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839微生物学考研大纲
1 西南林业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微生物学》 考试大纲 第一部分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的内容结构 微生物学绪论 8% 原核微生物 15% 真核微生物 15% 病 毒 5% 微生物的营养 10% 微生物的代谢 10% 微生物的生长 10%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0% 微生物生态 7% 传染与免疫 5% 微生物的分类 5% 四、试卷的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 20% 2 选 择 题 10% 判 断 题 10% 简 答 题 34% 论 述 题 26% 第二部分 考察的知识及范围 考察的知识及范围主要包括以下内容: 一、微生物学绪论 1、概述:微生物的定义;微生物学研究的对象和任务。 2、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和重要代表人物: 3、微生物学研究的意义:微生物在工业、农业、医学、食品卫生、 环境保护和生命科学研究和技术发展中的重要应用。 4、微生物的共同特性:体积小,面积大;吸收到,转化快;生长 旺,繁殖快;适应强,易变异;分布广,种类多。 二、原核微生物 1、细菌:细菌细胞的一般结构和特殊结构(细菌细胞壁的结构、 组成成分和芽孢的结构及其特性)、细菌的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革 兰氏染色的原理和方法。 2、放线菌:以链霉菌属为代表的放线菌形态结构。 3、其他原核微生物:蓝细菌、立克次氏体、支原体、衣原体和螺 旋体的形态结构特点和生长特性。 三、真核微生物 1、概述:真核微生物的定义,真核微生物的主要类群。 3 2、酵母菌:酵母菌的大小形态、细胞结构、主要繁殖方式以及培 养特征;酵母菌在生产实际中的应用。 3、霉菌:霉菌的形态、细胞结构、繁殖方式和培养特征;营养菌 丝体的特化形式;几种常见霉菌(青霉、曲霉、根霉和毛霉)的特征 及其用途。 4、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的比较。 四、病毒 1、病毒概述:病毒的定义及其一般特点、病毒的形态结构和化学 组成。 2、病毒的增殖:病毒的增殖过程及各个时期的特点;烈性噬菌体 与一步生长曲线;温和噬菌体与溶源性、溶源性细菌的特点和性质。 3、病毒的检出与定量 4、病毒的种类与分类 5、亚病毒:类病毒、拟病毒、朊病毒的发现、形态结构和组成的 特点,与动植物病害的关系,以及对生命科学理论研究的重大意义。 6、病毒和实践:噬菌体与发酵工业;昆虫病毒用于生物防治;病 毒在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五、微生物的营养 1、微生物的营养物质及其功能。 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和 化能异养型的特点及其代表微生物。 3、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输和基团 4 移位。 4、培养基:培养基的概念、培养基制备的基本原则;培养基的种 类及其应用。 六、 微生物的代谢 1、概述:代谢的定义和类型、微生物代谢的特点。 2、多样化的能量代谢: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与产能,发酵 和发酵的类型、光能微生物的能量代谢,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 与产能。 3、合成代谢:微生物特有的合成代谢途径-固氮作用;生物大分 子物质—肽聚糖的合成;微生物次生代谢物。 4、微生物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代谢调节在 发酵工业中的应用。 七、微生物的生长 1、微生物生长的研究方法:纯培养及纯培养的获得方法;微生物 的培养方法(包括好氧培养和厌氧培养)。 2、微生物生长的测定方法:直接计数法、活菌计数法、重量法、 浊度法等常用方法的原理和应用。 3、微生物生长:微生物生长方式;微生物的群体生长的规律;微 生物的连续培养及高密度培养。 4、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长的影响:温度、pH、氧和辐射等对微 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 5、微生物生长的控制:物理控制(高温、低温、辐射、干燥和渗 5 透压、过滤);化学控制(消毒剂和防腐剂);化学治疗剂的种类及其 抗菌抑菌治疗疾病的原理;抗生素的发现和定义、种类、作用机制; 微生物的抗药性。 八、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 1、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遗传、变异的概念;证明遗传物质是核 酸的三个经典实验:转化实验、噬菌体感染实验和植物病毒的重建实 验。 2、基因重组:原核生物基因重组的主要方式--转化、接合、转导 和原生质体融合的机制和过程;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的主要方式有 性杂交和准性杂交。 3、微生物的突变:突变的类型;基因突变的规律;基因突变及其 机制;自发突变和诱发突变的发生。 4、微生物遗传变异知识的应用:诱变育种的步骤和营养缺陷型的 筛选过程;基因工程的基本操作及应用。 5、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菌种衰退的原因及防止;菌种的复 壮方法;常用的菌种的保藏方法。 九、微生物生态 1、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土壤、水体、空气、工农业产品、 正常人体及动物体上以及极端环境中微生物的分布。 2、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互生、共生、拮抗和寄生的概念和 典型实例。 3、微生物在自然界物质循环中的作用:碳素循环;氮素循环:硫 6 素循环;磷素循环。 4、微生物与环境保护:微生物与污水处理;微生物与环境监测。 十、传染与免疫 1、概述:传染与传染病的概念;病原微生物的致病作用。 2、非特异性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概念;皮肤和黏膜屏障、细胞 因素和体液因素;补体、干扰素的概念和它们的特征及其生物学作用。 3、特异性免疫: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的功能;抗原的概念、特点、 类别和病原微生物的主要抗原种类;免疫应答的 3 个阶段、抗体的概 念与抗体的种类和结构;免疫应答的病理反应和天然免疫与获得性免 疫。 4、免疫学知识的应用:免疫防治、血清学反应、单克隆抗体技术 及其应用。 十一、微生物的分类 1、微生物的分类单元:界、门、纲、目、科、属、种七级分类单 元;种的概念。 2、微生物的命名:双名法;三名法;属名、种名加词,菌种。 3、微生物在生物界的地位及分类依据:Bergey 氏原核生物分类 系统纲要;Ainsworth 等人的菌物分类系统纲要;微生物分类鉴定中 的经典方法;微生物分类鉴定中的现代方法。
上一篇文章: 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840普通动物学考研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17年西南林业大学838植物保护学考研大纲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