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文章索引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刑法学专业介绍

学校 专业
科目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东华大学公示2013级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
普通文章 湖南大学空军国防生2013全国大学生校园
普通文章 李亚栋、南策文、雒建斌三位清华教授新
普通文章 2013年五四青年节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
普通文章 西南政法大学2012考博报名/考试地点变更
普通文章 武汉科技大学2012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
普通文章 考博顺利通过考试须知
普通文章 【考博】博士生入学考试十大必杀技-考研
普通文章 考博成功的因素-考博信息网
普通文章 考博专业课复习应当如何进行-考博信息网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2012
普通文章 华南师大光学、光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
普通文章 关于报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2年硕
普通文章 广西中医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桂林医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艺术学院2012拟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
考研心路
普通文章 “最孝博士”——黄碧海,用爱唤醒母亲
普通文章 如此读研还有价值吗
普通文章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
普通文章 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制几年?
普通文章 请问河海大学对“同等学力考生”报考博
普通文章 博士生招生常见问题解答——请问博士研
普通文章 请问河海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生如何报名
普通文章 请问如何索取“河海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
普通文章 请简单介绍一下河海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
普通文章 2013201020112012年河海大学英语考博真

刑法学专业介绍 http://www.kaoboinfo.com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资源大小:0.1-10.0 MB

