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本专业是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北京市重点学科。
2.本专业研究方向、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本专业旨在对教育经济与教育管理进行总体性、综合性研究,从经济学、管理学、法学等角度研究中国教育事业发展和各种教育现象。博士生培养暂设两个研究方向:教育发展战略、教育政策与法律。硕士生培养主要分为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学。本专业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培养既有本专业及相关专业的知识、又有科研及管理能力的教育管理人员、高校师资及与教育相关的管理人员。
3. 师资力量
本专业师资力量雄厚,学术队伍梯队合理。学科点教师100%具有博士学位。50%以上的教师有国外学习经历,博士生导师3人。
教育经济学方向学术带头人和硕士生导师包括:曹淑江副教授、宋东霞副研究员等;
教育管理学方向硕士生导师包括:陈立鹏副教授、胡平副教授、李立国副教授、张东辉博士、杨海燕博士、罗云博士、曾天山教授等。
4.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
本专业是我校的重点建设学科,承担了多项国家和省部级研究课题。纪宝成教授、秦惠民教授承担的研究课题和研究成果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科研成果奖励。此外,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和我校共建的“中国人民大学教育发展战略与规划研究中心”,受到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的资助,其科学研究项目在为我国教育事业发展战略与规划提供服务的同时,也为本学科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建设服务。
5.对外学术交流
本专业积极开展对外学术交流,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美国、英国、澳大利亚、加拿大以及我国香港、台湾地区的教育研究机构开展交流活动。教师多次出国考察、访问、出席国际会议,并经常接待来访的各国学者。
6.毕业生就业去向
国家机关、高等院校、科研机构,相关的事业单位等。
7.主要开设课程
教育经济计量方法、教育人力资源管理、行政管理与行政法、教育财政学、教育管理技术与方法、教育经济学、教育管理与政策分析等。
博士生导师介绍:
纪宝成教授 博士生导师
纪宝成,男,江苏扬州人, 1944年11月出生,汉族,中共党员,教授、博士生导师。1981年获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硕士学位。1985年以来,历任中国人民大学副教务长、教务长,商业部教育司副司长,商业部、国内贸易部教育司司长,国家教委高等教育司司长、计划建设司司长,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司长兼直属高校办公室主任。2000年9月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校长,系第十届全国人大代表、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委员兼应用经济学学科评议组成员、全国公共管理硕士(MPA)专业学位教育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享受政府特殊津贴,曾荣获“国内贸易部部级专家”称号,并被我国和美国、日本、韩国等多所高等院校聘为名誉教授或被授予名誉博士称号。
主要著作:
1、《发展与繁荣人文社会科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2、《重要战略机遇期的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3、《世纪之交的中国高等教育:规划、体制与发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
4、《未来之路:全球经济与金融体系中的中国》,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5、《转型经济条件下的市场秩序研究》,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
6、《市场营销学教程》,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7、《市场营销理论与方法》,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8、《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精要》,高等教育出版社,2001年版。
9、《现代市场经济专题丛书》, 2001年版。
10、《商品流通论——体制与运行》,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1年版。
发表论文:
1、《认清“教育产业化”的理论误导与实践危害》,载《中国高等教育》,200609
2、《努力开创世界一流的马克思主义研究》,载《理论前沿》,200602
3、《中国高等教育结构的战略性转变》,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12
4、《市场秩序的构建模式及其治理的基本原则》,载《经济学动态》,200402
5、《国有经济制度创新的几个理论与实践问题研究》,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5
6、《关于如何繁荣发展哲学社会科学的思考》,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200403
7、《论市场秩序的本质与作用》,载《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401
8、《与时俱进 发展流通经济理论——评《交换、流通及其制度——流通构造演变理论》》,载《财贸经济》,200308
9、《从利益关系的协调看我国市场秩序的治理》,载《财贸经济》,200307
10、《建设世界知名一流大学的战略思考》,载《中国软科学》,200206
11、《以发展为主题 以改革为动力 面向新世纪加强学科建设》,载《中国高教研究》,200204
12、《坚持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 促进人文社会科学的繁荣发展》,载《求是》,200204
