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934语言学概论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
硕士研究生入学统一考试 《语言学概论》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34) 学院名称(盖章): 文学院 学院负责人(签字): 编 制 时 间: 2019 年 7 月 10 日 《语言学概论》科目大纲 (科目代码:934) 一、考核要求 本大纲涵盖汉语言文学专业本科阶段“语言学概论”课程的主要内容。语言学概论是汉语言文学 专业的一门必修的专业基础课。语言学概论研究语言的本质、起源、演变和发展,研究语言的结构规 律、运转规律,研究语言的文字、语音、词汇、语法以及语言应用诸问题,还研究用于语言研究的各 种理论和方法及其在科学研究体系中的价值地位等。因此,本大纲所列诸内容,是语言学及应用语言 学专业对外汉语教育方向、社会语言学方向、方言学方向的研究生必须掌握的语言学基本概念、基本 理论和基础知识,是进一步学习和深入研究其他语言课程的必要的语言理论基础。 考试目的:测试学生运用语言理论分析和解决语言问题的基本能力,并由此判断学生是否具有进 一步深造的基本素质和培养潜力。 考试要求:全面系统掌握语言学概论基本概念、基本理论、基本方法等基础知识,具有分析和解 决语言文字实际问题的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 二、考核内容 引论 第一节 语言学的性质及作用 1. 语言学的性质 ① 简单说,语言学是对语言的科学的研究。 ② 语言学是研究语言现象及其规律的一门社会科学。 ③ 现在看来,语言学是对语言理论的探索和研究,也是对语言理论的阐述。 2. 语言学的作用 ① 语言学指导我们学习语言。 ② 语言学的研究成果、理论、方法、原则等是政府制定语言文字政策和法令的依据。 ③ 直接促使信息处理工程的发育和飞速发展。 ④ 推动相关学科的发展,……互为推进的关系。 第二节 语言学的分类和发展趋向 1. 语言学的分类 ① 从研究范围分类。 学科范围: 整体与个别:普通语言学、具体语言学 本体与边缘:英语语音学、语言心理学 整体与部门:普通语言学、语音学…… 时间范围: 历时语言学、共时语言学 ② 从研究方法分类 抽象程度不同:理论语言学、实践语言学 操作方法不同:描写语言学、规范语言学 比较语言学、转换语言学 普通(一般)语言学:综合各种语言的研究成果,一般地研究语言的本质、起源、发展和语音、 语义、语法、语用等语言的各个方面,还研究语言研究的特殊方法以及语言学在科学体系中的地位。 语言学概论就是普通语言学方面的基础理论课。主要讲述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 2. 语言学的发展轨迹 ① 从书面语的研究到口语的研究。 ② 从外部研究(包括外部亲属关系)到本体研究(包括内部结构关系)。 ③ 从历史规定到现状描写(但并不是忽略规范)。 ④ 从单一到多学科研究(从本体到边缘)。 ⑤ 从表层到深层。 第三节 语言研究和语言实践的指导思想 1. 劳动创造语言是唯一正确的解释 2. 原始语言一开始就是有声语言 手势语、旗语等,是在特殊环境中和一定语言的基础上产生的,是更加后起的交际工具。 3. 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一切科学研究的唯一正确的指导思想。唯物辩证法以及实事求是的方法及态度, 是语言研究的、也是语言理论学习的基本方法和态度。 第一章 语言观念 第一节 世界上的语言 1.概况 ① 2000~4000 种语言,有文字形式的约 200 种。 ② 部分语种种属不明 ③ 联合国工作语言: 英语、法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汉语、俄语。 2. 世界语言的亲属分类 ① 谱系分类、发生学分类。 ② 九大语系:印欧、乌拉尔、阿尔泰、闪一含语系、伊比利亚——高加索语系、达罗毗荼语系、 南岛语系、南亚语系、汉藏语系。 ③ 汉藏语系与印欧语系的主要区别:有否声调;语法手段是语序和虚词还是词的形态变化;轻 声、重音; 量词。 3. 印欧语系 4. 汉藏语系 ① 汉语,汉回满畲通用。 ② 壮侗,壮傣语支:壮、布依、傣;侗水语支:侗、水、仫佬、毛南、拉珈;黎语支,仡佬语 支。 ③ 苗瑶,苗语支:苗、布努;瑶语支:勉;畲(待定)。 ④ 藏缅:藏语支:藏、嘉戎、门巴;景颇语支:景颇;彝语支:傈僳、哈尼、拉祜、纳西、基 诺;缅语支:载瓦、阿昌。珞巴、僜语、独龙、怒、土家、白、羌、普米语,语支待定。 5. 世界语言的结构分类、形态学分类 ① 孤立语,如汉语、越南语、苗、壮、彝等。 ② 粘着语,土耳其、维吾尔、芬兰、日、朝等。 ③ 屈折语,俄语、德语、阿拉伯语等。 ④ 多式综合语,契努克语、印第安语等。 6. 世界语言的句法特征分类 ① 分析语(用虚词语序表达各种句法关系)。 ② 综合语(用构形形态表达各种句法关系)。 7. 中国的语言 ① 56 个民族,80 余种语言。 ② 有汉藏、阿尔泰、南亚、南岛(马来-波里尼西亚)、印欧五个语系。 第二节 人类语言的特点 1. 社会性。 2. 概括性。 3. 民族性。 4. 系统性。 第三节 人类语言与动物语言的根本区别 1. 语言能力和语言习得 2. 语言是其他动物无法逾越的鸿沟 3. 根本区别 ① 单位的明晰性。 ② 任意性(可变性与不变性)。 ③ 结构的二层性(音位层、符号层)。 ④ 开放性。 ⑤ 传授性。 ⑥ 不受时地限制。 第四节 语言的起源 1. 劳动创造了语言 2. 劳动决定了产生语言的需要和可能 第五节 语言的功能(职能) 1. 语言是人类社会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① 语言和言语。 ② 语言是全民的交际工具。 ③ 在诸交际工具中语言是最重要的交际工具。 2. 语言是最重要的思维工具 ① 思维离不开语言,民族、社会语言固化了认识成果,一旦固化,就可在此基点上继续认识, 而不必从头做起。人们(个人)学话的过程,实际上是认识世界的过程,发展思维能力的过程。 ② 思维有抽象、形象之别,都是人的大脑的有意识的活动,是另一种社会现象。形象思维时, 可以不用语言。但要将其表达出来,伴随说话的思维却都是抽象的词的思维。 ③ 语言与思维是两种不同的社会现象。 3. 语言是文化信息的载体 ① 语言首先是交际工具,其次是思维工具,交际的内容,是思维的成果,是信息。即所有的意 义、认识,必须以语言作为它的载体。 ② 言语交际,是信息代码的搬迁与交换。分为编码、发送、传递、接收、解码五个阶段,语言 自始至终参与全过程,当然还可以由语言的代用品——文字、图形、数码、脉冲等代码形式来参与。 ③ 对一个民族来说,语言又是民族的历史、文化、传统、习俗、宗教信仰、生产知识等等一切 信息的载体。 ④ 计算机是人类思维的延伸,接受人的指令以运转,仍然以语言为载体。计算机语言向自然语 言靠拢,因此第五代计算机关键就在于语言的识别和处理方面。总而言之,语言是人类特有的交际工 具、思维工具、人类社会各民族文化信息的承载工具。语言是社会进步、民族发展的重要因素。语言 在人类社会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第二章 语言结构 第一节 语言与言语 1. 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 语言是由词汇和语法构成的系统,系统中的每个语言成分(单位)都是音义结合体。