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站文章索引

 您现在的位置: 考博信息网 >> 文章中心 >> 考研复习 >> 专业课 >> 正文:信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学校 专业
科目

新闻资讯
普通文章 东华大学公示2013级博士研究生拟录取名
普通文章 湖南大学空军国防生2013全国大学生校园
普通文章 李亚栋、南策文、雒建斌三位清华教授新
普通文章 2013年五四青年节成都电子科技大学(成
普通文章 西南政法大学2012考博报名/考试地点变更
普通文章 武汉科技大学2012博士研究生招生报名
普通文章 考博顺利通过考试须知
普通文章 【考博】博士生入学考试十大必杀技-考研
普通文章 考博成功的因素-考博信息网
普通文章 考博专业课复习应当如何进行-考博信息网
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北方工业大学机电工程学院自动化系2012
普通文章 华南师大光学、光学工程、材料物理与化
普通文章 关于报考中科院大气物理研究所2012年硕
普通文章 广西中医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信息公
普通文章 【广西工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桂林医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息
普通文章 广西艺术学院2012拟接收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1年硕士研究生调剂
普通文章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2012年考研调剂信
考研心路
普通文章 “最孝博士”——黄碧海,用爱唤醒母亲
普通文章 如此读研还有价值吗
普通文章 中国传媒大学2013年硕士学位研究生复试
普通文章 河海大学博士研究生学制几年?
普通文章 请问河海大学对“同等学力考生”报考博
普通文章 博士生招生常见问题解答——请问博士研
普通文章 请问河海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生如何报名
普通文章 请问如何索取“河海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
普通文章 请简单介绍一下河海大学2012年博士研究
普通文章 2013201020112012年河海大学英语考博真

信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http://www.kaoboinfo.com


友情提示:本站提供全国400多所高等院校招收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历年考研真题、考博真题、答案,部分学校更新至2012年,2013年;均提供收费下载。

        资源大小:0.1-10.0 MB

        资源类型:rar
        发布时间:2011-11-10 23:04:12
        资源评分:★★★
        资源简介:信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下载流程: 考研真题 点击“考研试卷””下载; 考博真题 点击“考博试卷库” 下载
 
信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一、本专业是博士学位授予点
  二、研究方向:1、高性能数据库与商务智能;2、数据库与智能信息检索;3、Web数据管理与移动数据管理;4、数据仓库与商务智能; 5、信息系统工程;6、无线网络。本专业主要培养具有较坚实的计算机理论基础、能够从事计算机软件系统和应用系统的研究与开发、从事计算机科学技术研究的高级专业人才。
  三、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教师们20多年来始终站在学科前沿,跟踪国际先进技术,是国内最早开展面向对象的数据库技术、并行数据库技术、数据仓库与商务智能技术、XML数据库等研究的单位之一,承担了七五、八五、九五国家攻关项目、863高科技计划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等40多项。获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计委杰出贡献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优秀教材奖等多项奖励。累计培养了三百余名研究生,在国内外杂志上发表论文四百多篇,出版著作几十部。学术研究在数据库领域位居全国领先地位。积极开展对外交流与合作,为我国计算机应用技术,特别是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是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
  四、师资力量:教授6人,副教授14人,讲师11人,具有博士学位18人,具有硕士学位13人
  五、毕业生就业去向:外企公司、国内大型IT公司、银行、国家机关等。
  六、开设的主要课程有:数据库管理系统原理与实现、算法与算法复杂性理论、网络与通信、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等,详细课程信息请查阅信息学院网站info.ruc.edu.cn.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计算机软件与理论专业 导师介绍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王 珊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王珊 教授 博士生导师,女,信息学院学术委员会主任,教育部数据工程和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 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E-mail:swang@ruc.edu.cn
  个人主页:httpwww.ccf-dbs.org.cnwangshan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
  1 内存数据库系统及新技术研究
  传统的数据库系统虽然已经广泛应用,其实现技术也已经成熟,但是随着硬件的发展,应用环境的开放,新需求的不断涌现,如何充分利用现代处理器和日益增大的内存、先进的计算机操作系统、高速网络,研究和设计更为先进可靠、高性能的数据库系统架构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应用价值。我们和HP Lab(China)合作,正在进行大规模可扩展数据库新技术研究。当前的研究包括:研究当前先进硬件平台上内存数据库系统的实现新技术、内存数据库并行化技术、内存数据库与磁盘数据库的结合、内存数据库的应用等;分析和研究数据库系统在现代处理器上的性能瓶颈,探索相应的优化策略,进而研究新一代处理器上数据库体系架构。
  
  2数据库信息检索(DBIR)新技术研究
  在过去的几十年间,数据库(DB)和信息检索(IR)是两个独立的计算机科学研究领域。Internet的兴起,互联网环境下不断增长的对Surface Web和Deep Web信息共享和应用的需求,引起了学术界和工业界的广泛兴趣,促进了两个领域的渗透和融合。DBIR已经成为新的交叉研究热点。我们于2003年起就开展了DBIR的研究。在国家自然基金项目的支持下,研究基于关键词的数据库检索新技术。从系统查询效率(Query Efficiency)和查询效果(Query Effectiveness)两个方面入手,研究检索算法、TOP-K检索技术、结果展现、系统架构等重要问题,取得了丰硕研究成果,开发了实验系统,培养了多名博士和硕士研究生。
  我们将扩展研究对象,不仅包括关系数据库,还有XML数据、流数据等,继续深入进行数据库信息检索(DBIR)新技术研究。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以重大科研项目为基础,选择有价值的研究课题,进行创新研究和系统开发,写出高水平的研究论文。
  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1.阅读数据库及其相关领域的经典著作、经典论文、当前重要会议(例如SIGMOD,VLDB,ICDE)和重要学术期刊上发表的论文。掌握数据库领域以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理论知识。深入掌握数据库的专业知识和关键技术。
  2.积极参加国家科研项目,提高独立科研能力特别是创新能力,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3.认真踏实地提高程序设计能力,提高设计和实现大型软件的能力。
  4.系统全面了解某一个研究领域国内外的最新研究状况,深入分析前人已经取得的成果。要钻进去,学懂学好。跳出来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创新能力。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 数据库信息检索新技术研究
  l   国际合作:与HP-Lab(China)合作研究课题-Research in Large Scale Data Management。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通用网上知识编辑器及示范主题语义网研究
  l   985工程项目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科技创新平台建设高性能数据库系统与新技术研究
  
  主要学习工作经历:
  1962~1968 北京大学物理系本科;
  1979~1981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系获计算机应用工学硕士学位;
  1984~1986 应S.B.YAO教授邀请赴美国马里兰大学合作研究,开发可扩展的关系数据库管理系统-XDB;
  1981~今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其他职务:
  中国人民大学校务委员会委员,校学术委员会委员兼副秘书长,校学位委员会委员,理工分会主席。
  中国计算机学会副理事长及数据库专委会主任。
  北京市政府第八届专家顾问,教育部第五届科技委委员及信息学部学部委员等职。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编委。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负责承担了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和重点项目、北京市科技计划重点项目等40多项;培养了博士硕士研究生百余名;在国内外杂志、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200余篇。出版数据库方向著作20余本,其中《数据库系统概论》一直被国内大多数院校计算机专业、信息系统与信息管理专业和非计算机专业的数据库课程选为教材,为推动我国数据库技术的发展,培养数据库专业的人材做出了杰出贡献。因此第一版获国家级优秀教材奖(1988年)。第三版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优秀教材一等奖(2002年)。2005年《数据库系统概论》被评为国家级精品课程。
  20多年来,扎扎实实主持研制和开发了从高性能并行数据库(PBASE)到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小金灵)等多个具有自主版权的数据库管理系统,并努力实现了成果转化-金仓数据库系统KingbaseES已经成为国产大型通用数据库系统的知名品牌。
  科研和教学成果曾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次)、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国家级优秀教材奖(2次)等多项奖励。曾获得国家人事部授予的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全国优秀教师、全国五一劳动奖章等荣誉称号。
  
  著作:
  出版数据库方向著作20余本,如:《数据库系统系统概论》(第一版-第四版),《数据仓库技术和联机分析处理》等。
  
  近年发表的主要论文选列:
  近5年在《JSCT》、《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等学术期刊以及VLDB、SIGMOD、ICDE、DASFAA、APWEB、WAIM等重要国际会议上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的论文有40余篇。(详见:httpwww.ccf-dbs.org.cnwangshanpapers.htm)
  1. Shan Wang, Jun Zhang, Zhaohui Peng, Jiang Zhan, Qiuyue Wang. Study on Efficiency and Effectiveness of KSORD. The Join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 on Asia-Pacific Web and Web-A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APWebWAIM 2007), HuangShan, China, LNCS 4505, 2007, pp.6-17.(ISTP)
  2. Bolin Ding, Jeffrey Xu Yu, Shan Wang, Lu Qin, Xiao Zhang, Xuemin Lin. Finding Top-k Min-Cost Connected Trees in Databases. 2007 IEEE 2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 (ICDE 2007),Istanbul,Turkey,April 16-20,2007, pp.836-845. Best student paper award
  3. Jun Zhang, Zhaohui Peng, Shan Wang,Huijin Nie. CLASCN Candidate Network Selection Supporting Efficient Top-k Keyword Queries over Databases.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JCST).Vol.22 (2),2007,pp.197-207.(SCI)
  4. Jiang Zhan,Shan Wang. ITREKSKeyword Search over Relational Database by Indexing Tuple Relationship. The 1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base Systems for Advanced Applications (DASFAA2007), Bangkok, Thailand, LNCS 4443.,pp.67-78.
  5. 王珊,张俊,彭朝晖,战疆,杜小勇. 基于本体的关系数据库语义检索. 计算机科学与探索,Vol.1(1), 2007, pp.59-78.
  6. 蔡宏艳, 姚佳丽, 王珊. DETECTOR基于关系数据库通用的在线关键词查询系统.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Vol.44(1), 2007.1, pp.119~125.(EI)
  7. 王珊 杨冬青 周傲英于戈 李青,Web时代的数据库新技术研究与开发,2006-2007中国计算机科学学科发展报告,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pp.138-152, 2007.3
  8. Shan Wang, Zhaohui Peng, Jun Zhang etc.,NUITS A Novel User Interface for Efficient Keyword Search over Databases, The 32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ry Large Data Bases (VLDB 2006 ),pp.1143-1146,Seoul, Korea. 2006.9
  9. Shan Wang, Xiao-Yong Du, Xiao-Feng Meng, and Hong Chen,Databas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JCST). Vol.21,No.5,September 2006 pp.823-837(SCI)
  10. 王珊,文继荣,数据库和信息检索技术的融合,中国计算机学会通讯 第2卷 第4期 2006年7月 pp18-24
  11. 王珊,覃雄派,曹魏,杨晓春,于戈,王斌,陈立军,杨冬青,赵加奎,数据库技术若干发展方向研究,中国计算机科学技术发展 报告2005,清华出版社,2006年8月pp62-87
  12. 张坤龙,王珊,LinkNet一种用于大规模P2P系统查找的新方法,计算机学报 [EI]
  2006 年 29卷 第4期 2006.4 pp.611-617
  13. Cuiping Li, Beng Chin Ooi,Anthony K.H.Tung,Shan Wang, DADA A Data Cube for
  Dominant Relationship Analysis, published in SIGMOD2006 proceedings pp.659-670. Chicago USA2006.6
  14. Zhaohui Peng, Jun Zhang, Shan Wang,Lu Qin,TreeCluster Clustering Results of Keyword Search over Databases,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A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AIM 2006,SCI), Hong Kong,China. pp.385-396.2006.6
  15. Jun Zhang, Zhaohui Peng, Shan Wang, Huijing Nie, Si-SEEKER Ontology-based Semantic Search over Databases,The Fir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Knowledge Science, Engineering and Management(KSEM'2006 SCI) pp.599-611 August 5-8, 2006, Guilin, China (Co-located with PRICAI'06)
  16. Jun Zhang Zhaohui Peng Shan Wang Nie Huijing, etc.PreCN Preprocessing Candidate Networks for Efficient Keyword Search over Databases,The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 Information Systems Engineering(WISE 2006, SCI), pp.28-39 Wuhan China2006.10
  17. Shan Wang,Kun-LongZhang,Searching Databases with Keywords,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 Technology(JCST).Jan.2005,Vol.20,No.1,pp.55-62(SCI)
  18. 李盛恩王珊,多维数据模型ER(h),计算机学报Vol.28,No.122005.12pp.2059-2067[EI]
  19. 文继军王珊,SEEKER基于关键词的关系数据库信息检索,软件学报, Vol.16, No.7 pp.1270-1281(EI)
  20. Cuiping Li,Gao Cong,AnthonyK.H.Tung,Shan Wang,Incremental maintainence of Quotient Cube for sum and Median,Proceedings of SIGKDD 2004, p226-235, Aug2004, Seattle, WA,USA
  21. Yingjie He, Shu Y F, Shan Wang, Xiaoyong Du,An Efficient top-k query processing in P2P network, Database and EXpert systems Applications(DEXA 2004), pp.381-390, August 2004 Spain [LNCS3180]
  22. 李盛恩,王珊,封闭数据立方体技术研究,软件学报,2004 Vol.15,No.8 p1165-1171(EI)
  23. 孟小峰,周龙骧,王珊,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软件学报,卷15(12):1822-1836,
  软件学报十五周年特约论文,2004.12 EI源
  
