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湘潭大学中国共产党历史考研大纲
1 《中国共产党历史》湘潭大学考研大纲 第一章 五四运动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 考试内容: 1.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形成和特点; 2.中国无产阶级的特点和弱点; 3.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 4.新文化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5.五四运动及其历史意义、问题与主义之争; . 6.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 7.各地共产党的早期组织。 8.党的一大; 9.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原因和历史意义; 10.中国工人运动第一次高潮、中国共产党民主革命纲领的意义; 11.中国共产党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 12.工人运动兴起和高涨的基本情况以及第一次工人运动高潮失败的教训; 13.党成立初期的自身建设; 考试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和领会本章的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以及 和中国工人运动的初步结合要有深刻的理解,在此基础上深刻了解中国共产党成立的历史必 然性和党制定民主革命纲领的历史意义。 第二章 第一次国共合作与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 考试内容: 1.国共合作、三大政策、黄埔军校、新三民主义、农民运动讲习所、国民党右派、商 团叛乱的概念; 2.国共合作政策的制定和国共合作的形成; 3.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4.新三民主义为什么成为国共合作的共同纲领? 5.中国共产党对无产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领导权问题的探索。 6.五卅运动、省港大罢工、西山会议派、戴季陶主义、国家主义派、国民党新右派、 《中国社会各阶级的分析》、中山舰事件、《整理党务案》、北伐战争、湖南农民运动。 7.反对国民党新右派的斗争; 8.广东革命根据地的统一; 9.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内容及其意义。 10.北伐战争胜利进军的原因和意义; 11.中共中央在处理与蒋介石、汪精卫关系问题上的错误及其实质。 12.四一二反革命政变、“马日事变”、上海工人武装起义、七一五反革命政变。 13.陈独秀右倾机会主义错误发生的原因及其危害性; 14.《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的主要内容和意义; 2 15.中共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内容和意义; 16.大革命失败的原因和经验教训。 考试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和领会重要问题,特别是对于国共第一次合作的建立和历史意义、 中国共产党对中国革命基本问题的探索、大革命失败的经验教训要有深刻的认识。 第三章 土地革命战争与抗日救亡运动 1.二次北伐、东北易帜、中东路事件、修订新约运动、南昌起义、广州起义、秋收起 义、八七会议、三湾改编、《井冈山土地法》、“三大纪律、八项注意”、工农武装割据、井冈 山革命根据地。 2.八七会议的基本内容和历史意义;各地武装起义。 3.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建立和历史意义;中国的红色政权为什么能够存在? 4.《兴国土地法》、古田会议、“四月来信”。 5.正确评价党的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和六大以后中共中央的工作; 6.毛泽东关于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思想的提出。 7.六届三中全会、六届四中全会、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错误。 8.党内连续出现“左”倾错误的原因;共产国际对中国党内产生“左”倾错误的影响; 9.“九一八”事变、不抵抗主义政策、左翼文化运动、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川陕革命根 据地、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赣南会议、宁都会议、“福建事变”、中华苏维埃临时中央政府、 《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塘沽协定》、察哈尔民众抗日同盟军、中央苏区第五次反 “围剿”战争、遵义会议。 10.全国抗日民主运动的兴起; 11.党在白区工作的基本方针和左翼文化运动的基本情况; 12.根据地经济建设的基本内容; 13.中央红军第五次反“围剿”战争失败的原因; 14.遵义会议的内容和意义,它为什么只着重解决军事路线问题 15.反张国焘右倾分裂主义错误的斗争; 16.红军长征的经过和历史意义。 17.华北事变、“一二九”运动、瓦窑堡会议、“八一宣言”、红军东征、西路军、东北 抗日联军、西安事变的概念; 18.