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综合考试考研大纲
中国海洋大学 2018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考试大纲 005 水产学院 复试考试大纲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综合考试 一、考试性质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综合考试》是中国海洋大学水 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复试考试的专业 基础课程,包括《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生物化学与分 子生物学》、《鱼类增养殖学》三部分内容。 二、考试目标 本考试大纲力求反映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硕士专业学 位的特点,科学、准确、规范地测评考生水产动物营养与饲 料学的基本素质和综合能力,具体考察考生对水产动物营养 与饲料、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鱼类增养殖学理论与技能 的掌握程度和运用能力,为国家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和职 业素养、具有较强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能力的高层次、应用 型、复合型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专业人才。 1、《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 对水产动物营养学原理、水产动物饲料学、水产动物营养与 饲料学实验方法与技能等知识掌握的程度和运用能力:(1) 熟悉记忆:对水产动物营养学基础理论的记忆方面的考核。 (2)分析判断:利用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基本理论,能够 选用合适的试验方法来分析、判断并解决问题。(3)综合运 用:运用所学的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基础理论和方法能够 根据市场需求和原料条件配制适合养殖动物和市场需求的 饲料配方。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旨在三个层次上测试考生 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知识与实验原理掌握的程度和运 用能力:(1)熟悉记忆:对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基础理论 与知识的记忆方面的考核。(2)分析判断:用生物化学与分 子生物学原理来分析判断某一具体的实验现象;(3)综合运 用:运用所学的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理论知识进行试验设 计与分析。 3、《鱼类增养殖学》要求考生全面、系统地了解鱼类增养 殖理论和技术,熟悉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特点,掌握水产 经济鱼类的养殖技术、生产管理技术,能根据各类水域的特 点,灵活应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在保护环境和合 理开发水产资源的基础上,提高各类养殖水域的生产力和经 济效益,能指导生产和进行相关科学研究工作。 三、考试形式 本考试为闭卷考试,试卷满分为100分,考试时间为120 分钟。试卷结构: 1、《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考核比例为 40%,分值为 40 分。水产动物营养学考核的比例为 40%;水产动物饲料学 考核的比例为 40%;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验的研究方法 考核的比例为 20%。 2、《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考核比例为 30%,分值为 30 分。生物化学基本原理与知识的比例为 50%;分子生物学 的比例为 30%;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与应用的比 例为 20%。 3、《鱼类增养殖学》考核比例为 30%,分值为 30 分。简 答题 100%。 三、考试内容 《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部分: (一)水产动物营养学 1、蛋白质营养 分类;生理功能;分解和合成代谢;必需氨基酸、限制 性氨基酸的概念和氨基酸平衡理论;蛋白质营养价值评定; 凯氏定氮法的原理等。 2、糖类营养 分类;生理功能;糖代谢;水产动物糖类利用率低的原 因等。 3、脂类营养 分类;生理功能;脂肪消化吸收;脂肪酸分类、生理功 能及代谢;脂肪对蛋白的节约作用等。 4、能量营养 生物能量学和营养能量学的概念;表观可消化能和真可 消化能;尿能和代谢能;鱼类能量收支方程;鱼类对能量的 分配与利用等。 5、维生素营养 维生素和抗维生素的概念;维生素种类、生理功能及缺 乏症等。 6、矿物质营养 矿物质营养种类、生理功能及缺乏症等。 7、营养物之间的相互关系 蛋白质、脂类和糖类间的相互转化;蛋白质、脂类和糖 类与维生素的关系;蛋白质、脂类和糖类与矿物质的关系; 维生素和矿物质的关系等。 8、鱼、虾类的摄食与消化吸收 影响鱼、虾摄食和消化的因素、鱼类的消化系统和消化 酶、对虾的消化系统和消化酶、消化吸收的途径和机制等。 9、水产动物繁殖期的营养 亲体的营养(繁殖过程中的能量分配和营养需要)和幼 苗的营养(幼苗的生理独特性、营养需要、人工配合微颗粒 饲料的特性)等。 10、营养免疫学 营养素和非营养型添加剂对水产动物免疫力和抗病力 的影响等。 (二)水产动物饲料学 1、水产配合饲料与畜禽配合饲料的异同 原料粉碎粒度;水稳定性;饲料形状;营养成分等。 2、水产动物配合饲料原料 水产饲料原料分类;蛋白质饲料、能量饲料、粗饲料、 青绿饲料、新型饲料源的开发等。 3、水产动物配合饲料添加剂 水产饲料添加剂分类(营养性饲料添加剂、药物添加剂 和改善饲料质量添加剂)。 4、水产动物饲料配方的设计与加工 水产配合饲料的分类及优点;配合饲料配方的设计原则 及方法;配合饲料的加工工艺与设备等。 5、水产配合饲料的质量管理与评价 水产配合饲料的质量评价(感官指标、显微镜检查、粒 状饲料外形检查、颗粒饲料物理性质检查、黏团性饲料黏弹 性测定、营养学指标、卫生学指标)、水产配合饲料的贮藏 与保管等。 (三)水产动物营养与饲料学试验方法 1、消化生理研究方法 消化系统形态结构和组织学研究;食性和消化特性研究; 消化产物吸收与运输的研究等。 2、饲养试验研究方法 可控环境的营养研究(目的意义、设备、试验动物选择 与分组、试验饲料、试验管理、结果处理与计算);实际生 产环境的营养研究(生产环境的要求与设施、试验管理)等。 3、能量学研究方法 总能测定;可消化能测定;可代谢能测定;摄食热增耗 测定;标准代谢测定等。 4、营养免疫学研究方法 鱼类免疫学指标(血细胞比容、白细胞比容和白细胞分 类计数、吞噬指数和呼吸爆发、溶菌酶、补体系统及替代途 径补体活力);甲壳动物免疫学指标(总淋巴细胞密度和分 化血淋巴细胞密度、酚氧化酶活力、吞噬指数和呼吸爆发活 力、超氧化物歧化酶活力、酸性磷酸酶和碱性磷酸酶)等。 5、分子营养学研究方法 差异显示 PCR(DD-PCR)、抑制性消减杂交(SSH)、DNA 芯片、荧光定量 PCR 等。 《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部分: (一)生物化学基本原理 1、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维生素 糖类、蛋白质、脂质、核酸、维生素的定义、基本结构、 组成、功能、分类等 2、酶的结构与功能 酶的定义、动力学、分类;重要酶类的特性等 3、激素 主要激素与激素受体的调节机制 4、生物膜与物质运输 生物膜的组成、膜脂与膜蛋白的关系、物质运输类型及 相关定义 5、糖代谢 糖酵解过程、能量的储存与转运、柠檬酸循环、生物氧 化、戊糖磷酸途径、糖原的分解与生物合成 6、脂代谢 脂肪酸的分解与合成代谢途径 7、蛋白质代谢 蛋白质降解和氨基酸的分解代谢、氨基酸及其重要衍生 物的生物合成、必需与非必需氨基酸的概念 8、细胞代谢与信号传导 细胞代谢的调节网络及主要信号传递系统、主要受体及 其调节、酶活性调节 (二)分子生物学 1、DNA、RNA 的基本结构与功能 DNA、RNA 的基本组成、结构、修饰及与基因表达的关系 2、复制、转录、翻译的基本过程与调节 DNA 复制、RNA 转录、蛋白质翻译的过程、主要调节机 制、遗传编码 3、细胞内蛋白质的转运 细胞内新合成蛋白的折叠、转运及翻译后修饰,主要细 胞器及其功能代谢 4.基因工程及蛋白质工程 克隆的原理、基因的分离与合成、文库的构建、测序, 基因的表达及载体、蛋白质工程 (三)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实验设计与应用 1、生物化学主要实验技术 蛋白质的分离纯化,酶的动力学测定,蛋白质、脂质、 糖类的测定 2、分子生物学主要实验技术 核酸的纯化测定、克隆、重组与文库构建技术、基因表 达的分析技术 3、综合实验设计能力 综合运用各项技术分析的能力。 《鱼类增养殖学》部分: (一)鱼类增养殖业与鱼类增养殖学,我国鱼类增养殖的特 色及发展趋势 (二)主要养殖鱼类的生物学 我国的鱼类资源,主要养殖鱼类的食性、生长特点和繁殖习 性等,养殖鱼类的选择标准和条件。 (三)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 1、鱼类繁殖的生物学基础 鱼类性腺发育特点,生长成熟、生理成熟、排卵、产卵 的概念,环境因子对鱼类性腺发育的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在 鱼类繁殖中的作用,内分泌系统在鱼类繁殖中的作用。 2、主要养殖鱼类的人工繁殖技术 鱼类人工催产的基本原理;亲鱼成熟度的鉴定、适宜催 产季节的确定;催产剂的种类、特点和功能;效应时间及其 影响因素;孵化及其影响因素;催产率、受精率、出苗率的 计算方法;亲鱼种质退化的原因及对策;鱼类人工繁殖技术。 (四)主要养殖经济鱼类的苗种培育 1、主要养殖鱼类苗种的生物学 食性及食性转化、生长特性、栖息习性和对水质的适应。 2、鱼苗的培育 整塘、清塘;各类清塘药物及其优缺点;鱼苗清水下塘、 肥水下塘和轮虫高峰期下塘的优劣;静水土池塘培育鱼苗技 术、室内水泥池微流水培育鱼苗技术。 3、鱼种的培育 池塘培育鱼种技术、室内水泥池培育鱼种技术 (五)主要养殖鱼类的食用鱼饲养 1、静水池塘养殖 养殖周期和缩短养殖周期的措施,理想养鱼池塘的条件 及池塘标准化改造,主要养殖鱼类之间的关系,混养、套养、 轮捕轮放的概念及特点, “四定”投饵原则,施肥与投饵、 饲养管理,鱼类浮头原因及预测、防止和解救措施,增氧机 作用原理及合理使用,“八字精养法”内涵及联系。 2、工厂化养鱼 工厂化养鱼的原理与特点,工厂化养鱼设施的基本要求, 滤池生物膜的培养及其负荷的测定、养鱼池的载鱼力、流量 的调节和计算、饲料及投喂、水质监控,工业化养鱼的日常 管理。 3、网箱养鱼 网箱养鱼的生物学原理,网箱养鱼的条件,网箱类型、 基本结构及设置,网箱养鱼技术,网箱养鱼对环境的影响及 其对策。 (六) 鱼类资源保护与增殖 1、鱼类资源所面临的问题 水域生态环境的破坏;水域污染的影响;过度捕捞的影 响;围垦的影响;河湖间水工建筑物造成的生境片断化影响; 濒危物种增多,生物多样性下降。 2、鱼类资源的繁殖保护措施(繁殖保护,繁殖条件的改良 等) 3、鱼类资源增殖(人工放流,鱼类的移植驯化等) 四、是否需使用计算器 允许携带无存储功能的计算器。
上一篇文章: 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水产养殖学综合考试考研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18年中国海洋大学数字信号处理考研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