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949经济地理考研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经济地理》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49) 学院名称(盖章): 地理与环境科学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 制 时 间: 2014 年 7 月 10 日 《经济地理》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49 一、考核要求 考生应能:1.准确掌握在经济地理学方面有关概念;2.准确掌握在经济地理学方面的有关理论 和分析方法;3.运用经济地理学方面的有关概念、理论和方法分析现实的经济问题。 二、考核评价目标 高等学校优秀本科毕业生能达到的及格或及格以上水平,以保证录取者具有基本的专业基础知识 素养,并有利于本校人文地理等相关专业择优选拔。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 经济地理学发展概述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发展特点 第二节 经济地理学研究对象与学科体系 第三节 经济地理学与相邻学科的关系 第四节 经济地理学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作用和意义 第二章 经济活动区位及影响因素分析 第一节 经济活动区位的基础概念 区位与区位理论;区位条件与区位因子 第二节 要素投入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第三节 区域环境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第四节 交通对经济活动区位的一般影响 交通要素及其内涵;运费成本、交通便捷程度对区位选择的影响 第三章 农业与工业区位理论 第一节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 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背景与目的;杜能农业区位理论前提,形成机制,农业生产方式的空间配置 原理;杜能农业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及在农业地理学、经济学上的意义、理论的局限性 第二节 韦伯工业区位论 韦伯工业区位论的背景与目的;韦伯工业区位论理论概要、基本概念(区位因子,一般因子,特 殊因子,集聚因子与分散因子);韦伯工业区位论理论前提三个阶段;韦伯工业区位论理论重点(运 费指向论,劳动力成本指向论,集聚指向论);韦伯区位理论的应用研究;韦伯区位论的意义及理论 的局限性 第三节 其它工业区位理论 帕兰德的区位理论;胡佛的区位理论(运输费用理论运费结构,送达价格、市场地域与区位选择); 廖什的区位理论 第四节 区位的行为主义分析 史密斯的收益性空间界限分析;普雷德的行为矩阵 第四章 商业和服务业区位论 第一节 克里斯泰勒的中心地理论 中心地理论形成的背景;中心地、中心性、货物的供给范围、中心地等级的概念;中心地三原则 与中心地系统的空间模型(市场原则、交通原则、行政原则与中心地系统以及三原则适合的条件); 克里斯泰勒中心地理论的理论和实践意义及存在的问题 第二节 零售业区位论 影响零售业区位决策的基本因素;零售业区位模型;零售引力模型 第三节 服务业区位论 服务业的类型与区位特征;服务业区位选择的因素分析;服务业区位选择的理论(中心地理论; 集聚理论) 第五章 多部门企业(公司)区位 第一节 企业增长的空间轨迹 企业增长动因及战略与方法;企业的空间扩张(增长过程、增长阶段、扩张规律);中国特殊环 境下的企业空间扩张 第二节 企业空间演变模式 沃茨、泰勒、哈坎逊、迪肯的企业空间扩张模式;各模式的比较及在中国应用 第三节 公司组织结构类型及其空间特征 第六章 跨国公司区位 第一节 跨国直接投资区位选择 跨国直接投资原因(产品周期理论、折衷理论);跨国投资的国别选择;跨国投资的微观区位选 择 第二节 跨国公司不同组分的区位选择 第三节 跨国公司对投资区经济发展的影响 跨国公司与投资地联系的理论分析(生产链、所有权关系系统、组织链);跨国公司对投资地经 济发展的影响特点;跨国公司与投资地的相互作用关系;影响跨国公司与投资地关系的主要因素 第七章 区域的结构与组织 第一节 区域经济结构(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分类;区域产业结构模式(主导产业选择、关联产业配套、基础性产业配套、潜导产业 及支柱产业发展);区域产业结构演进机制及理论(配第—克拉克定理、库兹涅茨法则、霍夫曼定理、 雁行形态说);区域产业结构合理性评价 第二节 区域空间结构 区域空间结构的基本要素、经济意义;区域空间结构的模式(极核式、点轴式、网络式);区域 空间结构的演变(弗里德曼、陆大道的区域空间结构演变理论);区域空间结构的形成与发展机制(区 位指向、集聚与扩散机制、集聚与扩散的关系);空间近邻效应 第三节 农村工业化与农区发展 农村工业化的特征;中国农村工业化的特殊环境;农村工业化对区域空间结构的影响 第四节 技术创新与区域结构变迁 技术与技术创新;技术创新对区域结构变迁的作用机制;技术创新的空间差异与区域经济格局变 化;区域创新网络 第八章 区域经济发展 第一节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区域经济增长因素;区域经济增长机制(区域增长极理论、循环积累因果原理乘数作用和加速原 理);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胡佛—费雪尔、罗斯托以及我国学者提出的区域经济增长阶段理论) 第二节 经济地域综合体 经济地域综合体概念、特点、类型、结构;经济地域综合体理论的现实有效性评价 第三节 产业集群与区域发展 产业集群的概念、类型、形成与演化机制以及对区域空间结构变迁的影响 第四节 经济区与区域管制 经济区的概念、基本特征、类型;区域管制 第九章 区域之间的空间组织 第一节 区域间经济发展关系理论 赫希曼的极化—涓滴效应学说;梯度推移学说;中心—外围理论;区域相互依赖理论 第二节 区际经济联系的学说及理论 空间相互作用理论(空间相互作用发生的前提条件、空间相互作用的测度);区域分工理论(成 本学说、要素禀赋学说、新贸易理论、竞争优势理论);区域合作理论(基本原则、类型) 第三节 区域经济差异与协调 区域经济差异概念对区域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影响;区域经济差异的可控性分析;区域经济协调发 展的涵义、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途径 第十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发展特点及影响因素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的影响因素 科学技术进步及跨国公司影响经济全球化的内在机制;国家的经济干预调节及作用; 第二节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特点 第三节 经济活动全球化趋势 第十一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产业分析 第一节 汽车工业 第二节 纺织服装业 第三节 服务业(金融业) 十二章 经济活动全球化的区域影响 第一节 经济全球化不同观点之争 关于经济全球化概念的争论;超级全球化主义者与其反对者的争论;经济全球化与经济国际化; 经济全球化背景下的地理区位 第二节 全球化与地方化 全球化与地方化的矛盾与统一;跨国公司地方化策略 第三节 发展中国家的机遇与挑战 第十三章 经济地理学研究方法 第一节 公司(企业)调查及分析方法 企业问卷调查及定量分析;企业案例调查及定性分析 第二节 经济地理区域及部门分析方法 区域经济地理条件评价方法(离差分析法、极差标准化方法、理想值分析法、等级序列分析法); 城市发展条件与发展潜力的综合评价方法(加权综合指数法、理想值加权分级法);区域人口、就业 和经济活动模型分析(单一经济要素、两个影响、多个因素影响下的分析与预测);区域经济活动分 析模型(柯布—道格拉斯生产函数的回归估计;基本经济模型;投入—产出模型);项目评估与方案 优选 第十四章 经济地理学理论新进展 第一节 经济地理学的文化与制度转向 第二节 经济学家的新经济地理学 第三节 中国经济地理学理论创新思路 参考书目:1、李小建主编,《经济地理学》,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 年。 2、杨万钟 ,《经济地理学导论》(修订第 4 版),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99 年。
上一篇文章: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950地理信息系统考研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948中国地理考研大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