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湖南师范大学834编辑出版学考研大纲
1 湖南师范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自命题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代码:[834] 考试科目名称:编辑出版学 一、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试卷成绩及考试时间 本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80 分钟。 2)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3)试卷内容结构 各部分内容所占分值为: 中国编辑出版史(上册) 约 50 分 现代期刊编辑学 约 50 分 书籍编辑学 约 50 分 4)题型结构 名词解释题:6 小题,每小题 8 分,共 48 分 简答题: 4 小题,每小题 13 分,共 52 分 论述题: 2 小题,每小题 25 分,共 50 分 二、考试内容与考试要求 编辑出版学 考试目标: 1、系统掌握以期刊编辑活动、书籍编辑活动为代表的编辑出版学的基础知 识、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和现代编辑出版观念,熟悉中国编辑出版活动的发展历 史及其编辑出版思想。 2、理解期刊、图书的编辑、出版、发行、出版经营管理活动的任务、过程、 2 原则和方法;较好地掌握期刊编辑学、书籍编辑学的基本理论, 对学科的概念、 定义有全面、清晰的了解与认识。 3、在学习专业理论知识的基础上, 培养学生的专业基本技能, 加强专业素质 的锻炼, 使学生能够较准确地将所学的书本理论与专业技能相结合;能运用编辑 出版学的基本理论和现代编辑出版理念来解决编辑出版活动中的现实问题,分析 编辑出版现象,把握编辑出版规律。 考试内容: 一、中国编辑出版史 (一)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学科体系、总体特点与发展分期 编辑、出版、图书的概念;中国编辑出版史的学科体系;中国编辑出版史 研究的历史和现状;中国编辑出版史的总体特点及其分期。 (二)编辑出版的萌芽时期(上古至西周) 文字的产生与图书的起源;早期的文字载体与原始的编辑活动。 (三)编辑出版的草创时期(春秋战国) 史官制度的打破与私人著作的兴起;春秋时期的图书编辑活动;战国时期 的图书编辑活动;竹帛并行与简牍制度。 (四)编辑出版的奠基时期(秦汉) 秦汉时期的文化政策;两汉的图书机构及编校活动;秦汉时期的出版物; 两汉时期的图书贸易;秦汉时期的图书形制;纸的发明及应用。 (五)编辑出版的初兴时期(魏晋南北朝)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社会文化背景;魏晋南北朝的政府编纂机构及编辑活动;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图书发行事业;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图书形制。 (六)图书编辑出版的发展时期(隋唐五代) 隋唐五代图书事业的背景;隋唐五代的编纂机构及编辑活动;雕版印刷术的 发明;隋唐五代的出版事业;隋唐五代的图书贸易;隋唐时期的图书形制。 (七)编辑出版的壮大时期(宋、辽、金、元) 3 宋代统治者的文化政策;宋代的图书编纂机构和编纂活动;宋代的图书出版 事业;宋代图书形制及印刷技术;宋代的图书发行;宋金元的图书事业。 (八)图书编辑出版的兴盛时期(明及清前期) 明清编辑出版业发展的背景;明清时期的编辑活动;明代的图书出版事业; 清代前期的图书出版事业;明清的印刷技术及图书形制;明清时期的图书发行业。 (九)图书编辑出版的变革时期(清后期) 近代编辑出版业发展的背景;近代书刊编纂活动;近代的出版事业;近代机 械化印刷术的传入及发展;近代的图书发行。 (十)图书编辑出版的斗争时期(中华民国) 现代社会与书刊出版;现代的图书编辑活动;现代的私营出版业;现代印刷 技术的发展;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出版发行事业。 二、现代期刊编辑学 (一)期刊与期刊编辑学 期刊的基本表现特征;期刊的定义;期刊申办、审批和登记程序;期刊的标 准刊号;期刊编辑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二)期刊的社会功能与种类 期刊的社会功能;期刊的本质属性;期刊两种主要的分类方法。 (三)作者、编者、读者 作者与编者;期刊编辑的作者工作;编者与读者;期刊编辑的读者工作。 (四)期刊编辑工作 编辑工作的基本概念;编辑工作的对象和定义;编辑工作的特点;编辑工 作的内容;基本流程和分期;掌握编辑工作的基本方式。 (五)期刊的选题计划 选题与选题计划;选题的基本概念;选题计划的原则和基本结构;选题计划 的基本方法;选题计划的分类和分期;选题计划的辩证关系。 (六)期刊的集稿 集稿的基本概念;期刊集稿的内涵;组稿工作;集稿与组稿的区别;组稿的 4 基本程序。 (七)期刊的审稿 审稿的意义和作用;期刊审稿的目的;审稿的基本范围;审稿的程序与方法。 (八)期刊的编辑加工 加工的概念;加工的定义与程序;加工的内容;加工的基本范围;加工的基 本内容。 (九)期刊的编排与校对 期刊的编排;期刊编排的性质;期刊的编排技巧;期刊的校对;校对的意义 和掌握校对的方法。 教学课程中的第十章、第十一章和第十二章的内容属于在专业实习中了解和 亲历期刊实际工作中领会与掌握、发挥的内容,一般不在考试中出题。 三、书籍编辑学 (一)书籍编辑活动与书籍编辑学 书籍编辑活动的历史经验和传统;编辑活动的发展和编辑学研究;书籍编 辑学的研究对象和性质;书籍编辑学的范畴、内容和学科体系;书籍编辑学的研 究方法。 (二)书籍 书籍的概念、主要特点和社会功能;书籍的起源和发展;书籍、商品和出版 物;一本书的构成;书籍的类型和计量单位。 (三)编辑工作 “编辑”的概念 ;书籍编辑活动的产生和发展概况;书籍编辑工作的性质和 社会功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编辑工作。 (四)编辑人员 编辑人员的构成;编辑人员的职业意识;编辑人员的心理素质;编辑人员的 政治素质与思想作风;编辑人员的知识结构;编辑人员的业务能力。 (五)编者和读者 读者概念和读者结构;编者和读者的关系;读者需要和读者心理;编辑部的 5 读者工作。 (六)编者和作者 编者和作者的关系;作者类型;作者心理;编辑部的作者工作。 (七)编辑方针和原则 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百花齐放,百家争呜 ;古为今用,洋为中 用;党性原则;质量原则;效益原则。 (八)编辑构思 编辑构思的意义;编辑构思的类型和作用;总体编辑构思的内容;群体、个 体编辑构思的内容。 (九)编辑艺术和风格 编辑艺术和风格的含义;编辑艺术的广延与层次;宏观编辑艺术;微观编辑 艺术;编辑风格。 (十)编辑过程 书籍编辑过程概述;书籍编辑过程的整体性;书籍编辑过程的重要环节;书 籍编辑过程的发展趋势。 (十一)选题与集稿 选题和选题计划;选题工作的要求和原则;制订选题计划的程序;制订选题 计划需要正确处理的几种关系;稿源和集稿方式;组稿工作。 (十二)审稿与选择 审稿工作的意义;审稿的制度和方法;书稿评价、选择的标准和要求;审读 报告、书稿退改和退稿;签订出版合同。 (十三)编辑加工 编辑加工的意义和必要性;编辑加工的方式方法;内容方面的加工;形式方 面的加工;辅文和图稿加工;技术性加工;处理好与编辑加工有关的两个原则问 题。 (十四)发稿、校对和样书检查 发稿;校对;样书检查。 6 (十五)装帧艺术 书籍的内容美与形式美;装帧的性质与功能;装帧设计的要求与原则;美 术设计;版式设计及其他;字体与字号。 (十六)新书介绍与书评 书籍宣传;新书介绍;书评 ;书评与编辑。 (十七)书籍重印与再版 书籍重印、再版的社会意义;书籍重印、再版与出版社;重印、再版书选 题计划;重印、再版书的编辑工作。 (十八)书籍编辑工作现代化展望 世界各时期书籍产量增长情况;改变出版业面貌的新技术和新媒介;关于编 辑工作现代化问题。 三、主要参考书 徐柏容:《期刊编辑学概论》,辽海出版社 2001 年。 陈仁风:《现代杂志编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 1996 年。 许清茂:《杂志学》,厦门大学出版社,2001 年。 朱胜龙:《现代图书编辑学概论》,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李 琪:《现代图书编辑学》,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8 年。 姚福申:《中国编辑史》,复旦大学出版社 2004 年。 黄镇伟:《中国编辑出版史》,苏州大学出版社 2003 年。 7
上一篇文章: 2015年湖南师范大学835管理学原理考研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15年湖南师范大学833广告学考研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