        资源类型:rar
        发布时间:2011-11-10 23:03:51
        资源评分:★★★
        资源简介:刑法学专业介绍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刑法学专业介绍
  一、本专业是博士学位授予点
  二、专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本学科点的主要研究方向:中国刑法学、国际刑法与比较刑法学、犯罪学与刑事执行法学、刑事政策学等。
   (一)中国刑法学研究内容与培养目标
  中国刑法学以中国刑法的发展演变历史、中国刑法基本理论、中国刑法实务、中国刑法立法、中国刑法解释等为主要研究内容,其培养目标是:为国家培养高层次的熟悉中国国情,精通中国刑法理论和实务,胜任中国刑法学教学研究以及从事中国刑法实务(刑事审判、刑事检察、刑事辩护)或刑法立法工作的专门人才。本研究方向基本情况如下:
  (1) 本方向重视刑法学原理的开拓与研究,出版了《刑法专论》、《刑事责任论》、《刑罚价值论》、《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犯罪论的比较与构建》、《中国刑法现代化研究》、《犯罪故意与犯罪过失》、《共同犯罪论》、《死刑通论》、《刑事法探究》等百余部有分量的专著,三卷本的《刑法学原理》荣获三项国家级奖励,显著地深化了我国刑法学原理的研究。(2)注意结合社会发展和司法实践研究刑法分则问题,及时推出了《破坏市场经济秩序罪研究》、《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三卷本)、《新型经济犯罪研究》、《中国刑法案例评论》(1-2卷)等著作,受到司法界的广泛重视。(3)学术研究坚持理论联系实际,且与立法、司法机关密切联系协作,使理论研究充满了活力与动力。(4)高层次专门人才培养体系完整,包括博士后、博士生、硕士生、国内外访问学者、高级法官等。(5)学术开拓性强,经常能够以有新意、有分量的学术论著和学术活动引导与促进全国刑法学科的发展。
  本方向是新中国最早确立的刑法学科研究方向。早在1950年本方向即已开始招收研究生;1979年成为国内首批招收刑法专业硕士生单位;1984年成为全国第一个刑法专业博士学位授予单位;1988年被评为全国唯一的刑法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点;1992年成为全国法学领域第一个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单位;1999年成为首批建立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设立我国刑事法领域唯一的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中”。本研究方向在我国刑法教学与研究等领域长期保持着开拓与领先地位,在我国刑法学界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并具有一定的国际声誉和影响。本学科的特点还在于:
  (1)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在国内较早开设研究生层次的专业课,30年来主编了几乎所有种类的全国性刑法统编教材,并出版近400余部书籍、发表3000余篇论文,科研成果在全国具有广泛而重要的影响。(2)高层次人才培养成效显著。30多年来培养博士生150余人、硕士生300多人、博士后10余人、高级法官400余人,所培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已在国家政法机关和教学科研单位发挥重要作用。(3)参与国家立法、司法决策。新中国建立以来尤其是近30年来,本方向的专家学者直接参与了国家几乎所有的刑事立法工作,并参与了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大量司法解释的研拟工作,为国家刑事法治建设做出了重要的贡献。(4)是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与副会长单位,在刑法学研究会中发挥了重要组织领导作用。
  (二)国际刑法与比较刑法学研究内容与培养目标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国际刑法的基本理论与国际法院的实务问题,包括国际刑事程序法的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世界主要国家的刑法立法与刑法基本理论,为中国刑法理论和刑事司法实务提供借鉴。其培养目标是:主要培养国际刑法和比较刑法方面的高层次教学研究专门人才。本研究方向基本情况:
  本方向与国外刑法学教学研究机构保持密切的合作交流关系,在国际刑法、外国刑法、比较刑法研究领域非常活跃;不仅重视对大陆法系、英美法系国家刑法的比较研究,同时密切关注祖国统一进程中我国大陆地区刑法与港澳台地区刑法的比较研究;在研究内容上,不仅关注各国刑事立法的演变,而且重视刑法理论的发展变化;在研究方法上,不仅重视第一手资料的收集、翻译和第二手资料的运用,而且积极与国外同行进行实质性的科研合作;既注重成果的积累,更重视人才的培养和队伍建设。其特点是: 
  (1) 1993年10月成立了全国第一个国际刑法研究所,组织、吸收全国50余位刑法学者积极开展国际刑法与比较刑法的研究;2005年8月又成立了国内第一个外国刑法研究所,和世界上重要国家的刑法学教学研究所建立了广泛合作交流关系;(2)迄今已出版国际刑法文库10余种以及《比较刑法学研究》、《金融犯罪的全球考察》、《外国刑法原理》、《英美刑法学》、《台、港、澳刑法与大陆刑法比较研究》、《欧陆刑罚制度与刑罚价值原理》等一批重要著论著;同时还组织翻译了《刑法哲学》、《行为、规范、刑法》、《刑法总论概说》、《日本刑法总论》、《日本刑法各论》、等大量专著,以及翻译出版了两大法系15个重要国家的刑法典;(3)与英、美、法、德、日、韩等国同行就刑法国际指导原则暨经济犯罪、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的国际化及对策等问题进行了合作研究,成果已在国内外产生了很大影响;(4)是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主席所在单位,在全国国际刑法学界担当了引导与组织的角色。
  (三)犯罪学与刑事执行法学研究内容与培养目标
  本方向是刑法科学领域重要的研究方向,与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比较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等研究方向之间存在着极为密切的联系。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犯罪发生发展的规律、原因及对策,研究刑事处罚的基本理论与实务问题,培养高层次的犯罪学和刑事执行法学的教学研究人才以及从事犯罪预防和刑事处罚执行工作的高级专门人才。
  本研究方向承担了多项国家、省部暨与国内外合作的犯罪学、刑事执行法学的科研项目,相应的研究成果理论性与操作性突出,某些研究成果(如 “北京地区外来人口犯罪研究”的最终成果)已受到政府决策部门的关注,并被作为制定有关规划或制度的主要依据。同时,本方向还是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副会长暨常务理事、中国监狱学会副会长所在单位,在国内犯罪学与刑事执行法学研究中居于重要的地位。其具体表现:
  (1)为本科生、硕士生开设犯罪学和刑事执行法学的课程,刑法专业硕士生是作为专业必修课设置的;(2)在已经入学的刑法专业硕士生中确定有志于研究犯罪学、刑事执行法学者主攻本方向;(3)进行犯罪学、刑事执行法学有关理论与实践问题的科学研究,迄今已出版《经济犯罪与犯罪变化》、《犯罪统计学》、《刑事执行法学原理》、《刑事执行法学问题研究》、《中国特色监狱制度研究》、《监狱学问题研究》、《犯罪学研究》、《刑事执行法学研究》等一批有影响的学术专著。
  (四)刑事政策学研究内容与培养目标
  本研究方向主要研究刑事政策的发生发展规律以及刑事政策制定与推行的基本理论和实务问题,特别注重中国刑事政策基本理论研究和如何解决中国刑事政策问题的实证研究。其培养目标是:主要培养刑事政策教学研究的高层次人才以及从事刑事政策制定和推行方面的高级专门人才。本研究方向基本情况:
  刑事政策乃是整个刑事法学的灵魂,本学科点一向重视刑事政策学的研究,特别是近10年来,刑事政策学研究更是取得了显著成果,并成为本学科点的一个新的创新增长点和亮点。本学科点承担了多项与刑事政策有关的国家级或省部级重要课题,出版了《中国刑事政策研究》、《中国刑事政策报告》(1-3卷)、《和谐社会语境下的刑事和解》、《刑罚正义论》等一批有重要影响的刑事政策研究成果,其中,国家社科基金课题《中国刑事政策研究》受到原最高人民法院院长肖扬首席大法官的重要批示。本学科点也是我国较早给硕、博士生开设刑事政策学课程的教学研究单位,至今,已撰写出10余篇专门研究刑事政策的博士论文。本学科点的刑事政策学方向关注国内外刑事政策研究最新成果和发展动向,特别注重立足于中国实际探讨研究有中国特色的刑事政策问题,为国家制定和推行科学有效的刑事政策提供理论支持。2007年,本学科点在国内召开了第一次关于刑事政策的大型国际学术研讨会,现在已经与欧、亚、美地区10余国家或地区刑事政策教学研究机构建立合作交流关系。
  三、师资力量、主要博士生导师姓名
   本学科点师资力量雄厚,现有专职教师14人,教授11人、副教授2人、讲师1人,且11人具有博士学位,其中博士生导师11人。专职教师中 5人有欧、美、日留学经历。
  本学科点的博士生导师既有我国刑法学科的主要奠基人高铭暄、王作富教授等老一辈刑法学泰斗,又有戴玉忠(最高检察院副部级专职检察委员)、韩玉胜、刘明祥、黄京平、谢望原、冯军、肖中华、张小虎、田宏杰等知名教授,并聘任知名中青年学者张军博士(最高法院副院长)、熊选国博士(最高法院副院长)、姜伟博士(黑龙江省检察院检察长)、胡云腾博士(最高法院政策研究室副主任)为兼职博士生导师。
  此外,本学科点还有赫兴旺副教授博士、时延安副教授博士、付立庆讲师博士知名青年学者。
   四、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科点是新中国最早建立的刑法学科,是新中国刑法学科的主要奠基者和开拓者。早在1950年本学科点即在全国率先招收研究生;1979年开始招收刑法专业硕士生;1984年1月成为全国第一个刑法专业博士学位授予点;1988年被评为全国六个法学重点学科点中唯一的刑法学国家级重点学科点;1992年成为全国法学领域第一个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单位;1999年以本学科点为核心组建的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成为首批建立的刑事法领域唯一的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2001年、2006年再次被教育部评为国家级重点学科点。
  1. 教学科研成果突出。在国内较早开设研究生层次的中国刑法学、外国刑法学、犯罪学、刑事执行法学、国际刑法学、区际刑法学、刑事政策学等刑法专业主干课程;是30余年来全国几乎所有种类的刑法学统编教材的主编单位,也是全国刑法学界发表论文和出版专著最多的单位;承担了国家、部委级和与国外、境外合作的60余项科研项目,其科研成果在全国法学界和法律实务部门有着广泛而重要的影响。近年来,本学科点为适应国家开放的需要,特别注意开拓与加强了外向型刑法的研究,出版了多部国际刑法学、区际刑法学、比较刑法学等方面的专著,培养了诸多专门从事该领域研究的法学博士。
  2.人才培养成效卓著。自本学科点成立以来,已招收培养10余位博士后、150多位博士生、300多位硕士生(已获硕士学位200余人)和400余位高级法官,所培养的高层次专门人才素质优异,已在国家法律实务部门、政府机构和教学科研单位中发挥重要作用。
  3.直接参与国家立法、司法等重大活动。近30多年来,本学科点的专家学者直接参与了国家立法机关几乎所有的刑事立法工作,以及国家最高司法机关大量司法解释的研拟制订工作,承接了国家立法、司法机关委托的多项课题咨询研究任务,在国家刑事法律的创制和修订、司法解释的形成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
  4.担负了全国刑法学术团体的领导工作。本学科点是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国际刑法学协会中国分会主席、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与副会长所在单位,担负着全国刑法学术团体发展和交流的任务,责任重大,地位举足轻重。
  五、对外学术交流
  近年来,与国外、境外50多个国家或地区的学术机构保持密切的学术联系,开展并完成了十多项国际、区际学术合作项目,研究视野开阔,主办了数十次大型国际和区际以及国内学术会议,学术思想活跃,学术影响广泛。
  
