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北京工商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大纲
北京工商大学440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大纲
北京工商大学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440)考研大纲一、 考试性质《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是北京工商大学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的科目之一。《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力求反映新闻与传播硕士专业学位的特点,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具有较强分析与解决实际问题能力的经济信息传播和品牌传播领域高层次应用型专门人才。二、 考查目标《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试是为招收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而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其目的是科学、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新闻与传播专业学位研究生所必须具备的基本概念、基础理论的掌握和运用能力。考查目标要求考生:(一)全面掌握传播学的基本概念、主要理论及其发展规律;(二)具有一定的运用传播学理论分析评判当前新闻传播现状的能力。三、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二)答题方式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名词解释 5 题,每小题 4 分,共计 20 分简答题 4 题,每小题 15 分,共计 60 分论述题 2 题,每小题 35 分,共计 70 分四、考查内容(一)传播学的研究对象与基本问题1.传播与信息2.传播的定义与特点3.社会传播的系统性4.社会信息系统的特点5.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6.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二)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1.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2.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三)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1.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2.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3.象征性社会互动(四)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传播的基本过程2.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五)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的过程和特点1.人类传播2.人际传播(六)群体传播、集合行为与组织传播的过程及传播机制1.群体传播2.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3.组织传播(七)大众传播的定义及特点与社会功能、产生与发展过程、社会影响1.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2.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3.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八)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1.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2.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九)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1.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2.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十)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1.“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2.几种主要的受众观3.分众理论及其研究4.“使用与满足”理论(十一)传播效果的研究领域、历史发展与制约因素1.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2.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3.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十二)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2.“沉默的螺旋”理论3.“培养”理论4.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5.“知沟”理论6.第三人效果(十三)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2.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3.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十四)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1.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2.传播学的主要学派(十五)传播学研究方法1.抽样调查法2.内容分析法3.控制实验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