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编译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编译原理(A)》课程教学大纲 Principles of Compiler(A) 课程编号:07112020 适用专业: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计算机教育专业(师范本科) 学时数:68(理论学时数:60 实验或讨论学时数:16) 学分数:4 执笔者:周有顺 编写日期:2004 年 2 月 执行时间:2003 年以后入学的年级 一、课程的性质和目的 “编译原理”是为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学生开设的一门专业基础课,是一 门理论性和实践性较强的课程。通过学习,学生可基本掌握计算机系统软件之一 编译程序的构造原理及相关技术,同时,还可提高学生计算机专业素质,培养学 生的抽象思维能力。 二、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 绪论(4 学时) 本章介绍编译程序在计算机科学中的地位和作用,介绍编译技术的发展历史, 讲解编译程序、 解释程序的基本概念,概述编译过程,介绍编译程序的逻辑结构 和编译程序的组织形式。 要求理解编译程序、解释程序和遍的基本概念;掌握编译过程各阶段的任务 和编译程序逻辑结构及其各部分的基本功能。 第二章 上下文无关文法和语言(6 学时) 本章是编译原理课程的理论基础,主要介绍与课程相关的形式语言及自动机 的基本概念,包括符号串的基本概念和术语、 文法和语言的形式定义、句型分析、 文法和语言的 Chomsky 分类。 要求理解文法、语言、规范推导、规范归约和短语、简单短语、句炳的基本 概念;掌握语言的求解方法、文法的二义性与递归性的判断方法及句型的分析方 法。 本章的作业为语言的求解、短语、简单短语、句炳的寻找、文法的二义性的 证明。 第三章 词法分析(14 学时) 本章介绍编译程序的第一个阶段词法分析的设计原理和设计方法,包括源程 序输入与词法分析程序输出、正则文法及其状态转换图、确定的有限自动机(DFA) 不确定的有限自动机(NFA)正则表达式与正规集。 要求掌握正则文法、状态转换图、DFA、NFA、正规式和正规集的基本概念和 词法分析设计与编写及词法分析自动生成(LEX)的原理。 本章的 LEX 部分可安排自学。不占上课学时,但要考试。 本章的作业为正则文法及其状态转换图的转换,DFA 及 NFA、正规式的转换。 本章的实验为一个小语言模型的词法分析程序的设计。或 NFA 确定化算法的 设计与实现。 第四章 语法分析(18 学时) 本章介绍编译程序的第二个阶段语法分析的设计方法和实现原理,包括自上 而下分析的无回朔的递归下降分析、 LL(1)分析法及自下而上分析的简单优先分 析法、 算符优先分析法、LR 分析法。 要求理解递归下降分析、LL(1)文法、简单优先文法、算符优先文法、最左素 短语、有效项目的基本概念;掌握无回朔的递归下降分析的设计和实现、LL(1) 分析表的构造与分析方法、简单优先分析方法、算符优先分析方法、LR(0)文法的 判断及 LR(0)分析表的构造与分析方法、SLR(1)文法的判断与 SLR(1)分析方法。 本章的由算符优先关系矩阵构造算符优先函数部分可安排自学。不占上课学时, 但要考试。
上一篇文章: 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编译原理(B)》课程教学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16年安徽师范大学《Visual Basic程序设计》实验大纲本科教学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