   六、导师介绍
  高铭暄教授
  
  一、简介
  高铭暄,男,1928年5月24日出生于浙江玉环,1951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律系,1953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研究生班,留校任教至今。1983年评为教授,1984年成为我国刑法学专业第一位博士生导师。
  主要社会兼职:中国法学会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名誉会长,国际刑法学协会副主席暨中国分会主席,北京市法学会名誉会长,最高人民法院特邀咨询员,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名誉院长。
  二、开设课程
  硕士生:
  1.刑法总论
  博士生:
  1.法学前沿
  2.刑法前沿
  3.刑法总论
  三、研究领域
  1.中国刑法学
  2.国际刑法学
  四、主要研究课题和项目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有:
  1.《刑法学》
  2.《刑法问题研究》
  3.《刑法学原理》
  4.《中华法学大辞典·刑法学卷》
  5.《经济犯罪和侵犯人身权利犯罪研究》
  6.《新中国刑法立法文献资料总览》
  7.《新编中国刑法学》
  8.《当代国际刑法的理论与实践》
  9.《新型经济犯罪研究》
  10.《新中国刑法学50年》
  11.《刑法专论》
  12.中国刑法解释
  13.《中国大百科全书法学卷》
  14.《刑法肄言》
  15.《高铭暄自选集》
  主要论文有:
  1.《我国十五年来刑事立法的回顾与前瞻》
  2.《略论我国刑法对罪刑法定原则的确立》
  3.《刑法学的研究现状与发展趋势》
  4.《贪污罪立法的比较研究》
  5.《试论我国刑法改革的几个问题》
  6.《中国新刑法典中的改革》
  7.《中国刑法的最新发展》
  8.《关于中国刑法理论若干问题的思考》
  9.《试论我国刑法中若干新型犯罪的定罪问题》
  10.《我国区际刑事管辖冲突的内涵及解决原则》
  11.《从公民权利和政治权利国际公约论我国死刑立法的完善》
  12.《国际刑法的历史发展与基本问题研究》
  13.《略论国际刑法的历史发展、概念特性及犯罪界定》
  14.《内地与澳门普遍管辖权适用问题研究》
  15.《从国际人权公约看中国部分非暴力犯罪的死刑废止问题》
  六、联系方式
  010-82509256
  
