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江苏大学623中外美术史考研大纲
1 目录 I 考查目标........................................................................................ 2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2 III 考查内容..................................................................................... 2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2 2 全国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中外美术史考试大纲 I 考查目标 目的是客观、合理、公正地测试考生是否具备攻读美术学专业硕士所必须的专业素养与 学术敏感度,以便选拔具有发展潜能的优秀人才入学,为国家的经济、文化建设培养具有较 强研究能力的高层次美术专业人才。命题测试考生掌握中外美术史的基本范畴、概念与理论 的综合水平,以及解决具体美术史问题的研究能力。 具体来说。要求考生: 应该对中外美术史的历史沿革、艺术家、作品以及各个历史时期的美术思想动态能有深 入的理解,同时也能对相关问题具有一定的独立研究能力。 II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与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8 个 ,每题 5 分,共 40 分) 填空(20 个空 ,每空 1 分,共 20 分) 简答题(5 题,每题 6 分, 共 30 分) 论述题(4 题,60 分) III 考查内容 1.美术史的时代脉络沿革:画家与艺术品、某种艺术观念的出现时代。 2.艺术家:艺术家生平、艺术风格、艺术影响力。 3.具体作品:作品名称、时代、审美鉴赏。 4.艺术思想:各个时期出现的有影响的美术概念、范畴、命题以及这些理念在中外美术 史上的地位以及对后世的影响。 5.对相关问题的独立研究能力:能够使用现有的美术文献对中外美术史上的艺术家与作 品等问题做基础性的研究,并力求在研究方法上能有所创新与突破,敢于提出自己的个人观 点。 IV. 题型示例及参考答案 一、名词解释(每题 5 分,共 8 题 5×8) 1、扬州八怪 3 扬州八怪是清代中期活动于扬州地区一批风格相近的画家群体,或称扬州画派。其人数 在中国画史上说法不一,较为公认指:金农、郑燮、黄慎、李鳝、李方膺、汪士慎、罗 聘、高翔、边寿民等人。因其作品风格与当时主流艺术有异艺术,且活动多在扬州、故 有“扬州八怪”之称。 2. 青藤白阳 指明代中晚期出现的两位写意花鸟画家徐渭、陈淳,因徐渭号青藤,陈淳号白阳,故 名。二人的写意花鸟一扫前人旧习,在画史上影响深远。 3. 八大山人 八大山人本名朱耷,明末人,为明朝宗室。其绘画尤其是花鸟画风格夸张、 冷峻对后 世很多产生画家产生过深刻影响。 4. 海派 海上画派大约形成于 19 世纪中叶,当时上海成为近代中国经济、文化中心, 吸引了各地画家云集沪上,逐渐形成“海上画派”。当时寓居上海的名画家有虚谷、任熊、 任熏、任颐(伯年)、吴昌硕等人,他们大都平民出身,以卖画为业,创作题材丰富,画面 清新通俗,深受平民阶层的欢迎。 5、哥特式艺术 意大利文艺复兴学者把 12 世纪到 15 世纪之间的艺术称为“哥特式”。哥特式艺术起源 于法国,开始于建筑领域,而后才逐渐波及雕刻和绘画。纵观整个哥特式艺术,它的发展重 点是从追求建筑的效果而转向绘画的效果的:早期哥特式雕刻和绘画都是巨大建筑的一部 分,而晚期的建筑和雕刻则追求平面装饰性的效果,不再追求结实和简洁的处理。 6、康定斯基 俄国艺术家康定斯基于 1896 年移居德国,早期的艺术活动对德国表现主义运动的发展具 有重要作用。但其真正的艺术成就体现在抽象主义阶段,被认为是抽象主义的典型代表。