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辽宁大学2017年传播理论考研大纲
辽宁大学2017年传播理论考研大纲
1《传播理论》考试大纲一、考试性质《传播理论》是新闻学、传播学学术型硕士入学考试的科目之一。《传播理论》考试要力求反映传播学的特点,通过科学、高质量的题目,公平、有效、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的理论素质和研究能力,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我国社会主义新闻与传播事业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法制观念和国际视野,同时具有较强专业水平与较高研究能力的高层次、应用型、复合型的新闻传播人才。二、考试要求测试考生对传播学的基本概念、经典理论、新闻与传播业发展和研究的前沿课题的掌握情况和分析能力。三、考试内容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1 从传播的定义看传播学的研究对象2 传播学是研究社会信息系统及其运行规律的科学3 精神交往理论与马克思主义传播观第二章 人类传播的历史与发展1 从动物传播到人类传播2 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3 信息社会与信息传播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和意义1 符号在人类传播中的作用2 人类传播中的意义交流3 象征性社会互动2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1 传播的基本过程2 社会传播的系统结构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1 人内传播2 人际传播第六章 群体传播、集合行为、组织传播1 群体传播2 集合行为及其传播机制3 组织传播第七章 大众传播1 大众传播的定义、特点与社会功能2 大众传播的产生与发展过程3 大众传播的社会影响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1 媒介技术与社会发展2 媒介组织的性质和社会作用第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1 传播制度与媒介控制2 关于传播制度的几种规范理论第十章 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1“大众”与大众社会理论2 几种主要的受众观33 分众理论及其研究4 “使用与满足”——一种受众行为理论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1 传播效果研究的领域与课题2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3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程与制约因素第十二章 几种主要的大众传播效果理论1 大众传播与环境认知——“议程设置功能”理论2 大众传播、社会心理与舆论——“沉默的螺旋”理论3 大众传播的潜移默化效果——“培养”理论4 大众传播与现实“建构”——新闻框架与框架效果5 大众传播与信息社会中的阶层分化——从“知沟”到“数字鸿沟”6 “第三人效果”——对大众传播影响力的一种认知倾向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1 从国际传播到全球传播2 关于世界信息传播秩序的争论3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研究的若干重要课题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1 传播学的起源、形成与发展2 传播学的主要学派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1 传播学与调查研究2 抽样调查法3 内容分析法4 控制实验法4第十六章 了解大众传媒以及传媒素养的意义1 传播的多样性2 我们个人生活中的大众传媒3 大众传媒、文化和社会4 传媒素养第十七章 了解媒体事业的意义1 大众传媒经济2 主要的类型3 大众传媒业4 大众传媒内容的生产5 大众传媒内容的发行6 传媒素养与媒体事业第十八章 了解媒体效果和媒体文化研究的意义1 大众传媒研究的本质2 美国早期的大众传媒研究3 推广研究的主流方法4 批判方法的崛起5 文化研究6 使用媒体研究建立传媒素养技能第十九章 界限模糊的媒体世界当前六种主导性的媒体趋势第二十章 了解不同传媒行业的发展1 报纸行业2 广播行业3 电视行业4 互联网与社交媒体的崛起5四、考试题型与分值建议尊重新闻与传播学学科的特点,重视经典理论的分析与探讨,同时注意观照现实,关注新闻与传播业的前沿理论及现象。以论述题和分析题为主,有少量名词解释题型。本科目满分 150 分。五、考试方式由我校自行命题,考试时间 3 小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