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内容:
Ⅰ考查目标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且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Ⅱ考试内容
考试内容由以下四门课组成:《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医学影像诊断学》、《医学影像成像理论》、《医学影像设备学》。
(一)医学影像检查技术学
1.人体各部位的X线摄影技术;2. DR图像质量控制;3.人体各部位的CT检查技术;4.CT增强检查与CT血管成像技术;5.冠状动脉CT成像技术;6. CT图像质量控制方法和影响因素;7.DSA减影方式;8.人体各部位DSA检查技术;9.特殊DSA检查技术;10.人体各部位的磁共振成像技术;11.磁共振特殊成像技术的成像原理、成像方法和临床应用; 12.磁共振图像质量控制;13.X线对比剂、磁共振对比剂分类、作用机理、应用及不良反应;14.图像后处理技术。
(二)医学影像诊断学
1.中枢神经系统的正常及异常影像学表现,脑肿瘤、颅脑损伤、脑血管疾病、颅内感染性疾病、脊髓和椎管内等疾病的影像学表现;2.头颈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3.肺部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4.循环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5.乳腺纤维腺瘤、乳腺癌影像学表现;6.食道癌、胃及十二指肠溃疡、胃肿瘤、结肠癌影像学表现;7.肝硬化、肝肿瘤、肝脓肿、胆囊炎、胆囊结石、胆囊癌、胰腺炎、胰腺癌、脾肿瘤影像学表现;8.泌尿、生殖系统常见疾病的影像学表现;9.骨关节发育畸形,骨关节创伤,骨坏死,骨关节感染性疾病及骨与软组织肿瘤影像学表现。
(三)医学影像成像理论
1.X线在物质中的衰减以及影响X线衰减的因素;2.软X线摄影、高千伏X线摄影的概念与应用;3.X线影像质量评价参数和影响因素;4.数字X线摄影成像原理及特点;5.DSA成像原理与方法;6.CT成像原理;7.CT图像重建算法;8.CT图像后处理原理及临床应用;9.CT特殊成像原理;10.CT图像质量评价及影响因素;11.磁共振成像物理学基础;12.弛豫与弛豫时间;13.K空间定位概念及特征;14.磁共振成像脉冲序列;15.磁共振特殊成像及功能成像原理;16.磁共振图像质量。
(四)医学影像设备学
1.医用X线机的基本结构;2.X线管组成与焦点特点;3.X线机典型故障;4.数字化X线摄影设备基本特点;5.DR平板探测器的结构和工作原理;6.CT成像设备的发展;7.CT设备的基本结构及各组成部分的作用;8.多层螺旋CT的基本结构及特点;9.CT主要性能参数及意义;10.CT伪影及发生原因;11.MRI设备的基本结构及特点;12.MRI设备对人体的影响;13.MRI氦压缩机工作流程;14.MRI设备主要性能参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