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07年8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召开会议,研究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和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筹备工作,审议中共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向党的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工作报告稿。中共中央总书记胡锦涛主持会议。会议决定,中国共产党第十六届中央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于2007年10月9日在北京召开。中共中央政治局将向党的十六届七中全会建议,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于2007年10月15日在北京召开。会议强调,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是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大会。大会将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认真总结党的十六大以来5年的工作,回顾总结改革开放以来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历史进程和宝贵经验,对全面推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作出战略部署,进一步动员全党全国各族人民,继续解放思想,坚持改革开放,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为夺取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新胜利、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大会将选举产生新一届中央委员会和中央纪律检查委员会。
22007年10月15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北京召开(具体内容请参见将于2007年11月出版的《补充材料》)。
【背景资料一】
近几年执政党的重要会议及其重要文件
一、中国共产党第十六次全国代表大会
(一)中共十六大的历史地位
1.2002年11月的中共十六大,是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召开的第一次代表大会,是中国共产党在开始实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部署的新形势下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代表大会。大会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同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一道确立为党的指导思想,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的奋斗目标和行动纲领。江泽民代表中国共产党十五届中央委员会作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的报告,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选举产生了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共十六大的灵魂,把“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写入党章,是中共十六大的一个历史性贡献。
2.中共十六大报告深刻阐明了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坚持举什么旗、走什么路、实现什么目标等重大问题,对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作出了全面部署,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新世纪新阶段奋勇前进的政治宣言和行动纲领。
(二)中共十六大报告的主要内容和理论创新
1.中共十六大的主题是:
“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继往开来,与时俱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为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新局面而奋斗。”
2.中国共产党在新世纪的庄严使命是:
“必须坚定地站在时代潮流的前头,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推进现代化建设、完成祖国统一、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这三大历史任务,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3.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深刻变化:
“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在曲折中发展。”
4.自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至中共十六大,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十三年的历史地位是:
“我国综合国力大幅度跃升、人民得到实惠最多的时期,是我国社会长期保持安定团结、政通人和的时期,是我国国际影响显著扩大、民族凝聚力极大增强的时期。”
5.自中共十三届四中全会至中共十六大,以江泽民为主要代表的中共第三代领导集体领导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十三年的基本经验(“十个坚持”):
“十三年来的实践,加深了我们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十分宝贵的经验。”
(1)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为指导,不断推进理论创新。
(2)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用发展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
(3)坚持改革开放,不断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4)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5)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两手抓,实行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
(6)坚持稳定压倒一切的方针,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
(7)坚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走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8)坚持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不断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9)坚持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
(10)坚持加强和改善党的领导,全面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
6.“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历史地位: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全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
7.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三个坚持”和“四个必须”:
(1)“三个坚持”——“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也是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根本要求”。
(2)“四个必须”——①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使全党始终保持与时俱进的精神状态,不断开拓马克思主义理论发展的新境界。②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把发展作为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不断开创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最广泛最充分地调动一切积极因素,不断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增添新力量。④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必须以改革的精神推进党的建设,不断为党的肌体注入新活力。
8.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六种新的社会阶层”):
包括知识分子在内的工人阶级,广大农民,始终是推动我国先进生产力发展和社会全面进步的根本力量。在社会变革中出现的民营科技企业的创业人员和技术人员、受聘于外资企业的管理技术人员、个体户、私营企业主、中介组织的从业人员、自由职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9.目前的小康水平:
“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们胜利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第一步、第二步目标,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但是:“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小康。”