基本词汇和 语法结构是语言的基础,决定了语言的基本面貌。 2. 言语是说话和所说的话 言语是说话(或写作)和所说的话(包括写下来的话),是对语言词汇和语法结构的应用。 3. 语言与言语的关系 语言存在于言语之中,言语表达离不开语言。 第二节 语言单位 1. 语素 2. 词 3. 短语 4. 句子 第三节 符号与语言符号 1. 符号 2. 语言符号 3. 语言符号的特点: ① 任意性。 ② 线条性。 ③ 强制性。 ④ 层次性。 ⑤ 系统性。 ⑥ 社会性。 ⑦ 民族性 4. 语言是一个自足的开放的符号系统 ① 关系。 ② 层级体系。从音位→语素→词→句子。从几十、成千、成万到无穷,这就是层级体系所提供 的巨大效能。语言就是由许许多多符号和符号的关系构成的符号系统,在这个层级体系中,语素是词 的构成的历史结构材料,词是短语的构成和句子构成的现实结构材料。构词语素按一定规则历史地构 成词,词现实地组合性地构成短语或者句子。所以,词是语法体系中的分水岭,是最基本的符号,是 最关键的一级语言单位。 5. 组合关系和聚合关系 ① 组合关系。 ② 聚合关系。 ③ 组合和聚合关系是语言系统中两种根本关系。 6. 切分得到的语言大小单位 语言中的大小单位,都是从语流中切分得到的。切分出来的单位,再进行同一、归并,构成语言 中的基本单位——词。切分中,首先丢弃了组合规则。切分中,其次丢弃了语气、语调等。 第四节 语言的结构类型 1.语言的形态学分类 2.语言的句法特征分类 第三章 语言机制 第一节 语言机制 人类语言为何如此美妙地为人类的交际服务?科学家在此方面还没有完全解开其中的奥秘。所谓 语言的机制,是指人们使用语言进行言语交际时所遵循的最基本的原则、公理或规定,或者说是其整 体及其构成要件的构造、功能、工作原理,也即语言是如何运转的规律。除了组合规律、聚合规律这 两条根本规律以外,还可以有以下几个方面的规律:语音听辨机制,语义理解机制,语法组合机制, 语用推理机制,语境限制机制,语言演变规律等。 第二节 语义理解机制 1. 预设机制 ① 定义。 ② 例证。 ③ 预设理论的来源。 ④ 作用。 ⑤ 分类:绝对预设,相对预设。 ⑥ 关系:条件关系,前提条件。P 不存在,则 A 必不存在,P 为 A 的必要条件。如:张三的哥 哥又买了一张桌子。如果 P(张三的哥哥以前买过桌子)不存在,那么 A (张三的哥哥又买了一张 桌子)必不存在。 2. 排除机制。 3. 补偿机制。 4. 多余机制。 5. 类推机制。 6. 对称机制。 7. 经济机制。 第三节 语言机制的矛盾关系 1. 语言是各种矛盾对立的统一体 语言也是一对对矛盾对立的统一体。矛盾对立的各个方面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常常同时起作用, 是各种矛盾的对立和统一,是各种矛盾的相互制约和共同发展,从而构成并丰富和发展了语言系统。 2. 矛盾对立面及其相互作用 各种矛盾对立面及其相互作用,是构成语言机制的重要内容。 第四章 语音原理 第一节 语音的性质 1. 物理属性 2. 生理属性 3. 心理属性 4. 社会属性 社会属性是语音的本质属性。 第二节 语音产生的一般原理 1. 语音产生的物理机制 ① 一定质量和一定数量的振动引起的声波的传播。 ② 自由振动与受迫振动。 ③ 频率响应。 ④ 音波。 ⑤ 简单波与复合波。 ⑥ 复合波可分为周期波、非周期波。 ⑦ 基频与谐波。 ⑧ 乐音与噪音。(周期波、非周期波。) ⑨ 元音与辅音。 ⑩ 音高、音强、音长与音质。 2. 语音产生的生理机制 ① 发音器官。 ② 声能与人对呼吸运动的调解。 ③ 声带音波是语音的原始声波。 ④ 声带频率。 ⑤ 语音。 ⑥ 咽腔。 ⑦ 口腔的声学作用:乐音的声源,噪音的声源。 第三节 语音的几组基本概念 1. 音节 2. 音素 3. 音标 4. 方法 5. 部位 6. 音征 第四节 发音方法 1. 