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淮海工学院机械制造技术考研大纲
2017 年淮海工学院硕士研究生招生 机械制造技术考试大纲 一、参考书目 《机械制造技术基础》(第二版)于骏一、邹青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9 二.考试的总体要求 1.掌握机械制造技术的基本概念、定义和术语; 2.掌握金属切削的基本理论、基本规律及切削过程控制的主要方法; 3.了解机械加工的方法及装备,熟悉常用机床的工艺范围及特点; 4.掌握分析和提高机械加工精度及表面质量的方法; 5.掌握机械加工和装配工艺规程的制订方法、工艺尺寸链及装配尺寸链的建立和 计算; 6.掌握机床夹具定位原理、定位误差的分析和计算、机床夹具设计的基本方法。 三.考试的内容 第一章 绪论(分值权重约 5%) 基本知识:工艺过程(工序、工步、安装、工位和走刀)、生产类型、基准、装 夹(定位和夹紧)、定位(六点定位原理、完全定位、不完全定位、欠定位、过 定位)。 基本应用:定位方案分析。 第二章 金属切削过程(分值权重约 10%) 基本知识:切削运动(主运动和切削运动)、切削过程中三个变化着的表面、切 削用量、刀具标注角度的参考系(基面、切削平面、正交平面);刀具材料的性 能要求、常用刀具材料及其特点与选用;切削过程中变形区的划分及其变形特点、 积屑瘤的形成及其影响、切屑的类型及形成条件;切削力的来源及其影响因素; 切削热的产生、传导及影响因素;刀具磨损形态及磨损过程、切削用量对刀具寿 命的影响;砂轮的特性、磨削过程。 基本应用(看图标注):刀具切削部分的构造、刀具的标注角度、切屑类型的判 断、刀具磨损形态及磨损过程。 第三章 机械制造中的加工方法及装备(分值权重约 10%) 基本知识:表面发生线的形成方法;金属切削机床型号的编制;外圆表面的常用 加工方法(车、磨、光整加工)及其应用;孔的常用加工方法(钻、扩、铰、镗、 拉)及其应用;平面的主要加工方法(铣、刨、车、磨、拉)及其应用、逆铣和 顺铣的工艺特点;齿轮的加工方法(滚、插、剃、磨、拉)及其应用;主要的特 种加工方法。 基本应用:通用机床型号的识别、孔加工方法中刀具的运动方式分析、孔加工刀 具的识别(看图分析)、镗孔方式分析(看图分析)。 第四章 机械加工质量及其控制(分值权重约 35%) 基本知识:加工精度、加工误差和原始误差的概念及三者之间的关系;获得尺寸 精度、形状精度、位置精度的方法;加工经济精度、机械加工系统(工艺系统)、 误差敏感方向、定位误差、定位基准不重合误差及定位基准位移误差的概念;工 艺系统的几何误差概念及其与加工误差的关系;工艺系统刚度的概念及工艺系统 刚度对加工精度的影响,机床部件刚度(曲线)特点、误差复映现象;工艺系统 的热源及工艺系统热变形对加工精度的影响;工件内应力产生的原因;提高加工 精度的途径;系统误差(常值系统误差、变值系统误差)和随机误差的含义、加 工误差的统计分析方法;加工表面质量的内容及其对耐磨性、疲劳强度和配合性 质的影响;磨削烧伤的原因及分类;强迫振动和自激振动的概念、控制机械加工 振动的措施。 基本应用:定位误差的分析与计算;工艺系统受力变形引起的加工误差的分析或 计算;利用误差复映规律计算工件加工误差或走刀次数;根据加工误差统计分析 的结果计算合格品率和不合格品率。 第五章 工艺规程设计(分值权重约 30%) 基本知识:工艺规程及其作用;粗、精基准的选择原则;零件表面加工方案的选 择;加工阶段的划分;按工序集中与分散原则组织工艺过程的特点;机械加工工 序先后顺序的安排原则、热处理工序的安排;加工余量(公称余量、最大余量、 最小余量、余量公差)的含义及计算;尺寸链(封闭环、组成环、增环、减环) 的含义及其确定、极值法解算尺寸链的计算公式;时间定额及其组成、提高生产 率的工艺途径;机器的装配过程、机器质量的影响因素、保证装配精度的四种装 配方法、互换法和修配法尺寸链的建立及解算方法;零件结构工艺性和装配工艺 性的评价。 基本应用:粗、精基准选择原则的应用;加工方案合理性分析(含热处理安排); 加工余量的计算;工艺尺寸链和装配尺寸链(互换装配法和修配装配法)的建立 及其计算;机械加工工艺性评价和装配工艺性评价。 第六章 机床夹具设计(分值权重约 10%) 基本知识:机床夹具的作用、分类和组成;常见定位元件及其限定的自由度;工 件夹紧力作用点的选择、夹紧方向的选择;常见的夹紧装置类型;典型机床夹具 (钻床夹具、铣床夹具)及其定位元件、夹紧元件、限制自由度数目。 基本应用(看图分析):夹紧力作用点合理性分析、夹紧力作用方向合理性分析; 典型机床夹具结构分析。
上一篇文章: 2017年淮海工学院计算机网络考研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17年淮海工学院机械原理考研大纲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