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江苏大学866西方哲学史考研大纲
目录 I 考查目标......................................................错误!未定义书签。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错误!未定义书签。 III 考查内容...................................................错误!未定义书签。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错误!未定义书签。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西方哲学史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西方哲学史》是为我校招收马克思主义专业硕士生设置的具有选拔性质的考试科目。 其目的是科学、客观、公平、有效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马克思主义哲学专业硕士所必须 的基本素质、基本知识和培养潜能,以选拔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马克思 主义理论建设和政治文明、精神文明建设培养具有扎实理论基础知识、合理知识结构、专业 水平和具有较高哲学素养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人才。考试要求测试考生掌握西方哲学史方 面的基本知识和重要哲学家、哲学流派及其理论的程度。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1. 了解西方哲学史的起源及其特点。 2. 熟悉西方最著名哲学家、哲学流派的思想,如柏拉图学派、逍遥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3. 掌握西方哲学史中主要学说的发展历程,如理性主义、经验主义的发展过程。 4. 知道西方哲学史中不同哲学理论和哲学流派之间的关系。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 5 题,每小题 8 分, 共 40 分 简答题 5 题,每小题 12 分,共 60 分 辨析题 2 题,每小题 12 分,共 24 分 论述题 1 题,每小题 26 分,共 26 分 III 考查内容 1. 伊奥尼亚哲学的米利都学派和赫拉克利特的哲学思想; 2. 毕达戈拉斯学派的主要观点及其影响; 3. 恩培多克勒、阿那克萨戈拉、德谟克利特的哲学思想; 4. 智者学派的学说; 5. 苏格拉底的哲学思想及其重要影响; 6. 小苏格拉底学派的活动、哲学思想及其意义; 7. 柏拉图的理念论、回忆说、两个世界的理论以及对整个西方哲学的影响; 8. 柏拉图的《理想国》的主要内容及其理论价值; 9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哲学著作、科学著作、政治学著作、哲学思想及其影响; 10 伊壁鸠鲁的准则学、物理学、伦理学思想; 11 斯多亚学派的哲学观点及其发展; 12 怀疑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哲学思想、发展过程及其对西方文化的影响; 13 新柏拉图主义的思想来源、主要学派及其主要观点; 14 教父哲学的产生背景、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观点和特点; 15 经院哲学的产生背景、主要代表人物、主要观点; 16 唯名论和唯实论的主要哲学分歧,经院哲学解体的原因; 17 文艺复兴运动在西方兴起的社会背景,人文主义思潮代表人物、主要哲学理念及其对西 方近代思想、近代社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18 宗教改革运动的起因、代表人物、主要宗教思想、影响和历史局限性; 19 培根的经验论哲学的基本原则、四假相说、经验归纳法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20 笛卡儿的唯理论哲学的主要观点及影响,笛卡儿的科学方法论、认识论和科学成就; 21 霍布斯的哲学思想、政治思想及方法论思想; 22 斯宾诺莎的实体学说、认识论和伦理学; 23 洛克的经验论、知识论、社会政治学说及其对后世的影响; 24 莱布尼兹的唯理论哲学思想、单子论、认识论及科学成就; 25 巴克莱的唯心主义哲学观,巴克莱对物质的看法,对科学与宗教的观点; 