西安事变和平解决的历史意义; 19.南方三年游击战争的基本过程和历史意义; 20.党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思想理论建设所取得的成就。 考试要求: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和领会本章的重要问题。 第四章 第二次国共合作与全民族抗战的胜利 考试内容: 1、芦沟桥事变、洛川会议,《中国共产党抗日救国十大纲领》、八路军、新四军、平型 关战斗、忻口战役、淞沪会战、南京大屠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晋西北和大青山抗日根据 地、晋冀鲁豫抗日根据地、六届六中全会; 2.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的意义; 3;中共军事战略方针转变的原因及意义; 4.毛泽东的持久战理论及抗日游击战争战略方针的内容; 5.王明右倾投降主义路线形成的原因和危害。 3 6.抗日战争战略相持阶段、汪精卫叛国、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策略方针、“有理、有利、 有节”、皖南事变、国民党第一次反共高潮、国民党第二次反共高潮的含义; 7.中共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策略方针的变化及作用; 、 8.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的内容和意义; 9.敌后抗日游击战争的广泛开展。 10、太平洋战争、《联合国共同宣言》、反“扫荡”、反“清乡”、“三三制”、精兵简政、 大生产运动、南方局、《新华日报》、整风运动的概念; 11、中国共产党巩固抗日根据地的各项政策和措施; 12、整风运动的内容和意义。 13、共产国际的解散、国统区的人民民主运动、中共“七大”、雅尔塔会议、《波茨坦公 告》的含义。 14、中共“七大”的历史地位; 15、敌后解放区军民局部反攻的基本情况; 16、抗日战争胜利的历史经验和历史意义。 考试要求: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和领会本章的重要问题。 第五章 解放战争和全国革命的胜利 考试内容: 1、“和平、民主、团结”的方针、重庆谈判、《双十协定》、“向北发展,向南防御”、政 治协商会议、民盟、《五四指示》、“一二一”惨案、“让开大路,占领两厢”的含义; 2.抗战胜利后国内外局势的基本特点; 3.抗战胜利后中共为什么要进行争取和平、民主的斗争? 4.重庆谈判的经过和意义; 5.政协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6.《五四指示》的内容和意义。 7、中原突围、苏中七战七捷、第二条战线、莱芜战役、孟良崮战役 8.全面内战爆发的时间和中原突围的意义; 9.中国共产党关于打破国民党进攻的政治、军事、经济方针 10.粉碎国民党重点进攻的基本过程; 11.国统区的经济、政治危机和民主运动。 12、人民解放军的战略进攻、千里跃进大别山、鲁西南战役、《中国土地法大纲》、十二 月会议的含义 13、解放战争第二年的基本情况,人民解放军为什么能转入战略进攻? 14.全国土地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15.解放区土改的基本情况; 16.解放区整党、整军运动的基本情况; 17.十二月会议的内容和意义; 18.党的城市政策和新区政策; 19.第二条战线的形成及其意义。 20.三大战役、济南战役、北平和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论人民民主专政》、《中国 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开国大典的含义; 21.三大战役的特点、经过、意义; 22.北平和谈的经过; 4 23.中共七届二中全会的意义; 24.中国人民革命胜利的基本经验和伟大意义 考试要求: 掌握基本概念,理解和领会本章的重要问题。 第六章 由新民主主义革命向社会主义的过渡 考试内容: (一)基本史实 广西战役、衡宝战役、贵阳战役、成都战役、军事管制委员会、各界人民代表会议、人 民代表大会、银元之战、米棉之战、《为争取国家财政经济状况的基本好转而斗争》、《不要 四面出击》、抗美援朝、《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法》、“三反”、“五反”运动、过渡时期总路线、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关于增强党的团结的决议》、《关于发展农业生产合作社的决议》、 互助组、初级社、高级社、国家资本主义、公私合营、四马分肥、《关于知识分子问题的报 告》、《论十大关系》 (二)主要问题 1.建国初期我国社会的性质、主要矛盾和主要任务 2.我国由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的历史条件和历史必然性 3.迅速恢复国民经济的成功经验 4.过渡时期总路线的实质及其评价 5.我国社会主义改造的道路 6.党的“八大”路线及其未能贯彻的原因 考试要求: 掌握基本史实;对本章主要问题能正确把握并作适当分析。 第七章 社会主义建设道路的探索 考试内容: (一)基本史实 苏联共产党第二十次代表大会、《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问题》、反右派斗争、反 冒进、党的八大二次会议、毛泽东关于两个剥削阶级和两个劳动阶级的观点、总路线、大跃 进、人民公社化运动、第一次郑州会议、党的八届六中全会、第二次郑州会议、党的八届七 中全会、党的 1959 年庐山会议、“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七千人大会、西 楼会议、党的八届十中全会、“黑暗风”、“单干风”、“翻案风”、《二十三条》、毛泽东关于文 学艺术的两个批示、“二月提纲” (二)主要问题 1.