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612法理学与宪法学考研大纲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考研试卷库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612法理学与宪法学考研大纲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理工大学各学院博士生导师联系方式
普通文章 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录取研究生学费标准
普通文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2016年硕士博士研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张文忠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阎国栋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新新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丽丹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宏印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传英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苏立昌教授简介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2012
普通文章 华南师大光学、光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
普通文章 关于报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2年硕
普通文章 广西中医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桂林医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艺术学院2012拟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612法理学与宪法学考研大纲

1
1`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法理学与宪法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12)
学院名称(盖章): 法 学 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 制 时 间: 2014 年 7 月 12 日
2
第一部分 《法理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12)
一、考核要求
1、考生应当准确掌握法理学的基本概念、基本知识和基本原理。
2、考生应当准确掌握法理学原理及相关理论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内在逻辑。
3、考生应当能够综合分析各种法律问题和法律规则背后所包含的法理思想和法理精神。
4、考生应当了解法理学发展的前沿问题。
5、考生应当具有良好的法律思维和法律表达能力。
二、考核评价目标
1、考生对法理学的基本知识体系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法理学前沿问题的了解程度;
2、考生的法律思维能力和综合法学理论素养;
3、考生综合应用法理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考生进行法律研究的基础及进一步培养的潜力。
三、考核内容
第一编 法学导论
第一章 法学
第一节 法学的研究对象
第二节 法学的历史
第三节 法学与相邻学科
第四节 法学的研究方法
第五节 法学教育与法律人才素质的养成
第二章 法理学概述
第一节 法理学的对象与性质
第二节 中国法理学
第三节 学习法理学的意义和方法
第三章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产生与发展
第一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的形成与发展
第二节 列宁对马克思主义法学的继承与发展
第三节 马克思主义法学中国化的进程
第二编 法的本体
第四章 法的概念
第一节 “法”概念的语义分析
第二节 法的本质
第三节 法的基本特征
第四节 法的作用
3
第五章 法的渊源、分类和效力
第一节 法的渊源
第二节 法的分类
第三节 法的效力
第六章 法的要素
第一节 法的要素释义