  王作富教授
  一、简介
  王作富,男,1928年12月26日出生于河北省滦县(现属唐山市),1949年10月入中国政法大学(三部)学习,1950年3月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本科)学习,同年9月转入研究生班学习,1952年初调入刑法教研室任教,1956年评为讲师,1973年人大停办,分配到北大法律系任教,1978年5月人大复校,回人大法律系任教,1980年评为副教授,1985年评为教授,1987年担任博士生导师至今。
  社会兼职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顾问
  北京市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最高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顾问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东城区人民检察院人民监督员
  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特聘顾问教授
  获奖励情况
  1980年、1999年 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1987年 获校颁“优秀教学奖”一等奖
  1991年 独著《中国刑法研究》获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
  1997年 获人大吴玉章奖金基金会颁发“吴玉章奖金教学奖”
  2005年 被学校批准为荣誉教授
  二、开设课程 
  刑法总论 刑法各论
  三、研究领域
  中国刑法的理论与实践
  四、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1.《中国刑法研究》
  2.《刑法分则要义》
  3.《刑法专论》(合著)
  4.《刑法学原理》(合著)
  5.《刑法学》(合著)
  6.《刑法各论》(合著)
  7.《贿赂犯罪研究》(合著)
  8.《中国刑法适用》(合著)
  9.《刑法分则实务研究》(三卷本)(主编)
  10.《经济活动中罪与非罪的界限》(主编)
  11.《中国刑法完善专题研究》(主编)
  发表论文:
  1.《论贪污罪的立法与司法完善》
  2.《略论诈骗罪认定中的两个界限问题》
  3.《论侵占罪》
  4.《论抢劫罪中的若干问题》
  5.《论加强法制与中国刑法改革》
  6.《新时期刑事立法的反思及若干改进构想》
  7.《刑法中的“单位”研究》
  8.《职务犯罪死刑立法需要反思和检讨》
  9.《挪用公款罪认定中若干问题研究》
  10.《贪污受贿“利用职务便利”有何不同》
  11.《略析受贿犯罪中的几个问题》
  12.《贯彻刑法原则的几个问题》
  13.《从刑事司法工作中的问题谈刑事立法的完善》
  
  
  戴玉忠教授
  一、简介
  戴玉忠教授,1947年1月出生于辽宁省凤城县;1964年8月考入第八机械工业部直属工科院校机械制造专业学习,毕业后分配到第一机械工业部直属企业工作;1977年考入吉林大学法律系,1982年1月本科毕业,获法学士学位,并分配到检察机关工作;1989年2月起,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处长、检察员;1991年5月起,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刑事检察厅副厅长(1994年2月晋升正厅级);1997年1月起,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反贪污贿赂总局常务副局长(代理局长)、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1999年5月起,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委员、兼任《中国检察年鉴》主编、《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常务副总编;期间,于2002年1月至2003年6月,挂职任广东省人民检察院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2004年10月起,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大检察官,兼任最高人民检察院法律政策研究室主任、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中国检察年鉴》主编、《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常务副总编;2006年4月,应中国人民大学邀请、经中央有关部门批准,担任国家人文社科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并定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现为国家重点科研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学科建设委员会委员、职称评审委员会委员,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委员会副部级专职委员、大检察官、最高人民检察院司法体制改革办公室主任、全国检察业务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
  现兼任的其他学术机构、教学科研机构职务主要有:中国法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人权研究会常务理事、中国法学会刑事诉讼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检察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董必武法学思想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国家检察官学院、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南开大学、北京师范大学等学校兼职教授、研究员;司法部部级法学科研课题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中共浙江省委建设“法治浙江”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等。
  二、教授课程
  1.刑法学专题
  2.刑事诉讼法学专题
  3.刑事法前沿问题
  4.刑事司法制度研究
  5.贿赂犯罪刑事法律制度研究
  三、主要研究方向
  1.刑法学
  2.刑事诉讼法学
  3.刑事司法制度
  四、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现在承担的主要课题有:
  中国人民大学“985工程”校级重大科研项目:《刑事司法体制研究》;
  司法部部级法学重点科研课题:《法律监督制度研究》;
  最高人民检察院重大理论课题:《中国检察制度发展与完善研究》;
  五、主要科研成果
  近五年发表的文章、撰写的书稿和组织编写的书籍主要有:
  1.《我国贿赂犯罪刑法规范的演变与思考》,刊登在《检察日报》2007年4月19日第3版;
  2.《官帽交易后的法律软肋》,刊登在《人民论坛》2006年9月;
  3.《和谐社会与法治保障》,刊登在《人权》2007年2月;
  4.《惩治“买官卖官”犯罪与改革完善刑事法律制度》,刊登在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的《刑事诉讼与证据运用》第3卷;
  5.《我国检察机关的性质与宪法地位》,刊登在《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2005年第1期;
  6.《关于人民检察院组织法修改的若干问题》,刊登在《珠海检察》2005年第4期;
  7.《依法治国与社会和谐》,刊登在《人民论坛》2006年1月;
  8.《法律专业毕业生面临的机遇与挑战》,法律出版社2007年3月出版的《法律专业学生求职选择》序;
  9.《中国检察制度宪法基础研究》序,中国检察出版社2007年4月出版;
  10.《检察论丛》第7卷(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1月第1版;
  11.《检察论丛》第8卷(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2月第1版;
  12.《检察论丛》第9卷(副主编),法律出版社2004年11月第1版;
  13.《党政干部法律顾问》(主编),党建读物出版社2003年4月出版;
  14.《权力的监督与制约》,载司法部主编《干部法律知识读本》,2006年10月法律出版社出版.
  15.《法律应用研究》(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2年10月出版;
  16.《中国检察年鉴》(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出版2000年至2006年各刊;
  17.《最高人民检察院公报》,(常务副总编),最高人民检察院出版2002年至2006年各期;
  18.《法律应用与检察业务研究》(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5年1月出版;
  19.《检察业务指导》(主编),中国法制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
  20.《典型疑难案例评析》(主编),中国检察出版社2003年6月出版;
  21.《典型疑难案例精析》(主编),吉林人民出版社2006年12月出版;
  22.《中国刑事政策报告》第一辑(编委会主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23.《中国刑法案例评论》第一辑(编委会主任),中国法制出版社2007年1月出版;
  24.《刑事法探究》第一卷(编委会主任),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2007年5月出版;
  六、联系方式
  010-82509256
  
