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346体育综合考研大纲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考研试卷库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346体育综合考研大纲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理工大学各学院博士生导师联系方式
普通文章 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录取研究生学费标准
普通文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2016年硕士博士研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张文忠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阎国栋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新新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丽丹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宏印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传英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苏立昌教授简介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2012
普通文章 华南师大光学、光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
普通文章 关于报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2年硕
普通文章 广西中医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桂林医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艺术学院2012拟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

2017年西北师范大学346体育综合考研大纲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体育综合》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346)
学院名称(盖章): 体育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 制 时 间: 2014 年 7 月 10 日
《体育综合》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346
运动生理学
一、考核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运动生理学的基础知识,并具有运用运动生理学的基础知识指导和评价体育教学、
运动训练以及体育锻炼的能力。
二、考核评价目标
闭卷考试,试卷满分 150 分,其中名词解释每小题 6 分,共 30 分,简答题每小题 12 分,共 72
分,论述题每小题 24 分,共 48 分。记忆、理解和掌握能力考核占 70%,运用、分析和综合能力考核
占 30%。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 肌肉活动的能量供应
第一节 肌肉活动的能量来源
1.掌握肌肉活动时直接能量与间接能量的来源及相互关系
2.掌握食物的消化与吸收过程
3.掌握糖代谢
4.掌握运动对脂肪代谢的影响
5.了解蛋白质代谢
第二节 肌肉活动能量供应的三个系统
1.掌握三个供能系统各自特征以及与运动强度、时间的对应关系
第三节 肌肉活动的代谢特征及影响因素
1.了解肌肉活动时能量供应的代谢特征
2.掌握能量统一体概念及在体育实践中的应用
3.了解肌肉活动时影响能量代谢的因素
第二章 肌肉收缩
第一节 肌肉的微细结构
1.掌握肌纤维的微细结构
第二节 肌肉的特性
1.了解肌肉的物理特性
2.掌握肌肉的生理特性
第三节 细胞的生物电现象
1.掌握静息电位、动作电位的概念
2.掌握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形成的原因
3.了解动作电位的传导及局部兴奋
第四节 肌肉的收缩原理
1.掌握兴奋在神经–肌肉接点的传递机制
2.掌握肌肉的兴奋–收缩耦联
3.掌握肌肉的收缩与舒张过程
第五节 肌肉的收缩形式与力学特征
1.了解单收缩和强直收缩
2.掌握缩短收缩、拉长收缩和等长收缩
3.掌握肌肉收缩的力学特征
第六节 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1.了解人类肌纤维的类型
2.掌握两类肌纤维的形态、生理和代谢特征
3.了解不同类型肌纤维的分布
4.掌握肌纤维类型与运动能力
5.了解训练对肌纤维的影响
6.了解运动时不同肌纤维的动员
第七节 肌肉的结缔组织
1.了解肌肉结缔组织的组成成分
2.了解运动对肌肉结缔组织的影响
第八节 肌电图
