这一邀请,315名中国首批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维和工兵分队正在组建,将于10月初开始部署。首批赴苏丹达尔富尔地区维和工兵分队主要担负修建机场、道路、桥梁、营房、打井等27项具体任务。
(2)中国认为,达尔富尔问题的实质是发展问题,根源是贫困和欠发达,根本出路是实现当地经济重建和发展。只有发展问题解决了,达尔富尔问题才能最终得到解决。中国致办于发展与苏丹的友好合作,这种合作以互利为基础,以不干涉内政和不附加任何条件为特征,以实现共同发展为目标。中苏合作有助于增强苏丹的自主发展能力,从根本上说有助于达尔富尔问题的解决。
联合国安理会第1769号决议为实施混合维和铺平了道路,但国际社会不应仅止于此,还应立足长远,推动达尔富尔地区各派回到谈判桌前,切实达成并执行和平协议,进而帮助苏丹人民制定达尔富尔地区发展大计,尽早帮助苏丹人民摆脱战乱,走上和平与发展的重建之路。中国一贯主张,通过对话和协商,以政治手段妥善处理有关冲突和热点问题。达尔富尔问题背景复杂,涉及部落、资源、与邻国关系等诸多因素,解决起来需要从政治、安全、人道以及当地经济社会发展等多个方面入手,必须通过有关各方的对话和协商,尊重和照顾彼此的合理关切,才有可能弥合分歧,找到共同努力的方向。这是解决冲突的现实、有效的途径。同时应看到,解决问题是一个渐进的过程,需要足够的耐心,以避免大的波折和反复。
6.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一个音符无法表达出优美的旋律,一种颜色难以描绘出多彩的画卷。世界是一座丰富多彩的、艺术殿堂,各国人民创造的独特文化都是这座殿堂里的瑰宝。一个民族的文化,往往凝聚着这个民族对世界和生命的历史认知和现实感受,也往往积淀着这个民族最深层的精神追求和行为准则。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结合材料说明应当如何认识和处理不同文明的关系。
(2)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有关原理说明为什么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不同文明的关系。
【参考答案】
(1)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各种文明有历史长短之分,无高低优劣之别。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主题的时代,各种文明之间应该相互学习和借鉴,求同存异,共同发展。
(2)世界文明发展是统一性与多样性的辩证作用过程。一方面,文明是多样性的,各种文明形态都是历史发展的结果,都应该得到普遍的尊重和保护。另一方面,要看到各种文明之间又内在地具有统一性。正是这种又多样又统一的内在矛盾推动着文明的进步。
7.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美国总统布什为纪念“9·11”已经忙活了一个多星期。9月11日当晚,他发表的全国电视讲话更将一周的铺垫推向高潮。在这个纪念活动的“最高音”中,布什首次把开展了5年的反恐战争提升到“文明之战”的高度,称要“为维护文明世界的自由生活方式”坚持战斗到底。
布什在9月11日傍晚,在总统椭圆形办公室发表了纪念“9·11”5周年的全国电视讲话。在长约17分钟的讲话中,布什对“反恐战争是为保护文明而奋斗”的新提法做了详细阐述。他说,反恐战争是“21世纪打响的一场具有决定性的意识形态斗争”,其斗争对象就是“被扭曲了的伊斯兰教所驱使的极端分子全球网络”,因为这些极端分子为了推行他们的“理想”不惜牺牲其他所有人的生命,无论种族、国家的分别,所有人都成为牺牲品,而这一“理想”就是建立“极端的伊斯兰帝国”。几乎所有美国电子媒体都实况直播了布什的这次电视讲话,“文明之战”的提法也迅速吸引了媒体和公众的注意力。不少媒体都把报道标题定位在“文明之战”上,美国国务院的新闻报告中也特别把“文明之战”单列为标题以示强调。
——《环球时报》(2006年9月13日第02版)
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应如何认识“文明之战”和“文明冲突论”。
【参考答案】
(1)布什在“9·11”事件五周年纪念中把反恐战争定义为“文明之战”,有明显的国内政治的考虑。同时,以“文明之战”解释反对恐怖主义的战争,实际上掩盖了恐怖主义产生的真正根源。、把恐怖主义与特定的文明、特定的宗教联系起来,不仅不可能解决恐怖主义问题,相反会使反对恐怖主义的斗争走偏方向,从而引起严重后果。
(2)“文明冲突论”认为各种不同的文明有着不可调和的对立性,西方文明是世界文明体系中最优秀的;当今世界的某些冲突,包括某些恐怖主义事件,是因文明的冲突引起的。这种理论,不仅对各种不同文明之间的关系及当今世界的某些冲突原因的认识错误,而且其实质是主张西方文明中心论,把西方文明的全球化看作是解决不同文明差异的根本出路。
文明多样性是人类社会的客观现实,是当今世界的基本特征,也是人类进步的重要动力。人类历史发展的过程,就是各种文明不断交流、融合、创新的过程。人类历史上各种文明都以各自的独特方式为人类进步作出了贡献。历史经验表明,在人类文明交流的过程中,不仅需要克服自然的屏障和隔阂,而且需要超越思想的障碍和束缚,更需要克服形形色色的偏见和误解。意识形态、社会制度、发展模式的差异不应成为人类文明交流的障碍,更不能成为相互对抗的理由。我们应该积极维护世界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融,相互借鉴而不是相互排斥,使人类更加和睦幸福,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
8.结合材料回答问题。
中国坚持实施互利共赢的对外开放战略,真诚愿意同各国广泛开展合作,真诚愿意兼收并蓄、博采各种文明之长,以合作谋和平、以合作促发展,推动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中华人民共和国主席胡锦涛在美国耶鲁大学的演讲
请回答:
(1)中国在当前为什么要倡议建设一个持久和平、共同繁荣的和谐世界?