10.未来的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六个更加”):
“我们要在本世纪头二十年,集中力量,全面建设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
11.为完成党在新世纪新阶段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必须(“四个新”):
“发展要有新思路,改革要有新突破,开放要有新局面,各项工作要有新举措。”
12.新型工业化道路:
“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大力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实现工业化仍然是我国现代化进程中艰巨的历史性任务。信息化是我国加快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的必然选择。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走出一条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力资源优势得到充分发挥的新型工业化路子。”
13.关于所有制(基本经济制度)问题:
“第一,必须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第二,必须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第三,坚持公有制为主体,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统一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进程中,不能把这两者对立起来。”
14.关于分配制度问题:
“确立劳动、资本、技术和管理等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完善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分配制度。坚持效率优先、兼顾公平,既要提倡奉献精神,又要落实分配政策,既要反对平均主义,又要防止收入悬殊。初次分配注重效率,发挥市场的作用,鼓励一部分人通过诚实劳动、合法经营先富起来。再分配注重公平,加强政府对收入分配的调节职能,调节差距过大的收入。规范分配秩序,合理调节少数垄断性行业的过高收入,取缔非法收入。以共同富裕为目标,扩大中等收入者比重,提高低收入者收入水平。”
15.“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16.“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要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党的领导是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的根本保证,人民当家作主是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本质要求,依法治国是党领导人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17.中国共产党作为执政党的“六种执政方式”:
党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通过制定大政方针,提出立法建议,推荐重要干部,进行思想宣传,发挥党组织和党员的作用,坚持依法执政,实施党对国家和社会的领导。
18.关于“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在当代中国,发展先进文化,就是发展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社会主义文化,以不断丰富人们的精神世界,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必须坚持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和邓小平理论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用“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统领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坚持以科学的理论武装人,以正确的舆论引导人,以高尚的精神塑造人,以优秀的作品鼓舞人。
19.关于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民族精神。”
20.关于建立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我们主张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各国政治上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经济上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文化上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的文化;安全上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或以武力相威胁。反对各种形式的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中国永远不称霸,永远不搞扩张。”
21.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的要求是(“四个一定”):
“一定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全面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全面反映人民的根本利益和时代发展的要求;一定要坚持党要管党、从严治党的方针,进一步解决提高党的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提高拒腐防变和抵御风险能力这两大历史性课题;一定要准确把握当代中国社会前进的脉搏,改革和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领导体制和工作制度,使党的工作充满活力;一定要把思想建设、组织建设和作风建设有机结合起来,把制度建设贯穿其中,既立足于做好经常性工作,又抓紧解决存在的突出问题。”
22.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五种能力):
“必须以宽广的眼界观察世界,正确把握时代发展的要求,善于进行理论思维和战略思维,不断提高科学判断形势的能力;必须坚持按照客观规律和科学规律办事,及时研究解决改革和建设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善于抓住机遇加快发展,不断提高驾驭市场经济的能力;必须正确认识和处理各种社会矛盾,善于协调不同利益关系和克服各种困难,不断提高应对复杂局面的能力;必须增强法制观念,善于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统一起来,不断提高依法执政的能力;必须立足全党全国工作大局,坚定不移地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善于结合实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不断提高总揽全局的能力。”
23.“推进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我们党的最大政治优势是密切联系群众,党执政后的最大危险是脱离群众。”
24.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也是一个政党永葆生机的源泉。世界在变化,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在前进,人民群众的伟大实践在发展,迫切要求我们党以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勇气,总结实践的新经验,借鉴当代人类文明的有益成果,在理论上不断扩展新视野,作出新概括。只有这样,党的思想理论才能引导和鼓舞全党和全国人民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推向前进。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通过理论创新推动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以及其他各方面的创新,不断在实践中探索前进,永不自满,永不懈怠,这是我们要长期坚持的治党治国之道。
(三)中共十六大通过的《中国共产党章程(修正案)》的理论创新
1.中国共产党的阶级基础和群众基础(“两个先锋队”):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2.“指导思想”:
“中国共产党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3.“思想路线”:
“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4.“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实践基础、理论渊源和历史地位:
“十三届四中全会以来,以江泽民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在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中,加深了对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和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的认识,积累了治党治国新的宝贵经验,形成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对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的继承和发展,反映了当代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变化对党和国家工作的新要求,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是中国共产党集体智慧的结晶,是党必须长期坚持的指导思想。始终做到‘三个代表’,是我们党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