  
  谢望原教授
  一、简介
  1957年10月出生于湖北天门,1990年刑法学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1990年7月——1994年8月在山东大学法学院任教;1994年9月——1997年8月,在武汉大学法学院攻读刑法学博士学位;1997年9月——1999年12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从事博士后研究,此后留校任教。1999年被评为教授,此后担任博士生导师;2003年和2006年,先后到丹麦王国和日本国研修和访学。
  社会兼职:
  1. 中央反商业贿赂领导小组专家咨询组成员
  2. 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
  3. 中国监狱学会常务理事
  二、开设课程
  本科生
  1. 中国刑法学
  2. 外国刑法学
  硕士生
  1.中国刑法学
  2.外国刑法学
  3.刑事政策学
  4.台港澳刑法
  博士生
  1.刑法学专题研究
  2.刑法哲学
  3.刑事政策研究
  三、研究领域
  1. 中国刑法学
  2. 比较刑法学
  3. 刑事政策学
  四、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著(译)作:
  1.《刑罚价值论》
  2.《欧陆刑罚制度与刑罚价值原理》
  3.《世纪之交的中国刑法学研究》
  4.《妨害文物管理罪》(主编)
  5.《国家工作人员犯罪认定中疑点难点问题研究》(主编)
  6.《中国刑事政策研究》(主编)
  7.《刑法哲学》(主译)
  8.《英国刑事制定法精要》(主译)
  9.《丹麦刑法典与丹麦刑事执行法》(译)
  10.《台港澳刑法与大陆刑法比较研究》(主编)
  11.《刑法学》(主编)
  12.《外国刑法原理(大陆法系)》(合著)
  13.《英美刑法学》(合著)
  14.《刑罚总论问题探索》(合著)
  15.《中国刑事政策报告》(主编)
  16.《中国刑法案例评论》(主编)
  发表重要论文:
  欧陆刑罚改革成就与中国刑罚改革构想
  死刑有限存在论
  丹麦刑事法研究及其对我国的启示
  劫持航空器罪及其惩治
  “黑哨”、“黑球”与“伤熊”行为的刑法学思考
   盗掘古人类化石、古脊椎动物化石罪探析
  论赦免的刑事政策意义
   西欧探寻短期监禁刑替代措施的历程
   The Adjustment and Innovation of the Criminal Policy after China’s Entry into the WTO
  台港澳与大陆刑法中故意犯罪形态比较研究
  作为刑罚价值的秩序
   作为刑罚价值的自由
   刑罚价值关系论
   论欧陆法学家关于刑罚本质的认识
  五、联系方式
  010-82500384
  x.w.y.hawk@263.net
  
  
  刘明祥教授
  一、简介
  刘明祥,男,1959年2月出生于湖北省天门市。1979年10月进入湖北财经学院(现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法律系学习,1983年7月毕业,获法学学士学位;同年考取该校刑法学专业硕士研究生,1986年7月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现改名为中南财经政法大学),获法学硕士学位;1991年考取武汉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博士研究生(在职),1994年7月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1986年7月留中南政法学院任教,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1994年11月调入武汉大学法学院任教,1996年破格晋升为教授。1997年被遴选为博士生导师。1998年4月至1999年4月在日本创价大学做高级访问学者;2002年8月至2003年2月在日本东京大学做客座研究员。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院副院长。兼任中国刑法学学会比较刑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检察学会理事、中日刑事法研究会理事等。
  二、教授课程
  中国刑法学
  外国刑法学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刑法学
  比较刑法学
  行政刑法
  四、主要科研项目
  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犯罪与行政违法行为的界限与惩罚机制的协调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医学进步带来的刑法学新问题
  司法部项目:比较刑法学分论问题研究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财产罪比较研究》(独著)
  《刑法中错误论》(独著)
  《紧急避险研究》(独著)
  《错误论》(独著)
  《日本刑法总论》(合译)
  《日本刑法各论》(合译)
  《假冒伪劣商品犯罪研究》(主编)
  主要论文
  1、论危险犯的既遂、未遂与中止
  2、伤害胎儿行为之定性探究
  3、日本死刑制度的现状与我国死刑制度的展望
  4、脑死亡若干法律问题研究
  5、器官移植涉及的刑法问题
  6、论抢劫罪的加重犯
  7、论刑法中的占有 
  8、刑法中的非法占有目的
  9、论侵犯财产罪的对象
  10、论避险过当
  11、论紧急避险的性质
  12、论偶然防卫
  13、论假想防卫
  14、关于事实错误的学说及其评析
  15、论目的犯
  六、联系方式
  