1.了解肌电图在体育科学的应用
第三章 肌肉活动的神经控制
第一节 神经系统及其功能
1.掌握神经元的一般结构,了解神经元生物电的产生及神经元信息的传导
2.掌握突触及突触传递
3.了解神经递质与受体
4.掌握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
5.了解神经营养因子
第二节 神经系统的感觉功能
1.掌握位觉的感受装置及其产生机制
2.掌握本体感受器—肌梭和腱器官
第三节 躯体运动的神经调控
1.了解脊髓神经元,掌握脊髓反射,了解行走时脊髓运动程序的发生,了解高位中枢对脊髓反射的调

2.掌握脑干对肌紧张的调控,了解脑干对节律性运动的调控,掌握姿势反射
3.了解高位中枢控制运动的下行通路,掌握大脑皮质的运动调节功能,了解基底神经节的运动调节功
能,掌握小脑对运动的调控
4.了解运动功能的整合
第四章 激素与运动
第一节 内分泌、内分泌腺与激素概述
1.掌握内分泌、内分泌系统的概念,了解靶器官、靶组织或靶细胞,了解激素传导方式
2.掌握激素的概念以及激素的分类
3.掌握激素的一般生理作用及作用特征
第二节 激素作用的机制和调节
1.了解激素分泌的调节
第三节 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
1.掌握主要内分泌腺的内分泌功能
第四节 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及激素
1.了解功能器官的内分泌及激素
第五节 运动与内分泌功能
1.掌握主要应激激素对运动的应答和适应的基本规律
第五章 血液与运动
第一节 血液的组成与特性
1.掌握血液的基本组成成分及运动对其影响
2.掌握血液的主要理化性质
第二节 血液的功能
1.掌握血液的运输功能
2.掌握血液的调节功能
3.了解血液的防御与保护作用
第六章 呼吸与运动
第一节 肺通气
1.掌握肺通气功能的评定
2.了解肺通气功能对训练的反应与适应
3.掌握运动与呼吸
第二节 气体交换
1.了解气体交换的原理
2.掌握气体的交换过程
3.掌握影响气体交换的因素
4.了解肺换气功能的评定
第三节 呼吸运动的调节
1.掌握呼吸中枢及其呼吸的反射性调节
2.掌握化学因素对呼吸的调节
3.了解运动时呼吸变化的调节
第七章 循环与运动
第一节 心脏生理
1.掌握心肌的生理特性
2.掌握心动周期、心率、心音的概念,了解心脏的泵血过程,了解心电图
3.掌握心泵功能的评价指标
4.掌握影响心输出量的因素
第二节 血管生理
1.掌握动脉血压的概念、形成过程及影响因素
2.掌握微循环的三条通路的主要功能
3.了解静脉血压,掌握影响静脉回心血量的因素
第三节 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1.了解自主神经系统概述,掌握心血管活动的神经支配,掌握心血管中枢,掌握心血管反射
2.掌握体液对心血管活动的调节
3.了解局部血流的自身调节
第四节 运动时心血管功能的变化
1.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反应
2.掌握心血管系统对运动的适应
第八章 酸碱平衡与肾脏排泄
第一节 酸碱物质的来源
1.了解体内酸性、碱性物质的来源
第二节 酸碱平衡的调节
1.掌握血液缓冲体系及其调节作用
2.了解肺对酸碱平衡的调节作用
3.掌握肾脏的排泄功能
4.掌握肾脏在维持机体酸碱平衡中的作用
5.掌握肾脏在维持机体水平衡中的作用
6.掌握运动对肾脏泌尿机能的影响
7.了解酸碱平衡紊乱及酸碱平衡检测的主要指标
第三节 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调节的特点
1.了解运动时机体酸碱平衡变化及其调节的基本过程
第九章 体适能与运动处方
第一节 体适能与健康
1.掌握体适能的基本概念及组成
2.了解有氧适能及肌适能
第二节 运动处方
1.掌握运动处方的概念,了解运动处方的分类及运动处方的作用
2.掌握运动处方的要素,了解运动处方的制定程序与原则,了解运动处方的实施
3.了解提高有氧适能及肌适能的运动处方
第十章 肥胖与体重控制
第一节 肥胖
1.了解肥胖及其危害
2.了解肥胖的分类,掌握肥胖的诊断指标
3.了解体成分估算方法
第二节 运动与体重、体成分控制
1.了解减体重方法及注意事项
第三节 肥胖与运动减肥
1.了解造成肥胖流行的主要原因
2.掌握运动减肥的可能机制及减肥运动处方的制定原则
第十一章 运动与免疫
第一节 免疫学的基本知识和理论
1.掌握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抗原及抗体的概念
2.了解免疫系统、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免疫分子以及免疫反应
第二节 “流动脑”与神经–内分泌–免疫调节网络
1.了解免疫系统“流动脑”的概念
2.了解神经–内分泌–免疫网络的基本概念
第三节 身体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1.掌握不同运动对免疫机能的影响
第四节 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
1.了解运动性免疫抑制现象
2.了解运动性免疫抑制的可能机理
3.掌握运动性免疫抑制的生理意义
第五节 免疫调理的基本思路和措施
1.了解营养调理、中药调理
2.掌握训练之外的免疫保护措施
第十二章 肌肉力量
第一节 肌肉力量及其影响因素
1.了解肌肉力量的分类
2.掌握影响肌肉力量的因素
第二节 肌肉力量的检测