26 休谟的经验论的基本原则、怀疑论思想、因果思想和宗教观; 27 孟德斯鸠的社会政治思想、《论法的精神》的主要内容及其对近代西方政治影响; 28 伏尔泰的经验论哲学思想、自然神论思想和社会政治思想以及对西方政治文化的影响; 29 卢梭的社会政治学说、对人类不平等起源的看法、《社会契约论》及其影响; 30 拉美特利的无神论思想、机械唯物主义思想、心身关系的主要观点; 31 狄德罗的哲学思想、科学思想及社会政治思想; 32 德国古典哲学诞生的社会时代背景、主要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33 康德的“哥白尼革命”及哲学意义,康德的三大批判的主要观点及其重要影响; 34 费希特的知识学、法权思想和伦理学思想; 35 谢林的自然哲学、先验哲学、启示哲学; 36 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逻辑学、辩证法、法哲学思想及其重要影响。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每题 8 分,共 40 分) 1、理念(柏拉图) 2、逻各斯(赫拉克利特) 3、四因说(亚里士多德) 4、经院哲学 5、休谟问题 二、简答题(每题 12 分,共 60 分) 1、毕达戈拉斯学派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哪些内容?你知道它对西方科学的发展产生了 什么影响吗? 2、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这句名言是在什么背景下提出的?它的意义和影响是什么? 3、简述 16 世纪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意义和局限性。 4、笛卡儿是如何论证他的“天赋观念论”的? 5、莱布尼兹的“两种真理”是什么意思? 三、辨析题(每题 12 分,共 24 分) 1、实体即主体(黑格尔) 2、存在就是被感知(巴克莱) 四、论述题(每题 26 分,共 26 分) 1、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唯理论有哪些主要代表人物?他们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题: 1、理念: 这是柏拉图提出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哲学概念。柏拉图认为,理念是永 恒的、不变的、普遍的、绝对的存在,它是现实世界中事物的原因和根据,现实世界中 的事物是理念的派生物。因此,根据柏拉图的观点,理念的含义包括:第一,它是事物 的共相;第二,它是事物的根据;第三,它是事物摹仿的原型;第四,它是事物追求的 目标。 2、逻各斯:逻各斯(logos)是古希腊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提出的一个重要哲学概念。 在赫拉克利特那里,它的含义大体相当于“万物必须依据和遵守的尺度或比例、普遍性 或必然性”,有点像我们所说的“规律”。赫拉克利特认为,逻各斯不仅是永恒存在的, 而且“万物都根据这个逻各斯生成,它是具有共性的,谁不认识逻各斯,服从逻各斯, 谁就不能获得智慧和把握真理。”后来,逻各斯概念及其衍生的逻辑(logic)一直起着 重要作用。 3、四因说:亚里士多德概括总结了以往哲学家关于原因的思想,认为任何事物的 生成和存在都有四种缺一不可的根本原因,即质料因、形式因、动力因和目的因。所谓 “质料因”,是指事物由之生成并继续存留于其中的东西,如雕像的青铜;所谓“形式 因”,是指事物形状的原因,有内在形式和外在形式两种;所谓“动力因”,即动变的原 因,指让事物得以开始运动的那个初始的东西,如策划者是行为的原因;所谓“目的因”, 是指任何事物存在和生成所为的原因,即事物的存在总有一定的目的或目标。后三个原 因也可合并为一个原因,即形式因,这样,质料和形式就是任何事物存在的两个根本原 因。 4、经院哲学:所谓经院哲学,最初是在查理曼帝国的宫廷学校以及基督教的大修 道院和主教管区的附属学校发展起来的基督教哲学。这些学校是研究神学和哲学的中 心,学校的教师和学者称为经院学者,故他们的哲学就被称为经院哲学。经院哲学一般 划分为早、中、晚三个阶段。 5、休谟问题:休谟认为,关于实际存在的论证是建立在因果关系上的,而因果关 系观念是从经验中得来的,但经验不过是一个归纳推理,这个归纳推理的合理性却得不 到证明。这就是说,归纳推理如何从全体过渡到结论、从个别过渡到一般,即归纳推理 本身的合理性问题,在逻辑上是得不到证明的。这就是休谟百思不得其解、不得不向公 众提出来的著名的所谓“归纳问题”,现代西方哲学家把它称为“休谟问题”。 