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光如梭,转眼已经度过了一年的研究生生活。可回想起当年的考研岁月,还是那种峥嵘岁月稠的感觉。
我有考研的打算是从大三的那个春节开始的。说实话,我并不是那种喜欢看书搞研究的人(相信大部分同志也是吧,呵呵),但我真的不知道四年大学过后,我在社会上能做什么。那种迷茫的感觉一直笼罩在心头。“考研吧!” 同学说,既然不知道做什么,就再给自己三年时间。对,就这么定了。
有了考研的想法后,便开始关注起考研的各种动向和信息。但复习备考的工作却迟迟开展不起来(不自觉啊)。到了五一,定下来去上两个班:一个政治,一个数学。日子就这样一天一天的晃过去了…………
六月份在家自己翻翻数学书,看看英语;但都很不系统,也没有多少效果。到了七月份开始上政治班才算开始了征程。
我和同学一起报了启航的政治班,在交通大学上课,每天早晨八点开始,一上就是一天。我们每天早晨六点起来坐车,到了上课的地方坐在没有桌子的“教室”开始听课、不停的记。中午随便吃一些饭,然后找个教室小栖一会儿;下午继续….直到晚上拖着疲惫的身体回到宿舍。 这样的日子持续了一个星期。
我们还报了个文灯的数学班(数三)于八月份开课。由于到那时候还没找到复习数学的路子,我决心通过这个班有所突破。
八月的三伏天,从上午十点(或是十一点,记不清了)一直到下午五点。依旧是没有桌子的“教室”;更可怕的是陈文灯和黄先开两位名师的讲课进度以及“多么简单”的语言刺激;让我对数学更生敬畏。虽然我当时有很多听不懂,但我坚持不让自己的手停,把能记下的都记下;然后利用晚上的时间整理一下(顺便回忆一下)。这二十天是艰苦的,能够坚持下来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
真正紧张的备考是从九月下旬开始的。我们先从学校申请了两个通宵的考研专用教室(学校还比较通情达理啊),然后 一群同志就整日在这个战场战斗了三个月。其中的甘苦也许只有考过研的同志才能体味。现在回想起来那是我最难忘的经历。
下面说一下我认为考研过程中几个比较重要的问题。
首先是定位。这一步我认为对任何考研的人来说都是至关重要的。就拿我自己来说,我的英语稍好,但数学很一般,没有什么太突出的地方。所以我给自己的定位就是尽量不要增加考研的难度,以稳妥为主。我查阅了北京市有企业管理专业的院校,那时共有十三所。我发现工商大学竞争不是很激烈,而且专业也比较对口(毕竟是以前的商学院)。所以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她。
有很多同学都把考研看作是第二次高考,能够解决以前的一些遗憾。这无可厚非,但一定要看清自己的实力。毕竟给自己放手一搏的机会的同时也承担了更大的风险。这一点大家一定要想清楚。
其次是有关各门课程的问题。先说政治,我个人认为政治是最有必要报班的课程。我们的政治觉悟和水平都差不多,而它对我们来说除了分数没有别的现实意义。报个班让有经验的老师帮你梳理思路会节省很多时间。我报的是启航的,感觉很不错。
然后说数学,这门课各人的水平相差很大,如果是希望过线的同学我建议狠抓基础,做透往年真题,不求难不求深,考到一百分是没太大问题的。
下面是英语。我个人认为没有必要报班,老师说的都很好,但那需要很长时间的积淀。英语最重要的就是坚持加抓住真题。真题要重复地做,我记得一本关于阅读的真题我做了四遍。别的所谓模拟题我一道都没看过。
最后是专业课。对于一般的院校来说,专业课是拿分地项。这里有一个信息不对称的问题,就是其实专业课并不难,但要有方向有思路,但大多数学生却不知重点在哪里,这就要求寻求其他方式的帮助。如果解决的好,专业课可以在很短的时间拿到很理想的分数。
好了,已经说的不少了,祝上路的DDMM一路顺风!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