  国际学术交流:
  积极开展国际学术交流和国际合作,努力促进中国数据库走向国际。
  曾经担任VLDB 2002国际会议大会主席(Co-Chair)、ACM SIGMOD2007 Honorary Chair等数十个国际会议的会议主席、程序委员会主席或委员。现任Dean of VLDB School(China),DASFFA、WAIM、 KSEM等国际会议的指导委员会委员,ACM SIGMOD会员。
  
  计算机应用技术 杜小勇 (教授 博士生导师)
  杜小勇,男,1963年生,工学博士,信息学院院长、兼经济信息管理系系主任。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话 86-10-62515259
  E-mail:duyong@ruc.edu.cn
  个人主页:httpiir.ruc.edu.cn (或者202.112.113.162index.jsp)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高性能数据库实现技术、语义网技术、数字图书馆技术、智能信息检索技术;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首先、培养学生要求有较强的工程能力,能够进行系统的分析设计和开发,项目组织与管理能力,特别是要通过项目实施,掌握复杂软件系统的架构、开发和管理。
  其次、培养学生要求有较强的科研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外文资料、写出高水平的研究综述,能系统地掌握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并撰写出一定水平的学术论文。
  第三,培养学生综合的素质,包括表达能力、协作意识等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通用网上知识编辑器及示范主题语义网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重大项目
  本体库管理系统技术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
  高性能数据库系统技术研究—教育部优秀青年教师奖励计划
  大型通用数据库KINGBASE研发及产业化-国家发展改革委员会软件产业化专项
  
  工作经历:
  1983年毕业于原杭州大学数学系并留校任教,
  1985-1988年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应用专业攻读硕士学位,毕业后曾任该校数据与知识工程研究所副所长。
  1993年获日本政府奖学金赴日本留学,
  1997年获日本国立名古屋工业大学工学博士并被该校聘为日本文部教官,
  1999年回国工作, 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教授、系主任。
  2004年为信息学院常务副院长院长、兼经济信息管理系系主任。
  2005年为信息学院院长兼经济信息管理系主任。
  
  社会兼职:
  目前是国家863计划软件重大专项专家组成员,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第十届信息科学部专家评审组成员,
  中国计算机学会第八届理事会理事、数据库专业委员会委员等。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2005年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排名第2)
  
  发表论文选列:
  2005年发表论文16篇,其中SCI3篇,EI 4篇。详细请见:httpiir.ruc.edu.cn
  [LDW05A] Man Li, Xiaoyong Du, Shan Wang. A Semi-automatic Ontology Acquisition Method for the Semantic Web. Proceedings of the 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A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WAIM 2005). Published by Springer in its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series (LNCS 3739). Hangzhou, China. October 11-13, 2005209-220
  [LDW05B] Man Li, Xiaoyong Du, Shan Wang. Learning Ontology From Relational Database. Proceedings of the four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chine learning and cybernetics (ICMLC 2005). Published by IEEE press. Guangzhou, China. August 18-21, 2005 3410-3415
  [DM05B]杜小勇,马文峰,学科领域知识本体建设方法研究,图书情报工作,Vol.49, No.8, 2005年第八期,pp.74-78
  [DM05A]杜小勇,马文峰,数字资源集成系统体系结构研究,情报资料工作,2005年第3期,pp.42-45
  [LWDW05A]李曼,王大治,杜小勇,王珊,基于领域本体的Web服务动态组合,计算机学报,Vol.28, No.4,pp.644-650,2005
  [LWDW05B]Man Li, Dazhi Wang, Xiaoyong Du, Shan Wang, Ontology Construction for Semantic Web A Role-based Collaborative Development Method,Proc.of The Seventh Asia Pacific Web Conference (APWeb 05), Shanghai, China, 2005,LNCS 3399, 620--619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孟小峰 (教授 博士生导师)
  男,1964年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兼计算机科学技术系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话 86-10-62512719
  E-mail:xfmeng@ruc.edu.cn
  个人主页:www.ccf-dbs.org.cnidkexfmeng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
  1.移动数据管理技术从两个方面研究了移动数据库中的关键技术问题:一是如何有效地消除移动计算环境给信息存取所带来的不利影响,在这方面,重点探讨了移动数据库复制技术以及移动事务处理技术;二是如何合理地利用移动计算环境所带来的有利因素提供基于位置的服务,在这方面,重点研究了移动对象数据库技术以及位置相关数据的处理技术。该项目得到国家自然基金的连续资助。
  2.Web信息集成技术 我们的研究目标是基于Web上的日益丰富的信息资源和跨企业应用,深入研究Web信息集成技术。本课题研究的出发点与以往研究不同,具有鲜明的创新性。我们以未来Web用户的特点和需求为目标,着力解决便于用户使用的Web数据抽取与集成技术,它表现为准确的基于模式导航的数据抽取、高效的基于XML的数据管理集成。创新之处还表现在,提出了Web数据抽取和集成领域面临的一些新的研究问题,提出了在数据页面结构发生改变时包装器的自动维护等。该项目得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国家973、863项目的资助。
  3.XML数据管理技术 Native XML数据库是一种新型的数据库系统,专门用于存储和处理目前非常流行的XML数据,是近年国际数据库领域研究的热点。OrientX系统是由申请者领导的Web数据管理实验室用两年多的时间潜心研究开发的国内首个Native XML数据库系统。该系统免费提供给所有与商业无关的研究和应用开发人员使用,走开放源码的道路,把研究成果贡献于社会。该系统在国际上已引起广泛的关注。该项目目前得到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和信产部电子发展基金的资助。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l   研究风格:开发创新的系统,寻找挑战性的研究问题
  l   我培养研究生的目标:
  - 培养创造性的思维能力,做国内乃至国际上最好的研究
  - 培养从业的敬业精神,
  - 培养做人的道德
  l   培养研究生的方法:
  通过寻找具有挑战性的课题,提出创新的方法,在此基础上,开发出满足人们需要的创新系统
  l   做研究的方法:
  - 沉下心来,打好基础(阅读数据库领域经典的著作),
  - 选择一个感兴趣的题目,潜心研究前人的paper,写出有观点的survey,
  - 找出有价值的问题,进行有创新性的系统设计和实现,
  - 发表高水平的工作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Web数据抽取和集成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2002-2005,编号:60273018
  l   2004-2009国家973项目“语义网格的基础理论、模型和关键技术研究”子课题“基于本题的数据管理研究”,编号:2003CB317000
  l   2004-2007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XML数据管理关键技术研究”,
  l   2005-2007 中国-希腊科技合作项目“基于context的XML数据管理研究”,中方项目执行人
  l   2006-2008,国家自然基金项目“基于受限网络的移动对象数据库关键技术研究“,项目负责人,经费:23万,项目批准号:60573091
  
  工作经历: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中国计算机学会理事、普及工委主任,中国计算机学会数据库专委会委员、秘书长,办公自动化专委会副主任委员,《计算机研究与发展》编委,WAIM国际学术会议指导委员会委员,IEEE CS、ACM SIGMOD会员;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主持或参加过二十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国家863项目,其中主持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项,国家863项目3项。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电子部科技进步特等奖1项、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2项、第七届“中创软件人才奖”等奖励。研制开发的主要软件产品有国产数据库系统COBASE、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系统“小金灵”、中文自然语言查询系统NChiql、并行数据库系统PBASE1等。近5年先后在《计算机学报》、《JSCT》、《软件学报》、《计算机研究与发展》、《中文信息学报》、《IJCPOL》等国内外学术期刊以及VLDB、SIGMOD、ICDE、PAKDD、DASFAA、DEXA等重要国际会议发表论文90余篇,其中被SCI,EI,ISTP检索的论文有45篇。多次应邀担任国际会议ICDE 2003,ER 2004-04,DASFAA2003-06等程序委员,WAIM2002 、ICEBE2004程序委员会主席,SIGMOD 2006 Publicity Chair(Asia)等;设计开发了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Native XML数据库系统OrientX(httpidke.ruc.edu.cnOrientX),Web数据抽取与维护系统SGWrap(httpidke.ruc.edu.cnsgwrap),手机数据库系统PhoneDB。该原型系统已在国际上具有广泛的影响,在国内外处于领先地位,具有一定的应用前景.
  发表论文选列:
  l   孟小峰,周龙骧,王珊,数据库技术发展趋势,软件学报,卷15(9),软件学报十五周年专刊,2004,9
  l   Dongdong Hu, Xiaofeng Meng. Automatically extracting data from data-rich web pages. In Proceedings of the 10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base Systems for Advanced Applications (DASFAA 2005), LNCS 3453, Springer-Verlag , April 17-20, Beijing, China
  l   Haixun Wang, Xiaofeng Meng On the Sequencing of Tree Structures for XML Indexing. The 21s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 (ICDE 2005), IEEE Press, April 5-8, Tokyo, Japan
  l   Jeffrey Xu Yu, Daofeng Luo, Xiaofeng Meng, Hongjun Lu, Dynamically Updating XML Data Numbering Scheme Revisited, World Wide Web 8(1) 5-26, March, 2005
  l   孟小峰,罗道锋,蒋瑜,王宇,OreintXA一种有效的XQuery查询代数,软件学报,卷15(11),1648-1660,2004,11.
  l   Xiaofeng Meng, Yu Jiang, Yan Chen, Haixun Wang, XSeq An Index Infrastructure for Tree Pattern (Demo). Proceedings of the ACM SIGMO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anagement of Data (SIGMOD 2004), Paris, France, June 13-18, 2004. ACM 2004.pages941-942.
  l   Meng X F(孟小峰), D Luo, ML Lee, J An, OrientStore A Schema Based Native XML Storage System. (Demo). Proceedings of 2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Very Large Data Bases(VLDB2003), September 9-12, 2003, Berlin, Germany. Morgan Kaufmann, pages 1057~1060.
  l   Meng XF, Ding ZF. DSTTMOD A discrete spatio-temporal trajectory based moving object database system. In Proceedings of 14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base and Expert Systems Applications (DEXA 2003) , Prague, Czech Republic, September 1-5, 2003,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2736, Springer, pages 444~453.
  l   Meng X F(孟小峰), Wang H Y, Hu D D, Gu M Z, SG-WRAM Schema Guided Wrapper Maintenance A Demonstration, In Proceedings of the 19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 (ICDE2003), March 5-8, 2003, Bangalore, India. IEEE Computer Society 2003, pages 750-752.
  l   Meng X F(孟小峰), Lu H J, et al,Data Extraction from the Web based on Pre-defined Schema,JCST, Vol.17(4)377-388,2002,7
  