1.了解肌肉力量的检测方法
第三节 肌肉力量训练
1.掌握肌肉力量训练的若干生理学原则
2.了解肌肉力量训练的手段和方法
第十三章 有氧运动能力
第一节 吸氧量和氧亏
1.掌握需氧量、吸氧量、氧亏、运动后过量氧耗及最大摄氧量的概念
2.掌握运动后过量氧耗的影响因素
第二节 有氧工作能力
1.掌握影响最大摄氧量的因素
2.掌握有氧耐力的生理学基础
3.掌握乳酸阈、个体乳酸阈的概念
4.了解乳酸阈的生理机制及其影响因素
5.了解通气阈的概念及其产生的机制
6.掌握研究乳酸阈、通气阈的意义
第三节 有氧耐力的测定法及其评定
1.了解最大摄氧量的测定法及次最大运动负荷的测定法
第十四章 运动训练的生理学原理
第一节 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
1.掌握运动过程中人体机能状态变化的规律和各阶段的特点及其生理机制
2.掌握准备活动的生理作用以及影响准备活动生理效应的因素
3.掌握“极点”与“第二次呼吸”的概念、产生原因及其影响因素
第二节 运动训练的生理本质
1.了解运动负荷的本质
2.掌握机体对运动负荷的反应特征
3.掌握机体对运动负荷的适应与训练效果
第三节 运动训练效果的生理学评定
1.了解有训练者安静状态下的生物学适应特征
2.了解有训练者在运动时和恢复期的生物学特征
第十五章 运动性疲劳与恢复过程
第一节 运动性疲劳
1.掌握运动性疲劳的定义
2.掌握运动性疲劳发生的部位,了解运动性疲劳的特点
3.掌握产生运动性疲劳的可能机制
4.了解运动性疲劳的诊断
第二节 恢复与提高过程
1.掌握恢复的一般规律
2.了解机体能源贮备的恢复
3.掌握促进人体功能恢复的措施
第十六章 运动强力手段
第一节 概述
1.掌握强力手段的概念及其分类
第二节 生理学手段
1.了解改善机能状态的一般生理学手段
2.了解改善内环境的手段
3.了解改善能量供应的手段
4.了解改善神经营养状态的手段
第三节 营养学手段
1.掌握运动与糖、脂肪、蛋白质的补充
2.了解运动与矿物质的补充
3.掌握运动与水的补充
4.了解运动与维生素的补充
第四节 药理学手段
1.了解中药在运动中的应用
第十七章 兴奋剂与运动
第一节 兴奋剂概况
1.掌握兴奋剂与使用兴奋剂的概念
2.了解兴奋剂的分类
第二节 兴奋剂问题的生理学分析
1.掌握兴奋剂的作用与危害
2.了解各类兴奋剂的生理、药理效应和毒副作用
第十八章 环境与运动
第一节 冷热环境
1.掌握体温的概念
2.了解人体保持体温相对恒定的原理
3.了解热环境运动时的生理反应,掌握热环境运动对人体的热伤害以及热服习的概念
4.掌握冷环境对人体运动的影响
第二节 水环境与运动
1.了解水环境与运动能力
第三节 高原环境与运动
1.掌握高原的人体生理反应
2.了解高原适应
3.了解高原训练和运动成绩
第四节 大气环境与运动
1.了解大气环境与健康
2.了解大气环境对运动能力的影响
第五节 生物节律
1.掌握生物节律的概念
2.了解生物节律与运动训练
第十九章 儿童少年与体育锻炼
第一节 儿童少年的生理特点
1.掌握儿童少年运动系统的年龄特征及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2.掌握儿童少年氧运输系统的年龄特征及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3.了解儿童少年物质代谢和能量代谢的年龄特征及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4.掌握儿童少年神经系统的年龄特征及在体育教学与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第二节 动作技能和身体素质的发展
1.了解基本动作的特征
2.掌握儿童少年身体素质发展特点,了解各项素质的年龄变化
第三节 运动定向的生理学依据
1.了解科学选材的年龄特点
2.了解主要运动项目选材的生理学评价
第二十章 女子与体育锻炼
第一节 女子的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
1.掌握女子生理特点与运动能力
第二节 月经周期、妊娠与运动
1.掌握月经周期的概念及其与运动能力的关系
2.了解妊娠期与运动的关系
第二十一章 老年人与体育锻炼
第一节 衰老与老年人
1.掌握衰老的概念,了解衰老的主要机制
第二节 老年人生理特点与健身作用
1.掌握老年人身体成分、运动系统、循环系统、呼吸系统、血液、免疫系统、神经系统的生理特点及
健身运动对其影响
第三节 老年人的健身运动方案
1.了解老年人健身的注意事项
2.掌握老年人健身方案
参考书目:邓树勋,王健,乔德才主编,《运动生理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学校体育学
一、考核要求
要求考生掌握学校体育基本问题:历史、目标;体育课程的概念、性质、功能、实施、评价等 ;
课外体育活动、课余训练与竞赛 ;体育教师的成长与发展。
二、考核评价目标
1. 正确认识学校体育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和作用,明确体育教师应具备的素质,树立体育教师
的转移思想与师德规范,忠诚党的教育、体育事业。
2. 全面系统的学习并基本掌握实施学校体育的教学、训练、科研、评价管理等各项工作的基本
理论与方法。
3.学以致用,理论与实践结合,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提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考核内容
