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考研大纲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 ] 考试科目名称:马克思主义哲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0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辩证唯物主义约占 40%,历史唯物主义约占 60%.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4 小题,每小题 5 分,共 20 分 简答题: 4 小题,每小题 10 分,共 40 分 分析论述题:2 小题,每小题 20 分,共 4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马克思主义哲学主要考察考生作为未来该领域的研究者所应具备的基本专业理论素质,侧重 对理论本身的深入理解和系统掌握,为进一步学习打下坚实的理论基础。它所考察的知识点, 都包含在所指定的参考书之内。 第 1 章 哲学是现世的智慧 1.1 什么是哲学 1.2 哲学的基础问题 1.3 树立正确的哲学观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哲学。哲学的研究对象。哲学的基本问题。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 产生和存在的根源。 第 2 章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1 哲学史上的伟大变革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特征 2.2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精髓 2.3 马克思主义哲学与现时代 2.4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和方法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实践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哲学首要的和基本的观点,实践原则是马克思主 义哲学的建构原则。马克思主义哲学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相统一的世界观。马克 思主义哲学的批判性和开放性。 第 3 章 物质和意识 3.1 世界是物质的 3.2 意识的本质 3.3 世界的物质统一性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哲学上的物质概念,认识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属性,时间和空间是物质的存 在方式;理解意识的起源、意识的本质、意识的构成、意识的能动作用;深刻认识人类社会 的物质性和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认识世界的物质统一性的科学根据和哲学证明;掌握实 事求是的思想路线。 第 4 章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4.1 实践的本质和基础形式 4.2 实践的结构和功能 4.3 人对物质世界的实践把握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实践是人改造客观世界的物质活动、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实践的特点和 基本形式;实践由主体、客体和手段构成、实践具有创造客体价值和优化主体的功能。 第 5 章 世界的普遍联系及基本环节 5.1 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 5.2 世界的普遍联系 5.3 世界普遍联系的基础环节 本章要求学生懂得辩证法与形而上学的对立,理解辩证法是关于世界普遍联系和发展的学 说,唯物辩证法是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科学方法;形而上学是用片面、孤立和静止的态度观察 事物的方法;懂得世界的联系具有客观性、普遍性和多样性、条件性,以及世界普遍联系的 基本环节。 第 6 章 世界的发展变化及其规律 6.1 发展的实质及其规律 6.2 矛盾规律是事物发展的最基本的规律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什么是哲学意义上的矛盾,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及其在事物发展中的作 用,认识对立面的统一和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了解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及其相 互关系,把握矛盾问题的精髓,正确认识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第 7 章 认识的本质和过程 7.1 认识的前提、基础和本质 7.2 认识的结构 7.3 认识的具体机制 7.4 认识的过程 7.5 辩证思维的基本方法。 本章要求学生理解关于人的认识的本质和基本结构,正确理解认识和实践的辩证关系,了解 认识是主体在实践的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的反映,分清唯物主义反映论和唯心主义先验论的 区别和联系,对人的认识和思维有一个清晰的认识。 第 8 章 真理与价值 8.1 哲学史上纷繁复杂的真理观 8.2 真理的客观性 8.3 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 8.4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8.5 真理与价值 本章要求学生要求了解关于真理和价值的的本质含义,实践检验真理标准的绝对性与相对 性,以及关于真理和价值的相互关系及其在人类的社会活动中的作用。 第 9 章 唯物史观和创立和历史基础问题的科学解决 9.1 唯物史观的创立及其意义 9.2 人类社会的物质基础 9.3 人类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 本章要求学生了解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问题是历史观的基本问题,懂得唯心史观的根 本局限与唯物史观创立的意义,认识辩证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是一个整体;懂得劳动在从猿 到人的转变中的作用,地理环境、人口和生产方式构成人类社会的物质生活条件,理解人类 社会及其历史的本质特征。 第 10 章 社会基本结构和社会形态 10.1 什么是社会结构 10.2 社会的经济结构与要素 10.3 社会的政治结构 10.4 社会的观念结构 10.5 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社会的经济结构与要素, 政治上层建筑及其构成要素,懂得国家政权是 政治上层建筑的核心;掌握社会意识形态及其构成要素,社会意识形态的本质和特点,认识 文化的本质和功能;懂得社会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经济社会形态是社会形态的 核心,掌握社会形态发展是统一性和多样性的统一。 第 11 章 社会发展规律和动力 11.1 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 11. 2 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11.3 科学技术革命是人类社会进步的杠杠 11.4 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 11.5 社会发展规律的客观性与人的活动的主观性的关系 本章要求学生掌握社会基本矛盾运动及其规律,懂得阶级斗争是推动社会发展的直接动力, 认识社会发展中的革命、改革和科学技术革命对于社会发展的作用,掌握文明的多样性及其 对人类社会文明发展的推动作用;认识人民群众是历史活动的主体,懂得人民群众是推动人 类社会发展的真正动力以及个人在历史上的作用。 第 12 章 社会进步与人的发展 12.1 社会进步 12.2 人的自由及其实现 12.3 人的发展与社会进步 本章要求学生懂得社会进步是人类历史发展的总趋势,理解社会进步的评价尺度;认识人的 本质和价值;懂得人的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关系;懂得共产主义是历史发展的必然,理解我国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条件下人的全面发展的目标。 三、主要参考书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梁树发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2、《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陈先达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 年版。 3、《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教育部社政司组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年版。 4、《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原理》(第五版),李秀林等主编,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社 2005 年版
上一篇文章: 2015年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哲学史及原著选读考研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15年湖南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与当代社会思潮考研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