  
  黄京平教授
  
  1.   简介
  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法律系),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学士、法学硕士、法学博士学位;1986年留校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
  兼任教育部普通高等学校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执行主任。
  兼任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副会长、中国法学会犯罪学研究会(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暨副秘书长、中国青少年犯罪研究会副会长。
  兼任北京市海淀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2.   教授课程
  主要讲授刑法总论、刑法各论、刑法专题研究等课程。
  3.   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刑法、比较刑法、刑事政策、刑事实务、刑事司法改革
  等。
  4.   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中国加入世贸组织的刑事法律协调,社会信用的刑法保护,
  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研究,法条竞合研究,市场经济体制下新型经济犯罪的对策研究,我国黑社会性质组织犯罪的惩治与预防,政府官员问责制下的刑法问题研究,知识产权的刑法保护,被告人认罪案件的简化审理程序研究,北京地区流动人口犯罪研究,刑事和解制度研究,未成年人暂缓起诉制度研究,量刑规范的理论与实务研究,刑事司法解释的时间效力研究等。
  5.   主要科研成果
  《限制刑事责任能力研究》、《经济发展与犯罪变化》、《破怀
  市场经济秩序罪研究》、《扰乱市场秩序罪》、《危害公共卫生犯罪比较研究》、《妨害证据犯罪新论》、《主诉检察官办案责任制理论与实践》等著作,《刑法》、《刑法总则案例分析》、《刑法案例教程》等教材,《宽严相济刑事政策的时代含义及实现方式》、《牵连犯处断原则辨析》、《论吸收犯》、《论结合犯》、《法条竞合犯的类型及其法律适用》、《刑事和解的司法现状与制度构建》等论文。
  
  
  韩玉胜教授
  一、简介
  祖籍山东,1948年2月4日出生于吉林省长春市,1968年到黑龙江省虎林县云山农场务农,1982年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留校任教至今。1998年被评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人民大学犯罪与监狱学研究所副所长、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图书馆常务馆长。曾被评为北京市教育系统先进工作者、北京市普法教育先进个人,两次被评为中国人民大学十大教学标兵。
  社会兼职包括:
  中国监狱学会副会长
  北京市刑法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北京市怀柔区人民检察院副检察长
  二、开设课程
  硕士生:
  刑法各论问题研究
  刑法案例分析
  刑事执行法学
  博士生:
  刑事执行法学问题研究
  监狱学理论与实务问题研究
  三、主要研究领域
  中国刑法学
  刑事执行法学
  监狱学
  四、主要科研课题和项目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1、《经济犯罪释析》(合)
  2、《新编刑法教程》(主编)
  3、《刑法学原理与案例教程》(主编)
  4、《刑法各论案例分析》(主编)
  5、《刑罚正义论》(合)
  6、《刑事执行法学原理》(合)
  7、《监狱学问题研究》
  8、《刑事执行制度研究》(主编)
  9、《刑事执行法学研究》(合)
  10、《司法考试辅导用书——刑法》(主编)
  发表论文:
  1、《论死缓的执行》
  2、《论监狱法对罪犯人权的保障与限制》
  3、《试论监狱法中的行刑目的》
  4、《解决监狱问题的根本出路在于刑事立法一体化》
  5、《劳动教养的完善及其制度设计构想》
  6、《中国内地与港澳特别行政区刑事司法协助若干实务问题探讨》
  7、《关于劳动教养性质的定位》
  8、《具有中国特色的改造罪犯工作的理论与实践》
  9、《中国特色人权观与监狱人权保障》
  10、《社区矫正制度若干问题研究》
  11、《刑法中的刑罚目的在监狱法中的实现》
  12、《教唆犯罪中止形态相关问题研究》
  13、《关于建立减刑撤销制度的理性思考》
  14、《教唆未遂之理论界定》
  15、《再犯预测机制——假释适用中不容忽视的问题》
  六、联系方式
  010-82500386
  
  
  冯军教授
  一、简介
  冯军,男,1963年9月9日出生于湖北省随州市,1984年本科毕业于湖北北财经学院法律系,1987年硕士毕业于中南政法学院法律系,1994年博士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曾留学日本和德国。2003年被评为教授,2005年担任博士生导师。
  主要社会兼职包括: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外国刑法研究所所长、中日刑事法研究中心秘书长。
  二、开设课程
  本科生
  1.刑法总论
  2.刑法各论
  3.外国刑法
  硕士生
  1.刑法总论
  2.外国刑法
  博士生
  1.刑法前沿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刑法;外国刑法;国际刑法。
  四、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有:
  1.《刑事责任论》
  2.《德国刑法典》
  3.《外国刑法原理》
  4.《中国刑法解释》
  主要论文有:
  1.《共同犯罪与犯罪构成》
  2.《原因中自由的行为》
  3.《新刑法中的单位犯罪》
  4.《刑法的规范化诠释》
  5.《死刑、犯罪人与敌人》
  6.《刑法中的自我答责》
  六、联系方式
  010-82500017
  