(2)说明和谐世界的丰富内容和深刻内涵。
(3)阐述建设和谐世界的哲学依据。
【参考答案】
(1)和谐世界这一重大倡议提出的背景:第一,从国际看,新的世纪为人类社会发展展现了光明前景。要和平、促发展、谋合作是时代的主旋律。人类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进步。同时,世界和平与发展这两大问题还没有得到根本解决。中国作为联合国安理会常任理事国之一,有责任呼吁国际社会采取行动遏制消极现象的滋长,和谐世界的设计应运而生。第二,和谐世界代表着中国人民对国际关系民主化的期望,也是对“中国威胁论”的积极回应。它意味着,中国领导人明确意识到了中国发展给国际社会带来的影响,从而为谋划中国发展战略提供思想指导。和谐世界的提法符合世界转型的预期,符合中国发展的长远目标,对中国近中期国际战略具有重大指导意义。
(2)和谐世界应该是民主的世界,和睦的世界,公正的世界,包容的世界。具体说,应当尊重各国自主选择社会制度和发展道路的权利,相互借鉴而不是刻意排斥,取长补短而不是定于一尊,推动各国根据本国国情实现振兴和发展;加强不同文明的对话和交流,在竞争比较中取长补短,在求同存异中共同发展,努力消除相互的疑虑和隔阂,使人类更加和睦,让世界更加丰富多彩;以平等开放的精神,维护文明的多样性,促进国际关系民主化,协力构建各种文明兼容并蓄。
(3)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任何事物都包含着矛盾,矛盾着的各个方面既对立,又统一,既相互斗争,又相互依存、相互渗透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矛盾推动事物发展中,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各有其作用。同一性对于事物发展的作用主要是:矛盾双方可以利用对方的发展使自己获得发展;矛盾双方可以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而得到发展;矛盾双方可以向着自己的对立面转化而得到发展,并规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当今世界也是矛盾的统一体,世界的各种力量既对立又统一,这就要求我们全面地把握矛盾的对立和统一两个方面,能够把同一的事物区别开来,又能把对立的事物联系起来,做到同中求异和异中求同,以推动世界的发展。
9.下面是有关布什两个任期对外政策的材料。
材料1
“9·11”恐怖袭击事件后,布什很快就表示美国将把重点放在反恐上。其后对国会的讲话中,布什发表了关于反恐战争中“非友即敌”的讲话,引起了国际社会的极大关注,媒体把它认定为“布什主义”。布什宣布,其政府所关注的焦点将是摧毁恐怖分子的网络,这场战争“不仅是美国之战,也是世界之战”,任何国家都必须做出选择:或者站在美国一边,或者与恐怖分子站在一起。“从现在起,任何继续庇护或者支持恐怖分子的国家都将被美国认定为敌对的政权。”
——摘自《环球时报》2002年3月11日第六版
材料2
“我们从事件和常识中得出一个结论:自由能否在我们国家继续存在下去,越来越多地取决于自由能否在其他国家取得成功。在全世界传播自由是我们的世界实现和平的最大希望所在。”“寻求和支持民主运动和民主制度在各个国家和各种文化下的发展成为美国的政策,其最终目标是结束我们这个世界上的暴政。”
——布什2005年1月20日的就职演说
材料3
2006年初,布什公开讲:“我们成为了玫瑰花、橙色、紫色、郁金香革命见证者,而上述革命只是一个开始。全世界范围内的‘自由’正在不断扩展,地球上所有人没有得到‘自由’,我们就不会停止努力,因为这符合我们的国家利益。”。
材料4
美国总统布什25日在第62届联大一般性辩论中发言时,呼吁国际社会积极支持有关国家的民主化进程,同时主张对联合国人权理事会等机构进行必要的改革。
谈到古巴问题,布什说,古巴应该举行自由和有竞争的选举。他甚至宣称,“在古巴,残酷独裁者阿长期统治快要结束。”针对布什的言论攻击,古巴常驻联合国代表团愤然离开会场以示抗议。
——新华社2007年9月26日
请回答:
(1)材料1说明了什么?
(2)材料2,3,4又说明了什么?
(3)如何认识材料1与材料2,3,4所说明问题的异同?
【参考答案】
(1)材料1说明布什在第一任期内,由于“9·11”事件,其外交是以反恐为旗帜,以防止美国本土遭受恐怖袭击为主要目标,并以此作为区分敌友的标准,被称为“布什主义”。.
(2)材料2,3,4说明布什在第二任期,其外交重返老路,以民主、自由为旗帜.,在全球推行美国的制度和价值观,即“全球民主化计划”,如在中东实行“中东民主化”,在“独联体”国家推行“颜色革命”,被称为“新布什主义”。
(3)“布什主义”和“新布什主义”的不同点在于外交的旗帜不同,共同点在于都是为了巩固和扩大美国在全球的利益。造成不同的原因在于形势的变化,共同点是由美国称霸世界的目标决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