辅音 ① 阻碍方式:塞音、擦音、塞擦音、颤音、闪音、通音。 ② 气流是否通过鼻腔:鼻音、口音。 ③ 声带振动与否,清音、浊音。 ④ 气流有否强弱之别,送气音、不送气音。 ⑤ 其他附加特征,腭化音,唇化音,舌根化音。 ⑥ 辅音表。 2. 元音 ① 舌面元音。 ② 舌尖元音。 ③ 儿化元音、鼻化元音。 ④ 舌面元音图。 第五节 非音质要素 1. 声调 2. 轻、重音 3. 长、短音 4. 语调 第五章 音位系统 第一节 音位的性质 1. 音位是属于一定语言的 2. 音位具有区别意义的作用 3. 音位是最小的语音单位 4. 音素和音位的区别 5. 音素与音位的关系 6. 音位变体 7. 音位的分类 ① 音质音位,一般用“音位”来指称,又称音段音位。 ② 非音质音位,由词中音高、音强、音长构成的音位叫做非音质音位,也称为超音段音位,包 括调位、重位、时位。 第二节 音位的对立原则 1. 对立 / 不对立 2. 音位对立的种种情况(形式) ① 双边与多边。 ② 平行对立与孤立对立。 ③ 矛盾对立与程度对立。 3. 音位负担 第三节 音位的其他原则 1. 互补原则 2. 历史原则 3. 匀称原则 4. 经济原则 5. 相似原则 6. 互混原则 7. 系统原则 第四节 音位变体 1. 归纳概括 理论上讲,任何一个音位,绝对不会只有一个变体、两个变体。但我们常常又听到这类说法,事 实上,这已经是对变体的归纳和概括。 2. 常用变体 不必区分典型变体,但可以有常用非常用之分。 3. 变体重合 一个音位的变体,可能也是另一个音位的变体。因为发音区域可能有相交重合的情况。因此,只 看一个变体的情况,是无法确定它是属于那个音位的,需要考察它的全部变体。 第五节 区别特征 1. 有阻 / 无阻 2. 鼻音 / 口音 3. 唇音 / 舌音 4. 舌尖 / 舌面 5. 塞音 / 擦音 6. 送气 / 不送气 7. 前 / 后 8. 高 / 低 9. 圆 / 展 10. 清 / 浊 11. 开 / 闭 12. 升 / 降 第六节 音位系统 1. 每一种民族语言的音位自成系统 音位系统的内容包括: ① 全部音质音位和非音质音位。 ② 音位的主要变体及其出现的条件。 ③ 音位之间的聚合关系。 ④ 音位和音位的组合关系。 2. 现代汉语音位系统 汉语中 10 个元音音位,22 个辅音音位,39 个韵位,4 个调位。 3. 聚合关系 以汉语 / p p‘ m t t‘ n k k‘ŋ / 为例: p p‘ m t t‘ n k k‘ ŋ 横看,它们之间的对立是发音方法的对立,同时又以发音部位的相同而形成双唇音、舌尖音、舌 根音三组;竖看,是发音部位的对立,同时又以发音方法的相同而组成不送气塞音、送气塞音、鼻音 三组。 4. 组合关系 各语言音位组合的情况,受该语言音位组合规律的影响而不同,它包括该语言所有音位组合的范 围和位置。 汉语中,辅音音位除了[ n ] [ŋ ]外,只出现于音节的开头;英语中除了[ h ] [ŋ ]可出现于音 节的头尾外,其他的可以出现于音节中间的不同位置。组合的范围,如汉语中,/ f / 只拼合口呼韵 母等(参阅《汉语声韵配合表》)。英语中,[s][i]可以组合,如: see [si: ] 看见;east [i:st ] 东方。 第七节 语流音变 1. 同化 2. 异化 3. 换位 4. 弱化 5. 脱落 6. 加音 第六章 语义系统 第一节 语义系统的基本概念和基本方法 1.语义单位:语素(义素)、词(义位)、短语(义丛)、句子(义句)。 2.语素的确认 ① 语素、词、短语的区别。 ② 区分语素的方法:语素分割;语素归并(同一);语素分类。 3. 词的确认 ① 词是一个相对概念。 ② 用扩展法区分词。 ③ 词产生的方法。 ④ 词的同一。 ⑤ 词的分类。分类方法很多,从词汇地位、从音节的、语素的、所指的、义项的、关系的、习 用的、语体的……但最主要的是它的语法分类。 4. 短语的识别 ① 临时组合。 ② 固定组合。 5. 语 有的语等同于短语、词,如熟语中的成语;有的语等同于句子,即习用程度很高的句子:俗语、 歇后语、谚语、格言。 第二节 词汇 1. 词的总汇 词汇是由语言符号构成的系统,叫做总汇。 2. 基本词汇 词汇中,常用的(全民常用性、广泛性)、变化不大的(稳定性)、有很强构词能力的词叫做基本 词汇,其中能产性很高的叫做根词。 3. 一般词汇 语言词汇中基本词汇以外的词构成语言的一般词汇。 4. 高频词 词汇还可以以其成员的习用频度分为高频词和非高频词(低频词)。区分高低频词,主要是高频 词,对信息处理、语文教学很有意义。 第三节 词义 1. 词义的性质 2. 词义的类型 3. 词义的关系 4. 义位和多义词 ① 作品义、句群义、义句、义丛、义位、义素,都是不同大小和级别的语义单位。 ② 只有一个义位的词是单义词,有两个或两个以上义位的是多义词。 ③ 义征分析。 5. 语义场 ① 定义:语义场是含有共同的核心义素的一组义位。对名词来说,指最邻近的类属义素;对动 词来说,指表示动作的义素;对形容词来说,指属性所指的方面。所谓语义场,就是以某一概括的语 义为核心,同其他与之有联系的语义所形成的语义范围。 ② 语义场的性质:体系性;依存性;差异性;层级性。 ③ 语义场的类型:分类义场;顺序义场;关系义场;反义义场;同义义场。 6. 语义场的文化背景 7. 语境对词义的限制 第四节 句义 1. 定义: 句义,义句,是一定语境下,一定语气、语调下,各个义位、义丛相互制约、相互作用而产生的 意义。是各种要素的综合表现。 2. 义句的内容 ① 所指称的事物及其结成的关系。 ② 说话人对这些事物及其关系的总的态度。 3. 义句的结构 4. 义句的类型 第七章 语法系统 第一节 语法的性质 1. 语法的几个基本概念 ① 语法是什么? ② 语法单位。 ③ 语法的内容。分为词法和句法。 ④ 语法形式、语法意义、语法手段、语法范畴。 ⑤词法与句法的关系:词总是以确定的语法形式进入句子;组词成句的某些特点决定于词法;词 法与句法互为补充,如俄语的句法依赖于词法,汉语的句法又有很大的独立性。 2. 语法的性质 ① 概括性。 ② 系统性。 ③ 民族性。 第二节 语法手段 1. 外部附加 2. 内部屈折 3. 异根 4. 重音 5. 重叠 6. 虚词 7. 语序 8. 语调 9. 零形式 第三节 语法范畴 1. 性 2. 数 3. 格 4. 时 5. 体 6. 态 7. 式 8. 人称 9. 级 第四节 语法结构 1. 语法结构的性质 词内的词法结构(这是历史的),外部的句法结构(这是现实的,是语言使用的实际过程)。语法 结构通常指短语结构,句子结构。 2. 语法结构的意义 指词在组合中发生的各种结构关系,这些关系形成了语法结构的意义。语法意义分为: ① 显性:主谓、动宾…… ② 隐性:施事、受事、动作…… 3. 语法结构的形式 ① 线条性。 ② 层次性。 4. 词构 ① 词的结构单位:词根、词缀、词干、词尾…… ② 词的结构方式:复合式、派生式。 ③ 词的结构关系:主谓…… 5. 句构 ① 单句。 ② 复句。 第五节 语法方法和语法理论 语法方法和语法理论,可以统称为方法。如果再分,把那些专门分析词构句构的方法可以称之为 分析方法、操作方法等;而专门研究对各种语法现象的认识、解释的,可以称之为语法理论、理论方 法等。可以说,一个只负责操作,一个不仅负责操作而且还负责认知。 1. 操作方法 指对语法结构进行分析的各种各样的分析方法。通常有以下几种: 分布分析(描写)法 层次分析法 变换分析法 2. 理论方法 在语法研究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对某种语法现象予以解释的方法。通常指以下几种: 历史比较 结构语法 共时描写 生成语法 系统语法 格语法 层次语法 配价语法 功能语法…… 第六节 句子分析方法和歧义结构的分化 1. 