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培养方案适用于理论经济学下的10个三年制二级学科,包括经济史,西方经济学,世界经济,人口、资源与环境经济学,发展经济学,循环经济,产业经济与投资,公共经济学,转型经济学和制度经济学。
一、培养目标
秉承西北大学“公、诚、勤、朴”校训,爱国爱校,德、智、体、能全面发展;具有扎实的理论经济学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业知识;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该语种的外文资料、并具有一定的应用该语种的写作和交流能力;具有从事科学研究工作和独立承担专业技术工作的能力,在科学研究中能遵循学术道德规范;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能从事本专业的理论教学和研究工作,并具备进一步深造的资质,另一部分学生毕业后能从事相关专业领域的管理工作。
二、研究方向
具体见后表中的研究方向。
三、学制及学分要求
硕士研究生(以下简称硕士生)的学制为3年,累计学习年限最长为4年。学分≥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0学分(学位课21-23学分),开题报告通过计2学分。
四、课程设置
课程分为学位课和非学位课,授课学期根据学制情况在第1-3学期,具体课程见后表中的课程设置。
五、培养方式
采取以导师为主、导师负责与导师小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六、考核方式
除学术报告等考查课以外,课程考核采用闭卷或开卷等考试方式,其中学位课程以闭卷笔试为主;硕士生在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阶段。
七、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社会实践作为硕士研究生培养过程中一个环节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管理实践三种形式,每位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必须根据院系的安排及具体规定参加并通过其中一项活动和最终考核。
社会实践一般应安排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教学实践应相当于一个助教一学期工作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实际工作量不少于160学时,可以集中安排,亦可分散进行。
八、学位论文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是培养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主要环节。硕士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注意选择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学位论文要有新工作和新见解。硕士生入学后在导师的指导下确定研究方向,通过查阅文献、收集资料和调查研究确定具体研究课题,并在规定时间内完成开题报告。学位论文必须在导师或指导小组的指导下由硕士生独立完成,要求达到概念清楚、立论正确、分析严谨、计算准确、数据可靠、文句简练、图表清晰、层次分明,能体现硕士生具有宽广的理论基础,较强的独立工作能力和优良的学风。与他人合作或在前人基础上继续进行的课题,必须在论文中明确指出本人所做的工作。全文一律采用计算机编辑和输出,具体格式参照《西北大学研究生学位论文格式的统一要求》。
九、答辩及学位授予
硕士生在正式答辩前论文请两位专家(其中1人位校外)评审,通过评审且在读期间科研成果达到规定的要求(见《西北大学关予博士、硕士学位研究生在读期间科研成果及学术论文的规定》),方可进行正式答辩。
十、补修课
对于跨学科或以同等学力考入的硕士生应补修4门以上课程,补修课程在各专业的课程设置的选修课中选择,补修课程必须考试成绩合格,但不计入该生研究生阶段学分。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