他 强调绘画的自律性,强调色彩和形的独立表现价值,主张艺术家用心灵体验和创造,通过非 具象的形式传达世界的内在本质,并在抽象形式的法则和美感、绘画中的音乐性以及创作过 程中的偶然性等方面进行了探索与研究。 7、亨利·摩尔 英国雕塑家亨利·摩尔擅长用有机形体创造抽象化的生命形态。他的作品大多以人体的 不同姿势作为母题,不追求感官的愉悦,而是通过来自自然的根茎、骨头、鹅卵石、贝壳等 4 有机形态对雕塑进行抽象简化处理,表现一种感人的生命力与表现力。亨利·摩尔在雕塑与 周围空间环境的关系,以及在雕塑形体上采用绳索、孔洞来表现新空间等方面的探索,对现 代主义雕塑的发展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8、超级写实主义 超级写实主义是绘画和雕塑的一个流派,其风格类似高分辨率的照片,可以看作是 20 世纪 70 年代兴起的照相写实主义的发展。该派认为艺术作品应该类似客观、逼真的摄影效 果,不带任何感情地对现实物象加以真实再现。超级写实主义艺术家以人物形象、城市风光、 静物、动物等作为主要表现题材,注意细节刻画和表现,其以假乱真的逼真效果常给人以冷 漠、缺乏人情味的感觉。超级写实主义在绘画领域以克洛斯最有代表性,雕塑领域则以安德 烈和汉森为代表。 二、填空题 (每空 1 分,共 20 个空 1×20 ) 1、世界上最著名的两处史前时期的洞窟壁画分别是法国的 拉斯科洞窟 和西班牙的 阿尔塔 米拉洞窟 。 2、 《龙凤人物图》 和 《人物御龙图》 是我国战国时期帛画的代表作品。 3、1986 年在四川的三星堆发现了晚商时代的大型祭祀遗址,出土了一批青铜铸像。 4、东晋画家顾恺之的代表作品有《女史箴图》和《洛神赋图》。 5、北齐画家杨子华的传世作品为《北齐校书图》。 6、乾隆将王羲之的《快雪时晴贴》、王献之的《中秋帖》、王珣的《伯远帖》合称“三希”, 因此其书斋名之为三希堂。 7、“曹衣出水”是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绘画风格,唐吴道子的绘画风格被称为 “吴带当风”。 8、意大利文艺复兴三杰是达·芬奇、米开朗基罗、拉斐尔。 9、德国文艺复兴时期最杰出的的两位画家是丢勒和霍尔拜因。 10、17 世纪荷兰绘画创造的一种新的肖像画形式为团体肖像画,其代表画家是伦勃朗、哈 尔斯。 三、简答题 (每题 6 分,共 5 题 6×5) 1、简述意大利画家卡拉瓦乔的风格特征及时代影响。 答:卡拉瓦乔是 17 世纪现实主义的杰出代表,也是一位具有独特个性和风格的艺术家,被 称为“推开 17 世纪大门的人”。 (1)卡拉瓦乔的艺术风格特征为:从不遵循古典模式,不承认任何既定的法则,其艺术旨 5 趣是描写亲眼所见的真实,描绘生活中平凡的或下层生活中的普遍形象。作品虽大多冠以宗 教的标题,但将下层平民的形象引入宗教画中,把神圣的宗教题材当做日常生活的风俗画来 加以表现,作品具有一定的民主色彩和社会批判因素。在艺术表现手法上,卡拉瓦乔大胆革 新,创造出一种强调明暗对比的“暗绘手法”,用光作为塑造形象、构图布局、突出戏剧性 主题的重要手段,一般具有朴素写实、严峻深沉的特征。 (2)卡拉瓦乔是 17 世纪意大利现实主义艺术的开创者,影响了整个欧洲现实主义美术的发 展。卡拉瓦乔不仅将 17 世纪的现实主义美术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而且对 18 世纪的市民写 实艺术、19 世纪的批判现实主义艺术产生了深远影响。 2、简述 17 世纪荷兰小画派的艺术特点。 答:17 世纪的荷兰,除了哈尔斯、伦勃朗这样一些伟大的现实主义艺术家之外,还涌现了 一批出色的画家,被称为“荷兰小画派”,其典型代表是维米尔。该画派的艺术特点主要表 现为: (1)作品画幅比较小,适宜于市民阶层悬挂室内以装饰居室之用。 (2)作品不表现重大的社会题材,特别注重对生活细节的描绘,以迎合市民阶层的审美趣 味。 (3)艺术风格朴实生动、雅俗共赏。 (4)画面多表现妇女梳妆打扮、弹琴唱歌、读书写信或做轻微的家务劳动,缺乏深刻的思 想内涵,表明荷兰艺术在蓬勃发展过程中的局限性。 