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赣南师范大学《书法史》考研初试考研大纲
2018 年美术学书法专业方向硕士研究生初试科目 《中国书法史》考试大纲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3 小时。 二、试卷考查内容比例 《中国书法史》教材共分十章 ①绪论 15% ②甲骨文 10% ③金文 10% ④篆书 10% ⑤草体 10% ⑥分书 10% ⑦楷书 10% ⑧帖学 15% ⑨碑学 15% ⑩碑帖结合 5% 三、试题题型结构 题型包括名词解释及论述题等。 四、主要参考书 《中国书法史》沃兴华著,湖南美术出版社 五、考查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考核知识点 1. 书法的定义 2. 书法成为艺术的原因 3. 书法的起源 4. 书法发展的三个阶段 5. 书法的内容 6. 书法的名称演变 7. 书法是艺术中的艺术 8. 走向世界的书法 (二)考核要求 1. 书法的定义 识记:①对书法作为一门艺术的定义; ②对书法艺术创作的两个方面“置物”和“输心”的认识。 领会:书法艺术与日常书写的联系与区别。 2. 书法成为艺术的原因 识记:①汉字的艺术性; ②中国书法艺术的对象和工具在表现上的共同点。 领会:蔡邕说:“惟笔软则奇怪生焉。”其中“奇怪”二字的丰富内涵。 3. 书法的起源 识记:书法起源于甲骨文。 领会:甲骨文书刻中的审美追求。 4. 书法发展的三个阶段 识记:三个阶段的特征。 领会:书法发展带来审美趣味的变化。 5. 书法的内容 识记:正体的五种形态。 领会:分书的草化现象。 6. 书法的名称演变 识记:书法在历史上出现的四种名称。 领会:唐代的“法备”状态。 7. 书法是艺术中的艺术 识记:书法与音乐、美术、舞蹈的关系。 领会:赵孟頫:“须知书画本来同”所指的“书画同源”现象。 第二章 甲骨文 (一)考核知识点 1. 甲骨文概说 2. 甲骨文字简述 3. 甲骨文的书契者——贞人 4. 甲骨文书法的风格和特征 5. 甲骨文书法的研究和创作状况 (二)考核要求 1. 甲骨文概说 识记:①殷人占卜的过程; ②卜辞的四个部分。 领会:甲骨文的刀刻特征。 2. 甲骨文简述 识记:造字的六种方法。 领会:“假借”的好处与缺陷。 3.甲骨文的书契者---贞人 识记:贞人的地位和作用 领会:卜筮对王权的影响 4.甲骨文书法的风格和特征 识记:甲骨文风格的五种类型。 领会:甲骨文的结构繁复与线条单纯。 5.甲骨文书法的研究和创作状况 识记:董作宾对甲骨文发展演变过程的五个分期。 领会:甲骨书法创作的主要困难。 第三章 金文 (一)考核的知识点 1. 青铜器概说 2. 金文书法的风格特征 3. 商周时代的金文书法 4. 汉以后的金文书法 5. 鸟虫书 (二)考核要求 1. 青铜器概说 识记:①青铜器定义; ②金文的内容。 领会:青铜器上纹饰图案的特征。 2. 金文书法的风格特征 识记:金文书法与甲骨文的区别。 领会:范模浇铸造成金文书法主要风格特征。 3. 商周时代的金文书法 识记:金文书法风格演变经历的三个时期。 领会:楚国金文书法的风格特征。 4. 汉以后的金文书法 识记:清代书法家的金文书法创作特征。 领会:吴昌硕临金文与金文原件的区别。 5. 鸟虫书 识记:鸟虫书产生的时间、地点。 领会:鸟虫书的装饰意味。 第四章 篆书 (一)考核的知识点: 1. 篆书的风格和特征 2. 篆书的演变 (二)考核要求: 1. 篆书的风格和特征 识记:①石鼓文的结体特征。 ②《泰山刻石》的风格特征。 领会:小篆的理性化与秩序化。 2. 篆书的演变 识记:大篆和小篆的区别。 领会:清代篆书创作的繁荣与发展。 第五章 草体 (一)考核知识点: 1. 先秦的草体 2. 统一前的秦国草体 3. 统一后的秦代草体 4. 汉代的草体 (二)考核要求 1. 先秦的草体 识记:战国时代的草体与春秋时代草体的共同点。 领会:先秦草体与隶书的关系。 2. 统一前的秦国草体 识记:统一前秦国草体的实物遗存最主要的三个部分。 领会:统一前的秦国草体的书写倾向。 3. 