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齐哈尔医学院
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公共卫生专业
《卫生综合》考试大纲
一、考试性质
卫生综合考试是为高等院校招收公共卫生专业硕士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作为学校自命题和学生复习的依据。评价的标准是公共卫生及相关专业的优秀本科生应具有的知识水平。注重测评考生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以利于高等院校择优选拔。
二、考试目标
卫生综合考试范围为流行病学、卫生统计学、营养与食品卫生学。要求学生系统掌握上述学科中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并能够运用这些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
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1.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3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科学计算器)。
3.试卷内容结构
(1)流行病学 100 分;参考书目:《流行病学》(第 8版),詹思延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
(2)卫生统计学 100 分;参考书目:《卫生统计学》(第 8版),李晓松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
(3)营养与食品卫生学 100 分;参考书目:《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第 8版),孙长颢主编,人民卫生出版社,2017年。
4.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单选题、简答题、综合论述题。
1
四、考试内容
流行病学部分
(一)流行病学概述
1.流行病学发展史;我国流行病学的成就。
2.流行病学定义的演变、现代流行病学定义的铨释;流行病学的基本原理及实际应用;
流行病学的特征。
3.流行病学与其它学科的关系,流行病学的展望。
(二)疾病的分布
1.疾病频率测量指标的定义、应用、计算方法及其区别与联系。
2.疾病流行强度。
3.疾病三间分布形式、特征;移民流行病学的概念及结果判断的主要依据。
(三)描述性研究
1.描述性研究的概念、种类、特点、用途。
2.现况研究的概念、研究目的、特点和种类;普查与抽样调查的概念、优缺点。
3.现况研究的设计和实施,抽样调查的概念、常用抽样方法的分类与特点、抽样方法,
现况研究的优缺点。
4.生态学研究的定义、分类、应用、优点和局限性。
(四)队列研究
1.队列研究有关的概念、特点、研究目的和类型、优点与局限性。
2.队列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3.队列研究资料的整理,率的计算,人时的计算,效应估计。
4.队列研究中常见偏倚的种类及其控制。
(五)病例对照研究
1.病例对照研究的基本原理、特点、用途;病例对照研究优点、局限性。
2.病例对照研究的类型:匹配的概念、类型、目的;病例对照研究的衍生类型。
3.病例对照研究的设计与实施。
4.非匹配设计资料、配对资料的整理与统计分析,非匹配资料的分层分析、剂量反应关
系的分析。
5.病例对照研究中的偏倚及其控制方法。
2
(六)实验流行病学
1.实验流行病学的发展简史、定义、特征、用途、分类。
2.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设计与实施:研究对象的选择,随机化分组,设立对照的必要性
及对照类型,盲法的应用。
3.实验流行病学研究资料的分析,试验效果的评价指标;
4.实验流行病学研究的有优缺点及应注意问题。
(七)筛检
1.筛检的定义、分类、用途;筛检实施原则。
2.筛检试验真实性与预测值评价的主要指标、计算方法及意义。筛检试验阳性结果截断
值的确定;筛查方法诊断水平的改变对灵敏度与特异度的影响。
3.筛检效果的评价:提高筛检收益的方法;筛查的安全性、伦理问题。
4.筛检中常见的偏倚。
(八)研究的偏倚
1.偏倚的概念。
2.偏倚的分类:选择偏倚的概念、种类;信息偏倚的概念、种类;混杂因素、混杂偏倚
的概念,混杂因素的特征,混杂偏倚的测量。
3.偏倚的控制。
(九)病因
1.病因的定义、因果关系的多样性;病因学说与病因模型。
2.充分-组分病因模型。
3.发现病因的法则和方法,穆勒的因果关系推论法则。
4.因果关系推论:科学推论的一般原则、评价单个研究的真实性、希尔的病因推断准则。
(十)预防策略
1.人群健康和群体免疫力的内涵;影响健康的因素;医学模式。
2.疾病的三级预防,健康促进的含义;高危人群策略与全人群策略。
3.中国预防为主卫生工作方针的发展;当代全球主要健康策略,健康中国战略。
(十一)公共疾病监测
1.公共卫生监测的定义、目的及应用,公共卫生监测的基本概念。
2.公共卫生监测:公共卫生监测的种类,方法及步骤;公共卫生监测的发展概况;公共
卫生监测系统的评价。
3
(十二)传染病流行病学
1.传染病的概念;传染病发生与传播的基本条件,病原体与宿主的相关概念与特征;传
染病的流行概况;新发传染病的定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