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考研大纲
2017 年海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初试科目 考 试 大 纲 科目名称: 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 适用专业: 新闻与传播 一、结构及题型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1、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本综合考试科目,由以下几个科目按比例综合而成 科目 1 新闻学概论 约占 40 分 科目 2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 约占 20 分 科目 3 传播学 约占 30 分 科目 4 广播电视概论 约占 20 分 科目 5 广告学 约占 20 分 科目 6 新媒体概论 约占 20 分 (二)试卷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概念题):约 5 小题,共 20 分 简答题(简述题): 约 4 小题,共 40 分 论述题(消息和评论):约 2 小题,共 60 分 分析题(材料题): 约 1 小题,共 30 分 二、考查目标(复习要求) 全日制攻读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新闻与传播专业基础》科目考试内容包括新闻学概论、 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传播学教程、广播电视概论、广告学、新媒体概论等 6 门新闻与传播 学科基础课程,注重考查学生对于新闻学、传播学的核心概念、重要理论、基本规律的把握, 以及运用理论分析解释新闻传播现象的能力:对中国新闻史的基本史实及其历史背景、历史 意义的了解和把握,以及对于史料的综合分析能力。要求考生系统掌握相关学科的基本知识、 基础理论和基本方法,并能运用相关理论和方法分析、解决新闻传播和广播电视专业实践中 的实际问题。 三、考核内容概要 第一部分:新闻学 第一章 新闻 1.新闻四种理论。 2.新闻定义、特点、本源、要素、类别。 3.新闻活动、生产、选择。 4.新闻自由、新闻改革 第二章 新闻媒介 1.新闻媒介性质。 2.新闻媒介运行体制、管理模式。 3.新闻媒介的受众。 4 新闻与信息、宣传、舆论。 第三章 新闻事业 1.新闻事业的产生、发展、规律。 2.新闻事业的功能、效果。 3.中国新闻事业的工作原则 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和建设工程重点教材《新闻学概论》,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版。 第二部分:中国新闻事业史 第一章 新闻事业在中国的出现及发展(1815—1895) 1.古代报纸产生和发展。 2.近代报业在中国出现。 3.在华外报的拓展和垄断。 第二章 民族报业的勃兴和新闻事业的发展(1895-1927) 1.国人办报高潮。 2.民族报业职业化。 3.报业在新文化运动的发展。 4.无产阶级报业的兴起。 第三章 两级新闻事业的发展(1927-1949) 1.共产党新闻事业的发展、成熟。 2.新闻统制下的民营新闻事业。 第四章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发展和改革(1949-) 1.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建立。 2.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曲折发展。 3.改革开放与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繁荣。 主要参考书: 1.黄瑚:《中国新闻事业发展史》,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 年版 第三部分:传播学 第一章 传播学的对象和基本问题 1.传播的定义; 2 社会信息系统的运行与社会发展。 第二章 人类传播活动的历史与发展 1.人类传播的发展进程以及各种传播时代的特点; 2.信息化社会。 第三章 人类传播的符号与意义 1.符号的定义;符号的分类; 2.传播过程中的意义;象征性社会互动。 第四章 人类传播的过程与系统结构 1.线性传播模式的形式和优缺点; 2.施拉姆的人际传播模式和大众传播模式; 3.系统模式的两种类型以及学科出发点。 第五章 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 1.人内传播与人际传播的概念以及各自的特点; 2.“自我互动”理论; 3.基模的概念以及基于基模理论的信息处理过程模式; 4.“镜中我”理论。 第六章 群体传播和组织传播 1.群体传播的特征;群体规范;从众现象; 2.集合行为产生的条件;集合行为中的信息流; 3.组织传播概念、特征与形式。 第七章 大众传播 1.大众传播的功能; 2.大众传播社会影响的代表性观点; 3.信息环境与拟态环境。 第八章 媒介技术与媒介组织 1.麦克卢汉的媒介理论以及评价; 2.“电视人”和“容器人”基本特征;把关人理论。 