统一后的秦代草体 识记:草体在本质上是正字的快写。 领会:“参定篆文,增衍隶佐。”的意思 4. 汉代的草体 识记:草书与草体两种概念的区别。 领会:章草与今草的区别。 第六章 分书 (一)考核知识点 1. 分书的产生 2. 分书的繁荣 3. 分书的衰变 (二)考核要求 1. 分书的产生 识记:①分书的定义; ②分书成熟缓慢的原因。 领会:王次仲创八分说的意义。 2. 分书的繁荣 识记:篆书变为分书在点画和结体上发生的变化。 领会:《石门颂》的风格特征。 3. 分书的衰变 识记:①魏晋分书的衰落主要受《熹平石经》的影响。 ②清代分书创作的复兴。 领会:伊秉绥分书创作的时代意义。 第七章 楷书 (一)考核知识点 1. 魏晋南北朝楷书的发展 2. 隋唐楷书的繁荣 3. 唐以后楷书的衰变 (二)考核要求 1. 魏晋南北朝楷书的发展 识记:①楷书的定义; ②楷书的起源; ③魏晋南北朝楷书的五种类型。 领会:《泰山金刚经》的风格特征。 2. 隋唐楷书的繁荣 识记:①“以书取士”的概况; ②欧、虞、褚、薛的风格特征。 领会:“颜公变法出新意”的过程。 3. 唐以后的衰变 识记:①于右任楷书的特征; ②弘一法师楷书的特征。 领会:魏体楷书创作的行书化倾向。 第八章 帖学 (一)考核知识点 1. 魏晋时期的清朗俊逸 2. 隋唐五代的正反合发展 3. 宋代的革新 4. 元和明初的复古 5. 明中后期的综合 6. 明末清初的转折 (二)考核要求 1.魏晋时期的清朗俊逸 识记:①陆机《平复帖》, ②王珣《伯远帖》, ③王羲、之王献之法书唐代摹本和历代刻帖本 领会:“晋人尚韵”的内涵 2.隋唐五代的正反合发展 识记:①重点书家智永、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孙过庭、张旭、怀素、 颜真卿及其作品, ②《书断》和《书谱》的地位与作用 领会:“唐人尚法”原因和结果 3.宋代的革新 识记:①代表书家蔡襄、苏轼、米芾、黄庭坚及其作品, ②苏轼、黄庭坚、米芾的革新理论 领会:“宋人尚意”的追求和影响力 4.元和明初的复古 识记:①赵孟頫、杨维桢及其作品 ②董其昌对赵孟頫的批评 领会:艺术风格的社会选择 5.明中后期的综合 识记:吴门派和华亭派的代表书家及其作品 领会:综合型书家的主要特征 6.明末清初的转折 识记:徐渭、张瑞图、黄道周、倪元璐、王铎、傅山及其作品 领会:书法线条的表现力与书家情感宣泄 第九章 碑学 (一)考核知识点 1. 清前期的徘徊、狂狷与探索 2. 碑学的觉醒 3. 碑学的发展 4. 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5. 碑学的成熟 (二)考核要求 1.清前期的徘徊、狂狷与探索 识记:①碑学的概念 ②王文治、刘墉、朱耷、金农及其作品 领会:朱耷个人风格的形成过程 2.碑学的觉醒 识记:考据学者翁方纲、桂馥、孙星衍 领会:书画同源的道理 3.碑学的发展 识记:邓石如、伊秉绶及其作品 领会:邓石如在用笔方法上的创新 4.康有为的《广艺舟双楫》 识记:《广艺舟双楫》的主要内容 领会:尊魏卑唐的意义 5.碑学的成熟 识记:于右任、徐生翁作品的艺术特色 领会:碑派书法的形成过程 第十章 碑帖结合 (一)考核知识点 1. 沈曾植书法的传统渊源 2. 沈曾植的书法观点 3. 沈曾植书法的特征 4. 沈曾植书法的意义 (二)考核要求 1.沈曾植书法的传统渊源 识记:沈曾植由帖入碑的学习过程 领会:沈氏的“参分隶而加以变化”的过程 2.沈曾植的书法观点 识记:沈曾植的四个主要观点 领会:沈曾植式临摹的特点 3.沈曾植书法的特征 识记:沈曾植书法的三个主要特征 领会:沈曾植书法的“不稳“状态 4.沈曾植书法的意义 识记:沈曾植书法创作实践的两大重要意义 领会:新资料的出土带来的书法史观的变化 六、评分方式:集体阅卷
上一篇文章: 2018年赣南师范大学《思想政治教育学原理》硕士研究生考试考研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18年赣南师范大学《书法创作》复试硕士研究生考试考研大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