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黑龙江大学01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试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大纲
文章搜索   高级搜索   
考研试卷库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  2018年黑龙江大学01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试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大纲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上海理工大学各学院博士生导师联系方式
普通文章 上海师范大学2018年录取研究生学费标准
普通文章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2002-2016年硕士博士研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张文忠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阎国栋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新新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丽丹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宏印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王传英教授简介
普通文章 南开大学苏立昌教授简介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2012
普通文章 华南师大光学、光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
普通文章 关于报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2年硕
普通文章 广西中医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桂林医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艺术学院2012拟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

2018年黑龙江大学013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复试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复试大纲

1
黑龙江大学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考试科目名称: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 考试科目代码:[013]
一、考试要求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是 20 世纪 60 年代以来迅速发展起来的一门运用现代经济学
原理和分析方法研究人口资源环境协调发展问题的经济学分支学科,它广泛吸收了环境学、
资源学、生态学、社会学、人口学等学科的理论和方法,是经济学与其它学科相互交叉、
渗透的综合性边缘学科。要求学生通过学习,掌握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理论,培养学
生运用可持续发展观和经济学工具分析人口、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问题,积极探讨人口、
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发展的人类可持续发展之路。
要求考生系统掌握以下基本知识:
1.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分析的基本理论、分析方法和应用解决问题的基本技术;
2.环境—经济系统的结构和特征以及环境恶化,资源枯竭的经济原因;
3.资源开发利用的有效配置理论及计算方法及其管理问题
4.环境评价和经济学理论及方法;
5.污染控制的经济理论及经济措施。
二、考试内容
第一章 绪论
(一)可持续发展观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兴起
(二)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性质和特征
(三)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知识点:了解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兴起的背景及其意义;掌握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
研究对象、性质、特征和研究方法。 重点:可持续发展观;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内
容与方法。 难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
第二章 可持续发展观的形成与发展
(一)中国历史上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
(二)西方经济学中的可持续发展思想渊源
(三)可持续发展理论形成的理论背景
(四)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与发展的现实条件
(五)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程
2
知识点:了解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历史渊源和形成背景,阐述可持续发展思想的形成过
程。 重点:可持续发展思想形成的历史背景、现实条件和形成过程 难点: 可持续发展思
想的形成条件和过程
第三章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理论
(一)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二)可持续发展的因素分析
(三)可持续发展的途径
(四)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与评价指标
知识点:理解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分析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探讨实现可持续发展
的途径,选择合适的指标体系评价可持续发展。 重点: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实现可持续发
展的途径,可持续发展的评价方法。 难点:人口、资源环境、科学技术和制度与可持续发
展的辨证关系。
第四章 人口数量与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首要因素
(二)世界人口数量发展的历史、趋势与人口转变
(三)人口数量决定的微观分析
(四)人口数量与发展的宏观分析
知识点:了解世界人口数量发展的历史、趋势与人口转变的概况,能对人口数量进行
微观和宏观的分析。 重点: 人口数量的变化规律,可持续发展的微观和宏观分析 。难点:
人口数量与发展的宏观分析
第五章 人口质量与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质量及其度量
(二)人口质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三)提高人口质量的途径
知识点:理解人口质量的内涵,掌握人口数量的度量方法,分析人口质量可持续发展
的影响, 探讨提高人口质量的途径。 重点:人口质量的内涵与度量方法, 人口质量对可
持续发展的影响,提高人口质量的途径。 难点: 人口质量的内涵及其度量方法,人口质
量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第六章 人口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一)人口结构及其社会经济意义
(二)人口的年龄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三)人口的性别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四)人口的城乡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3
(五)人口的地域结构与可持续发展
知识点:了解人口结构及其社会经济意义,分析人口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城乡结构、
地域结构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重点: 人口结构结构的社会经济意义、人口老龄化对可
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难点: 人口老龄化对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及对策
第七章 中国的人口与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人口问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二)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中国人口战略选择
知识点:理解我国人口在数量、质量和结构方面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经济发展的影响,
学会分析中国迈向可持续发展的人口战略选择。 重点: 中国人口问题,中国人口发展战
略选择及措施 难点:中国人口发展战略选择
第八章 资源与发展
(一)自然资源的类型及其特点
(二)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三)关于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前景的不同观点
知识点:了解自然资源的类型和基本特征;理解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的关系;了解关
于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前景的不同观点。 重点: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的关系 。难点: 关
于自然资源与人类发展前景的不同观点 。
第九章 发展中的资源困境与持续利用
(一)发展中的资源困境
(二)资源的可持续利用
知识点:分析人类发展中面临的主要资源问题,理解循环经济的内涵、原则和途径。 重
点:人类发展中面临的资源困境,循环经济对人类摆脱资源困境的意义 难点: 实现循环
经济的原则和途径
第十章 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资源配置管理
(一)资源的价值
(二)资源价值的评估
(三)资源价格的主要理论模型
知识点:了解资源的价值,运用恰当的方法评估资源的价值,了解资源价格的主要理
论模型。重点:资源的价值,资源价值的评估 。难点:自然资源价格主要理论模型
第十一章 中国的资源与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的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
(二)中国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
(三)实现资源持续利用的对策
4
知识点:了解中国的资源开发利用现状与发展趋势,分析中国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
问题并探讨相关对策。 重点:中国资源开发利用的现状、存在问题及发展趋势,实现资源
持续利用的对策 。难点:中国资源开发利用中的主要问题及其对策 。
第十二章 环境与发展
(一)环境-经济系统
(二)经济增长对环境质量的影响
(三)环境对经济增长的影响
知识点:了解环境-经济系统,分析环境与人类发展的相互关系。 重点:两种不同的
环境-经济模式,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相互影响 难点:经济增长与环境质量的相互影
响 。
第十三章 发展中面临的环境问题
(一)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
(二)不同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
(三)经济全球化与环境问题
知识点:了解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发展趋势;分析不同发展阶段环境问题的特征;
分析经济全球化对环境问题的影响。重点:当代全球性既不同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的表现、
成因及相关对策;经济全球化对环境的影响 。难点: 不同发展阶段的环境问题 。
第十四章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环境保护和管理
(一)环境破坏的社会经济根源
(二)环境政策工具的经济分析
(三)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四)国际合作与环境保护
知识点:理解环境破坏的社会经济根源,国际合作对环境保护的重要性。掌握环境政
策工具并对其进行经济分析,探讨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重点: 环境破坏的社会经
济根源,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国际合作与环境保护。环境政策工具的经济分析
第十五章 中国的环境与可持续发展
(一)中国的环境状况
(二)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三)中国环境与经济的协调发展
知识点:了解中国的环境状况,分析中国环境问题的成因;评价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探讨中国环境与经济协调发展的对策。 重点:中国环境问题的成因,中国环境与经济协调
发展的对策 。难点:中国的环境管理制度
第十六章 经济、社会与人口、资源、环境协调的可持续发展
5
(一)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
(二)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
(三)中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 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
知识点:理解人口、资源、环境、经济、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了解发展观的演进,
掌握科学发展观的内含;探讨中国全面、协调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重点:科学发展观;中
国人口、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和谐发展的战略选择 。难点:人口、资源、环境、经济、
社会之间的相互关系 。
三、试卷结构
1.考试时间:180 分钟
2.满分:150 分
3.题型结构:(1)基本概念
(2)简答题
(3)论述题
四、参考书目
《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钟水映等著,科学出版社,2003.7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