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本专业是博士学位授予点
二、专业研究方面、研究内容、培养目标
本学科的主要研究方向有:环境法基础理论、自然资源法、能源法、比较环境法、国际环境法、房地产法。
环境法基础理论主要研究环境法调整对象、环境法律关系、环境法律体系、环境法基本原则、环境监督管理体制、环境法基本制度、环境法律责任、污染防治法、自然保护法等。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环境法的基本理论与法律制度以及污染防治的理论理念与措施,具备从事研究、教学与实务的基本能力。
自然资源法主要研究自然资源法的基础理论、自然资源监督管理体制、自然资源法律制度以及开发、利用、保护各类自然资源的法律规定与措施。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自然资源法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法律制度,具备从事研究、教学与实务的基本能力。
能源法主要研究能源法基础理论、能源监管体制与制度、以及煤炭法、石油天然法、原子能源法、新能源与可再生能源法、比较能源法。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能源法的基本理论与主要法律制度,具备从事研究、教学与实务的基本能力。
比较环境法主要研究比较环境法基本理论,美国、英国、日本、法国、德国等发达国家环境法以及印度、巴西等发展中国家环境法。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比较研究的基本方法,扩展研究视野、开拓研究领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与实务服务。
国际环境法主要研究国际环境法基础理论、气候变化与能源政策、淡水资源的国际保护、生物多样性与生物资源保护、栖息地国际保护、危险废物和有毒化学品越境转移的国际法规制、环境与贸易、国家安全与环境、人权与环境。培养目标:使学生掌握国际环境法基本原则与制度,为中国参与国际环境保护立法与实践、制定政策服务。
房地产法主要研究房地产法基础理论与实践问题。
三、师资力量、主要博士导师姓名
环境法专业共有教师4人,其中教授3人,副教授1人。博士生导师有:周珂教授和李艳芳教授。周珂教授兼任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会会长、中国环境资源法学会副会长。李艳芳教授兼任北京市法学会经济法学会常务理事、北京市环境资源法学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中国环境资源法学会理事。
四、专业背景、专业概况、建设成果
当前人类社会面临着前所未有的环境污染的问题,也面临十分严重的资源短缺、能源供应紧张问题。用法律手段对环境资源进行保护、对能源的开发利用加以规制不仅是各国的共同做法,也是国际社会贯常采用的手段。20世纪60年代以来,环境、资源和能源问题的严重化催生并促使环境法、自然资源法、能源法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当今气候变暖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话题的时候,环境法、自然资源法与能源法更加引起人们前所未有的重视。环境资源和能源政策与立法正成为影响政府决策与企业行为的主要因素,环境与能源合作也成为各国特别重要的合作领域。正是在这种背景下,各国将环境法、自然资源法和能源法作为一个重要的学科和领域。
人民大学环境资源法硕士专业也是在这种大背景下于1999年创立的,并于2004年设立博士学位点。
环境资源法专业创立以来,取得主要成果有:21世纪法学教材系统:《环境法》(周珂主编)、《房地产法》(周珂、李延荣)、《经济法案例分析》(李艳芳主编)、《环境资源法案例分析》(李艳芳主编);专著:《生态环境法论》(周珂)、《土地租赁制度研究》(李延荣)、《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李艳芳);译著:《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李艳芳);发表论文近百篇。
同时环境资源法专业老师还承担着教育部哲学社会科学重大课题攻关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基地项目、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项目、北京市规划项目以及来自于世界项目、欧盟等国际合作项目。
五、对外学术交流
环境资源法专业设立以来,与美国、日本、英国、德国等国家的高等院校与学术机构进行交流与合作,主办了多次国际学术研讨会,并邀请美国、日本、英国、俄罗斯等国家的环境、资源能源法专家、教授来校讲学,建立了广泛了学术合作关系。
六、毕业生就业去向
毕业的博士和硕士就职于国内著名大学、科研机构、国家立法机关、司法机关、政府机构、银行、企业等。
七、开设的主要课程
本专业开设的主要课程有:环境法基础理论、自然资源法、土地与房地产管理法、比较环境法、国际环境法、能源政策与法律、环境资源法案例分析、物业管理法。
八、导师介绍
周珂教授
一、简介
周珂 ,辽宁省人,1954年1月29日生,法学博士。
任职:
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环境资源法教研室主任
中国人民大学环境资源法研究中心主任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
专业:民法、经济法、环境与资源保护法