3、简述巴洛克艺术的风格特征及代表画家。 答:(1)巴洛克艺术的主要风格特征为:①该艺术主要服务于天主教会,多表现宗教题材 和从事教堂装饰,具有浓厚的宗教色彩。②具有豪华特色和享乐主义的色彩,有时还带有点 神秘感。③打破理性的宁静和谐,具有浓郁的浪漫主义色彩,强调想象力。④强调激情和强 烈的运动感,关注作品的空间感和立体感。⑤强调艺术形式的综合手段,重视建筑与雕刻、 绘画的结合。 (2)代表画家:意大利的贝尼尼在建筑、雕塑方面成就突出,而佛兰德斯的鲁本斯则是 巴洛克艺术在绘画方面的杰出代表。 4、简述对“黄家富贵,徐熙野逸”的认识。 答:“黄家富贵,徐熙野逸”是五代时期西蜀画家黄筌和南唐画家徐熙花鸟画风格的总称。 对他们的认识,可从画家身份及社会地位、所选绘画题材、绘画技法及形成风格等方面进行 把握。 6 (1)黄筌为西蜀宫廷画家,他继承唐代传统,题材多为宫中奇禽名花。画法多采用双钩 填彩,笔致工细。以极细的线条勾勒,配以柔丽的赋色,线色相融,几不见勾勒痕迹,情态 生动逼真。其作品多用来装饰宫廷,具有精谨艳丽的富贵气象,如代表作《写生珍禽图》, 画风富丽,设色鲜明,因此被称为“黄家富贵”。 (2)出身于名族的南唐士大夫徐熙,终身不仕,自命高雅,过着放达闲适的生活。常游 于田野园圃,取材多为民间汀花野竹,水鸟渊鱼。他的画注重落墨,有“落墨花”之称。用 笔不拘泥于精勾细描,而是信笔书写,设色不以晕淡为工,只是略加色彩。在一定程度上突 破了唐以来细笔添色表现奇花异鸟的格式,而有所创造,被宋人称为“徐熙野逸”。 黄筌、徐熙一在宫廷,一为处士,不同的生活环境、思想情怀及不同的笔墨技巧,都使 他们形成面貌迥异的风格。宋人曰“黄家富贵,徐熙野逸”,从未出现中国美术史上第一次 以画家风格为分野的花鸟画派。 5、简述赵孟頫的绘画理论。 答:赵孟頫为元代杰出书画家、绘画理论家。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提出了自己的艺术主 张。 (1)标榜“古意”,“若无古意,虽工无益”,从文人的审美情趣出发,提倡继承唐与 北宋绘画,重视神韵,追求清雅朴素的画风,反对南宋“院体”中柔媚纤巧的画风。 (2)强调书画同源,强调将书法用笔进一步引进绘画之中,加强其艺术表现力。其代表 作《秀石疏林图》就体现了他的“书画本来同”的理论主旨。 赵孟頫的会花时间和艺术主张集中体现了元代文人画在继承宋金基础上的新发展,对当 时和后世绘画产生了巨大影响。 四、论述题(每题 15 分,共 4 题 15×4 ) 1、论述吴道子的艺术成就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答:(1)吴道子作为古代最负盛名的画家之一,其创作首先表现在宗教绘画上。他创作了 三百余堵壁画,涉及各类经变、文殊、普贤、佛陀等。传为吴道子的作品有《地狱变相图》、 《送子天王图》、《钟馗捉鬼图》等。 (2)吴道子不但吸收了张僧繇的立体画法,还发展了张的洗练概括的绘画技巧,并在此 基础上又有突破和创新。尤其是他以书法用笔入画,创作出有顿挫起伏、变化丰富、错落有 致的“兰叶描”,状若“莼菜条”,能表现对象“高测深斜,卷褶飘带之势”,获得“天衣 飞扬,满壁风动”的艺术视觉效果。这就是吴道子创造的“吴带当风”的艺术风格。 7 (3)吴道子强调其线条的表现力和独立功能,有意识的在画中将色彩弱化,“于焦墨痕 中,略施微染,自然超出縑素”,从而突破了南北朝以来的重彩风格,当时称为“吴装”。 此外,他还创作有“只以墨踪为之”的“白画”,为后世白描之先声。 (4)吴道子在绘画技术上的不断创新和拓展,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时代精神和审美变化, 所创“吴带当风”成为后世典范,因而享有“百代画圣”之誉。 2、论述院体画与文人画有何不同。 答:中国传统绘画中,有两种绘画风格备受瞩目,即院体画和文人画。这两种风格大都在五 代出现端倪,至宋代,作为中国绘画的鼎盛期,同时出现院体画和文人画的潮流,这两种风 格历经元、明、清,其差异在画家身份、绘画技法与整体艺术特征上表现出来,逐一分析为: (1)宋朝在建国之初就建立了翰林图画院。