毛泽东关于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的理论及其意义 2.党对社会主义建设的探索及其曲折 3.党关于社会主义社会阶级和阶级斗争问题上的失误及其原因 4.1959 年庐山会议转向的原因 5.十年建设的成就 6.十年建设时期同时存在的两种趋向 考试要求: 掌握基本史实;对本章主要问题能正确把握并作适当分析,特别是要能比较准确地把握 十年建设时期的复杂和曲折性及其原因;重点把握这一时期两种倾向的同时存在的认识角度 并能用以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5 第八章 “文化大革命”的十年动乱 考试内容: (一)基本史实 党的五月政治局扩大会议、《五•一六通知》、林彪《五•一八讲话》、党的八届十一中全 会、《关于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决定》、毛泽东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红 卫兵运动、“一月风暴”、老一辈革命家的“二月抗争”、“革命委员会”、“三支”、“两军”、 “七二 O 事件”、“文攻武卫”、党的第九次全国代表大会、“党在整个社会主义历史阶段的 基本路线”、五十字建党纲领、“黑六论”、“两个估计”、党的九届二中全会、毛泽东的《我 的一点意见》、“批陈整风”、《“571”工程纪要》、“九•一三”事件、毛泽东给江青的信、“五 •七”指示、周恩来纠正“左”倾错误的努力、“批林批孔”运动、“评法批儒”、评《水浒》、 “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三项指示为纲”、天安门事件、四五运动 (二)主要问题 1.“文化大革命”的性质和发生的原因 2.“无产阶级专政下继续革命”理论的错误 3.林、江集团的罪行与毛泽东晚年错误的关系和区别 4.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在结束“文化大革命”中的历史作 用。 5、邓小平 1975 年的整顿及其成效。 5.“文化大革命”的教训。 考试要求: 掌握基本史实;对本章主要问题能正确把握并作适当分析。特别是要掌握“无产阶级文 化大革命”在理论和实践上必须彻底否定;全面地分析“文化大革命”的原因;实事求是地 评价毛泽东及其晚年错误。 第九章 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开创 考试内容: (一)基本史实 “两个凡是” 、洋冒进、党的十届三中全会、真理标准问题的讨论、调整国民经济的新“八 字方针”、《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党的十一届四 中全会、党的十一届五中全会、党的十一届六中全会、党的“十二大”、《关于经济体制改革 的决定》、“八六三”计划、资产阶级自由化、经济特区、党的“十三大”、社会主义初级阶 段理论、党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路线、1989 年的政治风波、党的十三届四中全会、 邓小平的南方谈话、党的“十四大”、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一国两制” (二)主要问题 1、两年徘徊的原因 2、“两个凡是”的实质 3、真理标准问题讨论的意义 4、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的伟大意义 5、《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的指导思想 6、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的意义 7、1989 年政治风波的经验教训 8、邓小平的南方谈话的意义 9、“一国两制”科学构想对实现祖国统一的意义 6 考试要求: 掌握基本史实;对本章主要问题能正确把握并作适当分析。 第十章 把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继续推向前进 考试内容: (一)基本史实 十四届三中全会、可持续发展战略、科教发展战略、十四届五中全会、党的“十五大”、 邓小平理论、香港和澳门的回归、亚洲金融危机、西部大开发战略、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三讲”、“三个代表”的思想、十五届六中全会、党的“十六大”、“非典”、科学发展观、 东北老工业基地振兴战略、十六届四中全会、国共两党首领会谈、 (二)主要问题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理论的形成与发展。 2、改革开放后中共解决“三农”问题的认识过程和实践成就。 3、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重大意义。 4、邓小平理论与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实际相结合的历史性飞跃的实现 5、“三个代表”思想的意义 考试要求: 掌握基本史实;对本章主要问题能正确把握并作适当分析。
上一篇文章: 2020年湘潭大学中国史硕士生考研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20年湘潭大学中国法制史考研大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