  -更多论文见:www.ccf-dbs.org.cnidkexfmengpublicationEpublication.htm
  
  计算机应用技术  陈 红 (教授 博士生导师)
  女,1965年生,博士,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话 010-62513914
  E-mail:chong@ruc.edu.cn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
  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主要研究数据方体、多维查询处理、数据挖掘等技术,以及KPI、OLAP建模等数据仓库应用技术。
  流数据分析与管理:主要研究流数据连续查询处理技术、流数据在线监控技术、流数据在线挖掘技术、数据流的Load shedding技术。
  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主要研究无线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系统体系结构、数据存储与索引技术、查询处理技术、数据挖掘技术,并研制传感网数据管理系统。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
  1. 参加相关科研项目,研究数据仓库、OLAP、数据挖掘,数据流管理、传感器网络数据管理等技术,并参加原型系统的研发。
  2. 与有关公司合作,参加数据仓库应用项目。
  
  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1. 培养学生的工程能力,包括项目组织与管理、系统分析与设计、程序设计与调试等能力。
  2. 培养学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能力。以科研项目为基础,选择有价值的研究方向,阅读相关的经典著作、经典论文、重要会议和重要学术期刊论文,掌握学科前沿,写出有自己观点的综述,在此基础上进行创新性研究。
  3.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表达能力、沟通能力、协作能力、管理能力等。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无线传感器网络查询处理新技术研究”,2007-2009
  主持985项目“数据仓库与数据挖掘技术研究”,2006-2008
  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材支持计划项目“流数据管理的关键技术研究”,2006-2008
  
  工作经历: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1982-1986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本科,1986年获工学学士学位;
  1986-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硕士研究生,1989年获工学硕士学位;
  1997-2000年:中科院计算所博士研究生,2000年获工学博士学位;
  1989-现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师
  1995.12-1996.6:香港城市大学访问学者;
  1998.7-8:香港中文大学访问学者。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主持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等国家级项目和省部级项目8项;作为第一或第二参加人参加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国家级项目7项;主持和参加其他项目十余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出版数据库方面的著译作8部。参加了具有自主版权的并行数据库系统软件的研制,主持了具有自主版权的数据仓库系统软件的研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国家精品课程奖、北京市精品课程奖等奖励,2005年入选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
  
  发表论文选列:
  l   Hong Chen,Shan Wang Multi-plan Scheduling Technique in MP2,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CCT,Florida, USA. 2003.7
  l   Jirong Wen, Hong Chen, Shan Wang, POTENTIAL Virtual Database Machine——A Highly Adaptive Core of Parallel Database System,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15(6)
  l   文继荣,陈红,王珊,Shared-nothing并行数据库系统查询优化技术,计算机学报vol23(1)
  l   陈红、王珊,多阶段并行多查询处理方法MP2框架,软件学报,Vol.12, No.12
  l   孙延凡,陈红,GSFC:基于图结构的Free Cube存储方法,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4.10
  l   Z. Xie, Hong Chen, L. Wang,Subnets based Distributed Data-Centric Hierarchical Ant Routing for Sensor Networks,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Networking and Mobile computing, 2005
  l   谢志军,王雷,陈红等,传感器网络中基于数据压缩的汇聚算法研究,软件学报,Vol.17, No. 4, 2006
  l   Z. Xie, Hong Chen, Cuiping Li, An Efficient Algorithm for Frequent Itemset Mining on Data Stream, ICDM2006, LNAI 4065, 2006
  l   X. Fan, W. Xu, Hong Chen, L. Liu, CCSMOMSA Composite Communication Scheme for Mobile Object Management System, IEEE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AMIS, Vienna, Austria, 2006
  l   Z. XIE, Hong Chen,Voronoi Tessellation based Multiscale Data Compression for Sensor Networks, WSEAS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Issue 6, Volume 5, June 2006
  l   Z. Xie, Hong Chen, Cuiping Li, MFIS- Mining Frequent Itemsets on Data Streams, ADMA2006, LNAI 4093, 2006
  l   Shan Wang, Xiaoyong Du, Xiaofeng Meng, Hong Chen, Database Research Achievements and Challenges,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1(5)823-837, September 2006
  l   Y. Lai, Hong Chen, Cuiping Li, Processing the v-KNN Queries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3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Parallel Processing (ICPP2007).
  l   Y. Lai, Hong Chen, Energy-Efficient Fault-Tolerant Mechanism for Clustered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1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Computer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s (ICCCN2007). August 13 - 16,Hawaii, USA, 2007
  l   X. Fan, T. Xie, Cuiping Li, Hong Chen, MRST-An Efficient Monitoring Technology of Summarization on Stream Data,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Vol.22(2), March 2007
  l   Y. Lai, X. Fan, Hong Chen, T. Xie, Optimization Framework for Distributed Clustering Scheme in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3rd ACIS International Workshop on Self-Assembling Wireless Networks (SAWN 2007)
  l   X. Fan, T. Xie, Y. Lai, Hong Chen. A Novel Locality-based Optimization Algorithm of Clustering on Sensor Networks, LOCALGOS2007
  l   C. Huang, Hong Chen. CTCBMQ A Novel Corner Transformation-Based Algorithm for Continuous Border Monitoring Query Processing In Data Streams. SIGMOD IDAR2007.
  l   H. Li, Hong Chen, A Multiple Level 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 Model over Data Stream.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f Data Mining, USA, June 2007.
  l   H. Li, Hong Chen, A Novel Approximate Mining Approach of Sequential Patterns over Data Stream, ADMA2007
  l   T. Xie, Y. Lai, Hong Chen, Energy-efficient Approximate Skyline Computation in Sensor Networks,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2007.11
  l   H. Li, Hong Chen, An Approximate Sequential Pattern Mining Approach over Data Stream Based on Levenshtein-Automata, Journal of Computational Information Systems, 2007.11
  l   吴中博,樊小泊,陈红,基于能量水平的多Sink节点传感器网络路由算法,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已录用
  
  著作译著:出版数据库方面的著译作8部。如《数据库系统原理教程》、《数据库与数据库管理系统》、《数据仓库与联系分析处理》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  杨小平(教授 博士生导师)
  男,1956年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院长、兼信息技术综合实验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电话 62511127
  E-mail:yang@ruc.edu.cn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系统工程、电子政务、网络安全技术等;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将根据研究进展和学生情况安排如下研究选题:
  Semantic、Ontology和Web Service的技术和应用;
  信息系统工程、软件工程的新技术和方法;
  Web可用性研究;
  网络安全技术;
  毕业时,学生应能具备扎实的相关基础知识;具有独立的科研能力协作精神;能组织和主持中小型项目的研究和应用系统开发;能对若干领域的国际发展情况有较为深入的了解;发表较高水平的学术论文。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基于Web Service的电子政务系统(211项目);
  Web可用性工程研究(自立);
  基于Ontology的信息检索技术研究(自立);
  其他信息系统开发项目(横向)
  工作经历:
  1982年毕业于合肥工业大学原电子工程系计算机及其应用专业;1982-1986年在上海水产大学任教;86-88在北京计算机技术研究所任工程师,曾主持多个自动控制系统项目的研究开发;1988年调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任教。主要教授“信息系统分析与设计”(本科)、“软件工程与方法”(硕士)课程;主要研究方向为信息系统工程;历任信息系统工程教研室副主任、主任等职,1999年开始担任信息学院副院长至今。
  社会兼职:
  教育部文科计算机基础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计算机用户协会理事、信息系统分会副理事长;北京系统工程学会副理事长、秘书长;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研究会副秘书长。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1994获邮电部科技进步二等奖
  2005年获宝钢教育基金“优秀教师奖”
  发表论文选列:
  1.An Auto-Configuration Cooperative Distributed Intrusion Detection System,Wcica2004
  2. A Study on Dependable Asynchronous Communication of Mobile Agent,ICIA2004.
  3.面向语义检索的本体建模与算法研究。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CNAIS2005,清华大学出版社
  4.网站可用性问题应用研究。信息系统协会中国分会第一届学术年会CNAIS2005,清华大学出版社
  5.The Software Costs Estimation Based on UML Model. Journal of Systems Science and Information, 2004,Vol.2, No.4, 783-788 
  6.基于协议分析的入侵检测技术研究, 计算机应用研究,2004.2,108-110
  7.向量空间模型的中文信息检索技术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15
  8.Swarm-一个支持人工生命建模的面向对象模拟平台。 系统仿真学报,2002.5
  9.Modeling Complex Adaptive System base on Swarm Platform ICCA02,2002,6
  10.协同分布式入侵检测系统模型.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2,15期
  11.网络检索中的数据挖掘技术 计算机用户协会,2003年学术年会论文集
  代表著作译著:
  1.Java项目案例导航,科学出版社,2003
  2.C++项目案例导航,科学出版社,2002
  3.市场信息学,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1
  4.计算机通论,(译),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
  5.计算机应用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计算机软件与理论  李德英 (教授)
  女, 1965 年生,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
  E-mail : deyingli@ruc.edu.cn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 传感器网络,Ad Hoc 网络, 计算机网络,算法设计及分析等。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Wireless Sensor Networks, Ad Hoc Networks, and  Computer Networks;
  组合优化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等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组合优化在无线网络中的应用:自然科学基金 2007年1月--2009 年12月
  无线传感器网络中数据传输(通信)问题的研究: 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教育部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  2007年1月—2008年12月
  工作经历: 1985 年于华中师范大学获理学学士; 1988 年于华中师范大学获理学硕士; 2004 年于香港城市大学获理学博士。 2005 年 2 月于香港理工大学博士后研究。 1998 年 12 月到 2000 年 8 月到香港城市大学访问研究。 2001 年为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副教授,2004年3月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 2006年6月起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教授。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发表论文50余篇,近几年在相关国际学术会议及国际核心期刊上发表学术论文40多篇, 包括多个国际一流期刊, 如IEEE Transactions on Computers, IEEE Transactio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Journal of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Computing, Journal of Graph Theory等和许多顶级国际会议, 如INFOCOM。其中被SCI,EI,ISTP检索的论文有40余篇。曾参加过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以及参加国家973项目信息技术与高性能软件课题的子项目“信息科学与技术中的优化问题”。目前主持一项自然科学基金(2007—2009)和一项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的开放课题(2007-2008)。曾到香港,西班牙等地参加国际学术会议并做报告。
  