13、《教育产业不能“市场产业化”》,载《经济研究参考》,200115
科研项目:
1、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统一市场问题研究(教育部项目)
2、中国人文社会科学高等教育发展战略研究(教育部项目)
3、建立和规范社会主义统一市场秩序研究(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
社会兼职:
1、中国高等教育学会常务理事
2、中国商业经济学会常务理事兼学术委员会副主任
3、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副会长
4、中国市场营销学会副会长
5、中国教育发展战略研究会副理事长
6、中国高校市场学研究会会长
7、中国教育国际交流协会副会长
研究领域:
1、市场与商品流通
2、商业经济
3、市场营销
4、高等教育
联系方式:
电 话:010-82509989
E-mail:leader@ruc.edu.cn
秦惠民教授 博士生导师
一、基本情况
秦惠民,男,1955年生,山东省人,法学博士,责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一) 留学 2002-2003年作为国家公派访问学者赴英国进修一年。
(二) 出访、国际会议、短期工作和研究学者 加拿大、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比利时、新加坡、法国、瑞士、巴西、阿根廷、捷克、德国、意大利、西班牙、奥地利、朝鲜等。
(三) 目前在校外担任的主要学术兼职:
1. 教育部学风建设委员会委员兼秘书长;
2. 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咨询专家;
3. 中国教育政策与法律研究会副理事长;
4.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理事、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5. 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术委员会委员;
6. 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常务理事、学术委员会委员;
7. 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第五届学科规划组成员;
8. 全国高校社科信息资料研究会名誉会长;
9. 教育部教育事业发展“十一五”规划起草小组成员;
10. 教育部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发展中心学术委员会委员;
11. 国家留学基金评审专家;
12.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第二届学术委员会委员;
13. 北京教育考试院专家组成员;
14.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职称评审学科组组长;
15. 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基地:北京航空航天大学首都高等教育发展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
16. 北京市高等教育学会理事;
17. 《21世纪校长》专栏主持人。
校内任职:1986-199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校部机关任副处长、处长、院长助理;1993-2002年担任中国人民大学研究生院副院长;1999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教育研究所所长至今;2001年起任中国人民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党委书记兼副院长至今;中国人民大学第九届、第十届学术委员会委员;中国人民大学第四届、第五届、第六届学位评定委员会委员。
(四) 学术获奖
1、2006年12月获教育部“第四届中国高校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三等奖
获奖项目(论文):“学术管理中的权力存在及其相互关系探讨”
2、2004年10月获国务院学位办公室、中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学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杂志社联合举办的“第三届《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优秀论文评选”二等奖
获奖项目(论文):“研究生院法律地位的变迁及相关问题探讨”
(五)教学成果
1、1990年获北京市市级优秀教学成果奖;
(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
2、1993年获北京市市级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
(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
3、2000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奖(校级一等);
4、2001年获北京市教育教学成果(高等教育)一等奖;
(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
5、2004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一等奖。
二、研究方向:教育政策与法律制度;教育管理与学校管理;教育法学;
三、主要讲授课程:教育经济与管理专题、教育法律与政策专题
四、主要科研成果:
(一)论文
先后在《光明日报》、《中国教育报》、《法制日报》、《法学家》、《法律适用》、《判解研究》、《教育研究》、《中国高教研究》、《中国高等教育》、《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国教育法制评论》、《中国教育政策评论》、《中国人民大学学报》、《清华大学教育研究》、《现代大学教育》等学术报刊发表教育法学、教育管理与教育政策方面的研究论文近百篇,其中数十篇被《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新华文摘》等全文转载或摘编。
2004年以来发表和被转载的文章如下:
22、“美国营利性高等教育机构研究生教育的特点分析”,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2008年第6期(总第186期),第68-72页,第一作者,7.6千字