  张小虎教授
  一、简介
  1962年8月出生于江苏;1999年毕业于北京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2年评为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中国法学会青少年法制教育研究会执行会长
  中国犯罪学研究会常务理事
  奖励:
  荣获2004年度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二、开设课程
  硕士生:
  1.刑法
  2.犯罪学
  博士生:
  1.当代犯罪学的理论建构
  2.转型期中国社会犯罪原因
  三、研究领域
  中国刑法学
  比较刑法学
  犯罪学
  四、主要科研项目
  1.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已结项)
  2.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五”规划项目:《当代中国青少年法制教育内容及模式探究》(已结项)
  3.司法部项目:《当代中国社会结构形态及其与犯罪的关系》(在研)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1.《刑法的基本观念》
  2.《犯罪论的比较与建构》
  3.《罪刑分析》
  4.《刑事法律关系的构造与价值》
  5.《转型期中国社会犯罪原因探析》
  6.《犯罪学》(主编)
  发表论文:
  1.《犯罪实行行为之解析》
  2.《废除死刑的理论预期与保留死刑的现实必然》
  3.《犯罪概念形式与实质的理论建构》
  4.《刑事法律关系主体论》
  5.《人身危险性与客观社会危害显著轻微的非罪思辨》
  6.《身份犯与共犯罪刑论》
  7.《转化犯基本问题探究》
  8.《注意义务阻却事由之探究》
  9.《单位犯罪基本特征探究》
  10.《刑法的时代轨迹及未来趋势》
  11.《惩办与宽大相结合刑事政策的时代精神》
  12.《罪刑均衡蕴意之探究》
  13.《从犯罪的刑罚学到刑罚的犯罪学》
  14.《犯罪行为的化解阻断模式论》
  15.《犯罪学的研究范式》
  16.《转型期犯罪率明显增长的社会分层探析》
  17.《转型期中国社会犯罪率态势的剖析》
  18.《目标与方法的断裂》
  19.《犯罪蕴意之透析》
  20.《应加强对刑案规律的系统研究》
  六、联系方式
  010-82500376
  
   肖中华
  教授、博士生导师,法学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院长助理
  一、简介
  肖中华,男,汉族,1970年11月1日出生,江西省丰城市人。1991年7月毕业于江西大学(现改为南昌大学)法律系;1991年7月至1993年8月在江西省抚州地区政法干部学校任教;1993年9月至1999年7月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学专业攻读硕士、博士学位;1999年7月至2000年1月在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刑事审判第二庭工作;2000年2月至2007年1月在上海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工作,2000年12月破格被聘为副研究员,2003年12月破格被聘为研究员,2005年被华东政法学院校学术委员会选聘为博士生导师。2005年10月至2007年6月任贵州大学校长助理、法学院院长。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法学院党委副书记。主要兼职:中国法学会刑法学研究会理事;北京师范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院兼职研究员;国际刑法协会中国分会兼职研究员;上海市人大常委会立法和咨询专家;上海市人民检察院特约研究员。
  二、教授课程
  中国刑法学
  外国刑法学
  三、主要研究方向
  中国刑法
  四、主要科研项目
  国家社科基金项目:(1)刑法基本原则及其司法化;(2)犯罪构成及不典型犯罪形态研究
  司法部项目:渎职犯罪疑难争议问题研究
  五、主要成果
  (一)著作
  《犯罪构成及其关系论》、《侵犯公民人身罪疑难解析》、《贪污贿赂罪疑难解析》、《刑法疑难争议问题与司法对策》
  (二)代表性论文
  1.论转化犯
  2.渎职罪认定中的几个共性问题探析
  3.论受贿罪适用中的几个问题
  4.经济犯罪规范解释
   六、联系方式
  xiaozhonghua88@sina.com
  