第二节 法律概念
第三节 法律规则
第四节 法律原则
第七章 法律体系
第一节 法律体系释义
第二节 法律部门及其划分
第三节 当代中国的法律体系
第八章 权利和义务
第一节 历史上的权利观和义务观
第二节 权利和义务概念
第三节 权利和义务的分类
第四节 权利与义务的关系
第九章 法律行为
第一节 法律行为释义
第二节 法律行为的结构
第三节 法律行为的分类
第十章 法律关系
第一节 法律关系的概念和分类
第二节 法律关系的主体
第三节 法律关系的客体
第四节 法律关系的形成、变更与消灭
第十一章 法律责任
第一节 法律责任释义
第二节 法律责任的认定与归结
第三节 法律责任的承担
第十二章 法律程序
第一节 法律程序概述
第二节 正当法律程序
第三编 法的起源和发展
第十三章 法的历史
第一节 法的起源
第二节 法的历史类型
第十四章 法律演进
第一节 法律演进概论
第二节 法律继承
第三节 法律移植
第四节 法制改革
第十五章 全球化与法律发展
第一节 全球化概论
第二节 全球化下的法律发展趋势
4
第四编 法的运行
第十六章 法的制定
第一节 立法的概念
第二节 立法体制
第三节 立法过程和立法程序
第四节 立法的原则
第十七章 法的实施
第一节 守法
第二节 执法
第三节 司法
第十八章 法律职业
第一节 法律职业概述
第二节 法律职业技能与伦理
第三节 法律职业制度
第十九章 法律方法
第一节 法律方法概说
第二节 法律推理
第三节 法律解释
第四节 法律论证
第五编 法的价值
第二十章 法的价值概述
第一节 法的价值释义
第二节 法的价值体系
第三节 法的价值的冲突与整合
第二十一章 法的基本价值
第一节 法与秩序
第二节 法与自由
第三节 法与效率
第四节 法与正义
第二十二章 法与人权
第一节 人权的概念
第二节 法对人权的保护
第六编 法与社会
第二十三章 法与政治
第一节 法与政治的基本关系
第二节 法与国家的基本关系
第三节 执政党的政策与法律
第四节 法与民主
第二十四章 法与经济
第一节 法与生产方式
第二节 法与市场经济
第三节 法与经济体制改革
第四节 法与经济发展方式转变
第二十五章 法与文化
第一节 法与文化的一般原理
第二节 法与道德
5
第三节 法与宗教
第四节 法律文化
第二十六章 法治与社会建设
第一节 法治的概念
第二节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
第三节 法治与和谐社会
四、参考书目
张文显主编,《法理学》(第四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第二部分 《宪法学》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603)
一、考核要求
《宪法学》是法学专业的基础理论学科,在法学体系中占居重要的地位,以宪法、宪法现象及其发
展规律为研究对象,堪称“治国安邦之学”。该学科涉及面非常广泛,要求在学习和研究宪法的过程中,
尽可能的具备较宽泛的相关知识储备,特别是政治学、经济学、历史学和哲学方面的知识。
《宪法学》要求学生掌握宪法的基本概念、范畴和原理,熟悉中国宪法的基本原则和规范;能够比
较熟练地运用宪法学以及相关知识分析各种宪法现象,发现国内外宪政的运作规律,切实关注和分析国
际国内的社会现实问题。
二、考核评价目标
为使具有突出学术专长和培养潜质的人才脱颖而出,本考试大纲根据以上法学专业宪法学、行政法
学方向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要求,注重人才选拔的科学性、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考试考核内容。适度掌
握基础理论知识的考查,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的考查和实践应用能力的考查比例,真正体现考试考核的
灵活性。
三、考核内容
绪 论
第一节 宪法学的内涵
一、宪法学的概念
二、宪法学的研究对象、研究范围
三、宪法学的学科地位和学科体系
第二节 宪法学的基本问题
一、公民权利
二、国家权力
三、宪法学的基本问题概念
6
四、宪法学基本问题的内涵及其成因
第三节 学习宪法学的意义
一、学习宪法学的理论意义
二、实践意义
三、方法论意义
第一章 宪法的概念、分类与基本原则
第一节 宪法释义
一、辞源学意义上的宪法含义
二、法学意义上的宪法含义
三、宪法的特征
第二节 宪法的本质
一、关于宪法本质说的评介
二、宪法的本质
第三节 宪法的分类
一、成文宪法与不成文宪法
二、刚性宪法与柔性宪法
三、原生宪法与派生宪法
四、钦定宪法、民定宪法与协定宪法
第四节 宪法形式与宪法结构
一、宪法形式的概念
二、宪法的表现形式
三、我国宪法的表现形式
四、 宪法结构涵义
五、我国现行宪法的结构
第五节 宪法的基本原则
一、基本人权原则
二、人民主权原则
三、权力制约原则
四、法治原则
第二章 宪法的历史发展
第一节 外国宪法的产生与发展
一、外国宪法的产生
二、外国宪法的发展
三、外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第二节 中国宪法的历史与发展