  发表论文选列:
  [1] Deying Li, X. Jia and H. Du, “QoS topology control for nonhomogenous ad hoc wireless networks”, EURASIP Journal on Wireless Communications and Networking, V2006, 2006, pp1-10.
  [2] X. Jia, Deying Li , H. Du, and J. Cao, On optimal replication of data object at hierarchical and transparent web proxies , IEEE Trans on Parallel and Distributed Systems, 16(8),2005 , pp. 673-685.
  [3] Deying Li , X. Jia and H. Liu, “ Energy efficient broadcast routing in ad hoc wireless networks ” IEEE Transactions on Mobile Computing, vol. 3, no.1, 2004.
  [4] H. Du, X. Jia, Deying Li and W. Wu, “ Coloring of double disk graphs”, Journal of Global Optimization , Issue Volume 28, Number 1 Date January 2004, pp. 115-119.
  [5] X. Jia, Deying Li , X. Hu, W. Wu and D.Du, “ Placement of web server proxies with consideration of read and update operations in the Internet ” , The Computer Journal, vol.46, no.4, 2003, 378-390.
  [6] Deying Li and X. Jia, Allocating wavelength converters in shared-per-link structure in WDM networks,  IEE Proceedings on Communications, vol. 149, no. 3, June 2002, pp. 185-188.
  [7] X. Jia, Deying Li, and D. Du, QoS topology control in ad hoc wireless networks , IEEE INFOCOM'04, Hong Kong , Mar 2004, vol.2 pp.1264-1272 .
  著作译著:
  M. X. Cheng, G. Xue, Deying Li, eds, Advances in Ad Hoc and Sensor Networks,  Springer, to appear
  
  
  计算机应用技术  石文昌 (教授)
  石文昌,男,1964年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兼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国家863计划信息安全技术主题重点课题首席科学家,CCF高级会员,IEEE会员。已指导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多名。
  电话:010-62511279
  E-mail:wenchang(at)ruc(dot)edu(dot)cn
  个人主页:httpdeke.ruc.edu.cnwshi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信息安全、可信计算、系统软件、虚拟机技术;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RA] 从事信息安全、可信计算、系统软件或虚拟机技术方面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RB] 阅读中、英文文献,参加科研课题,动手开发系统,撰写学术论文,进行学术交流。鼓励分析Linux系统源代码。
  目前开展的科研项目:
  [PA] 信任链理论模型研究。
  [PB] 面向可信计算的操作系统安全机制研究。
  [PC] 基于虚拟机技术的网络应用软件支撑环境研究。
  [PD] 全球计算环境信任管理系统研究。
  主要学习和工作经历:
  [YA] 北京大学,计算机软件,理学学士学位。
  [YB]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软件,工学硕士学位。
  [YC] 中国科学院,计算机软件与理论,工学博士学位。
  [YD] 广西计算中心,助理工程师、副研究员、研究员、副主任、广西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委员。
  [YE] 中国科学院软件所,研究员、学术委员会委员、软件高技术分学术委员会主任、OSCIP中心主任。
  [YF] 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教授(兼)。
  [YG] 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社会兼职:
  [SA] 北京信息安全产业基地专家委员会委员。
  [SB] 上海国家软件产业基地培训咨询委员会专家。
  [SC] 全国信息安全标准化技术委员会工作组成员。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中国科学院院长奖获得者,红旗安全操作系统总设计师;国家科学技术奖、国家863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等的评审专家;《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计算机学报》、《软件学报》、《电子学报》等的审稿专家;省级先进工作者,省级有突出贡献优秀专家,省级十百千人才工程人选。1997年晋升为教授(研究员)。1988年涉足操作系统研究,承担国家科技攻关项目“UNIX操作系统的移植和国产化改造”,在我国首次实现UNIX操作系统成功移植,成果获国家科技攻关重大成果奖。1999年组建安全操作系统研究团队,率先开展国际CC标准框架下安全操作系统开发研究,在国家863项目支持下,结合国际和国家标准特点,成功研制出红旗安全操作系统产品,通过国家标准GB17859第三级认定,获得安全产品销售许可证,并在产业应用中产生重大影响。随后,主持国家863信息安全专题重点课题,解决了GB17859第四级安全操作系统和安全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制的一系列关键技术问题,为高安全、高可信系统软件的研制打下坚实基础。已完成的代表性科研项目有:国家863项目“操作系统与数据库平台安全核心技术研究”、“基于IT安全国际标准的Linux安全核心的研制”;国家自然基金项目“操作系统安全基础的可适应性模型研究”、“安全操作系统的体系结构与实现模式研究”;中科院知识创新工程项目“基于Linux的安全操作系统的研制”;北京市重点技术创新项目“基于红旗Linux的安全操作系统”;等。获相关科技奖多项。
  代表性著作:
  [BA]《安全操作系统原理与技术》,科学出版社。
  [BB]《第四代语言INFORMIX-4GL实用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
  
  发表论文选列:
  参见:httpdeke.ruc.edu.cnwshi
  
  
  
  计算机应用技术  朱青 (副教授)
  女,计算机工学硕士,在职博士。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电话(010)62511524
  E-mail:zq@ruc.edu.cn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网格计算;Web信息检索与数据库;分布式系统;算法设计与算法理论。
  主要的理论研究工作: Web环境下的数据集成、映射与关键字查询;Web面向服务的计算;网格调度算法,知识网格新技术等。主要的应用开发工作:中国教育科研网格,基于IPv6的大规模高性能网格应用开发,软硬件环境的安装、知识网格信息服务与大学生在线访问。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网格环境下的数据库检索新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王珊)。
  基于IPv6的大规模高性能网格应用  中国教育科研网格 国家发改委(王珊、杜小勇)。
  语义网格知识描述的自适应服务组合 中国人民大学科学研究基金项目。
  
  工作经历: 1986年在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软件专业获学士学位,毕业后留校任教。1991年在北京工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专业获硕士学位,毕业后留校曾任计算机系软件教研室副主任,讲师、副教授。1998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受聘为副教授。2004年获国家教委政府项目基金作为访问学者公派赴美国加州大学San Diego进修,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在职博士,导师王珊教授。2007年作为访问学者在香港中文大学与Jeffrey Xu Yu教授进行学术合作。现受聘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为研究生开设《高级操作系统》、《网格计算》、《形式语言与自动机》课程。为本科生开设《编译原理与方法》、《计算机操作系统》等课程。是中国人民大学ACM-ICPC队总教练。
  
  近期发表论文选列:
  l   Dynamic Configuring Service on Semantic Grid, 7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A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ong Kong, China, June 2006
  l   QoS-Based Services Selecting and Optimizing Algorithms on Grid,8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Web-Age Information Management, Huang Shan, China, June 2007
  l   缓存管理优化网格信息查询,第二届ChinaGrid年会,武汉,2007; 华中科技大学(自然科学版)
  l   基于P2P缓存调度的视频流服务模型,WISA 2007,会议,北京,2007.10
  l   基于数据网格面向服务的查询算法,计算机学报,Vol29. 2006
  l   基于网格的动态服务组合算法,第一届ChinaGrid年会, 北京,2006; 华中科技大学(自然科学版)Vol 34。
  l   网格操作系统资源管理与调度算法研究, 全国第八届计算机操作系统学术交流会2005,优秀论文奖。
  l   基于XML的数据存储与转换,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3
  
  计算机应用技术  许洁萍 (副教授)
  女,1966年生,博士,副研究员,硕士生导师。
  E-mail:xjieping@ruc.edu.cn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多媒体信号处理,多媒体内容分析与检索;汉语语音标准研究。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参与相关科研项目多媒体信息分析、信息检索、汉语语音声学标准的研究。
  要求学生应具有较好的理论研究和计算机系统实现的能力,具有较强的独立工作的能力,有责任心;踏实、认真、努力。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感知分析的音乐旋律参数模型的研究”;
  国家863计划重点项目“面向网络海量信息处理多策略机器翻译系统研究”人民大学负责人;
  汉语普通话语音声学标准的研究和制定(教育部语信司项目,06.01-08.12;承担单位:北京大学,参与研究单位:中国人民大学、南开大学、传媒大学)
  音乐自动分类方法研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 05.09-08.09)
  
  工作经历: 1991-1995年在哈尔滨工程大学(原哈尔滨工程学院)电子工程系任助教、讲师;1996-1999年在中科院声学所声学专业攻读语音信号处理博士学位并获声学理学博士;1999-2003年就职于中科院计算机语言信息工程研究中心及华建机器翻译有限公司,受聘为中心副主任、公司技术副总。
  社会兼职:曾任中国人工智能学会机器翻译分会理事; 目前为中国声学学会语言、听觉和音乐声学分会会员;中文语音交互技术标准工作组成员(成员单位: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1993年获中国船舶总公司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中科院科技进步二等奖及“九五”国家技术创新奖;2004年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
  发表论文选列:
  ? “Rhythm-Based Segmentation of Popular Chinese Music”, ISMIR2005(6th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Musical Information Retrieval), P374
  “Ecommendation algorithm combining the user-based classified regression and the item-based filtering”,The Eight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Electronic Commerce(ICEC’06)
  ? “音乐哼唱检索系统中元数据特征的提取”,第14届中国多媒体学术会议(NCMT2005)
  ? “基于旋律相似的流行音乐数据库设计研究”,计算机科学,第32卷7月增刊B,2005,P423
  “语合成语音评测实验研究”,2005 声学技术,第24卷,P522-526 ;
   “The Influence of Chinese Sentence Stress on Pithc and Duration”, ICMI’99
   “Voice Conversion Between Female and Male in A TD-PSOLA Based Chinese TTS System”,ISCSLP’98等
  
  计算机应用技术  杨楠 (副教授)
  男,1962年生,博士后,副教授。
  E-mail:yangnan@ruc.edu.cn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Web社区发现技术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在研究过程中,学生将从事WEB相关的研究工作,内容包括:WEB搜索技术、WEB页面的排序、WEB图的表示、WEB社区展现技术、WEB建模等。
  要求学生掌握WEB基本知识,图论、算法、随机过程理论等。内容属于科学研究。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WEB社区发现技术》
  工作经历:1982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8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系,获工学硕士学位;1999年毕业于北京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1999-2001在清华大学自动化系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做博士后研究工作。2001-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任教。
  社会兼职: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发表论文选列:《WEB社区发现技术综述》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计算机应用技术  何军(副教授)
  男,1962年生,在职博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电话 62515259(Office)
  E-mail:hejun@ruc.edu.cn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数据挖掘与知识发现,数据库系统、语义Web、信息检索、计算机网络等;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参与科研项目的研究。
  要求参与到项目组中
  寻找具有挑战性的研究课题,
  发表高水平的研究工作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与信息系统紧密集成的友好的知识发现系统的理论与应用研究》
  本项目主要研究易于被普及使用的知识发现系统的原理和应用方法。利用知识发现技术可以快速地发现隐藏在数据中的业务运营规律和趋势,以便各级管理者及时访问到反映复杂多变的业务环境的信息,及时准确地进行科学决策,获取市场竞争的优势。项目组目前将重点放在了研究如何进行高效率的多关系数据的挖掘以及数据流数据的挖掘工作。本研究工作具有重大的理论意义和较强的应用价值。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项目《通用网上编辑器及示范主题语义网》
  旨在研究互联网非规范知识的表示和建模、获取和融合等知识处理的方法和技术,实现一个通用网络知识获取和编辑器;研究主题语义网建设的理论、标准、方法和技术,并积极参与国际有关的活动和努力;以经济学科和法学为专业领域,集成这两个领域散布于网上的各类资料,建设一个人文社会科学语义网(知识仓库),并提供广泛的网上知识和信息服务;完成主题资料编辑出版器和网上虚拟实验室等应用示范;在技术创新、专利申请和软件注册等方面取得成果。
  3. 国家211工程项目子课题《智能信息检索技术研究》
  致力于研究基于语义网的智能信息检索技术,该技术可以为信息检索及使用不同术语的人之间的网上交流、提高数据库的互用性和使人机间的操作更具有互动性提供支持。
  4.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城建文件、档案信息的集成管理与集成服务研究》(已完成)
  工作经历: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2005年1月-8月受数据挖掘专家Professor Jiawei Han邀请,赴美国University of Illinois at Urbana-Champaign(UIUC)计算机系从事合作研究,其间重点研究了多关系及数据流方面的一些数据挖掘工作。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发表论文选列:
  1.《管理分类规则的广义决策树》,清华大学学报,2004年6月,刘红岩,何军
  2.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service of information resources based on ontology”, Research in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for Urban Development Records, Archives and Information,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August 2004,Jun He.
  3. “Study on the technology schema to fulfill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of UDA information”, Research in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for Urban Development Records, Archives and Information,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August 2004,Hongyan Liu,Jun He.
  4. “GML- A Platform for urban development archives management”, Research in Integrated Management and Services for Urban Development Records, Archives and Information,China Architecture & Building Press,August 2004,Yan Wang,Jun He.
  著作译著:
  1. 《无线网络与通信》(第2版)William Stalling著,何军翻译,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10月。
  