二、简答题 1、毕达戈拉斯学派的哲学思想主要包括三方面内容:第一,他们认为,“数”是万 物的本原,提出“万物皆数”的思想。数不仅构成事物的质料,而且也是事物的属性、 状况和模型,整个宇宙都是由数构成的,由数派生出来的。第二,他们认为,因为数是 简单的、和谐的、完美的、有序的,所以整个宇宙也是简单的、和谐的、完美的、有序 的。在他们看来,一切美好的东西都是和谐,或产生于和谐。友爱是和谐、音乐是和谐、 天体是和谐、灵魂是和谐。第三,他们认为,灵魂是不朽的,通过音乐和哲学可以净化 灵魂,使灵魂处于和谐状态。 毕达戈拉斯学派的哲学思想对后来西方的科学产生了决定性影响,西方科学之所以 认为自然界是有序的、是有规律的、是简单和谐的,并热中于用数学研究自然界,揭示 自然界的奥秘,主要就是受到毕达戈拉斯学派“万物皆数”和世界是完美的、和谐的、 有序的思想的影响。事实上,像哥白尼、开普勒、爱因斯坦等大科学家都受到毕达戈拉 斯学派的哲学思想的深刻影响。 2、“认识你自己”本是希腊德尔斐神庙门楣上的铭言,苏格拉底将其作为自己哲学 原则宣言,具有深刻的背景和重要意义。 在苏格拉底看来,自然哲学家在哲学对象、目标、途径、方法等问题上的看法都是 错误的,他们不去关心自身而去关心自然,以自然物作原因,因而自以为是。实际上, 自然万物真正的主宰和原因并不是物质性的本原,而是它的内在目的,即“善”。由于 认识自然的本性为我们的能力所不及,因而哲学真正对象不是自然而是人自己,即认识 人自身中的善。另一方面,智者们虽然注重人和社会,但却高扬个体,推崇感觉,导致 了对普遍性、理性和确定性的贬低和否定,因而不能认识自己,更违背了哲学爱智慧求 知识的初衷。所以,苏格拉底以“认识你自己”作为其哲学座右铭。 正式在批判自然哲学家和智者的基础上,苏格拉底开始真本清源,摒弃感觉,高扬 理性,使哲学从求胜求智转向求真求善,以追求知识为人之本性,从而树起了理性主义 大旗,划时代地实现了西方哲学发展进程中的一次重大转折。正因为如此,人们通常以 苏格拉底划分前后,将此前的希腊自然哲学称为“前苏格拉底哲学”。 3、16 世纪,最初在德国,接着在瑞士、英国、法国以及北欧许多国家掀起了一场 声势浩大、震撼教廷的宗教改革运动,并且最终脱离了罗马教会,自行成立了新教,后 来还取得了合法的地位。欧洲宗教改革运动的最主要代表人物是路德、加尔文等人。路 德提出“因信称义”说,加尔文提出“先定”说。 宗教改革的意义主要在于,在理论上,他们不仅否定了教皇和罗马教会的至上权 威,而且甚至否定了教会存在的必要;在实践上,他们永久地结束了天主教内部的统一, 结束了罗马教廷至高无上的统治。他们启迪人们的思想,肯定人们的世俗生活,肯定个 人的权利、地位,争取个人的解放。所以,许多人认为,宗教改革后产生的新教精神是 近代资产阶级进取精神的源泉。 但是,宗教改革运动的局限性也很明显。因为这种改革毕竟是宗教内部的改革, 他们的宗教思想依然是神学思想,这种思想尽管崇尚宗教信仰自由,但却坚决反对理性、 反对科学,如哥白尼的日心说就遭到加尔文教的咒骂,发现血液循环的塞尔维特就惨死 在加尔文教的火刑架上。所以马克思说,“他把肉体从锁链中解放出来,但又给人的心 灵套上了锁链”。 4、“天赋观念论”是笛卡儿哲学乃至整个唯理论哲学的基础。按照笛卡儿的观点, 科学之所以清楚明白、无可置疑,是因为它来源于人的天赋观念,不可能来自于感觉经 验,因为感觉经验是不可靠的。 笛卡儿根据观念的来源不同把观念分为三类:“有一些是天赋的,有一些是从外面 来的,有一些是由我自己制造出来的”。这三类观念对应着三种心理功能,外来的观念 依赖于感觉,虚构的观念借助想象;而天赋观念则出于纯粹理智。因此,“天赋观念” 的特点是:首先,它决不能来自感官和想象,而是存在于理智中,仅凭我们的理解得来 的;其次,它必须是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一切清楚明白的观念就是天赋观念;;最 后,它是普遍有效的,是对事物的本质的认识,是永恒的真理。 总之,所有一切不是来自感觉经验、不是来自主观的虚构,而只能来自纯粹的理 性思维的东西都是天赋的。 5、莱布尼兹试图用“两种真理”的学说来调和唯理论和经验论,他认为,既存在 推理的真理、必然的真理,也存在事实的真理、偶然的真理。检验这两种真理有两个不 同的原则,即矛盾原则和充足理由原则。他说,推理的真理是必然的,它的反面是不可 能的;事实的真理是偶然的,它的反面是可能的。 当一个真理是必然的时候,我们可以用分析方法找出它的理由来,把它们归结为 更纯粹的观念和真理,一直到原始的真理。在莱布尼兹看来,数学、逻辑学、形而上学、 伦理学、神学和法学等学科中的原理都是必然的。 事实的真理是通过经验而认识的,它不是必然的,与之矛盾的对立命题是可能的, 所以它们的真实性是偶然的。 莱布尼兹的两种真理论具有综合唯理论和经验论的倾向,可以说是唯理论真理观 的一个极好的理论总结。 