第九章 传播制度与媒介规范理论 1.国家和政府的政治控制; 2.极权主义制度下的媒介规范理论; 3.自由主义媒介规范理论; 4.社会责任理论; 5.发展中国家的媒介规范理论。 第十章 社会转型与受众变迁 1.几种主要的受众观; 2.分众理论; 3.“使用与满足”理论。 第十一章 传播效果研究 传播效果的三个层面; 传播效果研究的历史与发展; 传播效果的产生过 程与制约因素。 第十二章 大众传播的宏观社会效果 1.议程设置功能理论; 2.沉默的螺旋理论; 3.培养理论的基本观点; 4.新闻框架理论的内容; 5.知沟理论; 6.第三人效果理论。 第十三章 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 1.国际传播与全球传播的概念; 2.“新世界信息秩序”论争; 3.“信息主权”;文化帝国主义。 第十四章 传播学研究史和主要学派 1.传播学奠基者和学科开创者对传播学的主要贡献; 2.传播学的两大学派的主要观点和区别; 3.批判学派中主要流派的代表人物。 第十五章 传播学调查研究方法 1.调查研究的基本过程; 2.几种主要的随机抽样技术的概念。 主要参考书: 1. 郭庆光:《传播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第 2 版。 第四部分:广播电视概论 第一章——第四章 广播电视发展史 1.大陆广播电视发展状况; 2.世界广播电视管理体制。 第五章——第七章 广播电视基本知识 1.广播电视的社会功能; 2.广播电视的声画关系; 3. 广播电视的节目编排。 第八章——第十二章 广播电视节目形态 1.广播电视新闻类节目; 2.广播电视谈话类节目; 3.广播电视文娱类节目; 4.广播电视体育类节目。 第十三章——第十七章 广播电视的基本管理 1.广播电视管理条例; 2.广播电视受众研究; 3.广播电视的基本伦理; 4.广播电视与三网融合。 主要参考书: 1. 陆晔、赵民:《当代广播电视概论》,复旦大学出版社 2013 年。 第五部分:广告学 第一章广告导论 1.广告与营销、广告的作用。 第二章广告发展史 1.中国广告史。 第三章广告的宏观管理 1.广告的法律管理。 第四章广告发挥功效的原理探讨 1.广告功效的发挥与广告表现; 2.广告功效的发挥与信息构成; 3.广告功效的发挥与媒体传播。 第五章广告主题与市场分析 1.广告主题所要解决的问题; 2.商品差异与广告主题确定; 3.企业形象、品牌形象与广告主题确定。 第六章品牌定位的思想和方法 1.领导者品牌获得、品牌定位法则及应注意的问题。 第七章广告艺术与广告创意 1.构成理论在广告中的运用、广告艺术创作(创意)。 第八章广告表现 1.广告表现的内容构成与表现手法; 2.不同传播媒介的广告表现形式; 3.不同商品的广告表现形式。 第九章 CIS 与视觉识别 1. CIS 的主要内容、视觉识别设计。 第十章广告媒体研究 1.广告媒体策划。 第十一章广告公司的经营管理 1.广告公司的经营管理。 第十二章广告科学管理与整合传播 1.广告目标、广告策划、整合营销传播理论概述。 第十三章现代广告调查 1.广告调查的内容、广告调查的程序。 第十四章广告效果测定 1.广告效果测定的原理。 第十五章互联网广告 1.互联网作为广告媒体的局限性和问题。 主要参考书: 1.苗杰,《现代广告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年 (第 5 版)。 第六部分新媒体概论 第一章 新媒体的定义 1.新媒体的概念与特征; 2.新媒体的构成要素; 3.新媒体发展的推动因素; 4.新媒体与传统媒体的融合方式。 第二章 网络新媒体的类型 1.新媒体的类型; 2.网络新媒体的特征; 3.网络电台的类型; 4.网络报刊的发展阶段; 5.手机通信技术的三个发展阶段; 6.IPTV 定义; 7.IPTV 的特色功能。 第三章 新媒体的技术推动 1.最古老的大众传播媒介; 2.媒介情境论的意义; 3.媒介环境; 4.在媒介环境学中有三种现实; 5.三大定律中梅特卡夫定律意识。 第四章 新媒体的影响 1.新媒体对媒介生态的改变有哪些; 2.报纸的存亡有三种看法; 3.公共领域; 4.公共领域的构成条件; 5.公民新闻的定义; 6.公民新闻的意义。 第五章 新媒体产业 1.新媒体的发展前景; 2.新媒体的商业模式的定义; 3. 商业模式设计的三种取向; 4.长尾理论的定义; 5.长尾现象出现的原因; 6.新媒体的赢利模式。 第六章 媒介融合 1.媒介融合的定义; 2.媒介融合的类型; 3.媒介融合的条件; 4.媒介融合的特征。 第七章 传统媒体的数字化转型 1.数字化报业理解维度; 2.数字化报业与传统报业的区别; 3.数字化报业的实现途径; 4.三网融合定义。 第八章 新媒体的失范与管理 1.网络的利; 2. 网络的“弊”; 3.人肉搜索定义; 4.恶搞的定义; 5.网络恶搞的形式; 6.国外网络舆论管理模式。 主要参考书: 1.匡文波:《新媒体概论》,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年。
上一篇文章: 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专业综合能力考研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17年海南师范大学小学语文学科教育考研大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