一、1949年以前中国宪法的产生与演变
二、1949年以后中国宪法的历史发展
三、我国宪法的发展趋势
第三章 宪法与宪政
第一节 宪政概述
一、宪政释义
二、宪政的基本内涵
三、宪政的特征
第二节 宪法与宪政的关系
一、宪法与宪政的联系
二、宪法与宪政的区别
7
三、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宪政
第四章 宪法的制定、修改与解释
第一节 宪法的制定
一、制宪与制宪权
二、制宪权主体与制宪机关
三、制宪程序
第二节 宪法的修改
一、宪法修改的概念、必要性、限制、方式和程序
二、新中国修宪的方式
第三节 宪法解释
一、宪法解释的内涵、意义、类型、方法、原则和程序
二、中国的宪法解释制度
第五章 宪法的实施与保障
第一节 宪法监督概述
一、宪法监督的概念
二、宪法监督的对象和内容
三、事先审查与事后审查;具体审查与抽象审查;违宪审查、起诉审查与提请审查
第二节 违宪审查制度
一、违宪审查的内涵、模式
二、违宪责任的种类及形式
第三节 我国的宪法监督制度
一、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历史与现状
二、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缺陷及其原因
三、我国宪法监督制度的完善
第六章 国家形式
第一节 国家形式概述
一、国家形式的概念
二、国家形式与国家性质之间的关系
第二节 政权组织形式
一、政权组织形式的概念、种类
二、人民代表大会制度
三、基层群众自治制度
第三节 国家结构形式
一、国家结构形式的概念、种类及决定因素
二、我国的国家结构形式
三、民族区域自治
四、特别行政区
第四节 国家标志
一、国家标志的概念
二、宪法规定国家标志的意义
三、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旗、国歌、国徽、首都
第七章 公民的基本权利与义务
第一节 基本权利与义务概述
一、公民、国民、国籍;人民
二、基本权利和义务的概念
三、公民权利和义务的历史发展
8
四、公民基本权利和自由的保障及其界限
第二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权利
一、平等权
二、政治权利和自由
三、人身自由
四、宗教信仰自由
五、经济教育和文化方面的权利
六、特定人的权利
第三节 我国公民的基本义务
一、维护国家统一和各民族团结
二、遵守宪法和法律,保守国家秘密,爱护公共财产,遵守劳动纪律,遵守公共秩序,尊重社会公

三、维护祖国的安全、荣誉和利益
四、保卫祖国、依法服兵役和参加民兵组织
五、依照法律纳税
六、其他方面的义务
第四节 我国公民基本权利和义务的特点及其行使原则
一、基本权利与基本义务的主要特点
二、公民正确行使权利与自由的原则
第八章 选举制度
第一节 选举制度概述
一、选举制度的概念、历史发展
二、选举制度的作用
三、选举制度的类型
四、选举制度与政党制度的关系
第二节 选举制度的基本原则
一、普遍选举原则
二、平等选举原则
三、直接选举与间接选举原则
四、无记名投票选举原则
五、选举的保障原则
第三节 选举的民主程序
一、直接选举程序
二、间接选举程序
三、我国几种特殊的选举
第四节 代表的监督和罢免
一、代表的罢免
二、代表的辞职
三、代表资格的终止和停止
第九章 国家机构
第一节 国家机构概述
一、国家机构的概念、分类
二、我国国家机构体系的发展概况
三、国家机构的组织活动原则
第二节 代议机关
一、代议机关概述
9
二、代议机关的缘起与发展
三、我国的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
四、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节 国家元首
一、国家元首的界定、职能和分类
二、我国国家元首制的历史发展
三、我国现行的国家元首制度
第四节 行政机关
一、行政机关概述
二、我国的国务院
三、我国的地方各级人民政府
第五节 司法机关
一、司法机关概述
二、我国的审判机关
三、我国的检查机关
第六节 我国的军事领导机关
一、军事机关概述
二、中央军事委员会
第十章 政党制度
第一节 政党制度概述
一、政党与政党制度的概述
二、政党制度的历史演变
三、政党制度的基本类型
第二节 我国的政党制度
一、中国大陆现有政党(中共、民革、民盟、民进、民建、农工党、致公党、九三学社、台盟)
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的界定和演变、宪法基础和基本内容
三、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的产生、发展、性质和职能
四、参考书目
1.周叶中:《宪法》(第 3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 2011 年版。
2.林来梵:《宪法学讲义》,法律出版社 2011 年版。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