兼任:
教育部环境资源法研究基地学术委员会委员
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副会长
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研究会会长
北京市人民政府环境委员会法律专家组组长
中华环保联合会法律专家组专家
DNV中国健康安全与环境管理体系认证管理委员会委员
北京市地石律师事务所房地产部主任律师
简历:
1970年在国营北京电子管厂任工人、干部;
1979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攻读本科,取得法学学士学位;
1983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任教,在职攻读民法研究生,取得民法硕士学位,任经济法教研室副主任;
1987年兼任北京市第十律师事务所副主任;
1993年作为访问学者赴香港城市理工学院学习,研究香港财产法、房地产法、消费者保护法、公司法和证券法等;
1994年在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在职攻读经济法博士研究生,取得法学博士学位;
1995年就职新华社澳门分社法律研究部,任副处长;
1998年任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环境与资源保护法教研室主任。
获奖情况:
2006年北京市先进工作者;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2004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班主任;2004年湖北省优秀科研成果;2003年、2006年中国人民大学优秀科研成果;多部教材获教育部优秀教材和优秀教学成果奖;1980~1983年获中国人民大学三好学生;1972~1979年多次获北京市电子仪表局和国营北京电子管厂先进工作者等。
二、开设课程
经济法概论、经济法基础理论、公司法、企业法、破产法、房地产法、土地法、计划法、合同法、消费者保护法、法学概论、民法、民事诉讼法、香港法与澳门法、环境法、自然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婚姻法、继承法、物业管理法、国际环境法等。
三、研究领域:
环境法、自然资源法、劳动与社会保障法、婚姻法、继承法等
四、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1, 国家教委重点项目《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生态环境问题》;
2, 国家人文社科基金项目《我国入世后企业面临的环境法新问题》;
3, 国家林业局项目《野生动植物保护立法方法论研究》;
4, 国家海洋局项目《海岛法立法研究》;
5, 国家海洋局项目《海域使用权研究》;
6, 北京市人民政府项目《北京市大气污染防治政策与法律研究》
7, 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旗人民政府项目《阿拉善沙化土地治理法律对策研究》
8, 教育部项目《我国民法典制订的环境法律问题》。
9, 联合国自然保护同盟项目《中国自然保护区立法研究》。
10, 联合国亚洲银行项目子课题《中国干旱半干旱地区土地退化防治能力建设法律问题研究》。
11, 国家林业局项目《林业物权研究》。
12, 北京市法学会项目《环境教育立法研究》。
其他合计共三十二项。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主编:《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律调整》、《现代企业法律制度》、《中国产品质量法讲座》、《工业企业法律顾问》、《中国房地产投资开发经营实用全书》、《法律大词典经济法卷》、《市场竞争的法律调整与对策》、《房地产法教程》、《环境法教程》、《生态环境法论》、《突破绿色壁垒方略》、《物业管理法教程》、《环境行政许可听证制度研究》、《国际商法与环境(第5版)》(译著) 等。
在其他三十余部书编写中担任编委或撰稿人。
发表论文100余篇:
论房地产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学家,1999,12
我国西部生态安全的法制保障,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2,8
我国生态安全应对加入WTO挑战的法律研究,重庆大学学报,2003,1
中国生态环境安全立法势在必行,中国评论,2003,4
我国入世后环境与贸易问题的法律审视,法学家,2002,10
论土地使用权出让制度与可持续发展战略,中国人民大学学报,1999,1
环境法的修改与历史转型,中国地质大学学报,2004,4
从人与自然关系的法律演变看调整论之挑战,新华文摘,2004,11
矿地复垦需要法律支持,中国国土资源报,2006,8,23
论我国海岛立法的目的及必要性,中国环境资源法学评论(一),2006,8
单边主义与环境保护,环球法律评论,2002,12
论林农合法权益保护,法学杂志,2006,3
循环经济立法必要性刍议,新华文摘,2005,11
论环境侵权损害填补综合协调机制,法学评论,2003,10
自然资源物权化与和平发展战略,中国评论,2005,12
六、联系方式:
联系电话:010-82500302;13240405110
电子信箱:rdzhouke@x263.net
传真:010-88493719
通信地址:北京市海淀区中关村大街59号,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