第一章 学校体育的历史沿革与思想演变
第一节 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于发展
1、现代体育思想的形成于体育的教育化
2、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与学校体育的课程化和科学化
3、20 世纪学校体育思想的发展
第二节 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于发展
1、西方体育和体育思想的早期传播
2、自然体育学说的传入及其影响
3、凯洛夫教育理论对我国学校体育思想的影响
第三节 20 世纪后期学校体育发展的新趋势
1、社会转型与教育改革
2、终身教育与学校体育的新发展
3、新世纪中国学校体育课程改革
第二章 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
第一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身体发展
1、认识学生的身体发展
2、学校体育对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3、学校体育中促进学生身体发展的基本要求
第二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心理发展
1、认识学生的心理发展
2、学校体育对学生身体发展的作用
3、在学校体育中提高学生心理发展水平的基本要求
第三节 学校体育与学生社会适应
1、认识社会适应及社会适应能力
2、学校体育对提高学生社会适应能力的作用
3、学校体育中加强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第三章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第一节 学校体育的结构
1、运动教育
2、健康教育
3、教育活动和家庭中的体育
第二节 学校体育目标的结构与功能
1、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本质
2、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的结构
第三节 学校体育目标的制定
1、制定体育目标应考虑的几个因素
2、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四种取向
3、制定学校体育目标的要求
第四节 我国学校体育目的与目标
1、我国学校体育目的
2、学校体育目标
第五节 学校体育目标的实现
1、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途径
2、实现我国学校体育目标的基本要求
第四章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与编制
第一节 体育课程的特点
1、课程的含义
2、体育课程的概念
3、体育课程的特点
第二节 体育课程的学科基础
1、体育课程的生物学基础
2、体育课程的心理学基础
3、体育课程的社会学基础
4、体育课程的教育学基础
5、体育课程的哲学基础
第三节 体育课程的编制
1、体育课程设计阶段
2、体育课程实施阶段
3、体育课程评价阶段
第四节 体育课程标准的制定
1、体育课程标准制定的理念
2、体育与健康课程的设计思路
第五章 体育课程的实施
第一节 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1、体育课程实施的概念
2、体育课程实施的本质
第二节 体育课程实施的取向与策略及过程
1、体育课程的取向
2、实施体育课程改革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3、体育课程实施的过程
第三节 体育课程标准的实施
1、正确处理体育课程实施与计划的关系
2、提高人们的参与与积极性
第六章 体育教学
第一节 体育教学的本质与特征
1、体育教学过程与特征
2、体育教学的特点
第二节 体育教学目标与制定
1、体育教学目标的概念
2、体育教学目标的制定
第三节 体育教学内容
1、体育教学内容的含义
2、体育教学内容的选择
第四节 体育教学方法
1、体育教学方法的概念
2、体育教学方法的选择与应用
3、常用的体育教学方法
第五节 体育教学组织管理
1、体育教学组织形式
2、分组教学的基本形式
3、体育课组织与管理
第六节 体育教学设计
1、体育课程内容选编的基本要求
2、水平教学计划的制定
3、单元教学计划的制定
4、体育课教案设计
第七节 体育学习评价
1、体育学习评价的理念与目的
2、体育学习评价的内容
3、体育课程学习评价实施
第七章 体育课程学习与指导
第一节 体育课程学习的过程与特点
1、学习的含义
2、体育学习的含义
3、体育学习的特征
4、体育学习的过程
第二节 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与构成
1、体育学习策略的含义、构成与特点
2、体育学习策略的特点
第三节 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
1、指导体育学习策略应注意的问题
2、体育学习策略的指导
第八章 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一节 体育课程资源的性质与分类
1、体育课程资源的特点
2、体育课程资源分类
