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是为国家选拔研究型、高层次人才而在高等院校、科研机构设置的一种高规格的人才遴选形式,它是检查考生是否具备基本的政治理论素养的水平考试。
近年来,或者是出于继续深造的目的,或者是为了缓解就业压力的需要,或者是为了提高自己在工作中的竞争力等原因,众多学子都挤到考研大军的行列中,使得考研情势一路走热,而且还在不断升温。为了在日趋激烈的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在复习中做到有的放矢,在考试中稳操胜券,考生在复习备考之前就很有必要搞清楚有关考试的一些情况,其中,对考试科目及其具体情况、要求的了解,应作为动手复习之前的重点之重点工作来做。政治是每位报考者必考的一个科目,也是让许多报考者感到头痛的一个科目。为了使考生做到胸有成竹,减少无为而劳之苦,这里先就考研政治科目的有关情况作一概述,以起到抛砖引玉之目的,达到事半功倍之收效。
一、政治理论在考研中的地位
近几年,特别是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由原来的五门课变为四门课之后,政治课的地位日显突出,也日显重要。
考研政治理论课的重要不仅仅是让考生极不情愿地重新捡起在大一大二已经学习过的、当时就没怎么重视的政治理论课本再做一次系统、扎实地复习,也不仅仅迫使本来就不喜欢关心国家重大方针政策、当前重大时事(本应关心的,部分学生就是不关心!)的同学把眼睛由书本堆中抽出,投往窗外,作“国事,家事,天下事,事事关心”之举,而是政治理论课在整个考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分量。
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的四大科目中,政治理论课属于国家统考的科目之一,而且是内容最多、知识点最零碎、要求又最高(用有关原理解决实际问题)、考生往往兴趣最不浓的科目。国家统考,相对于各学校命题的专业课,就显得难度大、要求高,增加了备考的难度。而且,在我国的硕士研究生录取标准中,既要考生总分靠前(考研总分在所报考考生中名次靠前才有考取的可能),又要单科成绩过线(不过国家每年划定的单科最低分数线,即使总分很高,也没有面试的机会,考取就更是无望了),在这双重标准的剪裁下,政治课分数的高低,直接决定着考生在所报考考生中的位次,以至最终能否考取。所以,考生要为了“过线”,又为了政治课不但不拉分、拖后腿,而是能提高总分,就必须加强这门课的复习,抓好复习过程,提高应试能力,早日实现读研夙愿。
二、考试基本科目
硕士研究生入学政治理论考试包括: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毛泽东思想概论、邓小平理论和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或有关理论在这一领域中的运用)。
(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马克思主义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基础。它是关于自然、社会和思维运动、发展的一般规律的科学,是关于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一般规律的科学。
考研《大纲》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划分为七章,第一章是绪论: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包括哲学和哲学基本问题、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三部分内容。第二章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世界的物质性和人的实践活动,包括物质及其存在形式、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意识与世界的物质统一性三部分内容。第三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法:世界的联系、发展及其规律,包括世界的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事物发展过程中的量变和质变、肯定和否定及其关系以及对立统一规律。第四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认识论:认识的本质和过程,包括认识的发生和本质、认识的发展过程、真理和价值、辩证思维的主要方法等内容。第五、六、七章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历史唯物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基本结构(包括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和本质、社会的经济结构、社会的政治结构、社会的观念结构)、社会发展规律和历史创造者(包括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历史的创造者)、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包括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人的本质和人的价值、共产主义和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论和辩证法互为前提,两者的统一构成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般世界观即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以辩证唯物主义世界观为前提,以实践为基础,揭示人的认识的本质和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认识论;揭示人类社会的本质和产生、发展的一般规律,就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历史观,即历史唯物论。因此,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简言之,是以科学实践观为基础,包括历史在内的辩证唯物主义。
(二)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考研《大纲》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划分为七章内容,第一章是导论,是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的学科总体介绍,主要介绍和阐述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研究对象、研究任务等内容。第二章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论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础理论和一般原理,这是研究资本主义经济关系和社会主义经济关系的基本前提,主要包括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三方面内容。第三章为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包括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第四章为资本的运行,包括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等内容。这两者都属于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是对资本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方式的揭示。第五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包括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入分配制度)和第六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包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都揭示和反映的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和经济运行的原理。第七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则以当今席卷世界的全球化浪潮为主线,阐述了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的物质条件和现实基础、经济全球化条件下两种社会制度的并存与发展、以及面对经济全球化的趋势我国应有的态度等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