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专业概况
历史文献学是一个国际领先、国内一流的专业,具有理论与实践密切结合的特点,其研究对象包括古今一切有历史价值的汉文与民族文字的历史文献,是对文献的产生发展、表现形式、流传情况,以及文献的内容类别、整理利用乃至古籍数据化进行探讨和研究,并阐述其发展规律,总结其实践经验,进而加以理论阐述的综合性的学问,是一门具有深厚文化底蕴和广阔发展前景的学科。本专业研究领域主要有四个方面。其一,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包括学科属性之确定、学科体系之建设及文献学方法等。其二,历史文献学史:包括文献学产生、发展、繁荣、变化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阶段的成就、特色等。其三,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包括古代学术思想文化产生、发展的历史脉络以及各个阶段特别是清代的成就、特色等。其四,古籍整理:包括目录、版本、校勘、辑佚、辨伪、考证以及古籍数据化等。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和学校学科建设发展的需要,本专业的学术研究和人才培养强调文献的基础,历史的眼光和理论的修养,在重视专业功底的同时,提倡文献学研究与学术史、文化史和社会史的结合,以此构建并凸显本学科的专业特色。
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历史文献学理论与方法、历史文献学史、中国古代学术文化、古籍整理。
本专业重视文献、档案、目录、版本、校勘、考证等方面的基础性研究,提倡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鼓励学生参加科学研究以及古籍整理的实践工作,以提高学生实际工作能力并培养严谨的工作作风。所培养的人才功底扎实,适应性强,毕业生既能够在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本专业及其相关学科的教学与科研,以及专门的文献整理工作,也能够胜任图书馆、博物馆、出版社、新闻单位和一般行政部门的工作,具有较广阔的需求前景。
本学科点现有教授(研究员)3人,副教授1人,讲师3人,90%具有博士学位,80%有出国留学、访学和讲学经历。目前博士生导师有黄爱平教授,硕士生导师有李晓菊副教授。
本专业设置的主要课程有:历史文献学概论、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研究、文献学史研究、版本目录学研究、古籍整理研究、文献学经典著作研读、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研究、史学史研究、历史文献学专题讲座、史源学实践、“四库学”研究、藏书与中国古代文化、中国古代笔记文献研究、清代学术与文化等。
二、导师介绍
黄爱平,历史学博士,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历史学科组副组长、北京市历史学会理事、北京史研究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炎黄文化研究》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学术史、思想文化史。主讲文献学史研究、中国古代学术文化研究、历史文献学专题讲座、清代学术与文化等课程。先后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一百余篇。代表性学术专著有:《四库全书纂修研究》、《清代学术与文化》(合著)、《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思想文化卷》、《清代学术文化史论》(合著)、《朴学与清代社会》。古籍整理成果有《阮元年谱》等。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入选北京市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清代汉学与西学关系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清实录北京史料汇辑》,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中国历史文献学概要》。
李晓菊,历史学硕士,管理学博士,历史系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国历史文献学会会员。 主讲中国历史文选、古代汉语、中国历史文献学、历史文献学研究等课程。主要研究领域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中国历史文献学和宋代历史文献编纂,代表性成果有:《洪迈<容斋随笔>所论古代文书问题》、《南宋赵汝愚<宋朝诸臣奏议>辅文研究》、《宋代档案文献编纂研究》。古籍整理成果有:《越绝书》、《徐偃王志》、《章士钊文集·中等国文典》等。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导师简介
中国人民大学历史学院下设历史系、清史研究所,现任院长为孙家洲教授。
历史学院现有历史学本科专业,其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史、专门史、史学理论及史学史、历史文献学、历史地理学、考古学与博物馆学等8个二级学科均为硕士和博士学位点,并有一级学科学位授予权,2个国家二级重点学科,1个北京市一级学科重点学科点,1个教育部文科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1个教育部人文社会学科重点研究基地。
历史学院拥有一批享誉国内外的著名专家学者,共有专任教师61人,其中教授27人,副教授16人,讲师18人,学院现有学生367人,其中本科生142人,硕士生123人,博士生102人。
历史学院重视与国际著名高校的合作交流,目前已与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德国、日本、俄罗斯、韩国、香港、台湾、澳门等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高等院校、学术团体及著名学者建立了良好的学术交流与合作。
历史文献学
黄爱平,历史学博士,清史研究所教授、博士生导师。并任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历史学科组副组长、北京市历史学会理事、北京史研究会理事、中华炎黄文化研究会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炎黄文化研究》编委。主要研究方向为中国古代历史文献、学术史、思想文化史。主讲文献学史研究、中国古代思想文化研究、历史文献学专题讲座、清代学术与文化等课程。先后出版著作十余部,发表论文一百余篇。代表性学术专著有:《四库全书纂修研究》、《清代学术与文化》(合著)、《18世纪的中国与世界·思想文化卷》、《清代学术文化史论》(合著)、《朴学与清代社会》。古籍整理成果有《阮元年谱》等。获霍英东教育基金会第四届高等院校青年教师奖,入选北京市理论人才百人工程、国家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目前主持的科研项目有:国家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重点研究基地重大项目《清代汉学与西学关系研究》,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一五”规划重大项目《清实录北京史料汇辑》,普通高等教育“十一五”国家级重点规划教材《中国历史文献学概要》。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