邮政编码:100872
李艳芳教授
一、简介
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毕业于西北政法学院法律系,获法学学士学位; 1989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民法专业毕业,1990年获法学硕士学位; 2002年中国人民大学法学院经济法专业博士毕业,获法学博士学位。自1989年1月留中国人民大学法律系任教,历任助教、讲师、副教授,教授。自2001年以来,先后赴英国、德国、西班牙、美国等国访问交流。兼任北京市法学会经济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北京市法学会环境资源法研究会常务理事兼副秘书长,北京市法学会理事,中国法学会环境资源法学会理事,甘肃政法学院兼职教授,《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政府建议稿)起草小组成员,《中华人民共和国循环经济促进法》(专家建议稿)起草小组成员。参编的《中国审判案例要览》(经济卷·商事卷主编助理)获全国图书一等奖;主编的《以案说法》系列获全国双优双效图书一等奖、《环境法课程》获中国人民大学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2004);获第七届霍英东青年教师基金奖(2000);所著论文《绿色贸易壁垒与清洁生产立法》获十三省市经济法学研究(江苏省法学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1)、《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与法律保障》北京市经济法研究会优秀论文一等奖(2004)、《促进型立法研究》获十三省市经济法研究会(天津市法学会)优秀论一等奖(2004)、《促进型立法研究》获北京市法学会2005年度优秀成果奖。
二、教授课程
本科生:环境资源法;
硕士生:环境资源法、比较环境法、国际环境法。
三、主要研究方向
环境法、能源法、资源法、经济法。
四、主要科研项目与课题
《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的制度设计》(教育部“95”规划项目);
《城市空气污染防治法律对策研究》(霍英东教育基金会项目);
《中华人民共和国可再生能源法立法研究》(国家发展与改革委员会项目);
《循环经济立法研究》(世界银行项目);
《中国公众参与环境保护实例研究》(日本龙谷大学项目);
《北京市噪声污染防治法律对策研究》(北京市“十一五”规划项目)。
五、主要科研成果
(一)著作
1.《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研究》(专著),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4;2.《环境保护的公共政策》(译著),三联书店,1993。
(二)论文
1.《论环境法的本质特征》(论文),《法学家》,1999-5;
2.《论环境权及其与生存权、发展权的关系》(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0-5;
3.《论我国环境影响评价制度及其完善》(论文),《法学家》,2000-5;
4.《论西部开发中产业政策的生态化》(论文),《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1-3;
5.《绿色贸易壁垒与清洁生产立法》(论文),《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4;
6.《美国的环境影响评价公众参与制度》(论文),《环境保护》,2001-10;
7.《对我国环境法“协调发展”原则重心的思考》(论文),《中州学刊》,2002-2;
8.《关于环境法调整对象的新思考》(论文),《法学家》,2002-3;
9.《西部开发必须重视地方环境立法》(论文),《经济法学劳动法学》2002-8;
10.《美国公民诉讼制度及其启示》(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3-2;
11.《论国际环境保护措施与世贸规则的协调 》(论文),《法学杂志》,2004-1;
12.《论公众参与环境影响评价中的信息公开制度》(论文),《江海学刊》,2004-1;
13.《我国生态安全的现状与法律保障》(论文),《法商研究》,2004-2;
14.《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法律制度建设》(论文),《浙江社会科学》,2004-2;
15.《我国<可再生能源法>的制度构建与选择》(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5-1;
16.《我国土地退化的成因与防治法律制度的完善》(论文),《环境保护》,2005-2;
17.关于制定《环境损害赔偿法》的思考(论文),《法学杂志》,2005-2;
18.《促进型立法研究》(论文),《法学评论》,2005-3;
19.《公众参与和完善大气污染防治法律制度》(论文),《中国行政管理》,2005-3;
20.《系统化建设中的循环经济立法》(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3;
21.《我国环境民事公益诉讼制度的建立》(论文),《中国人民大学学报》2006-6。
六、联系方式
010-82500304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