  
  计算机应用技术  刘青 (副教授)
  女,1967年生,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电话 86-10-88862648
  E-mail:qliu@ruc.edu.cn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Web的基础理论与关键技术、机器学习等;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工作内容:近几年内,我们的研究团队侧重于Web应用的基础理论、方法和技术研究,包括Web 服务的发现、匹配、集成,Web挖掘算法研究等,具体的研究工作细节将在培养过程中帮助指导学生逐步完成。概括而言,由于计算机学科具有专业更新快、国际化程度高、实践性强等特点,研究生首先应该在老师的引导下,选择感兴趣有创新的研究点,阅读50~100篇该领域的学术论文(以英文为主),撰写文献综述,然后展开理论探讨,同时必须实现软件系统,培养实际动手能力。在研究团队中学习、工作,培养良好的沟通、交流与协作精神。
  对学生要求:热爱计算机专业,注重专业学习,勤奋踏实,尤其看重宁可辛苦几年也要学点真本事的学生。
  培养目标:理论基础扎实、实际工作能力强的人才,并具备团结协作的优良素质,经用人单位试用后,倍受欢迎。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Web Services 关键技术研究,“211”课题, 面向大规模基因表达数据的机器学习方法研究,校科研课题。
  工作经历:1985-1989年于原武汉工业大学计算机系,获工学学士;1989-1992年为原武汉工业大学与清华大学联合培养硕士生,1992-1994清华大学国家CIMS工程研究中心助教,1994-1997于原华中理工大学获工学博士,1997-2004华中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讲师、副教授,2004-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
  社会兼职: 现为中国计算机学会高级会员、普及工委会委员、办公自动化专委会委员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作为技术负责人和主要参加人完成国家“863”高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省部级科技攻关项目及企业合作项目十多项;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和学术会议上发表论文30余篇;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两项、科技进步三等两项,多次获得校级优秀教学奖励。
  发表论文选列:1 Object-Oriented Methods Drive Protective Relay System, IEEE Computer Applications in Power, January 2000, Vol. 13, No.1 (SCI,EI索引)
  2 基于实例推理的电子工艺规划,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4.5
  3 一个基于多Agent的PCB装配调度系统,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3.4
  4基于隐马尔科夫模型的基因识别系统设计与实现,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3.24
  5 基于CORBA的智能网业务生成环境设计,华中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2.6
  6基于CORBA集成的PCB装联CAPP系统研究,华中科技大学学报,2001.9
  7基于有效性测度的基因表达数据的模糊聚类分析,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5,No.9
  8基于区间值模糊集的模糊决策支持系统,计算机科学,2005,No.9A
  9结合EM算法的朴素贝叶斯方法在中文网页分类上的应用,计算机工程与科学,2005, No.7
  10微阵列数据中一种改进Bagging决策树算法的研究,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2005,No.6
  11基于支持向量机的微阵列基因表达数据分析方法,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005,No.3
  12基于强泛化神经网络的大规模基因表达数据分析, 计算机工程 2005,No.3
  
  计算机应用技术  刘怡 (副教授)
  女,1949年生,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E-mail:lyi@ruc.edu.cn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数据库技术、多媒体信息智能检索、多媒体数据挖掘;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学生将通过集体论文讨论和参加导师的科研项目以及相应的科研工作不断提高自己的科研能力,包括科研课题的选取,研究论文的阅读和讨论,对问题的深入研究,编程实现自己的思想和项目所要求的功能,科研论文的写作等。
  培养要求为:科学研究和系统开发。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211工程项目 《多媒体数据挖掘》子项目
  1.音乐数据库技术研究
  2.医学图像数据库技术
  工作经历: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计算机应用技术  王良 (副教授)
  男,1963年生,硕士,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电话 13911103465
  E-mail:wlwt@public.bta.net.cn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工程,数据库技术;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研究高性能数据库系统的评价模型,目前主要是在性能、安全性和可靠性方面开展工作。
  ·大型软件的测试技术研究,主要研究操作系统、数据库和硬件在系统性能方面的关系,涉及Linux、Windows、Oracle和KingbaseES等产品。
  上述工作,对学生现有基础不作要求,只要有这方面的兴趣,就可以从事相关的研究工作。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211项目:“高性能数据库系统与新技术研究”子项目的子课题“大型软件系统质量保障的理论与方法”
  863项目:软件重大专项“服务器操作系统”的子课题“863服务器操作系统的数据库测试”
  工作经历:现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社会兼职: 无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863服务器操作系统,863”计划信息支持领域软件重大专项“服务器操作系统”课题,863服务器操作系统数据库测试,2006年
  ·211工程项目“高性能数据库系统与新技术研究”,2005年 
  ·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KingbaseES V4.0研发及其应用,863计划 鉴定结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5年
  ·大型通用数据库管理系统研制,北京市科技计划重大项目,鉴定结论国内领先国际先进,2005年
  ·远程教育环境下嵌入式数据库及其在教材重构中的应用,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 鉴定结论为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2000年
  ·嵌入式数据库,863软件产业国际化示范工程,鉴定结论为成果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2000年
  发表论文选列:
  ·案例教学法在“数据库原理”课程中的应用,2005年青年教师计算机教育优秀论文,三等奖,2005.12
  ·基于TPC-C标准的自动化测试工具TPCCLoder,计算机工程与应用,2005年第25期,p102-105,115
  ·Kingbase ES研发中的配置管理研究,2003'全国软件与应用学术会议(NASAC)论文集
  软件技术进展,p418-423,机械工业出版社,2003.11
  ·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综述与评价,计算机工程,2001年第12期
  ·基于Web数据库和移动数据库的远程教学课件系统研究,第18届全国数据库学术年会论文集(研究报告篇),2001.8,计算机科学2001年第28卷8月增刊
  ·MCAI在程序设计语言教学中的应用,全国第三次程序设计语言发展与教学学术会议论文集,电子工业出版社,2001年5月
  ·嵌入式移动数据库的分析与设计,计算机与现代化2001年第5期
  著作译著:
  ·《首都信息化标准指南(第二卷)》第六分册《数据库与中文信息处理》第一篇数据库技术, 中国标准出版社,2001年3月,合著
  ·电脑DIY发烧友系列——实用工具,电子工业出版社,1999,合著
  ·Windows 98自学教程,电子工业出版社,1998,合著
  ·计算机应用基础与操作,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7,副主编
  ·文字处理与数据库技术,中国国际广播出版社,1996,合著
  
  
  计算机应用技术  张孝(副教授)
  
  男,1972年生,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副教授,中科院计算所博士,中国人民大学硕士及学士。师从中国著名数据库专家王珊教授,主要研究领域包括:关系数据库理论、并行数据库系统、分布式数据库系统、对象关系数据库系统、网格数据服务等。从1996年以来作为主要技术骨干或核心骨干先后参与多项国家科技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北京市重大科技项目及国家863项目。先后获得多项省部级奖励,包括教育部科技进步二等奖1次,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次、二等奖2次。先后在《软件学报》、《计算机学报》等期刊杂志以及ICDE等国际会议上单独或联合发表论文近20篇,参与王珊教授主编的3本著作的编写工作。
  电话 86-10-62511524(o)
  E-mail:zhangxiao@ruc.edu.cn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
  数据库体系结构、元数据管理、并行数据库系统、网格数据服务、数据库关键词检索等。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研究生将深入学习数据库系统的各个主要分支领域,掌握数据库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和基本实现方法,侧重开展基于数据库方法的并行处理和网格科学计算的数据支撑服务的特征分析、算法研究以及体系设计。学生也可以根据个人的强烈兴趣来建议开展其它领域的学习和研究工作。
  研究生阶段要培养较强的程序设计能力和素养,基本的项目组织能力,一定的中英学术论文的读、写能力。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l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网格环境下数据库信息检索新技术研究”(负责人:王珊)
  l 网格及集群计算环境下的并行数据库系统技术研究
  工作经历
   2006.2—2007.1  美国印第安纳大学计算机系   访问学者
   2005.9—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  副教授
   2001.7—2005.7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  讲师
   1998.9—2001.6  中科院计算所数据库与知识库  博士
  讲授课程
  面向对象的程序设计、程序设计导论、程序设计实践、计算机网络基础  
  
  主要奖励
  1.   国家863项目“金仓数据库KingbaseES”, 北京市科学技术奖一等,2005.12
  2.   国家863项目“嵌入式数据库系统”,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2001.12
  3.   国家863高科技计划项目“并行数据库技术”,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二等,2000.1
  4.   国家863项目“并行数据库与知识库系统”,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二等,1998.12
  发表论文(部分)
  1.   张孝,基于动态校验码的敏感信息保护技术研究与实现,计算机研究与发展(增刊), 2007.9, pp-
  2.   张孝,PostgreSQL中基于ACL的数据访问控制技术,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2007.9, pp-
  3.   Bolin Ding, Jeffrey Xu Yu, Shan Wang, Lu Qin, Xiao Zhang, Xuemin Lin, Finding Top-k Min-Cost Connected Trees in Databases, IEEE 23r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 on Data Engineering, Apr 16-20, 2007, pp836-845, Istanbul, Turkey(Best Student Paper)
  4.   张孝, 王珊, 彭朝晖, 基于安全策略的一种数据保护方法及实现技术,计算机科学 Vol. 34 No.12 pp.122-124,2007.2
  5.   朱青,王珊,丁博麟,张孝,蔡宏艳,姚佳丽,基于数据网格面向服务的查询算法,计算机学报 Vol. 29, July 2006, pp1234-1240(EI)
  6.   张孝,罗毅,存储过程技术及KingbaseES中的实现,计算机应用与软件卷2037-40,2003.11
  7.   张孝,孟小峰,王珊,Lite2中的基于同步对象的事务性同步技术,软件学报卷13(5)937-945,2002.5(EI)
  著作译著
  1 .《数据库技术与应用》    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9
  2 .《SYBASE复制服务器系统》  中国水利电力出版社 2002.1
  3.《数据仓库技术与联机分析处理》 科学出版社 1998
  
