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年河南理工大学体育基础理论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大纲
2017 年研究生入学考试体育基础理论考试大纲及参考书目 考试科目:体育社会学、学校体育学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体育社会学与学校体育学各占约 75 分。 四、试卷题型结构 试卷题型结构为: 简答题共 6 题,每题 10 分,共计 60 分; 论述题共 4 题,其中每门第一题为 20 分;第二题为 25 分,共 90 分。 体育社会学 考试内容 体育社会学的由来与发展、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西方社会学的主要流派;体育 社会学研究方法及基本步骤;政治与体育的关系和相互作用;体育的社会组织机 构、社区体育的组成要素和功能;体育与社会运行的关系;人口与体育人口; 竞技体育的特点、社会价值和功能;体育群体与体育社团;体育与文化、教育、 科学技术、大众传媒之间的关系;体育社会问题的特点、成因、解决途径;社会 体育的社会学分析;老年人与老年体育;妇女解放运动与妇女体育;体育与社会 现代化的关系;体育与现代生活方式;中国体育改革的社会学分析等。 考试要求 体育社会学在考察基本知识、基本理论的基础上,注重考察学生运用基本原 理和方法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生应能: 1. 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 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 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和现实问题。 4. 有体育社会学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社会现象或实际问题。 5. 结合实际或某些实例,结合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问题和实际问题。 6. 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文字通顺,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 乎逻辑地表述。 学校体育学 考试内容 学校体育思想的形成与发展;学校体育与学生的全面发展;我国学校体育目 标;体育课程的性质与功能;体育课程的编制;体育课程的实施;体育课程学习 与指导;体育课程学习评价;体育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面向全体学生的课外 体育活动;学校课余体育训练和竞赛;理想的体育教师以及体育教师的职业培训 与终身学习等。 考试要求 1.准确地再认或再现学科的有关知识。 2.正确理解和掌握学科的有关范畴、规律和论断。 3.运用有关原理,解释和论证某种观点,辨明理论是非。 4.运用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用体育社会学和学校体育学的基本原 理和方法比较和分析有关学校体育现象和学校体育的实际问题。 5.结合学校体育学、体育社会学的基本情况,认识和评价有关理论间题和实际 问题。 6.准确、恰当地使用本学科的专业术语,层次清楚、有论有据、合乎逻辑地表 述。 河南理工大学 2017 年硕士研究生招生专业目录 018 体育学院 5 联系电话:0391-3987408 联系人:刘红波(副院长) 120400 公共管理 (按一级学科硕士点招生) 01 公共体育事业管理 5 ① 101 思想政治理论 ② 201 英语一 ③ 634 公共管理学 ④ 891 体育基础理论 复试科目: 892 体育管理学 同等学力加试: 893 运动训练学 894 体育概论 河南理工大学 2017 年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专业课参考书目 编号 考试科目 参考书目 编著者 出版单位及日期 634 891 892 893 894 公共管理学 体育基础理论 体育管理学 运动训练学 体育概论 公共管理学 体育社会学 学校体育学 体育管理学 运动训练学 体育概论 黄健荣 主编 卢元镇 潘绍伟、于可红 主编 张瑞林、秦椿林 田麦久 杨文轩、杨霆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年 版。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 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8 年 人民教育出版社,2005 年 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 年 如有其它问题需要了解,也可与 18739186026 薛老师联系。 《公共管理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公共管理学 考试形式和试卷结构 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内容结构 简答题 、论述题 四、试卷题型结构 简答题 分值占 60-70% 论述题 分值占 30-40% 考试大纲 第 1 章 公共管理导论 1、公共管理的本质、主体及其运行目标与方式;2、公共管理何以成为当代全球关注的重要问题;3、新公 共管理的主要内容;4、公共管理学的研究范围。 第 2 章 公共管理理论的发展变迁 1、公共管理的发展与变迁;2、传统公共行政学的发展与理论基础;3、公共管理的理论基础;4、公共管 理未来的发展趋势。 第 3 章 公共组织与公共管理 公共组织的内涵与特点;公共组织环境及其影响;公共组织的分类及各类公共组织在公共管理中的作用; 公共组织的行为方式及其特点;网络时代的内涵及其对公共组织的影响;网络时代公共组织的变革与发展。 第 4 章 政府职能与政府失灵 政府职能的含义、特点及分类;现代政府基本职能定位及其边界;政府失灵的原因、表现及矫正。 第 5 章 公共政策 公共政策的性质和范畴;公共政策工具的分类及其特点;公共政策过程;公共政策发展的价值取向;公共 政策发展实现公共管理价值的途径 。 第 6 章 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管理 人力资源的内涵和特点;公共部门人力资源的特殊性及其人力资源管理的目标和任务;公共部门人力资源 管理的职能;公共部门人力资源开发的内容及环节;中国《公务员法》的主要制度创新。 第 7 章 公共部门信息资源管理 公共信息的内涵及其在公共管理中的重要性;政府信息资源管理的职能、任务、意义及研究维度;政府信 息公开的内涵及意义;电子政府的含义及其对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意义;公共信息资源管理的优化途径。 第 8 章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 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含义;绩效管理:政府再造的有效工具;成功绩效管理的相关制度安排;公共部门绩 效管理的过程;公共部门绩效管理的障碍及其克服 第 9 章 公共危机管理 公共危机的内涵、特点及危害;公共危机管理的核心理念及主要对策;公共危机管理的系统与机制;公共 危机的传统解决机制及其缺点;公共危机复合治理的内涵、特征、困境及解决办法。 第 10 章 公共管理与公民社会 第三部门的内涵及类型;第三部门参与公共管理的优势与功能;公共精神的内涵及其意义;当代中国公共 精神塑造的途径。 第 11 章 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 公共权力的概念及特征;公共权力的异化;美国的分权理论及实践;公共权力的监督与制约机制。 参考书目 《公共管理学》,黄健荣 主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2008 年版。
上一篇文章: 2017年河南理工大学天然药物化学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17年河南理工大学水资源学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