  
  田宏杰教授
  一、简介
  女,1970年9月出生,重庆人。1991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数学系应用数学专业,获理学学士学位,分配至成都422信箱工作;1997年7月毕业于四川大学法学院,获法学硕士学位;2000年7月毕业于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获法学博士学位;2001年经北京市教委评定,提前1年破格晋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副教授,并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国际刑法研究所特约研究员;同年,应欧盟邀请,作为中国――欧盟法律与司法合作项目“高级访问者代表团”成员访问英、法、德等欧盟8国,考察欧盟司法改革运动;2003年经北京市教委评定,提前3年破格晋升中国人民公安大学教授,同年进入中国人民大学财政金融学院在职从事金融学博士后研究工作;2004年4月由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聘为客座研究员;同年9月,被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聘为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同年10月,作为引进人才,引进至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工作;2005年1月,被聘为中国政法大学刑事司法学院博士生导师;2006年3月调入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刑法教研室工作。现为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家重点研究基地中国人民大学刑事法律科学研究中心刑法现代化研究所所长。
  社会兼职:
  河北省石家庄市中级人民法院专家咨询委员会委员
  北方天鸟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独立董事
  奖励、荣誉称号:
  8项科研成果10次荣获国家及省部级奖励,博士学位论文《中国刑法现代化研究》2002年经教育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评定,被评为2002年度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个人专著《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2005年被评为中国首届优秀法律图书奖(理论著作类);2005年6月荣获中国政法大学青年教学基本功比赛三等奖;2006年9月被评为中国政法大学师德先进个人。
  二、开设课程
  硕士生:
  ⒈刑法学研究方法
  ⒉中国传统刑法文化与刑法现代化
  ⒊当代新型犯罪比较研究
  博士生:
  ⒈中国刑法现代化的道德使命
  ⒉行政刑法的发展与刑事政策的变迁
  ⒊全球化视野下的金融犯罪研究
  三、主要研究领域
  ⒈刑事法现代化
  ⒉行政刑法与刑事政策的变迁
  ⒊经济刑法
  ⒋比较刑法
  四、科研项目与课题
  独立主持完成部级重点科研项目2项,共同主持参与完成国家重点社科项目3项,参与省(部)级科研项目8项(其中含部级重点科研项目5项),现独立主持以下项目:
  ⒈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现代化与刑事法治的建构—从刑事一体化的角度”(5卷本系列),项目批准号:200204;
  ⒉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规划项目:“‘东突’问题成因及其抗制对策研究”,项目批准号:02JAZ820010。
  ⒊知识产权刑事保护研究,美国商会、美国软件联盟资助项目。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主要著作
  ⒈《中国刑法现代化研究》(独著)
  ⒉《妨害国(边)境管理罪研究》(独著)
  ⒊《违法性认识研究》(独著)
  ⒋《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独著)
  ⒌《“打黑除恶”刑事法律适用解说》(2人合著)
  ⒍《侵犯知识产权犯罪比较研究》(2人合著)
  ⒎《妨害司法罪》(3人合著)
  ⒏《单位犯罪适用中疑难问题研究》(主编)
  ⒐《金融诈骗犯罪研究》(副主编)
  ⒑《刑事案例诉辩审评·挪用公款罪》(主编)
  ⒒《黑社会性质犯罪抗制对策研究》(副主编)
  ⒓《中国内地与澳门刑法总则之比较研究》(合著)
  ⒔《刑法总则案例分析》(副主编)
  ⒕《刑罚适用例说》(副主编)
  ⒖《金融犯罪比较研究》(合著)
  主要发表论文
  ⒈《无限防卫权的理性思考》(独立撰写)
  ⒉《挪用公款罪司法适用问题研析》(第一作者)
  ⒊《中西刑法现代化起源之比较考察》(独立撰写)
  ⒋《刑罚目的研究——对我国刑罚目的理论的反思》(独立撰写)
  ⒌《论刑事立法现代化的标志与特征》(独立撰写)
  ⒍《挪用公款罪客观构成要件司法适用研究》(独立撰写)
  ⒎《试论我国“反黑”刑事立法的完善》(独立撰写)
  ⒏《论我国知识产权的刑事法律保护》(独立撰写)
  ⒐《侵犯专利权犯罪刑事立法之比较研究—兼及我国专利权刑法保护的完善》(独立撰写)
  ⒑《票据诈骗罪客观行为特征研究》(独立撰写)
  ⒒《组织他人偷越国(边)境罪法律适用疑难问题研究》(独立撰写),
  ⒓《恐怖主义犯罪的界定》(独立撰写)
  ⒔《刑法中的正当化行为与犯罪构成关系的理性思考》(独立撰写)
  ⒕《论刑事司法解释的创造性、限度及其方法》(独立撰写)
  ⒖《宽容与平衡:中国刑法现代化的伦理思考》(独立撰写)
  ⒗《试论商业受贿罪的危害及其司法认定》(独立撰写)
  ⒘《犯罪构成体系与刑事诉讼关系解读—兼论刑事诉讼对犯罪构成的结构要求》(第一作者)
  六、联系方式
  010-82500330
  
 
说明:本站提供的《刑法学专业介绍 》源自权威渠道,为历年考过(被使用过)的真题试卷,除标注有“回忆版”字样的试题外,其余均为原版扫描,权威可靠;回忆版试题由当年参加全国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回忆,内容完整。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

考博信息网提供的全国高校历年考博真题、考研真题电子扫描版样张展示:

湖南大学2010年环境系统分析考博真题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高等工程数学考博真题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高等工程数学考博真题  

云南大学2012年专业综合理论考研真题

云南大学2012年专业综合理论考研真题  

西安理工大学2012年自动控制理论考研真题

西安理工大学2012年自动控制理论考研真题  

更多真题样张如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英语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经济学综合(财政学)考博真题
 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财务管理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河海大学2010年计算数学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云南大学2010年英语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中南大学2012年机械工程综合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四川大学2012年基因工程原理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数字信号处理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10年结构化学考博真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英语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现代自然地理学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南京大学2010年考博英语真题点击查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材料力学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中南大学2012年检验综合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和声与曲式作品分析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南开大学2011年管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西北大学2012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深圳大学2012年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材料力学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中南大学2012年检验综合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