硕士点2:中国哲学
(010102)
一、培养目标
1.培养中国哲学教学与研究专门人才,以及与本专业相关的社会工作与管理人才。
2.系统学习本专业基本史料、基本理论和基本方法,打下坚实、宽广的业务基础。
3.达到独立从事中国哲学教学和研究的能力。
4.能比较熟练地掌握和运用一门外语。
5.具备优秀的品德素质、团队合作意识,身体健康。
二、研究方向
本专业现有中国哲学史、道家哲学研究、佛学研究、中西哲学比较等4个研究方向,具体见附表。
三、学制及学分要求
学制一般为2至3年,累计学习年限最长为4至5年。学分≥32学分,其中课程学习不少于30学分(学位课21—23学分),开题报告通过计2学分。
四、课程设置
课程含学位课和非学位课,授课学期根据学制情况在1—3学期内进行调整,具体课程见后表中的课程设置。
五、培养方式
1—3学期实行导师小组上课与共同辅导制度,4—6学期严格执行导师负责制。
六、考核方式
除学术报告等考查课以外,其它课程考核采用闭卷或开卷等考试方式,其中学位课程要求闭卷笔试。课程学习结束后,进行中期考核,考核合格者方可进入论文选题阶段。
七、实践能力培养的基本要求
社会实践包括教学实践、科研实践和管理实践三种形式,硕士生根据本研究所的具体安排参加其中的一种形式的实践,并通过该实践活动的最终考核。任何实践活动均需要与本专业相关,对专业学习有所辅益。
社会实践一般安排在第三学期末之前完成;教学实践应相当于一个助教一学期工作量的四分之一至三分之一;其他形式的社会实践累计时间不少于4周,实际工作量不少于160学时,可以集中安排,也可以分散进行。
八、学位论文
1.硕士研究生修完全部学位课程,撰写课程论文或参加考试,成绩合格,方可进入学位论文的写作阶段。
2.每位硕士生报告三个选题意向。具体选题由学生与导师商定,尽可能照顾研究所的集体项目,并需通过书面报告会。
3.学位论文要求立论严谨,资料可靠,遵守逻辑、现代汉语、技术和学术规范。
九、答辩及学位授予
按照教育部学位授予条例和学校有关规定,组织硕士学位论文的评审和答辩工作。
硕士生
中国哲学(010102)
研究方向
研究方向
|
1.中国哲学史
|
巩固中国哲学史专业基础,探讨中国哲学史基本问题
|
2.道家哲学研究
|
打下扎实的道家哲学专业基础,探讨道家思想的基本哲学问题
|
3.佛学研究
|
巩固佛学专业基础,探讨佛学思想的基本哲学问题
|
4.中西哲学比较
|
锻炼比较思维,初步掌握和运用中西哲学比较研究的方法
|
课程设置(三年制/二年制)
类别
|
课程编号
|
课 程 名 称
|
学时
|
学分
|
学期
|
备
注
|
学
位
课
|
1069712X01
|
第一外国语
|
162/126
|
6/4
|
1-2
|
|
1069722X01
|
科学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
|
36/24
|
1
|
1
|
1069722X03
|
马列经典著作选读
|
54/36
|
2
|
2
|
0101022X01
|
中国哲学原著及研究文献导读
|
54
|
2
|
1
|
0101022X02
|
中国哲学史专题
|
54
|
2
|
1
|
0101022X03
|
中国思想通史专题
|
72
|
3
|
2
|
0101022X04
|
中国哲学研究方法
|
72
|
3
|
2
|
0101022X05
|
西方哲学史
|
72
|
3
|
3
|
0101022X06
|
中国哲学前沿讲座
|
54
|
2
|
3
|
非
学
位
课
|
0101022F01
|
道家哲学研究
|
54
|
2
|
2
|
加*号的课程有研究生处协调,在外系选修。
|
0101022F02
|
佛学思想史
|
54
|
2
|
2
|
0101022F03
|
儒学思想史
|
54
|
2
|
2
|
0101022F04
|
逻辑学与哲学
|
54
|
2
|
3
|
0101022F05
|
中西哲学与文化案例比较
|
54
|
2
|
2
|
0101022F06
|
伦理学原著选读
|
54
|
|
|
它是全国研究生入学考试考过的真题试卷,属已解密信息,对于报考相关专业考生来说,统考专业课(业务课)科目考研真题对于专业课的复习是非常重要的,因为通过研究真题除了能了解到什么知识点最重要,考哪些题型之外还能给我们反映出老师出题的难度如何,考试考点及重点范围有哪些,每个知识点的历年出题频率,每个章节的分值比重,各个章节的出题比重,每年都要反复考的知识点等等。考试真题的重要性是任何的习题资料都高,比起网上流行的所谓“复习题笔记讲义”(少数除外,大部分都是以同一资料冠以不同学校名称冒充的资料),真题真实性高、渠道权威、试题原版扫描保证清晰。在考博信息网的考试资料体系中,也是把专业课真题作为最为核心、最为重要的资料提供给大家的。