  
  计算机应用技术  李翠平 (副教授)
  女,1971年生,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电话 86-10-62512719
  E-mail: licuiping@ruc.edu.cn, cuiping_li@263.net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数据仓库、数据挖掘、数据流等;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数据仓库和联机分析处理方面:多维数据模型、数据方体技术(存储、查询、维护和计算)、联机分析处理技术(OLAP)、 Web数据仓库
  数据挖掘方面:通用数据挖掘算法研究(如关联规则、分类、聚类等),针对特殊结构的数据挖掘(如Text Mining, Web Mining, Graph Mining, Bio Info Mining等)、数据挖掘在经济、生物等领域的应用研究
  数据流方面:Stream Mining、Continue Query、DSMS等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211工程项目子课题“数据仓库与OLAP技术”  
  国家863计划“面向领域的数据分析与挖掘技术研究”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面向分析的高性能数据库关键技术研究”
  教育部项目“面向分析的“三高一大”新型数据库中的关键技术”
  工作经历:
  李翠平博士1994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学士学位;1997年在西安交通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在中国科学院计算所获工学博士学位。曾以访问学者的身份在新加坡国立大学计算机学院从事合作研究与开发。1997年至2000年在清华同方软件股份有限公司工作。从2003年到现在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讲师。
  社会兼职: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发表论文选列:
  1.   Efficient Incremental Maintenance for Distributive and Non-distributive Aggregation Functions,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JCST),Vol.21, No.1, 2006.1
  2.   Incremental Maintenance of Quotient Cube for Median,ACM-SIGKDD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SIGKDD’2004),2004.08, Seattle, USA
  3.   Cuiping Li, Tung kumhoe, Shan Wang,Incremental Maintenance of Quotient Cube Based on Galois Lattice,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JCST),Vol.19,No.3, 2004.5
  4.   Cuiping Li, Shengen Li, Shan Wang and Xiaoyong Du, “Efficient Constraint-based exploratory mining on large data cubes”, LNAI 2336, the Proceedings of the 6th Pacific-Asia Conference(PAKDD 2002), Taibei
  5.   李翠平,李盛恩, 王珊,杜小勇, “一种基于约束的多维数据异常点挖掘方法”,软件学报,2003.8
  6.   李翠平,王珊,基于学习的OLAP查询结果缓存技术,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4.10,
  7.   李翠平,王珊,有效的近似数据方体维护算法, 计算机科学, 2005.10
  8.   李翠平,王珊,基于实体化视图的多查询优化技术,计算机科学, 2004.10
  9.   李盛恩, 李翠平,王珊,杜小勇,PC Cluster 环境下基于多维数组的Data Cube算法,微电子学与计算机,2004.1
  10.  李翠平,李盛恩, 王珊,杜小勇, “并行数据仓库PARAWARE系统架构”,计算机科学,2002,8
  11.  李盛恩, 李翠平,王珊,杜小勇, “基于多维压缩数组的并行Cube计算”,计算机科学,2002,8
  12.  李盛恩, 李翠平,王珊,杜小勇, “PARAWARE的事务处理研究与实现”,计算机科学,2001,8
  
  著作译著:
  王珊,张孝,李翠平,陈红,数据库技术与应用,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年9月
  
  
  计算机应用技术  覃飙(讲师 博士)
  男,1972年生,博士,讲师
  E-mail: qinbiao@ruc.edu.cn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p2p计算;数据集成;分布式数据库系统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研究生将从事P2P计算、数据集成和分布式数据库系统方面的研究工作。希望学生具有数据库方面的理论知识,对算法有较深的理解。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基于语义映射Peer数据管理系统的关键技术研究。
  工作经历:
  1994.7-1996.8 湖北工业大学教师;
  2003.5-2005.5 清华大学博士后;
  2005.5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教师。
  社会兼职:2005年4月为国际期刊《Data & Knowledge Engineering》评审过一篇论文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博士论文《分布式实时数据库并发控制和提交处理策略》被评为湖北省优秀博士论文。
  发表论文选列:
  1、Biao Qin and Yunsheng Liu, High Performance Distributed Real-Time Commit Protocol, The Journal of Systems and Software, 2003, vol.68 (2) 145-152.(SCIEI索引)。
  2、Biao Qin, Yunsheng Liu and JinCai Yang, A Commit Strategy for Distributed Real-Time Transaction,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 vol.18 (5)626-631.(SCIEI索引)。
  3、Biao Qin and Yunsheng Liu, A Hybrid Distributed Optimistic Concurrency Control Method for High-Performance Real-Time Transaction Processing, Journal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3, vol.18 (1) 77-83.(SCIEI索引)。
  4、Biao Qin, Shan Wang and Xiaoyong Du, Effective Maintenance of Materialized Views in Peer Data Management Systems, SKG 2005.
  5、Biao Qin, Shan Wang and Xiaoyong Du, Materialized View Maintenance in Peer Data Management Systems, APWeb 2006. (SCI刊源)
  
  计算机应用技术  胡鹤(讲师 博士)
  胡鹤 博士讲师 硕士生导师
  地址 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 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
  邮编:100872
  E-mail hehu@ruc.edu.cn
  办公地点 信息楼(原附小)412房间
  电话 86-10-62514014
  
  近期主要的研究领域为:语义Web,智能技术等。
  
  招生专业和方向
  - 硕士研究生: 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1998年本科毕业于吉林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系,2004年6月在吉林大学获工学博士学位并获优秀博士毕业生。2004年7月至今在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工作,主要讲授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等专业课程。作为项目技术负责人和主要参加者,先后完成了5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3项国家863高技术项目,目前主持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60603020)和1项国家重点实验室基金项目(SKLSE05-10)。多次出席国际国内学术会议,在相关研究领域发表论文20余篇,被SCI、EI、ISTP检索收录14篇。
  
  计算机应用技术  单智勇 (讲师博士)
  男,1974年生,计算机博士,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计算机系讲师、硕士生导师。
  电话 86-10-82500901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操作系统安全与可信,数据库与WEB的隐私保护,网络安全管理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中国人民大学科研基金课题“基于管理学经典模型的网络安全管理系统”
  国防项目“网络安全管理与监察系统”
  工作经历:2000年于浙江大学获工学硕士学位;2003年于中科院软件所获工学博士学位。2003年至今为中国人民大学信息学院讲师。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2004年,中国科学院院长奖学金
  2005年,“基于国际国家标准的安全操作系统”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发表论文选列:
  1. 带二级缓冲机制的通用访问控制框架研究及实现 计算机学报 2004.11
  2. 一个应用于操作系统的RBAC模型及其实施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4.2
  3. 通用访问控制框架扩展研究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4.2
  4. 环境适应的通用多安全政策支持框架研究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3.2
  5. 安全操作系统安全属性即时撤消研究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2002.11
  6. 遵循CC标准的安全操作系统安全管理框架计算机工程 2007.5
  7. 多安全政策支持框架研究 计算机工程 2007.5
  8. 多级分布式安全管理系统的体系结构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2007.2
  9. 多级分布式安全管理系统研究 计算机工程与应用 2007.1
  10.    引入网络因素的操作系统访问控制计算机工程与应用已录用
  
  
  计算机应用技术  梁斌(讲师 博士)
  男,1973年生,博士,讲师
  E-mail: liangb@ruc.edu.cn
  
  近期主要研究方向:软件安全性检测;系统软件(OS、DBMS)安全机制;信息安全攻防对抗。
  
  研究生将从事的科研工作及对学生的培养要求:
  研究生将从事信息安全与系统软件方面的研究工作,将涉及安全漏洞挖掘、系统软件(OS、DBMS)安全、面向安全的编译器,网络核心骨干设备安全、网络安全攻防对抗技术等方面的研究。将以实际科研项目为背景,培养学生深入理解计算机系统底层技术,针对热点难点安全问题,提出创新性的理论方法并研发相应实际系统。
  
  希望学生具备较好的计算机科学理论基础和实际开发能力,对信息安全有兴趣,踏实努力。
  
  目前在研的科研项目:
  (1)部委信息安全科研项目:基于研究(30万,项目负责人);
  (2)教育部数据工程与知识工程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于静态分析的DBMS实现的安全性检测关键技术研究(5万,项目负责人)。
  
  工作经历:
  2001.8-2004.7:中国科学院软件研究所攻读博士学位;2004.7-2006.7:清华大学博士后;2004.7-2006.10:北京启明星辰信息技术有限公司安全研究中心总工;2006.10至今:中国人民大学教师。
  
  研究成果与获奖情况:
  2005年中关村科技园区优秀博士后
  2003年中国科学院优秀博士研究生
  2001.1系教学优秀奖
  2001.6系教学优秀奖
  2000.10校教学成果一等奖
  
  发表论文选列:
  [1] Enforcing the Principle of Least Privilege with a State-Based Privilege Control Model. ISPEC 2005, Singapore,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3439, ISBN 3-540-25584-2, Springer-Verlag, Apr 2005109~120
  [2] An Approach to Enforcing Clark-Wilson Model in Role-based Access Control Model. Chinese Journal of Electronics, Oct. 2004, Vol.13, No.4. 596-599
  [3] 一种改进的以基于角色的访问控制实施BLP模型及其变种的方法. 《计算机学报》,Vol.27, No.5, 2004年5月 636~644.
  [4] 一个受控特权框架的设计与实现.《软件学报》, Vol.15, Supplement, 2004年10月74~82.
  [5] A Formal Description of SECIMOS Operating System. MMM-ACNS 2005, St. Petersburg, Russia, Lecture Notes in Computer Science, Vol.3685, ISBN 3-540-29113-X, Springer-Verlag, Sep 2005 286-297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物理及其应用方向
  
  卢仲毅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于1996年在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SISSA)获得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美国能源部Ames国家实验室、Vanderbilt大学物理系和Oak Ridge国家实验室计算机科学和数学部工作。2005年1月作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研究所百人计划入选者被聘为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长期以来,他主要从事电子结构计算方法及其并行化算法以及分子动力学模拟方法的研究以及这些方法在金属、半导体团簇、表面,和晶介的电子结构和原子结构体系中的应用,以及纳米尺度下的电子量子输运特性研究,并做出了一系列有广泛影响的研究成果,其中对SiO2中的氧缺陷所作的第一性原理计算研究成果获得2002年的IEEE MERITORIOUS CONFERENCE PAPER AWARDS。于2007年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材料计算与物质模拟团队学科责任教授、学校特聘教授,同年获得国家杰出青年基金。
  
  刘玉良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于1992年在复旦大学获得理论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中科院理论物理所、意大利国际理论物理中心、马普物理复杂系统研究所、香港科技大学物理系、香港中文大学物理系工作和访问;于2000年作为清华大学的“百人计划”入选者被聘为清华大学高等研究中心教授和博士生导师;于2006年6月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他曾经从事超弦理论和强关联体系前沿研究,取得了一系列的重要研究成果。近年来,他提出的路径积分本征泛函理论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
  
  王孝群教授 博士生导师
  于1992年在意大利国际高等研究院获得凝聚态物理学博士学位。毕业后,先后在东京工业大学物理系、德国马普复杂物理系统研究所、瑞士物理材料数值计算研究所、东京大学物性研究所等工作。主要从事计算物理方法及其在凝聚态物理研究中的应用等领域的前沿研究,并取得了一系列有国际影响的研究成果,与他人合作编著专业参考书一部《密度矩阵重整化——物理学中的一种新数值方法》(1998,Springer)。于2000年6月,作为中国科学院“海外引进杰出人才”被聘为中国科学院理论物理所研究员和博士生导师,2005年被聘为中国人民大学教授和物理学科指导教授。于2003年获得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终期评估优秀、2004年获得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06年入选人事部等七部委百千万人才工程,2007年组织申请获得科技部重大研究计划课题和教育部长江学者创新团队。
  
  
  
  
  计算机应用技术-------计算化学及其应用方向导师介绍
  
  艾希成教授 
  电话:62516604,传真:010-62516444
  电子邮件:xcai@chem.ruc.edu.cn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教授,本项目学术骨干。哈尔滨师范大学物理系 学士(1988 年);吉林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硕士(1991 年);吉林大学理论化学研究所物理化学专业博士(1994 年);北京大学物理系光学专业博士后(1994-1996);北京理工大学化工与材料学院副教授(1996-1998);日本名古屋大学理工综合研究中心访问研究员(1996-1997);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高级访问学者(1998-2001);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分子动态及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 研究员 博士生导师(2001-2005)。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教授 (2006-今)。
  