三、辨析题 1、黑格尔在《精神现象学》序言中说,“照我看来,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不仅 把真实的东西或真理理解和表述为实体,而且同样理解和表述为主体。”这就是黑格尔 著名的“实体即主体”的基本原则。 在黑格尔看来,实体唯有在自身中就蕴涵着运动发展的内在动力,它才能展开自 身而成为现实。换言之,实体在其自身内部就蕴涵着否定性和矛盾:由于实体自身就具 有能动性,所以它自己而成为发展出来的现实。因此,只有当我们把实体同时也理解为 主体,理解为自己展开自己的时候,才能说明它的现实性。 黑格尔把康德关于知性为自然立法的思想推向极端;不是知性为一切可能的自然 立法,实际上自然法则根本就是精神的法则,因为“实体即主体”、“绝对即精神”、“存 在即思维”。 黑格尔就是以这种辨证的客观唯心主义方式来解决近代哲学的问题。 2、“存在就是被感知”是英国经验论者巴克莱的名言,也很明显地代表了他的哲 学思想。在巴克莱看来,既然观念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那就意味着感觉事物的存在就 在于被感知,因而一切事物的存在就在于被感知。因为“具有一个观念与感知完全是一 回事”,“事实上,对象和感觉原是一种东西。”所以,事物的存在就是被感知,也可以 说,存在即被感知。 通常人们认为,我们所感知的事物在我们的心外有其客观的存在,是不以我们的 意识而独立存在的,巴克莱认为这是一个明显的矛盾:“因为,除了我们用感官所感知 的事物之外,还有什么上述的对象呢?” 巴克莱认为,我们一方面承认观念的存在就是被感知,而另一方面却又承认在观 念之外有某种客观事物,这完全是“抽象观念”在作怪,以为可感事物在心外还有实在 的存在。总之,“存在就是被感知”集中代表了巴克莱的唯心主义的经验论哲学思想。 四、论述题 1、西方近代哲学史上唯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笛卡儿、斯宾诺莎和莱布尼兹。他 们的主要哲学观点如下: 笛卡儿首先在方法论原则上提出理性演绎法。他认为,哲学作为一切知识的基础, 必须从一个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基本原理推演出严密的科学体系。所以,他以几何学 为模型,将演绎法看作是哲学的根本方法。所谓演绎,就是从已经确知的基本原理出发 进行的带有必然性的推理过程,最终形成科学知识体系。那么,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 基本原理从那儿来呢?笛卡儿提出了他的“天赋观念说”。在他看来,人类的感觉是不真 实、不可靠的,所以清楚明白、无可置疑的基本原理绝对不可能来自于感觉,它们只能 来自于人的“天赋观念”。因此,人类对事物本质的认识是永恒的真理,它们是普遍有效 的,但它们不是来自人类经验,而是来自人类纯粹的具有天赋性质的理性思维。 斯宾诺莎将知识分为四类:传闻知识、泛泛的经验、推论和直观,后来又将这四类 知识归结为三种:意见或想象、理性知识和直观知识。斯宾诺莎认为,只有第一种知识 是错误的原因,第二和第三种知识必然是真知识。他像笛卡儿一样,贬低感性知识,抬 高理性知识,将感性知识归结为泛泛的经验,主张将这些知识排除在科学领域之外。斯 宾诺莎同样认为科学知识决不可能来自于人类的感性经验,他提出了“真观念”理论。 斯宾诺莎的“真观念”与笛卡儿的“天赋观念”有所不同,它们不是天生的,而是经过 直观的认识活动而获得的。在他看来,直观和推理的能力是天赋的,在此基础上人类通 过直观和推理不断前进而获得了其他真理。 莱布尼兹的认识论是建立在他的单子论基础上的。所谓“单子”,就是客观存在的、 无限多的、非物质的、能动的精神实体,他是一切事物的灵魂和目的。莱布尼兹维护和 发扬了笛卡儿所确立的唯理论的基本原则,坚决批判洛克的经验论。针对洛克的《人类 理智论》,莱布尼兹写了《人类理智新论》,逐段地对起进行批判,并阐发了唯理论的认 识论思想。莱布尼兹认为,人类的认识与禽兽的认识区别在于“禽兽纯粹凭经验,而人 类凭理智”,经验是个别的、偶然的和有条件的,不具有必然性,当然不能成为真理的来 源。由于真理具有必然性,所以它只能来自人类严密的逻辑推理,而逻辑推理的能力是 人类与生俱来的,他的天赋观念论比笛卡儿更彻底。莱布尼兹从单子的单纯性和被在原 则出发,主张我们的所有观念都是天赋的。
上一篇文章: 2017年江苏大学867图书馆学基础考研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17年江苏大学865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考研大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