分布分析法 2. 层次分析方法 3. 变换分析方法 4. 话语歧义的消除方法 ① 语体不同可能产生歧义。 ② 多义词也可能引起歧义。 ③ 语法结构不同,产生歧义。 ④ 语义结构不同也可能产生歧义。 第七节 现代汉语语法系统的特点 1. 民族语言语法的共性 2. 现代汉语语法的特点 第八章 语言的语用平面 第一节 语用和语用学 1. 对语用学的简单解释 2. 语用学的产生和发展 ① 语用学源于语言哲学家莫里斯、卡尔纳普等学者对语言的探索。 ② 语用学的发展。卡尔纳普的学生巴尔-希勒尔(Bar-Hillel 1911-1960) 1954 年提出语用学 的具体研究对象是指引词语。英国的奥斯汀(John Langxhaw Austin)1955 年提出言语行为理论。美 国的格赖斯(H.P.Grice)1967 年提出会话含义理论以及合作原则(适量、质真、相关、方式)。美国 的塞尔(John R. Searle)1969 年《言语行为》、1975 年《间接言语行为》使之系统化、完善化。奥 斯汀和塞尔的的言语行为理论,格赖斯的会话含义理论成为语用学的基本理论。1977 年,《语用学杂 志》在荷兰的阿姆斯特丹正式出版发行,是语用学成为语言学的一门独立的新兴学科的重要标志。 ③ 语用学的完善。20 世纪 80 年代以后,语用学得到进一步的系统化、完善化。主要表现为: 1983 年列文森(Stephen C.Levinson)《语用学》和利奇《语用学原则》。1986 年,国际语用学学会 成立。1987 年,列文森提出新格赖斯会话含义理论,范叔伦《语用学:语言适应理论》。1993 年梅( Jacob L. Mey ) 《语用学概论》。1995 年托马斯(Thomas)《言语交际中的意义:语用学概论》。1996 年尤 尔(George Yule)《语用学》。21 世纪语用学研究成为语言研究的主流。 3. 语用学的学科属性 4. 语用学的定义 语用学研究在不同语境中话语意义的恰当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寻找并确立使话语意义得以恰当 地表达和准确地理解的基本原则和准则。研究在不同的语言交际环境中如何理解和运用语言,包括话 语的字面意义和蕴涵意义,以及可能产生的效果的学科就是语用学。 5. 研究方法 ① 纯语用学。用理论的研究方法,研究语用学的形式和范畴,研究语用学形式化的最适宜的方 法。 ② 描写语用学。用描写的研究方法,描写人们来自自然语言的经验和运用原则。 ③ 应用语用学。与实用结合,研究语言教学、人机对话、人工智能、不同语言的对比研究等。 6. 语用学的研究内容 ① 语境。 ② 指示词语。 ③ 会话含义。 ④ 预设。 ⑤ 言语行为。 ⑥ 会话结构。 7. 理论意义及实用价值 只研究语言系统、语言结构是不够的。还必须对语言的实际使用进行研究。语用学研究为言语交 际中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提出了理论、方法、原则、准则,有利于提高人们的语用能力和 语言修养。 第二节 言语行为(直接的、间接的) 1. 表述性行为 2. 施为性行为 3. 成事性行为 第三节 言语过程 1. 直接命题施为意义 2. 间接命题施为意义 第四节 合作原则、会话含义及语用推理 1. 合作原则的内容 ① 物质的合作原则。 ② 精神的合作原则。 2. 会话含义与规约含义 ①会话含义。一般含义:在真诚遵守合作原则的基础上推导出来的语用含义。(这是基本的。)特 殊含义:在特殊的语境中通过故意违反合作原则而推导出来的语用含义。 ②规约含义。它不属于语用含义,而是属于语义含义。它与是否遵守合作原则无关,也不依赖于 语境,是句子的词或短语的意义,俗称字面意义,有新旧信息、表义、含义(背景预设、前景蕴含) 等,是语义学中所说的句子的符号与现实的关系和意义。 3. 