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浙江工业大学- 历史唯物主义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研大纲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2023年-浙江工业大学- 历史唯物主义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研大纲

考研试卷库
2023年-浙江工业大学- 历史唯物主义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考研大纲

浙江工业大学2023年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初试自命题科目考试大纲
科目代码、名称: 626 历史唯物主义
专业类别: ■学术学位     □专业学位
适用专业: 马克思主义理论

一、基本内容
参考教材《历史唯物主义原理》主要复习内容
第一章 历史唯物主义是科学的历史观
第一节 社会历史观及其产生和发展
一、一般宇宙观和社会历史观
二、马克思主义以前的社会历史理论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
第二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组成部分
一、社会历史观的基本问题
二、历史唯物主义对社会历史观基本问题的正确解决
三、历史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关系
第三节 历史唯物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一、社会发展的自然历史过程和人的自觉活动
二、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殊规律
三、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意义

第二章 人类社会和自然界
第一节 从自然界到人类社会
一、人和人类社会的产生
二、劳动是人类的本质活动
三、人的社会存在和人的本质
第二节 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自然环境
一、自然环境对社会发展的作用
二、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作用
三、社会发展与生态平衡
第三节 作为社会物质生活条件的人口因素
一、人口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
二、人口因素在社会发展中的地位
三、社会发展与人口调节
第四节 作为社会生存和发展基础的物质资料生产方式
一、人类社会与自然界对立统一的基础
二、生产方式是社会生存和发展的决定力量
三、以物质资料生产方式为基础的社会有机结构
第三章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
第一节 社会生产力
一、生产力及其特点
二、生产力的构成
三、生产力的性质、水平和发展动力
第二节 社会生产关系
一、生产关系及其特点
二、生产关系和物质利益
三、生产关系的构成和类型
第三节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辩证关系
一、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
二、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状况的规律
三、社会发展的生产力标准

第四章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
第一节 社会形态的基本结构
一、社会的经济基础及其特征
二、社会的上层建筑及其构成
三、社会形态是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体
第二节 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
一、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
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
三、上层建筑一定要适合经济基础状况的规律
第三节 社会形态发展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一、社会形态发展次序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二、同类社会形态的共同本质和具体特点
三、历史时代是现实社会形态的统一性和多样性的具体统

第五章 阶级、国家、革命
第一节 阶级和阶级斗争
一、阶级的起源和实质
二、社会的阶级结构及其历史变迁
三、阶级斗争及其在历史发展中的作用
四、马克思主义的阶级观点和阶级分析方法
第二节 国家
一、国家的起源
二、国家的本质和职能
三、国家的类型和形式
第三节 政治革命
一、革命的实质和历史作用
二、革命的根源和条件
三、革命的类型和形式
第四节 阶级社会向无阶级社会的过渡
一、无产阶级专政是新型国家
二、社会主义时期的阶级斗争
三、阶级和国家发展的历史趋势
第六章 社会意识
第一节 社会意识的结构
一、社会意识是人的精神活动系统
二、个人意识、群体意识和社会意识
三、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
四、社会意识形态和科学
第二节 社会意识诸形式
一、社会意识诸形式的起源
二、社会意识诸形式的特点
三、各种社会意识形式之间的联系
第三节 社会意识的功能
一、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
二、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
三、社会意识的进步与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

第七章 科学及其在社会历史中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节 科学的一般特征
一、科学的形成和本质
二、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
三、科学活动是社会总劳动的特殊部分
第二节 科学是推动历史前进的巨大杠杆
一、科学是革命的精神力量
二、科学向社会物质财富的转化
三、科学进展与社会关系的变革
第三节 科学发展的社会条件
一、社会生产制约着科学的进步
二、社会制度和阶级关系对科学发展的影响
三、其他社会因素对科学发展的作用

第八章 人民群众和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一节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一、在人的作用问题上两种对立的历史观
二、人民群众中的个人和集体
三、人民群众创造历史的决定作用
四、群众创造活动的历史条件性
第二节 历史人物的作用
一、历史人物特殊作用的社会意义
二、历史人物活动的社会基础和条件
三、评价历史人物的科学原则
第三节 人民群众创造活动的历史发展
一、群众的积极性和组织化程度的增长
二、阶级、政党同群众运动的关系
三、无产阶级政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第九章 历史进步与人类解放
第一节 历史进步的动力和标志
一、历史进步的必然趋势
二、历史进步的基本动力
三、历史进步的主要标志
第二节 历史进步的方式和途径
一、历史进步的对抗形式和非对抗形式
二、社会革命、技术革命和文化革命
三、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发展
第三节 共产主义和人的解放
一、人的解放和自由全面发展
二、人类从必然王国走向自由王国的历程
三、共产主义是完全自觉的人类历史的开端

参考教材《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主要复习内容
总论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与中国化马克思主义
第一章 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一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主要内容
第三节 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历史地位

第二章 中国社会主义革命的理论
第一节 中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转变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的确立

第三章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初步探索
第一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积极成果
第二节 中国社会主义建设道路初步探索的意义和经验教训

第四章 社会主义本质理论
第一节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第二节 社会主义的本质
第三节 社会主义的根本任务

第五章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和发展战略
第一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
第二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和基本纲领
第三节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发展战略

第六章 社会主义改革开放的理论
第一节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战略抉择
第二节 坚定不移推进全面深化改革
第三节 坚持对外开放的基本国策
第七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理论
第一节 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
第二节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所有制结构
第三节 坚持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分配制度
第四节 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战略方针

第八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理论
第一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
第二节 政治体制改革的必要性和基本要求
第三节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

第九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理论
第一节 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发展道路
第二节 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第三节 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和教育科学文化建设

第十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建设的理论
第一节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思想的提出
第二节 推进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重点的社会建设
第三节 打造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格局

第十一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理论
第一节 生态文明建设思想的提出及意义
第二节 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推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举措

第十二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国防和军队建设
第一节 人民军队建设的基本思想和军事战略
第二节 全面推进国防和军队现代化建设

第十三章 中国特色国家统一的战略构想
第一节 “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形成和发展
第二节 “一国两制”战略构想的内容及成功实践
第三节 坚持“一国两制”,推进祖国统一

第十四章 国际战略与对外交往的理论
第一节 国际形势判断与国际战略思想
第二节 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第三节 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第十五章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和领导核心
第一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依靠力量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二、考试要求(包括考试时间、总分、考试方式、题型、分数比例等)
(1)考试形式:闭卷,笔试
(2)考试时间:180分钟
(3)总分值:150分
(4)题型结构:名词解释题(30分)、简答题(60分)、论述题(60分)等。

三、主要参考书目
1.《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三版),萧前,李秀林,汪永祥编,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年版;
2.《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概论》(第三版),田克勤 李彩华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20年版;
3.《中国化马克思主义整体性研究》,肖贵清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7年版。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