两宋画院可称为历史上画院隆盛的时代,而 画院之制度也以此最为完备。①出自院画作家的作品,反映了最高统治者的审美标准,谓之 “院体画”。②其艺术特征表现为造型准确,格法严谨,精微细腻;赋色浓艳,华贵富丽; 既有精密不苟之长,某些作品又有萎靡柔媚的倾向,形成“院体画”的独特风格。③院体画 多做宣传教化、粉饰太平之用,有一定的政教功能。宋代是院体画发展的高峰期,宋代院画 “高洁为工”的鲜明风格特征,给后代的传统绘画以良好的影响。 (2)文人画指中国美术史上由文人士大夫创作、用以抒情寄兴、托物言志的绘画形式。 ①与院体画家们不同,文人画家们都有精深的文化修养和书法造诣,绘画多为寄兴抒情之作, 作画目的在“聊以自娱”,艺术功能上标榜“写胸中逸气”、“自娱”,不趋附社会审美爱 好,强调表达作者的主观情感。在创作上不为他人所役,不肯供笑献勤。②就绘画特征和风 格而言,文人画题材偏重墨竹、墨梅、山水树石及花卉,以梅兰竹菊自喻。元代文人画家王 冕善画墨梅,即取梅之傲骨、“梅花香自苦寒来”之意;在形象塑造上,反对过分拘泥于形 似的描写,元代倪瓒提出其绘画“逸笔草草,不求形似”,用笔若草草不经意但却情态生动; 在用色上,重水墨轻色彩,认为“运墨而五色具”,力倡天真清新的风格;强调诗书画三位 一体,主张绘画要做到“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追求画面中的诗意表达;作画以书法用笔, 在画面题诗以表达心志,这一点在元四家的作品中有明确体现。总的看来,文人画是画家全 面修养的展现,其在中国美术史上地位极高。 3、论述徐悲鸿的美术教育观及其影响。 答:(1)辛亥革命之后,新美术运动随着新文化运动的活跃而兴起,改良中国画的呼声越 来越高,1917 年,康有为在《万木草堂藏画目序》提出了改良中国画的见解。他认为中国 画学衰敝至极,应遂灭绝。而若要拯救中国画,则应以复古为更新,即复六朝唐宋之法,以 8 院体画为正法,做到“能专精体物”,状物写实。徐悲鸿深受康有为画学思想的影响,坚持 以西方写实主义改良中国画。 (2)为实现他所坚持的改良中国画的教育观念,徐悲鸿在美术创作上坚定不移地选择了 现实主义的绘画道路,认定素描是一切造型艺术的基础,要同研究科学以数学为基础一样, 研究艺术要以素描为基础,要达到师法造化的目的就要靠写生。这种艺术观是和他一贯关注 现实生活、关心国家民族命运的人生观高度契合的。因此,在他的艺术创作中,对中国画进 行中西融合的大胆改革,将传统中国绘画的程式抛开,以素描为基础,用中国画的工具材料 和极少的传统技法来塑造形象,即用西方技法来改造中国画,使其作品在精神气质和审美趣 味上兼具西方风格与中国民族特色。作为美术教育家,他将自己的教育理念贯彻到教学中, 他的素描教学一度是全国最有权威的,并影响至今。 4、论述石涛的山水画风格及其在美术史上的地位。 答:(1)石涛在绘画艺术上成就极为杰出,他是清初最富独创性的画家,山水、花鸟、人 物均有很高的成就,而尤以山水画成就最高。 (2)他的山水不宗一家,看似无法而实际上变古法为我法,又因他饱览名山大川,“搜 尽奇峰打草稿”,故形成自己苍郁恣肆的独特风格。石涛善用墨法,枯湿浓淡兼施并用,尤 其喜欢用湿笔,通过水墨的渗化和笔墨的融和,表现出山川的氤氲气象和深厚之态。在技巧 上他运笔灵活,或细笔勾勒,很少皴擦;或粗线勾斫,皴点并用。有时运笔酣畅流利,有时 又多方拙之笔,方园结合,秀拙相生。 (3)石涛作画构图新奇。无论是黄山云烟、江南水墨,还是悬崖峭壁、枯树寒鸦,或平 远、深远、高远之景,都力求布局新奇,意境翻新。他尤其善用“截取法”以特写之景传达 深邃之境。石涛还讲求气势,他笔情恣肆,淋漓洒脱,不拘小处瑕疵,作品具有一种豪放郁 勃的气势,以奔放之势见胜。其代表作品有《搜尽奇峰打草稿图》、《山水清音图》等,都 能够反映石涛山水画的特色。
上一篇文章: 2017年江苏大学624设计史论考研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17年江苏大学622信息资源管理基础考研大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