第二节 体育课程内容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竞技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2、民族民间体育活动的开发与利用
三、新兴运动项目的开发与利用
第三节 体育场地设施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1、体育场地射杀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2、自然地理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第四节 人力资源的利用与开发
1、体育教师
2、学生
3、其它人力资源
第九章 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体育活动
第一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1、课外体育活动的概念与意义
2、课外体育活动的性质与特点
第二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形式
1、全体性活动和年纪活动
2、班级活动和小组活动
3、俱乐部活动
4、小团体活动
5、个人锻炼活动
第三节 课外体育活动的实施
1、课外体育活动工作计划的制定
2、课外体育活动的组织与实施
第十章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与实施
第一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与特点
1、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性质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特点
第二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组织形式
1、学校运动队
2、基层训练点
3、体育特长班
4、体育俱乐部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实施
1、运动队的组建
2、学校课余体育训练的制定
3、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内容的安排
4、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方法的运用
5、学校课余体育训练效果的评价
第十一章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与实施
第一节 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1、课余体育竞赛的意义
2、课余体育竞赛的特点
第二节 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形式
1、课余体育竞赛的常见形式
2、课余体育竞赛的组织
第三节 学校课余体育竞赛实施
1、学校课余体育竞赛的计划和规程
2、课余体育竞赛的方法
第十二章 理想的体育教师
第一节 理想的体育教师的素质要求
1、性格
2、专业知识
3、专业能力
第二节 体育教师的课堂管理
1、课堂管理的内容与其过程
2、双向互动的课堂管理
第三节 体育教师的工作于研究
1、体育教师的工作
2、体育教师的教学与科学研究
第十三章 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与终身学习
第一节 体育教育专业的学科学习
1、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内容
2、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特点
3、体育教育专业学科学习的意义
第二节 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与实习
1、体育教育专业的见习
2、体育教育专业的实习
第三节 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
1、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必要性
2、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目标
3、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机构
4、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模式
5、体育教师的在职培训的课程设置
第四节 体育教师的终身学习
1、终身学习的概念与特征
2、体育教师终身学习的必要性
3、体育教师终身学习体系的构建
考试参考书目:
潘绍伟,于可红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周登嵩主编.《学校体育学》.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4.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