语用推理与逻辑推理 ① 逻辑推理。 ② 语用推理。 第五节 语境作用 1. 语境因素 主观的、客观的、直接的、间接的、语言的、非语言的等等。 2. 语境的作用 限定作用、调节作用、生成作用、确定作用、补足作用。 第六节 语用技巧与不虞现象 1. 语用技巧 语用技巧是指在言语交际过程中说话者一方为预期的言语效果的产生所采用的一系列的方法和 手段。一般有:语码转换、限制范围、重复补充、换用话题、挠弯子、下结论等方法。 2. 不虞现象 语义层的不虞现象和语用层的不虞现象。语义的,由始料不及的没有及时排除的句子歧义所产生, 语用的,由语用失误而产生。 第九章 语言的演变 第一节 语言演变的原因和特点 1. 什么是语言的演变? ① 语言要素的历史变化。 ② 在这种历史变化中,新的语言要素的产生和旧的语言要素的消亡,都会使语言系统发生变化, 都体现了语言的发展。 ③ 各要素的发展的不均衡性。 ④ 渐变过程。 2. 语言演变的原因 ①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而发展,这是语言演变的基本条件(外因)。社会的进步推动语言的发展。 社会的统一,引起语言的统一;社会的分化引起语言的分化。分化或统一,都能促使语言系统发生变 化。社会间的相互接触推动语言的发展。社会推动思维的发展,而思维的发展又给语言的发展以推动, 以一定影响。 ② 语言结构要素的相互影响引起语言的演变,这是语言演变的内因。形式与内容的矛盾。子系 统内部相关成分的矛盾。口语与书面语的矛盾。方言与共同语的矛盾。 3. 语言演变的特点 ① 渐变性。 ② 不平衡性。 ③ 补偿性。 ④ 类推性。 ⑤ 效率性。 4. 语言的接触 ① 语言成分的借用。 ② 双语现象与语言同化。 第二节 民族共同语的形成 1. 区域共同语 民族共同语,族际共同语,国家共同语,国际共同语。 2. 民族共同语是在一种方言的基础上形成的 第三节 语言结构诸要素的演变 1. 语音的演变 ① 历史音变与非历史音变。 ② 语音规律。历史音变呈规律性、系统性,为语音规律;也可以说是对一定历史时期内语言中 发生的语音演变过程加以概括的公式。它只能在一定的历史时期、范围、条件下起作用。 ③ 音位系统的发展。合并分化(非音质音位也有合并和分化)。音位关系的改变。 2. 语法的演变 ① 聚合规则的变化。 ② 组合规则的变化。 ③ 类推机制的变化。 3. 词义的演变 ① 原因:社会的发展,人们对客观认识的深化,词义之间的相互影响。 ② 途径:引申,吞并,组合能力的改变。 ③ 结果:义项增加,义项的扩大、缩小、转移。 第四节 语言发展的规律、总趋势 1. 音系简化 2. 词法简化,句法复杂 3. 语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变化而发展变化 第十章 语言与文字 1. 书面语是在口语基础上形成的视觉符号系统。文字是用来记录语言的口语 / 书面语的视觉形式系 统。 2. 字是文字体系中可以进行线性组合的最小的的独立性的书写单位。 3. 文字的分类。 4. 现代汉字是表意体制的语素文字。 5. 音节文字。 6. 音素文字。 四、参考书目 伍铁平主编:《普通语言学概要》,高等教育出版社。 叶蜚声、徐通锵著:《语言学纲要》,北京大学出版社。
上一篇文章: 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935古代汉语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下一篇文章: 2020年西北师范大学933文学概论与美学考试考研大纲硕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大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