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很多跨专业考生来说,专业课是比公共课更加严峻的挑战。从
统计数据来看,应届计算机系毕业生,其专业课得分在总分中的比重平均约为42%,而其他考生则只有33%。针对这种情况,跨专业考生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在发挥公共科目优势的同时,尽量缩小专业课的差距,以争取较高的总
分数,从而在录取中占据有利地位。
首先要提及的是专业课必须早作准备。对于一个没有多少专业基础的考生来说,想在短短的两三个月中搞好两门以上的专业课是很困难的。而且进入秋季以后,
数学政治将会牵扯你很大一部分精力,所以要尽早开始复习准备。
第一轮复习采用什么教材和参考书?一般来说在四、五月份大多数考生连报考什么院校都还没有确定,这时候只能使用一些通用的、质量较好的教材来进行准备。数据结构几乎是所有学校必考的专业课,幸运的是我们有一本在国内很权威、流行很广的教材——《数据结构(第二版)》, 严蔚敏,清华大学出版社。离散数学,虽然很多学校不考,但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还是应该看一看的。在没有确定报考院校的情况下,我们不妨先用耿素云和屈婉玲编的《离散数学》打打基础。这本32开书是用作程序员考试辅导的,所以都是些最基础的内容,难度不大;但是如果不考离散的话,学这么多也就够了。如果确定下来考离散,再找北大厚书不迟。操作系统,西电的汤子赢的《计算机操作系统(第三版)》是适合于入门的教材。这本书深入浅出,条理清晰,语言通俗易懂,确实是一本好书。绝大多数学校都考编译原理,这方面的书多,但基本内容都是一样的,国防工业出版社的那本即可。
或许有人认为,同一门课买好几本教材是一种浪费,我不这么认为。一个有志于考高分的考生是不会嫌书多的。报考院校都会列出自己的参考书,但是出题并不一定只从这本书上出,清华就是一个典型,操作系统考了20分书上完全没有的内容。而且指定的书不一定是一本适合于自学的书,所以最好是两三本配合使用,先看大众化的教材,再看指定的参考书。
专业课如果有辅导班或者能去听课是最好了;否则就只有一条路:苦学。我建议每门课找一个笔记本,在看书的同时把重要的知识点抄下来。这样很费时间,但效果很好,比只是用眼睛看要好很多,特别是操作系统。等你积累了上百页的笔记,你这门课的水平也应该不比计算机系的差多少了。另外就是创造一切机会多做题,书后的习题、题集上的题目,还有往年试题,统统都要做完。这些办法对任何一门专业课都适用。对于数据结构,最好把你的算法也写在笔记上,以后有时间可以从头再看一遍,推敲推敲,你会发现数不清的错误和可以改进之处,水平不知不觉的也就提高了。
以下针对计算机专业公共课的复习提供一些指导策略,希望对广大同学有所帮助。
数学:
数学的内容很多,对数一来说,有高数,线代,概率。往往看了高数忘了线代,看了线代忘了概率,所以必须多看直到每门知识都掌握了,判断是依据是你做模拟题时不用翻书查公式,这样也就需要花很多的时间,所以必须早作准备,4月就要开始进入复习了,到了12月份就可以每天做套模拟试题,时间不够的话隔天也可以,做题时不能偷懒,不能认为简单就略过,计算能力是很重要的,数一计算量很大,考试时有可能没时间检查,所以计算的正确性很重要,这需要平时的训练。建议模拟题用李永乐的,陈的错误很多。
政治:
先多看参考书,一遍一遍看,每天3个小时一个月就能看2-3遍,在看的过程中要做大量的选择题,把书看熟是为做好选择题。大题到考前半个月,市面上会有各种押题的小书,你选本权威一点的,,我就是这么做的,当时其实我心里也是很担心,但那时的确没办法了才这么做,结果效果却很好。
英语:
首先要背单词,买小本的,只有单词和汉语解释及音标的,听力最好每天听,可以上床后听30-60分钟。平时读一些英语杂志也很有好处。作文可不必管,到考前半月背些范文一般能得个及格的分。
计算机原理:
多看课本,一遍一遍得看,把上面的一些概念都要搞清楚,那些电路图不必去看,像存储器那章的电路原理就不必管它,概念都记清后,填空名词解释选择题都能轻松解答了。计算题一般很简单,和以前考的试题差距不会太大,考生把以前的计算题计算明了就行。计算机原理要想得高分,需要记得东西很多,而且容易忘。所以需要考生耐心、认真对待。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