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试卷满分及考试时间
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80分钟。
二、答题方式
答题方式为闭卷、笔试。
三、试卷题型结构
填空20 解释概念20 简答20 语法分析20 论述题30 标点翻译10 阅读理解30
四、适用学科
汉语国际教育
五、考核内容及要求
考核内容具体分为现代汉语和古代汉语两部分。
(一)现代汉语
绪论
考试内容:
概念:现代汉语、共同语、方言、规范化。
要求:
掌握什么是现代汉语、现代汉民族共同语、现代汉语方言、现代汉语的特点及现代汉语的地位。了解新时期语言文字工作的方针和任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的相关规定。
第一章:语音
考试内容:
概念:声母;韵母;声调;音节;音变;音位;朗读;语音规范化。
要求:
掌握语音的性质、语音单位的定义、记音符号的种类;掌握声母的发音部位和发音方法; 掌握韵母的发音部位和韵母的种类,了解押韵和韵辙的定义,并能进行韵母辨正; 掌握调值和调类的含义;掌握音节的结构特点,能进行音节结构分析,了解音节的拼写规则;掌握音变的种类,了解变调的种类、轻声词的种类和作用、儿化的作用和语气词“啊”的音变规律;了解音位的基本概念、普通话的音位分类;了解朗读的注意事项,掌握语调的分类;掌握语音规范化的标准。
第二章:文字
考试内容:
汉字改革、汉字规范化。
要求:
掌握汉字结构单位,能按照正确的笔顺书写汉字,了解汉字的改革问题,掌握汉字整理的原则,掌握汉字标准化的内涵。
第三章:词汇
考试内容:
词汇单位;构词法;义项分类;语义场;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
要求:
掌握词汇和词汇单位的定义,能准确判定各级词汇单位,掌握汉语的构词类型,能运用理论具体分析词的结构类型;掌握词义的定义和性质,掌握词义的构成,能运用所学理论分析词的各种意义;了解什么是义项以及分类,能判定多义词和单义词,能区分同音词和多义词。了解什么是义素,并能进行义素分析和运用;了解什么是语义场及其层次和种类,了解同义义场的定义,掌握同义词的差别和辨析方法,了解反义义场的定义,掌握反义词的类型和作用;了解语境对解释词义的作用,了解语境对词义的影响;了解现代汉语词汇的组成,分辨基本词汇和一般词汇,了解古语词、方言词、外来词行业语、隐语的特点并能识别。
第四章:词法
考试内容:
语法单位;词类划分;实词;虚词。
要求:
掌握语法、语法体系、句法成分的定义,了解语法的性质、句子成分分析法和中心词分析法;.掌握词类划分标准、能修改由于实词运用失误造成的错误;掌握各种虚词定义、分类、语法特征和常见虚词的基本用法,能修改由于实词运用失误造成的错
第五章:句法
考试内容:
短语的定义和种类;句子成分的种类;句子的分类;句法失误。
要求:
掌握短语的定义、分类、复杂短语的分析方法和原则;掌握句子成分的种类,掌握各种句子成分的构成材料和意义类型;掌握句子的分类,能判定句子所属的句类;掌握句型的种类,重点掌握几种动词谓语句,了解变式句和省略句、句子的变换、句子分析例解;掌握常见的句法失误。
主要参考教材
[1]黄伯荣、廖序东. 现代汉语(增订5版 下册).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1.
[2]胡裕树. 现代汉语.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6.
[3]邢福义、汪国胜.现代汉语.武汉: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
(二)古代汉语
1.常识部分
绪论
考试内容 古代汉语、文言、古白话
要求:掌握古代汉语、文言、古白话的概念及其特点
第二章 词汇
考试内容:
古今词义的异同、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要求:
掌握古今词义的发展演变规律;理解古今词义的异同;掌握词的本义和引申义。
第三章 文字
考试内容:
汉字的结构、六书、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
要求:
掌握汉字的性质和特点,掌握六书理论;“四造二用”,古今字、异体字、繁简字及汉字形体与词的本义的关系。能够分析汉字的结构类型,根据字形探求字的本义。
第四章:句式
考试内容:
古代汉语的判断句、否定句、疑问句
要求:
掌握古代汉语判断句、叙述句、否定句、疑问句的句式特点;掌握宾语前置的几种情况;理解虚词“也”、“矣”、“焉”的用法;理解否定词、疑问词的特殊用法。
第五章:古汉语词类活用、代词
考试内容:
词类活用、代词
考试要求:
掌握词类活用及使动、意动的语法特点;掌握名词作状语的用法;掌握人称代词,指示代词,者字、所字的用法。
第六章:古汉语中的连词、介词、语气词
考试内容:
连词、介词
考试要求:
掌握古代汉语连词、介词的语法特点和在句中的作用。
第八章:古书注解
考试内容:
古书注解
考试要求:
掌握古书注解的常用术语、基本条例及注释方法;了解古注的体例及训释方法。能够读懂古注。
2.文选部分
考试内容:
王力主编《古代汉语》教材一、二册所选《左传》《战国策》《论语》《孟子》《庄子》《荀子》中的篇目。
考试要求:掌握文选中古今意义不同的实词和词类活用、特殊句式;读懂文选,能够标点、翻译。
主要参考教材
[1] 王力《古代汉语》北京:中华书局,1999.
[2] 郭锡良《古代汉语》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