  研究兴趣
  1.   光电功能材料与器件中的光电转换过程;
  2.   纳米微结构材料中的非线性光学性质;
  3.   化学小分子与生物大分子相互作用及其应用;
  4.   激光技术在化学和生物体系中的应用。
  Selected Publications
  [1] Gold-nanorod Arrays with Good Reproducibility for High Performance Surface-Enhanced RamanScattering, Qing Liao, Cheng Mu, Dong-Sheng Xu, Xi-Cheng Ai, Jian-Nian Yao, Jian-Ping Zhang, Langmuir, 2009, 25 (8): 4708–4714
  [2] Spectroscopic study on the binding of a cationic porphyrin to DNA G-quadruplex under different K+ concentrations, Hui-Juan Zhang, Xue-Fei Wang, Peng Wang, Xi-Cheng Ai, Jian-Ping Zhang, Photochem. Photobiol. Sci., 2008, 7(8) 948–955
  [3] Spatially Confined Light Output of a Crystalline Zinc Oxide Nanonet Laser, Qing Liao, Yu Wang,Jianlong Li, Kai Wu, Xi-Cheng Ai, Jian-Ping Zhang, Appl. Phys. Lett., 2007, 91041103
  [4] Spectroscopic and Theoretical Studies on the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Dichlorotriazine Derivatives, Man-Yu Li, Rui Hao, Wen-Jie Su, Li-Min Fu, Xiao-Hui Zhao, Jian-Ping Zhang, Xi-Cheng Ai, Yuan Wang, Meng-Tao Sun, Chem. Phys. Lett., 2007,444297–303
  [5] Two-Photon Photophysical Properties of Tri-9-Anthrylborane, Xue-Fei Wang, Xin-Ran Zhang, Yi-Shi Wu, Jian-Ping Zhang, Xi-Cheng Ai, Yuan Wang, Meng-Tao Sun, Chem. Phys. Lett., 2007, 436280–286
  [6] Mechanism of Radical Cation Formation from the Excited States of Zeaxanthin and Astaxanthin in Chloroform, Rui-Min Han, Yu-Xi Tian, Yi-Shi Wu, Peng Wang, Xi-Cheng Ai, Jian-Ping Zhang and Leif H. Skibsted, Photochem. Photobiol., 2006, 82538–546
  
  
  
  
  1. 曹廷炳,教授,男,1973年7月出生,河南省光山县人。1996年北京理工大学本科毕业,1999年北京服装学院获得硕士学位,2002年北京大学获得博士学位;2002~2005于哈佛大学化学系进行博士后研究工作;2005年加入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2008年晋升为教授,博士生导师。2008年获得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支持。
  2. 目前讲授本科生《高分子化学》以及研究生《功能高分子》等课程。
  3. 研究方向包括:
  i. 高分子材料的制备、组装及其功能化
  ii. 非传统微纳米图案化技术的开发及其在生物、化学传感及能源器件上的应用。
  Iii. 基于驻极体(Electrets)材料的超分子组装
  4. 目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在驻极体上构筑有序分子组装体系”以及“非传统方法制备超精细纳米结构及其应用”,并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基于超精细结构的集成微流芯片检测新方法”,主持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项目。
  5. 近年来发表的代表性论文包括:
  1.   Zhuang Xie, Liting Duan, Yuqian Jiang, Mianqi Xue, Meining Zhang, Tingbing Cao, Thinner is better ultrathin conducting oligoaniline film for gas microsensors with ultralow detection limit, Macromol. Rapid Commun. In press.
  2.   Mianqi Xue, Zhen Zhang, Nan Zhu, Fangfang Wang, Xin Sheng Zhao, Tingbing Cao, Transfer printing of metal nanoparticles with controllable dimensions, placement and reproducible SERS effects, Langmuir, 2009, 25, 4347.
  3.   Fangfang Wang, Mianqi Xue, Tingbing Cao, Thermo-chemically patterning of polymer film with tunable size reductions using metal-coated PDMS stamps, Adv. Mater., 2009, 21, 2211.
  4.   Mianqi Xue, Yang Zhang, Yanlian Yang, Tingbing Cao, processing matters the in-situ fabrication of conducting-polymer microsensors enables ultra-low-limit gas detection, Adv. Mater., 2008, 20, 2145.
  5.   Mianqi Xue, yanlian yang, Tingbing Cao, Well positioned metallic nanostructures fabricated by nanotransfer edge printing, Adv. Mater., 2008, 20, 596.
  6.   Tingbing Cao, Qiaobing Xu, Adam Winkleman, George M. Whitesides, Fabrication of thin, metallic films along the sidewalls of pattered stamp and its application in charge printing, Small,2005, 1, 1191.
  7.   Byron D Gates, Qiaobing Xu, Venkat R Thalladi, Tingbing Cao, Knickerbocker Tanya, George M Whitesides, Shear patterning of microdominos a new class of procedures for making micro- and nanostructures. Angewandte Chemie International Edition, 2004, 43, 2780.
  8.   Tingbing Cao, Fang Wei, Xiaoming Jiao, Jinyu Chen, Wei Liao, Xinsheng Zhao, Weixiao Cao, Micropatterns of protein and conducting polymer molecules fabricated by layer-by-layer self-assembly and photolithography techniques. Langmuir, 19, 8127, 2003.
  9.   Tingbing Cao, Fang Wei, Yanlian Yang, Lan Huang, Xinsheng Zhao, Weixiao Cao, Microtribologic properties of a covalently attached nanostructured self-assembly film fabricated from fullerene carboxylic acid and diazoresin. Langmuir, 18, 5186, 2002.
  10. Tingbing Cao, Shuming Yang, Jie Cao, Maofeng Zhang, Chunhui Huang, Weixiao Cao, Nanoassembly film of carboxylic polyaniline with photosensitive diazoresin and its photoelectric conversion propertie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B, 2001, 105, 11941.
  
  郭志新
  
  
  
  
  
  
  
  
  郭志新,男,1967年12月出生于河北张家口,1988年毕业于上海复旦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学士学位(化学),1991年毕业于西安西北大学化学系,获理学硕士学位(有机化学),1996年毕业于北京清华大学化学系,获理学博士学位(物理化学)。1996-1998年、1998-2000年分别在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以及美国Clemson大学化学系从事博士后研究。2000年入选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百人计划”,在该所任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4年调入中国人民大学,任教授、博士生导师、化学系系主任至今。
  教授课程:化学研究基础(研究生课程)。
  主要研究方向:富勒烯及碳纳米管的化学和物理,功能化有机及聚合物分子的合成及光、电、磁特性研究,精细有机化学品的合成。
  自2000年以来,获得国家自然基金委员会、科技部、中国科学院、北京市等部门科研项目愈10项,总金额愈500万元。
  已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90余篇,论文被引用愈1700次, 代表性论文:
  1. Tang MX, Qin YJ, Wang YY, Guo ZX
  Hollow carbon nanotube microspheres and hemimicrospheres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2009, 113(5), 1666.
  2. Shi JH, Chen ZY, Qin YJ, Guo ZX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 microspheres from layer-by-layer assembly and calcination
  JOURNAL OF PHYSICAL CHEMISTRY C , 2008, 112(31), 11617.
  3. Zhu YJ, Qin AJ, Fu LM, Ai XC, Guo ZX, Zhang JP , Ye C
  Syntheses of novel 1,3-diazaazulene derivatives and their nonlinear optical characterization
  JOURNAL OF MATERIALS CHEMISTRY, 2007, 17(20), 2101.
  4. Gao LZ, Nie L, Wang TH, Qin YJ, Guo ZX, Yang DL, Yan XY
  Carbon nanotube delivery of the GFP gene into mammalian cells
  CHEMBIOCHEM, 2006, 7(2), 239.
  5.   Li SP, Qin YJ, Shi JH, Guo ZX, Li YF, Zhu DB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soluble carbon nanotubepolymer composite films
  CHEMISTRY OF MATERIALS, 2005, 17(1), 130.
  6.   Wang CC, Guo ZX, Fu, SK, Wu W, Zhu DB
  Polymers containing fullerene or carbon nanotube structures.
  PROGRESS IN POLYMER SCIENCE, 2004, 29(11), 1079.
  7.   Pan HL, Liu LQ, Guo ZX, Dai LM, Zhang FS, Zhu DB, Czerw R, Carroll D
  Carbon nanotubols from mechanochemical reaction.
  NANO LETTERS, 2003, 3(1), 29.
  8.   Liu LQ, Zhang S, Hu TJ, Guo ZX, Ye C, Dai LM, Zhu DB.
  Solubilized Multi-walled Carbon Nanotubes with Broadband Optical Limiting Effect.
  CHEMICAL PHYSICS LETTERS, 2002, 359, 191.
  9. 刘璐琪, 郭志新, 戴黎明, 朱道本
  碳纳米管的有机化学修饰
  科学通报 2001, 46(19), 1590.
  10.    Riggs J, Guo ZX, Carroll D, Sun YP
  Strong luminescence of solubilized carbon nanotub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2000, 122, 5879.
  
  
  
       林  隽  教授
  
  专  业: 物理化学
  电子邮件:jlin@chem.ruc.edu.cn; 或 jlin@ruc.edu.cn
  联系电话:62514133
  基本情况:1963年出生于上海。
  教育背景:
  上海交通大学 工学学士(1984年)
  上海交通大学 工学硕士(1988年)
  香港中文大学 哲学博士(2000年)
  工作经历:
  1988-1996 深圳大学应用化学系讲师;
  2000-2002美国Clemson大学博士后研究员(2000-2002年);
  2002-2004香港中文大学博士后研究员、创新署项目经理;
  2005-至今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副教授、教授。
  教授课程:化学与人类、分析化学实验及有关物理化学专业课程
  主要研究领域:
  1.光催化材料的基础理论和应用研究
  2.非均相催化技术在空气和水污染的治理
  3.各种纳米无机结构材料和催化剂的合成,表征
  科研项目:
  1.中国人民大学“引进人才启动基金”,(2005年-2008年);
  2.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钙钛矿型氧化物固溶体SrTi1-xMO3-d的可见光响应和可见光催化氧化有机物行为 (No26073145),(2007年-2009年)
  3.参与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973)项目“光催化材料及其应用的基础研究”(2007CB613300)
  近期代表性论文
  1. Xiaoyan Sun, and Jun Lin, “Synergetic Effects of Thermal and Photo-Catalysis in Purification of Dye Water over SrTi1-xMnxO3 Solid Solutions” J. Phys. Chem. C, 2009, 113, 4970-4975.
  
  2. Tai-Hua Xie, Xiaoyan Sun, and Jun Lin,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RhB Driven by Visible-Light Induced MMCT of Ti(IV)-O-Fe(II) Formed in Fe-Doped SrTiO3” J. Phys. Chem. C, 2008, 112, 9753-9759.
  
  3. Tai-Hua Xie, and Jun Lin, Origin of Photocatalytic Deactivation of TiO2 Film Coated on Ceramic Substrate, J. Phys. Chem. C, 2007, 111, 9968-9974.
  
  4. Jie Lin, Jun Lin, and Yongfa Zhu, “Controlled Synthesis of the ZnWO4 Nanostructure and Effects on the Photocatalytic Performance” Inorg. Chem.,2007, 46, 8372-8378.
  
