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专业概论本科教学大纲
理论类课程大纲 课程名称:自动化专业概论 一、课程概况 所属专业: 自动化 开课单位: 物理与电子信息学院 课程类型: 专业基础课程 课程代码: 0845050 开课学期: 1 学分: 0.5 学时: 6 核心课程: 是 拟使用教材: 万百五.自动化(专业)概论.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2002.9 国内(外)现有教材: 1.冯纯伯.自动化技术.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1993.9 2.钱学森,宋健.工程控制论(修订版).科学出版社.1998.5 3.N.维纳著,郝季仁译.控制论.科学出版社,北京,1963。 学习参考资料 1.孙自强.生产过程自动化及仪表.武汉工业大学出版社.1999.5 2.汪晋宽/于丁文/张健编.自动化概论.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2006 年 2 月第 1 版 二、课程描述(300 字以内) 本课程是自动化专业的入门课程,主要介绍自动化专业的总体概况,包括自 动化专业的研究内容、作用与重要性、专业特点以及与其他专业的关系、培养计 划等,同时介绍自动控制的历史与发展以及对自动控制的未来进行展望。通过本 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本专业的学习内容,了解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及计划,以 及毕业后可能的就业去向,为以后的学习指明方向、打下基础。 三、课程目标 (1)了解自动化专业的研究内容,理解自动控制的基本概念和思想; (2)了解自动化专业的学科特点,理解自动化专业与其它专业的关系; (3)了解自动化专业的培养目标及培养计划,了解自动化专业的主要课程; (4)了解自动控制的历史与发展过程。 四、教学要求 授课教师将按照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有关要求做好课程教学各项工作,严格按 照课表规定的时间、地点上课,不迟到、不早退,将根据本大纲要求,认真备课 完成教案与讲稿编写等各项课前准备工作;授课过程力求内容充实、概念准确、 思路清晰、详略得当、逻辑性强、重难点突出,力戒平铺直叙、照本宣科,同时 重视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指导和课堂教学效果信息的反馈,实现教与学的双向互动; 同时将结合课程目标要求,做好考核内容设计,并严格按照本大纲要求做好出勤 率统计、作业评价等各项工作。 学习是大学生自己的责任和义务,学生应根据课程大纲要求制定本门课程学 习计划,加强学业管理,严格自我要求,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主动适应课程学习 要求。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不迟到、不早退,无正当理由不请假,上课认真听讲, 不做任何与课堂教学无关事宜,不使用手机,积极与授课教师进行教学互动,同 时利用课余时间做好预习、复习、课外书籍阅读等工作,主动与同学开展合作学 习,认真完成任课教师布置的课程作业。 五、考核方式及要求 为实现课程教学目标,本课程为考查课。拟采取结构评分方式,总成绩=平 时成绩 + 课程论文 + 期末考试成绩。平时成绩比例不超过 30%。其中平时成 绩由书面作业以及考勤组成,课程论文 3000~5000 字,由任课教师确定,成绩 比例不超过 20%。期末考试采取开卷考试的形式,试卷命题以课程教学大纲与 知识点范围为依据。 六、课程内容 第一章专业培养目标和人才素质要求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 1 学时) 教学目标:自动化专业及专业培养目标、当前自动化类专业对培养人才的素质要求。科学、 技术等系列基本概念,人才培养素质要求,自动化基本术语。 教学重点:专业培养目标及人才素质要求、自动化一些术语。 教学难点:无 学时:课堂教学 1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主要内容:(1)自动化专业简介 (2)自动化专业培养目标 (3)自动化基本术语 学习方法: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小组讨论 第二章自动化的概念和发展简史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 1 学时) 教学目标:掌握控制自动化的概念,了解我国古代自动装置、控制和自动化技术发展简史、 中国的自动化教育和科研机构。了解控制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及各阶段的特 征。 教学重点:控制与自动化概念。 教学难点:对控制与自动化概念的理解。 学时:课堂教学 1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主要内容:(1)我国古代自动化技术发展简史 (2)中国的自动化教育和科研机构 (3)控制及其自动化的发展历史及各阶段的特征 (4)控制与自动化概念 学习方法: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小组讨论 第三章自动控制系统的类型和组成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 2 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各种类型自动控制系统组成及特点、自动化仪表、自动化控制与远距离控 制。 教学重点:恒值自动调节系统、程序自动控制系统、随动系统(伺服系统)、自动控制系 统的组成及概念、自动化仪表的特点。 教学难点:对恒值自动调节系统、程序自动控制系统、随动系统(伺服系统)、 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及概念的理解。 学时:课堂教学 2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主要内容:(1)恒值自动调节系统 (2)程序自动控制系统 (3)随动系统(伺服系统) (4)自动控制系统的组成 (5)自动化仪表 (6)控制器控制和计算机控制 (7)远距离控制 学习方法: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小组讨论 第四章控制方法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 2 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自动控制系统的行为描述、反馈控制和扰动补偿控制、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最优控制、自适应控制、智能控制、非线性系统及其控制。 教学重点:自动控制系统的行为描述方法、反馈控制和扰动补偿控制的概念、比例积分微 分控制含义。 教学难点:对反馈控制和扰动补偿控制的概念、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含义的理解。 学时:课堂教学 2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主要内容:(1)自动控制系统的行为描述 (2)反馈控制 (3)扰动补偿控制 (4)比例积分微分控制 (5)最优控制 (6)自适应控制 (7)智能控制 (8)非线性系统及其控制 学习方法:课堂讲授为主,结合小组讨论 第五章 控制和自动化的展望 (授课时间:第一学期 2 学时) 教学目标:了解控制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畴。了解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机器人应用于 生产和生活各方面、高速列车和太空飞行器的智能控制、虚拟现实技术、巡航 导弹和预警飞机、数字地球与机敏传感网络。 教学重点:以机器人为例,掌握自动化技术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无 学时:课堂教学 2 学时,课外自主学习时间不少于学时 教学方法:讲授法 主要内容:(1)控制与自动化技术的应用范畴 (2)计算机制成制造系统 (3)机器人应用于生产和生活各个方面 (4)调整列车和太空飞行器的智能控制 (5)虚拟现实技术 (6)巡航导弹和预警飞机 (7)数字地球与机敏传感网络
上一篇文章: 安徽师范大学自动控制原理本科教学大纲 下一篇文章: 安徽师范大学自动化本科专业运动控制系统课程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