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计算机电子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课程编号:07114090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教育专业(师范本科) 学时数:85(理论学时数:78 实验或讨论学时数:7) 学分数:5 编写日期:2004 年 2 月 执行时间:2003 年以后入学的年级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计算机电子技术”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本课程是为《微 机原理》、《计算机组成与结构》、《计算机网络》等后继课程提供必要的知识,为从事计算机的 硬件开发提供相关的技术支持。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逻辑代数基础(10 学时) 本章主要讲解逻辑代数的基本概念、公式和定理,逻辑函数的公式化简法和图形化简法,几种 常用逻辑函数的表示方法及其相互间的转换。 第二章 门电路(15 学时――其中 2 学时为习题课 1 次) 本章主要介绍: (1) 构成各种门电路的基本开关元件――半导体二极管、三极管和 MOS 管 (2) 分立元件门电路 (3) CMOS 门电路 (4) TTL 集成门电路 集成门电路是重点,其中反相器中典型。 本章部分内容按排自学。 第三章 组合逻辑电路(15 学时――其中 2 学时为习题课 1 次) 本章简要介绍组合逻辑电路的特点、功能表示方法和分类,重点讲解组合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 和设计方法及若干典型电路。 第四章 触发器(15 学时――其中 2 学时为习题课 1 次) 本章主要介绍 (1)按照电路结构和工作特点讲解基本触发器、同步触发器、主从触发器和边沿触发器。 (2)时钟触发器的逻辑功能分类、触发器逻辑功能表示方法及电气特性 (3)不同触发器间的转换和不同表示方法间的关系 第五章 时序逻辑电路(18 学时――其中 2 学时为习题课 1 次) 本章主要介绍 (1) 时序逻辑电路的特点、功能表示方法和分类 (2) 时序逻辑电路的基本分析、设计方法 (3) 计数器、寄存器、读/写存储器、顺序脉冲发生器、三态逻辑及微机总线接口和可编 程时序逻辑电路。 第六章 脉冲产生、整形电路―――(自学) 第七章 数模、模数转换电路(5 学时) 本章简要介绍数模、模数转换的基本原理和几种常用的典型电路。 本章有些内容按排学生自学。 三、课程教学的基本要求 计算机电子技术是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的专业基础课,对理论性和实践性要求均较高, 本课程的实验尤其重要,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地动手、动脑,完成相关内容的学习。 考试采用闭卷考试方式。 四、本课程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与分工 先修课程:计算机导论 五、建议教材与教学参考书 [1]余孟尝主编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简明教程》第 2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2] 康华光等,《电子技术基础数字部分》第 3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8 [3] 闫石等 《数字电子技术基础》第 3 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89
上一篇文章: 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辅助教学》课程教学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计算机导论》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