  5. Jinpo Li, Xi Zhang, Zhihui Ai, Falong Jia, Lizhi Zhang, and Jun Lin, “Efficient Visible Light Degradation of Rhodamine B by a Photo-Electrochemical Process Based on a Bi2WO6 Nanoplate Film Electrode”, J. Phys. Chem. C, 2007, 111, 6832-6836.
  6. Jun Lin, Yi Lin, Ping Liu, Mohammed J. Meziani, Lawrence F. Allard, and Ya-Ping Sun, “Hot-Fluid Annealing for Crystalline Titanium Dioxide Nanoparticles in Stable Suspension”, J. Am. Chem. Soc., 2002, 124, 11514-11518.
  
  
  于澍燕教授    
  
  
  电话(传真):86-10-62516614
  电子邮件:yusy@chem.ruc.edu.cn
  
  1962年出生于湖南。兰州大学化学系理学学士(1983年)和硕士(1991年);南京大学化学化工学院理学博士(1994年);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实习员(1983至1988年);中国科学院福建物质结构研究所博士后研究(1994至1997年)及副研究员(1996年);日本分子科学研究所和名古屋大学日本学术振兴会特别研究员(1997至1999年);美国德州农工大学(Texas A & M University)化学系研究助理(1999至2000年);香港大学化学系研究助理(2001至2002年);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入选者(2001年),中科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2002至2005年);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教授(2004年12月至今)。
  兰州大学、华中科技大学、中南大学兼职教授和博士生导师。曾获得2003年度教育部自然科学奖一等奖。应邀担任国际学术会议“太平洋化学会议2010”国际组委会委员。最近取得的重要成果分别发表在《美国化学会会志》和德国《应用化学》等国际一流化学期刊上,分别被美国《科学》杂志以“编辑的选择”进行了评述和被选为德国《应用化学》期刊的封面并被美国化学会《化学与工程新闻》进行了专题报道。
  
  教授课程
    无机化学,自组装化学,分子材料学
  研究兴趣
  1. 分子智能材料的新颖设计与合成(包括:分子传感器、分子纳米微容器、分子机器与分子器件等);2. 自组装化学与仿生;3. 超分子手性;4. 配位化学。
  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主持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四项,中国科学院“引进国外杰出人才”、“百人计划”基金,中国人民大学责任教授研究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基金等。1.构筑手性发光金属有机自组装材料的手性超分子工程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2.功能有机配体新颖设计与有机金属超分子导向组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3.超分子合成及物理化学性能研究(中国人民大学责任教授启动基金)。
  
  
  代表性论文
  
  [1] Au36 Crown A Macrocyclization Directed by Metal-Metal Bonding Interaction, Angew. Chem. Int. Ed. 2008, 47, 4551–4554 (封面和VIP文章).
  [2] Self-assembly of a neutral luminescent Au12 cluster with D2 symmetry. Chemical Communications 2008,5514-5516.
  [3] Self-Assembly of Tripyrazolate-Linked Macrotricyclic M12L4 Cages with Dimetallic Clips. Organic Letters 2007,9(7),1379-1382.
  [4] A Chiral Luminescent Au16 Ring Self-Assembled from Achiral Components. J. Am. Chem. Soc.2005,127,17994-17995. (被Science作为Editor’s Choice评述:Science 2005, 310, 1745).
  [5] Modular Cavity-Tunable Self-assembly of Molecular Bowls and Crowns as Structural Analogues of Calix[3]arenes. Angew. Chem.2003,115(6), 710-714; Angew. Chem. Int. Ed. 2003,42(6), 686-690.
  [6] A Calix[4]arene Carceplex with Four Rh24+ Fasteners. J. Am. Chem. Soc.2004,126,1518-1525.
  [7] Hydrophobic Assembling of a Coordination Nanobowl into a Dimeric Capsule which Can Accommodate up to Six Large Organic Molecules. J. Am. Chem. Soc.2000, 122, 2665-2666.
  [8] Nanometer-sized macrotricyclic complexes self-assembled from ten small component molecules. Angew. Chem.1998, 110 (15), 2192-2196; Angew. Chem. Int. Ed.1998, 37(15), 2082-2085.
  [9](应邀撰写综述)Molecular Self-Assembly with Modularization and Directionality Vector-Manipulation at Metal Centers. Current Organic Chemistry 2005, 9, 555-563.
  [10] (封面和热点文章)Self-assembly of coordination molecular baskets as inorganic analogues of cyclotriveratrylenes (CTV). J. Chem. Soc., Dalton Trans.2005, 2346-2348.
  
  张建平 1963年11月出生于山东
  1.学历和学位
  1981.9–1985.7 山东大学光学系,理学学士。
  1987.9–1990.9 哈尔滨工业大学一系光电子技术研究所,工学硕士。
  1990.10–1992.12 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理学博士。
  2.科研经历
  1985.8–1987.8 北京空气动力研究所(航天部701所),助理工程师。
  1992.12–1995.3 中国科学院生物物理研究所,高级工程师。
  1995.4–2001.3 日本关西学院大学 理学部 化学系,博士后。
  2001.4–2006.3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 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受聘为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研究员、博士生导师。
  2005.04–现在  哈尔滨工业大学凝聚态科技研究中心,客座教授,兼职博士生导师。
  2006.03–现在  中国人民大学理学院化学系,物理化学学科,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2.主要学术兼职
  2001.12–2005.12 分子动态与稳态结构国家重点实验室副主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4.06–2008   中国科学院物质科学基地分子科学中心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4.06–2008   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第十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2004.10–现在  《物理化学学报》第二届编辑委员会委员。
  2004.10–现在   中国生物物理学会光生物专业委员会委员。
  2006.03–现在   中国人民大学化学系学术委员会主任。
  2006.11–现在   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学位评定委员会理工分会副主席。
  教授课程
  (1)《仪器分析实验》,本科生课程;
  (2)《光化学与光生物学》,硕士研究生课程;
  (3)《化学综合》,博士研究生课程。
  导师的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研究领域、主要研究内容等
  主要从事生物、化学等复杂体系分子动态结构研究。研究兴趣包括(1)生物和化学体系中的电荷转移和能量传递动力学;(2)天然抗氧化剂自由基反应机理;(3)激光光谱学新方法。
  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1)《太阳能制氢的化学和生物转化新途径探索研究》;科技部“973”项目
  (2)《清开灵组分配伍抗脑缺血多层次药理机理及复杂网络系统评价》;科技部支撑项目
  (3)《类胡萝卜素和多酚类抗氧化剂的结构活性关系和协同作用机制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面上项目
  (4)《光合作用色素-蛋白复合体的结构与超快动力学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
  (5)《光合作用体系能量传递和电荷转移的光谱学和分子模拟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国际合作项目
  
  主要科研成果(含发表的主要著作、论文等)
  建立了国际一流时间分辨光谱大型技术平台;发现细胞色素Cytb6f中超快传能过程、核心复合物LH1-RC结构变化对传能的影响;揭示了类胡萝卜素、异黄酮自由基反应机理,发现二者在脂水界面的协同抗氧化剂效应;揭示了铕配合物单重态光敏化机制,并发现双光子敏化特性;在发光纳米结构和高分子、有机非线性光学材料等方面获重要成果。近五年来发表SCI论文60余篇。代表性论文:
  [1] Specific Ca2+-Binding Motif in the LH1 Complex from Photosynthetic Bacterium Thermochromatium tepidum as Revealed by Optical Spectroscopy and Structural Modeling , Fei Ma, Yukihiro Kimura, Long-Jiang Yu, Peng Wang, Xi-Cheng Ai, Zheng-Yu Wang, Jian-Ping Zhang, FEBS J., 2009, 2671739–1749
  [2] Excitation Dynamics of Two Spectral Forms of the Core Complexes from Photosynthetic Bacterium Thermochromatium tepidum, Fei Ma, Yukihiro Kimura, Xiao-Hui Zhao, Yi-Shi Wu, Peng Wang, Li-Min Fu, Zheng-Yu Wang and Jian-Ping Zhang, Biophys. J., 2008, 953349–3357
  [3] Radical Dynamics of Puerarin as Revealed by Laser Flash Photolysis and Spin Density Analysis, Yu-Xi Tian, Rui-Min Han, Li-Min Fu, Jian-Ping Zhang and Leif H. Skibsted, J. Phys. Chem. B, 2008, 1122273–2280
  [4] Interplay between the Keto-Defect and the Inter-Chain Interaction on the Green Emission of Fluorene-Based Polymer, Y.-S. Wu, J. Li, X.-C. Ai, L.-M. Fu, J.-P. Zhang, Y.-Q. Fu, J.-J. Zhou, L. Li, Z.-S. Bo, J. Phys. Chem. A, 2007, 11111473–11479
  [6] Ultrafast Carotenoid-to-Chlorophyll Singlet Energy Transfer in the Cytochrome b6f Complex from Bryopsis corticulans, Ping Zuo, Bin-Xing Li, Xiao-Hui Zhao, Yi-Shi Wu, Xi-Cheng Ai, Jian-Ping Zhang, Liang-Bi Li, Ting-Yun Kuang, Biophys. J., 2006, 904145–4154
  [7] Efficient Two-Photon Sensitized Luminescence of An Europium(III) Complex, Li-Min Fu, Xiao-Fan Wen, Xi-Cheng Ai, Yang Sun, Yi-Shi Wu, Jian-Ping Zhang, and Yuan Wang,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05, 44747–750
  [8] A Highly Luminescent Europium Complex Showing Visible Light Sensitized Eu(III) Emission Direct Observation of Singlet Pathway, Chi Yang, Li-Min Fu, Yuan Wang, Jian-Ping Zhang, Wing-Tak Wong, Xi-Cheng Ai, Yi-Fang Qiao, Bing-Suo Zou, Lin-Lin Gui, Angew. Chem. Int. Ed. Engl., 2004, 43 5010–5013
  
  
 
说明:本站提供的《信息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 》源自权威渠道,为历年考过(被使用过)的真题试卷,除标注有“回忆版”字样的试题外,其余均为原版扫描,权威可靠;回忆版试题由当年参加全国硕士、博士研究生入学考试考生回忆,内容完整。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

考博信息网提供的全国高校历年考博真题、考研真题电子扫描版样张展示:

湖南大学2010年环境系统分析考博真题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高等工程数学考博真题

华中科技大学2010年高等工程数学考博真题  

云南大学2012年专业综合理论考研真题

云南大学2012年专业综合理论考研真题  

西安理工大学2012年自动控制理论考研真题

西安理工大学2012年自动控制理论考研真题  

更多真题样张如下,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2011年英语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财政部财政科学研究所2010年经济学综合(财政学)考博真题
 东北财经大学2012年财务管理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河海大学2010年计算数学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云南大学2010年英语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中南大学2012年机械工程综合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四川大学2012年基因工程原理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中国传媒大学2010年数字信号处理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中科院长春应用化学研究所2010年结构化学考博真题   中国矿业大学(北京)2010年英语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南京师范大学2011年现代自然地理学考博真题点击查看   南京大学2010年考博英语真题点击查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材料力学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中南大学2012年检验综合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湖南师范大学2010年和声与曲式作品分析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南开大学2011年管理信息系统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西北大学2012年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研究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深圳大学2012年中国哲学史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2012年材料力学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中南大学2012年检验综合考研真题点击查看 

相关文章

  • 上一篇文章:
  • 下一篇文章:
  • 考博咨询QQ 135255883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考研咨询QQ 33455802 点击这里给我发消息 邮箱:customer_service@kaoboinfo.com
    考博信息网 版权所有 © kaoboinfo.com All Rights Reserved
    声明:本网站尊重并保护知识产权,根据《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如果我们转载或引用的作品侵犯了您的权利,请通知我们,我们会及时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