21、“中美商业性助学贷款比较研究及经验借鉴”,载《中国高教研究》2008年第1期,第58-61页,第一作者,8.9千字
20、“走向社会生活的教育法——中国教育法律的适用状况分析”,载《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5辑,第175-185页,独著,9.2千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10
19、“论学术权力在高校管理中的作用及其监督和制约”,载《公共管理与政策评论》2006第1辑(总第一辑),第1-21页,独著,24千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6.11
18、“管理行为的合理与合法——高校纠纷中的学生权利保护”,载《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4辑,第17-48页,独著,31.7千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7
17、“学术权力——一个无法回避的制度性现象”,载《宪政论丛22:大学自治、自律与他律》,第218-240页,独著,23.5千字,北京大学出版社,2006.5
16、“学位与研究生教育自评体系的系统分析”,载《学位与研究生教育研究新进展》,第356-379页,合著(第一作者),34.7千字,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6
15、“论教育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及其法治推进作用”,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高等教育》2006年第5期全文转载,原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10期
14、“司法应谨慎介入学术纠纷”,《新华文摘》2006年第5期论点摘编,原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1期
13、“用法治理性建构校园和谐”,《新华文摘》2005年第24期全文转载,6.9千字,原载《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
12、“法治社会中的高校管理应合乎人文精神和法治原则”,载《中国教育热点问题透视》,第181-190页,独著,8.6千字,安徽教育出版社,2005.11
11、“司法应谨慎介入学术纠纷”,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1期,第55-58页,独著,8千字
10、“论教育纠纷案件的法律适用及其法治推进作用”,载《法律适用》2005年第10期,第73-76页,独著,8.8千字
9、“用法治理性建构校园和谐”,载《教育研究》2005年第9期,第75-81页,独著,11.5千字
8、“以法治精神建设校园和谐关系”,载《中国高等教育》2005年第18期,第20-22页,独著,5.6千字
7、“高校校园和谐与法治原则、人文精神”,载《中国教育政策评论(2005)》,第166-178页,独著,12.8千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5.9
6、“关于‘独立学院’属性及其相关问题的思考”,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4期,第55-58页,合著(第一作者),8千字
5、“平等的受教育机会——解读一个重要的教育法原则”,载《中国教育法制评论》第3辑,第1-40页,独著,39千字,教育科学出版社,2004.12
4、“公办高校优质教育资源外延性扩张中‘独立学院’法律地位之探讨”,载《中国高教研究》2005年第1期,第43-46页,合著(第一作者),8.2千字
3、“法治的精神仅仅是教唆词讼吗?”,载《新教育》2004年第2期,第5-9页,独著,9千字
2、“构筑化解高校纠纷的完善机制”,载《中国高教研究》2004年第4期,第30-32页、62页,独著,6.4千字
1、“依法治校的高校学生管理制度特征”,载《中国高等教育》2004年第8期,第11-13页,独著,6.5千字
(二)著作
独立撰写、主编或与他人合作编写著作5部。
代表作:
《走入教育法制的深处--论教育权的演变》,秦惠民著,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出版社,1998年9月。该书获奖:
1、 2000年6月获中国人民大学第七届优秀科研成果奖
2、 2000年7月获中国高等教育管理研究会第二届优秀科研成果评选一等奖
3、 2000年12月获北京市人民政府颁发的“北京市哲学社会科学优秀科研成果二等奖”
2004年以来出版著作如下:
1、《高等教育理论研究精论集》,900千字,陈学飞、秦惠民主编,中央编译出版社、中国人民大学书报资料中心,2004年9月。
五、主要科研项目
正在主持:
9、2008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课题1项
8、2008年教育部资助“APEC教育研究项目”一项
7、2007年度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专项任务课题1项
6、2007年教育部资助聘请外籍教师重点项目1项
5、全国教育事业“十一五”规划研究课题1项
4、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十五”规划基金项目1项
3、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1项
2、政府委托项目2项
1、机构委托项目3项
联系方式:教科所办公室电话:62511125;62515185;62515916
e-mail:ryqin@ruc.edu.cn
孙霄兵教授(兼职)
孙霄兵,男1977年恢复高考后首批考入北京大学中文系文学专业,1982年获北京大学文学学士学位。2003年获华中师范大学教育学博士学位。2006年完成吉林大学法理学博士后研究工作。现任教育部政策研究与法制建设司司长、教育部法制办公室主任、全国教育科学规划领导小组成员。长期从事教育法学、教育政策研究和教育法制建设工作。主持多部教育法律法规规章具体起草修订工作。著有《受教育权法理学——一种历史哲学的范式》(2003)、《教育的公正与利益——中外教育经济政策研究》(2004,合著)、《教育优先法理研究》(2007);主编、发表关于教师法律和管理、教育政策和教育法制研究著作、论文多篇以及多篇文艺作品。
联系方式:
电 话:66096754 王猛 转
E-mail: wangmeng@moe.edu.cn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