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武汉工程大学847《环境微生物学》考研大纲
1 武汉工程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 ——《环境微生物学》考试大纲 一、课程基本信息 课程中文名称:环境微生物学 课程英文名称:Environmental Microbiology 适用招生专业:环境科学 教材:周德庆主编《微生物学教程》第 3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年 二、考试性质与要求 本考试是全日制环境科学专业硕士研究生入学的专业考试。要求考生比较系 统地理解和掌握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基本理论;掌握重要的微生物学研究技 术;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分析和解决问题;了解微生物学领域的重要进展。 具体要求学生主要掌握以下几方面内容: (1) 掌握微生物的定义、特点、组成和分类鉴定。 (2) 掌握不同大类微生物(包括病毒、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 及其功能、繁殖方式及培养特征。 (3) 掌握微生物的营养、代谢、人工培养及生长控制的规律和方法。 (4) 理解微生物的遗传变异规律和常见育种方法及其遗传学原理。 (5) 掌握微生物在自然环境中的分布、和生物环境的关系、在地球化学和环境保 护中所起的作用。 (6) 了解传染与免疫的基本概念、免疫机制和主要的免疫类制品; (7) 了解微生物与生物能源、生物化工资源开发及与人类健康等领域的最新研究 进展。 三、考试内容 (一)微生物概述和分类鉴定 1.微生物的定义 2.微生物的粗分大类及每大类下属的微生物类别 3.微生物的特点 2 4.微生物学的分科 5. 生源论和曲颈瓶试验 6. 微生物的分类单元及其常见分类单元(如种、菌株、模式种、模式菌株等) 的概念 7. 微生物的双名法和三名法命名规则 8. 五界系统和三域学说的内涵 9. 伯杰氏原核生物分类系统纲要 10.微生物鉴定的基本步骤,经典方法/系统及其指标,现代方法及其指标 (二)原核微生物 1. 原核微生物的概念 2. 细菌的形态、构造及其功能、繁殖方式及群体形态 3. 放线菌的形态、构造、繁殖方式及群体特征 4. 蓝细菌的形态、构造及繁殖 5. 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的细胞结构特点 6. 支原体、衣原体和立克次体和人类的关系 7. 支原体的群体形态,衣原体的生活史 (三)真核微生物 1. 真核微生物与原核微生物在细胞结构上的异同 2. 真核微生物的细胞结构和功能 3. 酵母菌的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4. 酵母菌的细胞形态、构造及菌落特点 5. 酵母菌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 6. 霉菌的分布及与人类的关系 7. 霉菌的细胞形态、构造及菌落特点 8. 真菌孢子的类型、主要特点和代表菌属 9. 蕈菌的发育过程 (四)非细胞生物 1. 病毒的特性 2. 病毒的分类 3 3. 病毒的形态、构造和化学组成 4. 病毒的复制过程 5. 一步生长曲线 6. 烈性噬菌体和温和噬菌体的概念, 7. 溶源性、溶源菌、前噬菌体、裂解性周期及溶源性周期的概念 8. 病毒的培养、鉴定和定量 9. 亚病毒的种类 10.病毒在工农业生产和基因工程中的应用 (五)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 1. 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及其功能 2.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 3. 营养物质进入微生物细胞的方式 4. 培养基的制备原则和方法 5. 培养基的种类及应用 (六)微生物的新陈代谢 1. 化能异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2. 化能自养微生物的生物氧化和产能 3. 光能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4. 自养微生物的CO2固定 5. 微生物的生物固氮作用 6. 肽聚糖的生物合成 7. 微生物次生代谢物的合成 8. 微生物代谢的调节及其在发酵工程中的应用 (七)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 1. 微生物生长繁殖的测定方法 2. 微生物个体生长和群体生长的规律 3. 单细胞微生物的典型生长曲线 4. 微生物的同步培养、连续培养和高密度培养 5. 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环境因素 6. 微生物在实验室和生产实践中的培养 4 7. 控制有害微生物生长的物理、化学方法 (八)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 1. 证明微生物遗传变异物质基础的3个经典实验 2. 遗传物质在微生物细胞中存在的部位和形式 3. 基因突变 4. 突变与育种 5. 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接合、转化、转导和原生质体融合 6. 真核微生物的基因重组:有性杂交和准性杂交 6. 杂交育种 7. 基因工程的定义、操作和应用 8. 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 (九)微生物生态 1. 微生物在生态环境中的分布 2. 微生物与生物环境的关系:互生、共生、寄生、拮抗、捕食等 3. 微生物的地球化学作用(微生物在碳、氮、硫、磷元素循环中的作用) 4. 水体污染与微生物的关系 5. 微生物在水体、土壤污染治理中的应用 6. 微生物在环境监测中的应用 (十)传染与免疫 1. 传染与传染病的概念 2. 传染的3种可能结局 3. 决定传染结局的3大因素 4. 免疫器官和免疫细胞 5. 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 6. 免疫细胞在免疫应答中的作用 7. 免疫分子及其在体液免疫中的作用 8. 抗原、抗体间的主要反应及其一般规律 9. 免疫类生物制品及其应用 (十一)最新进展 5 了解微生物学领域的引人瞩目的最新进展 四、考试形式与试卷结构 1 考试方式:闭卷,笔试 2 考试时间:180 分钟 3 题型及分值 总分 150 分 o 名词解释 40~50 分 o 简答 40~50 分 o 问答 50~ 70 分
上一篇文章: 2019年武汉工程大学849《体育管理学》考研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19年武汉工程大学846《数字图像处理》考研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